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话合集

清风随竹影

首页 >> 古典白话合集 >> 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考公上岸了?上的大秦的岸!重生都市仙帝张逸风姜凤三国:开局送灵帝一顶帽子!密战无痕穿书嫁首辅,锦鲤甜妻旺全家东晋北府一丘八奋斗在沙俄战场合同工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重生之极品姑爷
古典白话合集 清风随竹影 - 古典白话合集全文阅读 - 古典白话合集txt下载 - 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自从匡超人去府城考试,匡太公依旧卧病在床,生活无法自理。这二十多天,对太公来说漫长得仿佛两年,他每日泪眼汪汪,巴巴地望着门外,盼着儿子归来。这天,他拉着老伴的手,黯然神伤:“老二走了这么久还不回来,也不知有没有福气考中秀才。万一我这病撑不住,怕是等不到他回来送终了!”说着说着,老泪纵横,老奶奶在一旁不住地安慰。

正说着,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激烈的吵闹声,一个凶神恶煞的人揪着匡超人的哥哥匡大,边打边骂。原来,匡大在集市摆摊时,占了那人的地盘,双方互不相让,匡大红着眼睛跟对方吵得不可开交。那人一怒之下,掀翻了匡大的担子,芝麻糖、豆腐干、泥人等零碎物件撒了一地,筐子也被踢得稀烂。匡大连拉带拽,非要拉着那人去见官,还大声叫嚷:“县老爷跟我家老二交情好得很,我还怕你不成?走,找老爷评理去!”

太公在屋里听得真切,赶忙叫匡大进屋,吃力地嘱咐道:“别闹了!咱们本分人家,从没跟人起过争执、闹过官府。占了人家地方,本就是你理亏,快找个人好好赔个不是,别吵了,省得让我操心!”可匡大正在气头上,哪里肯听,扭头又冲出去继续吵闹。周围邻居纷纷围过来看热闹,有人拉架,有人劝和,场面乱成一团。

关键时刻,潘保正赶了过来,三言两语就把那人说得没了气焰。潘保正又转头对匡大说:“匡大哥,还不把东西收拾好回家?”匡大嘴里骂骂咧咧,不情不愿地弯腰收拾东西。

就在这时,大路上走来两个人,手里拿着红纸帖子,大声问道:“这里有姓匡的人家吗?”潘保正一眼认出是学宫的门斗,立刻喜笑颜开:“太好了!匡二相公考中秀才啦!”他赶忙催促匡大:“快带二位去见你爹!”匡大匆忙把东西塞进担子,挑起担子领着两个门斗往家走,先前闹事的人也被潘保正劝走了。

门斗进了屋,见匡太公卧病在床,赶忙道贺,随后将报帖端正地贴在墙上。报帖上写着:“捷报贵府相公匡讳迥,蒙提学御史学道大老爷取中乐清县第一名人泮。联科及第。本学公报。”太公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忙让老奶奶烧水泡茶,又把匡大担子里的糖和豆腐干装了两盘,煮了十几个鸡蛋,招待门斗。潘保正也赶来贺喜,还带来十几个鸡蛋。大家把鸡蛋一起煮了,留潘保正陪着门斗吃饭。

饭后,太公拿出二百文钱作为报喜钱,门斗嫌少。太公无奈地说:“我们家穷,又遭了火灾,孩子的事劳你们跑一趟,这点钱不成敬意,就当请你们喝杯茶。”潘保正帮忙说了不少好话,又添了一百文,门斗这才离开。

直到四五天后,匡超人送完学政,才风尘仆仆地回家。他穿着崭新的秀才衣帽,先拜见父母,嫂子自从火灾后就回了娘家,所以这次只拜了哥哥。匡大见弟弟中了秀才,对他比以前亲热了许多。潘保正热心地帮匡超人张罗贺学,挨家挨户凑份子,选了个好日子,在庵里摆起酒席。这次贺学,一共收了二十多吊钱,宰了两头猪,还有鸡鸭等,热热闹闹地吃了两三天,连和尚也赶来奉承。

热闹过后,匡超人跟太公商量,决定不再磨豆腐卖。他把剩下的十几吊钱交给哥哥,又租了两间屋子,开了个小杂货店。接着,把嫂子接回了家,一家人不再分开吃饭,靠着杂货店的收入维持生计。

