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首页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暴君总想生三胎猛卒全球战国重生,双杀大周姐妹花枭臣大唐修仙:公主居然是我的小师妹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金融帝国之宋归霸蜀扼元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 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文阅读 - 中国野史大甩卖txt下载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4章 火神与水神:九州水火的平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黄河下游的陶唐氏部落,已被洪水围困半月。浑浊的河水漫过木楼的一层,妇人们抱着孩子蜷缩在屋顶,祷告着“水神息怒”;男人们划着独木舟,试图打捞被冲走的粟米,却被突然涌起的浪头掀翻,浑浊的河水瞬间吞没了单薄的身影。与此同时,南方的有熊氏部落正遭遇大旱——赤日悬空三个月,河床裸露成白色的石滩,地里的粟苗枯成了黄褐色。

这日清晨,陶唐氏部落的老族长拄着木杖,登上部落最高的土台,望着泛滥的洪水,浑浊的眼睛里满是绝望。他身后,十几个村民抬着一头毛色乌黑的公羊——这是部落最后一头牲畜,按《礼记·郊特牲》记载的“祭水用玄牲”,准备献给水神。老族长颤抖着点燃三炷香,青烟袅袅升空,口中祷词嘶哑:“北方水神共工大人,求您收了洪水,给我们一条活路吧!”

而南方有熊氏部落的巫祝正带领村民祭火。她手持桃木枝,蘸着清水,洒向一堆干燥的艾草,口中念着:“南方火德祝融星君,求您息怒,救救地里的庄稼吧!”可无论双方如何祈祷,洪水依旧泛滥,旱情不见缓解——此时的天庭,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正因“九州水火治理权”争执不休。

祝融之火,是从天庭带到人间的“生命之火”。按《山海经·海内经》记载,他本是黄帝的后裔,姓己,名重黎,生来便有控火的异能。

黄帝时期,人类还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寒冬来临时,部落的人蜷缩在山洞里,不少老人和孩子冻得失去了呼吸;夜晚,野兽的嚎叫在山林间回荡,村民们只能靠石器勉强抵御。黄帝见此情景,心中不忍,召来重黎:“人间无火,生民受苦,你能否将天庭的火种带下去,教他们使用?”

重黎躬身应诺,带着一盏青铜火盏,从南天门降落到南方的有熊氏部落。那时的有熊氏部落,正因寒冬来临而惶恐——山洞里挤满了人,一个孩童冻得嘴唇发紫,母亲把他紧紧抱在怀里,却还是挡不住刺骨的寒风。重黎走进山洞,张开手掌,一缕温暖的火苗从掌心升起。山洞里的人瞬间安静下来,孩童好奇地伸出手,想触碰火苗,却被母亲拦住。“别怕,这火不会烧伤人类。”重黎温和地说,将手掌靠近孩童,孩童感受到暖意,脸上露出了笑容。

接下来的日子,重黎成了部落的“火师”。他教村民钻木取火:选干燥的榆木做钻杆,在带有凹槽的槐木板上快速转动,直到木屑冒烟,再用干草引燃;他教村民用泥土制作陶罐,将陶罐架在火上,把生肉和清水放进去,不多时,陶罐里便飘出了肉香——这是村民们第一次吃到熟肉,纷纷感叹;他还教村民在部落四周燃起篝火,夜晚时,篝火的光芒照亮了山林,野兽们远远望见火光,便不敢靠近。

寒冬过去,有熊氏部落的人不仅没有冻死,反而因吃了熟肉,身体更加强壮。消息传到其他部落,大家纷纷来找重黎求火。重黎走遍南方各部落,将火种和用火之法传遍九州南部。黄帝得知后,奏请玉帝,封重黎为“南方火德星君”,赐名“祝融”,掌天下火种,居南方衡山的火德宫,其形象按《山海经》记载,化为“兽身人面,乘两龙”,手中常握一柄燃着圣火的青铜杖。

后来,南方山林突发大火,火势蔓延,眼看就要烧毁部落的房屋。村民们惊慌失措,只能往河边跑。祝融闻讯赶来,手持青铜杖,对着大火挥动。只见原本肆虐的火焰瞬间分成两道,绕着部落流向山林深处,最终在一片空地上熄灭。祝融对村民们说,“你们用火,也要防火,这样火才会成为你们的朋友。”从此,南方部落便有了“防火节”,每年春秋两季,都会祭祀祝融,祈求火种不息,火灾不生。

共工之水,是守护北方的“润泽之水”。按《列子·汤问》记载,他本是北方水泽部落的首领,姓姜,名共工,生来蛇身人面,赤发垂肩,能与水中灵物沟通。

颛顼继位前,北方的黄河支流常年泛滥。每到雨季,浑浊的洪水便会冲出河道,淹没农田和房屋。水泽部落的人只能住在地势较高的土台上,靠捕鱼为生,却常常因洪水湍急,连渔船都被打翻。共工看着族人受苦,心中焦急,便独自前往黄河源头,寻找治水之法。

在黄河源头的昆仑山脚下,共工遇到了一位白发老者——正是掌管天河的水神。老者见共工心诚,便教他“疏而不堵”的治水之法:“洪水如猛兽,堵之则愈烈,疏之则自安。你若能引洪水入洼地,挖沟渠通主河,便能解泛滥之苦。”共工拜谢老者,带着治水之法回到部落。

他先带领族人勘察地形,在洪水泛滥最严重的地方,挖出一条宽十丈的沟渠。起初,族人不解:“挖沟只会让洪水更快地流过来,怎么会治水?”共工不解释,只是带头挖沟。沟渠挖好的那天,恰逢大雨,洪水再次冲出河道。共工站在沟渠旁,双手对准洪水,口中默念咒语。只见浑浊的洪水渐渐平静下来,顺着沟渠缓缓流向不远处的洼地,形成了一片湖泊。随后,他又召唤来水中的灵龟,让灵龟挖掘第二条沟渠,将湖泊与黄河主河连接。洪水顺着新挖的沟渠,缓缓流入黄河,不再淹没农田。

“以后,你们可以在湖边种田,用沟渠里的水灌溉。”共工对族人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水泽部落的人试着在湖边种下粟米,果然,因有充足的水源,粟米长得比以往更加茁壮。消息传到北方各部落,大家纷纷邀请共工去治水。共工走遍北方,疏通了黄河的九条支流,挖了数百条沟渠,让北方的百姓不再受洪水之苦,反而因水利之便,粮食丰收。

颛顼为表彰共工的治水功绩,奏请玉帝,封共工为“北方水神”,居北方不周山的水神宫,掌天下水域,其形象按《淮南子》记载,化为“赤发蛇身,乘黑龙”,手中常握一柄能引天河之水的玄水鞭。

一次,北方遭遇大旱,黄河支流干涸,农田开裂。村民们跪在井边,却只能打出少量浑浊的井水。共工闻讯赶来,手持玄水鞭,对着干涸的河床挥动。只见河床下渐渐渗出清水,不多时,清水汇聚成小溪,顺着河床流向农田。村民们欢呼着,用陶罐舀起清水,浇灌干裂的庄稼。共工对村民们说,“你们要珍惜水源,不可浪费,这样水才会永远滋养你们。”从此,北方部落便有了“祭水节”,每年雨季来临前,都会祭祀共工,祈求洪水不泛,水源不竭。

祝融掌火,共工控水,原本各司其职,九州一片安宁。可颛顼继位后,一场关于“水火治理权”的争执,让两人彻底走向对立。

颛顼认为,九州的水火治理需统一调度,便下令让祝融和共工轮流掌管“九州水火令”——持有令牌者,可协调对方的水火使用。祝融率先接过令牌,为了让南方的庄稼长得更好,他下令让南方的火势增强,延长日照时间。可这样一来,北方的水泽因日照过强,水分蒸发过快,不少沟渠干涸,农田再次陷入旱情。共工见状,十分不满,找到祝融:“你只顾南方,不顾北方,这令牌在你手中,只会害了北方百姓!”