忙完这些,匡超人进城去感谢知县。知县这次对他态度截然不同,以平等的礼节相待,留他吃酒吃饭,还让匡超人拜自己为师。从县衙回来后,学宫的两个门斗又找上门来,匡超人请潘保正作陪。门斗说:“学里的老师要传匡相公去见,还得准备进见礼。”匡超人听了很不高兴:“我只认我的知县老师!那个学官,我见他做什么?凭什么要准备进见礼?”潘保正赶忙劝道:“二相公,这话可不能说。县里老爷是你私拜的老师,这是私人情谊;学里的老师可是朝廷任命的,专门管理秀才,就算你日后中了状元,这老师也得认。怎么能不去见呢?你家境不好,进见礼也别太寒酸,给每位老师封二钱银子就行。”匡超人这才勉强答应,约定好日期,打发门斗先回去。到了那天,他封好进见礼,去拜见学官。回来后,太公又让他买了祭品,到祖坟前祭拜。

上完坟回来,太公突然觉得身体越发不适,病情一天比一天重,吃了药也不见好转,饭也吃不下几口。匡超人四处求神问卜,得到的结果却凶多吉少。他和哥哥商量后,决定用自己做生意的本钱,提前为太公准备后事,杂货店则照常营业。他们买了一口棺木,做了不少寿衣,还照着太公的尺寸,做了一顶方巾。

太公躺在床上,时而昏迷,时而清醒。这天,他自知大限将至,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艰难地说:“我这病怕是好不了了,活着的日子不多了。我一辈子没本事,没给你们留下一点家业,连房子都没了。老二运气好,考中了秀才,以后好好读书,说不定还能更有出息。但记住,功名都是身外之物,德行才是根本。我看你孝顺懂事,这很难得,但千万别因为日子好过了,就变得势利,忘了本心。我走后,等守孝期满,就赶紧找个媳妇,一定要找穷人家的女儿,别贪图富贵、攀高结贵。你哥虽然糊涂,但你要一直敬重他,就像孝顺我一样。”兄弟俩哭着听完,太公说完这些话,便闭上了眼睛。全家人顿时哭声一片,匡超人更是悲痛欲绝,一边哭一边安排入殓事宜。

由于家里房子狭小,停放了七天后,他们把太公的灵柩送到祖坟安葬。全庄的人都来吊唁送葬,兄弟俩一一谢客。之后,匡大照常打理杂货店,匡超人每逢初七,就去坟前哭拜。

这天,匡超人刚从坟上回来,天已经黑了。潘保正急匆匆赶来,神色慌张地说:“二相公,你知道吗?县里老爷被撤职了,今天温州府的二太爷来摘了他的官印!他是你老师,你应该进城去看看。”

第二天,匡超人换上素服,进城探望。谁知刚走到城门口,就看见百姓们为了挽留知县,敲锣打鼓,关闭城门,把来摘印的官员团团围住,吵嚷着要夺回官印,城里乱成一锅粥。匡超人根本进不去,只好无奈地回家,等着消息。

第三天,听说省里派了安抚百姓的官员,还要抓捕带头闹事的人。又过了几天,匡超人从坟上回来,潘保正迎面拦住他,神色凝重:“不好了,大祸临头!”匡超人心里一紧:“出什么事了?”潘保正拉着他往家走,坐下后才说:“昨天安抚的官员来了,百姓散了。但上司让他暗中调查带头的人,已经抓了好几个。衙门里有两个没良心的差役,把你也密报上去了,说老爷平时对你好,你肯定参与了带头挽留老爷的事。这不是冤枉人嘛!现在上面还在继续调查,要是查到你头上,恐怕就有人来抓你了。依我看,你赶紧去外府躲一躲,要是没事,就当虚惊一场;要是真有麻烦,我帮你周旋。”

匡超人吓得惊慌失措,忙问:“这可怎么办?多亏老爹您告诉我!可我能去哪儿呢?”潘保正说:“你仔细想想,哪里有熟人就往哪里去。”匡超人想了想:“我只对杭州熟,但在那儿也没什么亲近的人。”潘保正一拍大腿:“你要是去杭州,我写封信给你带着。我有个族弟,排行老三,大家都叫他潘三爷,在布政司当差,家就在司门前的山上。你找到他,让他照应你。他为人仗义,靠得住!”匡超人急忙说:“那就麻烦老爹写信,我今晚就走!”

潘保正立刻动笔写信,匡超人则嘱咐哥嫂照顾好家里,含泪拜别母亲,收拾好行李,藏好书信,连夜出发。潘保正一直把他送到大路上,才转身回去。

匡超人背着行李,走了几天陆路,到温州准备乘船。那天没有顺路的船,他只好到饭店投宿。走进饭店,只见里面亮着灯,一个客人坐在桌前,正专注地看书。匡超人打量那人,见他面色蜡黄消瘦,稀稀拉拉长着几根胡子,看书看得入神,又是个近视眼,竟没发现有人进来。

匡超人上前,恭敬地拱拱手:“这位老哥!”那人才回过神,起身还礼。只见他穿着青绢长衫,戴着瓦楞帽子,看起来像个生意人。两人互相行礼后坐下,匡超人问道:“老哥是哪里人?贵姓?”那人答道:“在下姓景,家就在三十里外。我在省城开了个小店,这次是去店里,因为没船,先在这儿住一晚。”景客人见匡超人戴着方巾,知道他是秀才,便问:“先生是哪里人?尊姓大名?”匡超人说:“小弟姓匡,字超人,乐清人,也是要去省城,没赶上船。”景客人笑道:“那太好了,我们明天一起上船!”说完,各自休息。

第二天一早,两人一起上船,合租了一个头舱。放下行李后,景客人又掏出书来看。匡超人一开始不好意思问,偷偷瞄了一眼,见书上画着花花绿绿的圈,像是诗词之类的书籍。上午吃过饭后,景客人又捧着书看,看一会儿就停下来喝口茶。

匡超人忍不住问道:“昨天听老哥说在省城开店,不知开的是什么店?”景客人答:“是头巾店。”匡超人有些纳闷:“老哥开店做生意,怎么还看这种书?”景客人笑着说:“你以为只有秀才才看书吗?我们杭州城里,好多名士都不钻研八股文。不瞒你说,我的别号叫景兰江,不少诗选上都刻过我的诗,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那些科举中榜的老先生,只要来杭州,都喜欢和我们一起吟诗唱和。”说着,他在舱里打开箱子,取出几十个诗稿册子递给匡超人,“这是我的拙作,还请你指教。”

匡超人自觉失言,脸一下子红了,有些惭愧。他接过诗稿,虽然看不懂,却假装认真看完,胡乱夸赞了一番。景兰江又问:“恭喜你考中秀才,是哪位学台主考的?”匡超人回答:“是新任的宗师。”景兰江眼睛一亮:“新学台和湖州的鲁老先生是同科进士,鲁老先生是我的诗友。当年和我一起吟诗联句的,还有杨执中先生、权勿用先生、嘉兴蘧太守的孙子蘧駪夫,以及娄中堂的两位公子三先生、四先生,我们都是文字之交。可惜有位牛布衣先生,一直神交,还没见过面。”

匡超人听他提到这么多名士,便问:“杭州文瀚楼选书的马二先生,名叫马静,老哥认识吗?”景兰江不屑地说:“那是写八股文的,虽然认识,但不算深交。不瞒你说,我们杭州的文坛,跟他们不是一路人。不过,倒是有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等你到了省城,有机会介绍你们认识。”

匡超人听景兰江讲着杭州文坛的种种,心中满是惊讶与好奇。两人一路同行,到了断河头。船刚靠近岸边,正准备搬运行李时,景兰江站在船头,忽见一乘轿子停在岸边。轿帘掀开,走出一位头戴方巾、身穿宝蓝长衫的先生,手中握着一把白纸诗扇,扇柄上系着一枚方形象牙印章,身后还跟着一个背着药箱的仆人。

那位先生下了轿,正要走进一户人家,景兰江赶忙喊道:“赵雪兄,好久不见!这是要去哪儿?”赵先生回过头,惊喜地叫道:“哎呀!原来是老弟!什么时候到的?”景兰江笑着回应:“刚到,行李还没搬上岸呢。”说着,他转头朝船舱里喊道:“匡先生,快出来!这是我最要好的朋友赵雪斋先生,快来认识一下。”匡超人闻声出舱,跟着上了岸。

景兰江吩咐船家,先把行李搬到茶室。三人进了茶室,相互作揖行礼后坐下,茶博士很快泡了三碗茶端上来。赵先生问道:“这位兄台贵姓?”景兰江介绍道:“这位是乐清的匡先生,和我同船来的。”三人彼此谦逊一番,赵先生便对景兰江说:“老弟,你怎么去了这么久,我天天盼着你。”景兰江无奈道:“还不是被些俗事缠住了。这段时间有诗会吗?”