祝融却不以为然:“南方多山林,火势强些能驱赶野兽,还能让庄稼成熟得更快。北方干旱,你多引些天河之水便是,何必要怪我?”两人争执不下,颛顼只好让共工接过令牌。共工掌权后,立刻引天河之水注入北方的水泽,让北方的水量大增。可过量的河水溢出沟渠,往南方蔓延,冲毁了南方的不少村庄。

“共工!你竟敢用洪水残害百姓!”祝融怒不可遏,手持青铜杖,在南方燃起一道火墙,挡住了北来的洪水。火墙与洪水相遇,水汽蒸腾,形成漫天大雾,九州的能见度不足丈许,百姓们只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颛顼见状,急忙召来两人调解:“水火本是相辅相成,你们怎能因一己之私,让百姓受苦?”

可此时的共工,早已因“权力之争”红了眼。他认为颛顼偏袒祝融,自己治水功绩远超祝融,却只能屈居北方,心中的不满渐渐化为怒火。“我治水一生,护北方百姓平安,为何不能掌管九州?”共工咆哮着,转身冲出天庭,直奔不周山——那是支撑天地的天柱之一,也是共工水神宫的所在地。

祝融见共工离去,心中不安,急忙追了上去。可赶到不周山时,只见共工用尽全身力气,一头撞向不周山的主峰。“轰隆——”一声巨响,震得天地摇晃。不周山从中折断,山上的石块滚落,烟尘弥漫。天空突然向西北方向倾斜,无数星辰从塌陷的天空坠落;大地向东南方向凹陷,形成一片汪洋,九州的河水全部往东南流去。

天河的水顺着塌陷的天空倾泻而下,淹没了无数村庄;南方的大火因天地倾斜,失去控制,蔓延到北方的山林,烧毁了大片树木。陶唐氏部落的老族长望着从天而降的洪水,绝望地跪在地上:“水神啊,你为何要毁了这人间……”有熊氏部落的巫祝看着蔓延的大火,抱着最后一束艾草,泪流满面:“火神啊,你怎能让圣火变成灾火……”

天地失衡,人间惨状传遍天庭。玉帝震怒,召来祝融和共工,厉声斥责:“你们二人争权,害得天地崩塌,百姓流离,可知罪?”

祝融望着下方的人间,心中刺痛。他想起自己当初带火种下凡,是为了让百姓免受寒冷和饥饿;想起自己教南方部落用火,是为了让火成为百姓的工具。可如今,大火烧毁了百姓的家园,这哪里是他想要的结果?“臣知罪。”祝融躬身行礼,声音带着愧疚,“臣不该因争执,让火势失控,害了百姓。”

共工也低着头,脸上满是悔意。他想起自己治水的初衷,是为了让北方百姓不再受洪水之苦;想起自己教北方部落珍惜水源,是为了让水永远滋养人间。可如今,洪水淹没了百姓的农田,甚至撞断了不周山,这哪里是他想要的结果?“臣……臣罪该万死。”共工说道,“臣不该一时冲动,毁了天柱,让人间陷入灾难。”

玉帝见两人有悔意,便下令:“限你们三日之内,恢复天地平衡,若不能完成,便废去你们的神位,贬为凡人。”

祝融和共工领了旨意,立刻前往人间。祝融先来到北方,手持青铜杖,对着蔓延的大火挥动。只见原本肆虐的火焰渐渐减弱,分成无数小火苗,落在干涸的农田旁,既温暖了土地,又不烧毁庄稼。他还教北方的百姓,用泥土搭建简易的防火墙,将火种集中在灶台上,既方便煮食,又能防止火灾。

共工则来到南方,手持玄水鞭,对着泛滥的洪水挥动。只见浑浊的洪水渐渐平静下来,顺着他指引的方向,流入新挖的沟渠,最终汇入东南方的大海。他还教南方的百姓,在河边修建堤坝,在田间挖掘水井,既方便灌溉,又能防止洪水。