赵先生兴致勃勃地说:“怎么没有!前月中翰顾老先生来天竺进香,邀我们一起在天竺作诗,热闹了一整天。通政范大人告假回乡扫墓,船在这儿停了一天,还把我们约到船上,大家拈题分韵,好好玩了一天。御史荀老先生来拜访抚台,正事没办,天天拉着我们去他住处作诗。这些人都问起你呢。现在胡三公子在为湖州鲁老先生征集挽诗,送了十几个诗帖到我那儿,我正愁忙不过来,你来得正好,分两张去写。”

说完,赵先生喝了口茶,又问匡超人:“匡先生想必也是秀才,是哪位学台主持考试时中的?”景兰江代为回答:“是现任学台。”赵先生微笑着说:“那和我家小儿是同科。”喝完茶,赵先生因要去看病,先行告辞。

景兰江问匡超人:“你的行李准备放到哪儿?”匡超人道:“先去文瀚楼吧。”景兰江说:“也好,你到了那儿,有空就来我店里坐坐。我的店在豆腐桥大街金刚寺前。”说完,叫来伙计挑着行李先走了。

匡超人背着行李来到文瀚楼,打听马二先生,才知道他已经回处州了。文瀚楼的老板认得匡超人,便留他在楼上住下。第二天,匡超人拿着潘保正的书信,到布政司前找潘三爷。进了门,仆人回复说:“三爷不在家,前几天奉命去台州学道衙门办公事了。”匡超人问:“什么时候回来?”仆人说:“刚走,估计得三四十天。”

无奈之下,匡超人只好返回,找到豆腐桥大街景兰江的头巾店,却发现景兰江不在。询问隔壁店家,店家笑道:“景大先生?这么好的天气,他肯定去西湖边寻春作诗了,这么好的诗题,他哪能在店里待得住?”匡超人没问到人,只好转身离开。

走了两条街,远远看见景兰江正和两个戴方巾的人并肩而行。匡超人上前作揖打招呼,景兰江指着其中一个满脸麻子的人说:“这位是支剑峰先生。”又指着另一个留胡子的人说:“这位是浦墨卿先生。都是我们诗会的领头人物。”支、浦二人问:“这位先生是?”景兰江介绍道:“这是乐清的匡超人先生。”

匡超人说:“我刚去店里拜访先生,不巧您外出了。这会儿要去哪儿?”景兰江道:“闲着没事,随便逛逛。”又说:“好朋友相遇,怎能各自分开?不如去旗亭喝几杯!”支剑峰和浦墨卿齐声说好,当下拉着匡超人进了一家酒店,选了个座位坐下。

酒保过来问要点什么菜,景兰江点了一盘一钱二分银子的杂烩,又要了两碟小菜,一碟是炒肉皮,另一碟是黄豆芽。酒端上来后,支剑峰问:“今天怎么没去拜访赵雪斋?”浦墨卿神秘兮兮地说:“他家今天宴请一位特别的客人。”支剑峰好奇道:“客人罢了,有什么特别的?”浦墨卿卖关子道:“奇得很!你先干一杯,我慢慢讲给你听。”

支剑峰斟满酒一饮而尽,浦墨卿这才说道:“这位客人姓黄,是戊辰年的进士,现在被选为宁波府郭县知县。他早年在京城和杨执中先生交情不错,杨执中又和赵爷关系好,所以黄某来浙江,就写了封信想拜见赵爷。结果那天赵爷不在家,两人没见着。”景兰江插话说:“赵爷平日里拜访的官员多,没见着也正常。”