两人各司其职,却不再相互对立。当北方的农田需要更多水源时,共工会主动与祝融沟通,让祝融适当减弱火势,减少水分蒸发;当南方的庄稼需要更多日照时,祝融会主动与共工商量,让共工适当减少水量,避免涝灾。三日之内,九州的水火渐渐平衡——北方的洪水退去,农田里重新种上了粟米;南方的大火熄灭,山林里重新长出了新芽。

玉帝见人间恢复生机,龙颜大悦,免去了两人的罪责,还赐下“水火既济”的玉牌,刻着“火以暖民,水以润田,水火相济,九州安宁”十六字,让两人共同掌管。从此,祝融和共工便遵循“水火既济”的原则,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祝融掌火时,必问共工“北方水是否充足”;共工控水时,必问祝融“南方火是否过旺”。九州的百姓,再也没有因水火失衡而受苦。

后来,百姓们感恩祝融带来的火种,便将他视为“灶神”的始祖——因为灶火是百姓煮食取暖的根本。每年腊月二十三,按《荆楚岁时记》记载,百姓们会在灶台上摆上糖瓜、清水和料豆,祭祀祝融。

在南方的有熊氏部落,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会把灶台打扫干净,在灶台上摆上刚熬好的糖瓜——据说糖瓜能粘住灶神的嘴,让他上天奏报时,只说百姓的好话;摆上一碗清水,是为了让祝融的圣火保持纯净;摆上一把料豆,是为了感谢祝融带来的火种,让百姓有熟食可吃。主妇们会点燃三炷香,对着灶火躬身行礼,口中念着:“祝融星君,保我灶火不息,家人平安,岁岁丰收。”孩子们则围着灶台,等着祭祀结束后,吃那香甜的糖瓜。

而百姓们感恩共工带来的水源,便将他的分支视为“井神”——因为井水是人间最常见的水,是百姓生活和灌溉的基础。每年正月初一,按《风俗通义》记载,百姓们会在井边摆上糕点和清水,祭祀井神。

北方的水泽部落在正月初一清晨,村民们会早早来到村头的井边,把井口打扫干净,在井台上摆上香甜的糕点——据说糕点能让井神保佑井水甘甜;摆上一碗清水,是为了让井水永远清澈,不生杂质。村里的老人会双手合十,对着井口祈祷:“井神大人,保我井水不枯,不涝不旱,让我们有足够的水养活家人,灌溉农田。”祈祷完毕,村民们会轮流用瓢舀起井水,喝一口,感受着井水的清凉,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人间的灶火,永远温暖;人间的井水,永远甘甜。这便是火神与水神的故事——从对立到平衡,从争斗到守护,最终以“水火既济”的平衡,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百姓,让九州永远安宁,岁岁安康。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中国野史大甩卖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灵植空间:仙途种田录摊牌!我靠吃瓜称霸修仙界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海贼:十二符咒,成为草帽团双皇迷雾岛奇遇茅山升棺人张初九无限背包与无限轮回温家有娘子新婚夜,废物老公他站起来了四合院:傻柱偷偷结婚,众禽傻眼斗罗:武魂殿团宠路子野惹她干嘛重生军婚:首长大人套路深暴君总想生三胎末世:我有一支猛兽军团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活人禁忌一个蛮子的传说开局丧子,德妃她怒掀剧本娱乐:开局破产,女友跑路各类男主短篇合集
经典收藏在下九千岁大明:开局将朱祁镇驱逐朱家!卫青传奇人生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贞观天子惑世歹妃金牌帝婿男配个个是戏精倾城太监:公公有喜了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最强战兵穿越皇朝:如履薄冰不是我的风格我在大唐搞农庄时空穿梭者:历史的秘密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大明忠勇侯异界军火帝国我给崇祯当老师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史上最强太子!
最近更新玉符传奇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冰临谷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大乾风云起苍穹北宋第一狠人大宋伏魔司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穿越之原始之路大周第一婿寒门状元路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 中国野史大甩卖txt下载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 - 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