浦墨卿接着说:“重点不在这儿!第二天赵爷去回拜,两人一聊,你们猜怎么着?……”众人忙问:“有什么奇的?”浦墨卿压低声音道:“那黄公和赵爷竟然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众人惊呼:“这也太巧了!”浦墨卿继续说:“还有更巧的。赵爷今年三十九岁,有两个儿子、四个孙子,老两口和睦恩爱,只是一介平民;黄公中了进士做了知县,可三十岁就没了夫人,到现在也没儿没女。”

支剑峰感叹道:“真是奇怪!同样的生辰,一个是这样的境遇,一个是那样的境遇,差别这么大,看来算卦看相都不可信。”说着,众人又喝了不少酒。

浦墨卿突然问道:“三位先生,我有个问题,大家一起琢磨琢磨。黄公和赵爷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一个中了进士却孤身一人,一个子孙满堂却没中进士,这两个人,到底哪个更好?我们更愿意做哪一个?”

见三人没说话,浦墨卿把目光转向匡超人:“匡先生,你先说。”匡超人想了想,说:“如果只能选一个,依我看,还是做赵先生好。”众人纷纷拍手赞同:“有道理!”浦墨卿却反驳道:“读书终究是中进士才算有个好结局。赵爷虽然样样好,但缺个进士头衔,不光我们这么想,他自己心里也遗憾。要是既想中进士,又想像赵爷那样家庭美满,哪有这么好的事!”

支剑峰不同意:“话不能这么说。赵爷虽然自己没中进士,但他儿子已经考中了,将来要是再中个进士,肯定能给父亲封官诰命,儿子的进士难道不算数吗?”浦墨卿笑着摇头:“这可不一样。以前有位老先生,儿子做了大官,他自己还非要参加科举。后来点名时,监临官不收他的卷子,他气得把卷子摔在地上说:‘就因为这个小子,害得我戴个假纱帽!’这么看来,儿子的功名终究抵不上自己的。”

景兰江打断道:“你们说的都不着边际。都斟满酒,干了这三杯,听我说。”支剑峰打趣道:“说得不好怎么办?”景兰江笑道:“说得不好,就罚三杯!”众人齐声应好,喝完酒后,景兰江问道:“各位说中进士,是图名还是图利?”众人答:“图名。”

景兰江得意地说:“可知道赵爷虽然没中进士,但外面的诗选上刻着他几十首诗,传遍天下,谁不知道有个赵雪斋先生?说不定比进士名气还大呢!”说罢,众人哄堂大笑,纷纷称妙,又一同干了杯中的酒。

匡超人听着这些议论,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这才知道世上还有这样的道理。景兰江最后提议:“今天我们难得相聚,就以‘楼’字为韵,各自回去作诗,写在一张纸上,送到匡先生住处请教。”众人欣然应允,出了酒店,便分路各自散去。

喜欢古典白话合集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古典白话合集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四合院:阿瞒看了直点头幻兽飞雪传四合院:傻柱偷偷结婚,众禽傻眼老祖宗人狠路子野萌娃修仙:我的姐姐是个老妖怪都市:小丑也要追寻光的璀璨迷雾岛奇遇趁女帝受伤,忽悠她做老婆开局丧子,德妃她怒掀剧本我家银毛刀娘怎么会是病娇?!团宠冲喜小农女霸道凌少的小妻子觉醒猎人炮灰父女入赘后,全家后悔了假死多年不回家,带娃和离跑路啦算命直播抓鬼倾城大小姐爱上我首长红人:权力巅峰从御医开始麒麟山上灵植空间:仙途种田录
经典收藏药满田园大庆风云录我的军火商人生涯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大秦:开局赐死?我十万大雪龙骑灭咸阳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特种兵之神级技能媚娘,我是假太监,你还让我侍寝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在下九千岁开局播放鸦片战争,古人疯了我的帝国弗利兰三国第一奸贼惑世歹妃大秦:融合红发,天道金榜现世戒爱此妖:蛇王,别咬我苏丹的新月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
最近更新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我在元末当霸王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汉末听雨重生之项羽崛起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我在大唐开时空超市红楼之皇权枯骨太子西上和亲,三年后挥师擒龙红楼之庶子风流我在原始时代当大佬!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乱世帝匪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
古典白话合集 清风随竹影 - 古典白话合集txt下载 - 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 古典白话合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