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齐主萧道成驾崩后,其太子萧赜于建元四年(482年)三月初八日?登基,是为齐武帝,时年,四十二岁。在萧赜当皇帝期间,与一位得道高僧释宝志发生过许多故事。而宝志和尚就是降龙罗汉第一次在人间应化之身,在萧赜统治齐国的时候,多次显化神迹,以度化这位国君。本篇所说的就是宝志和尚如何度化齐武帝以及萧氏一族人的故事。
南齐建元年间,宝志和尚逐渐显示出奇异之处。他一连几天不吃饭,也没饥饿的表情;跟别人说的话,人们开始很难理解其含义,后来则都被事实所验证;志公和尚时常作诗,但是所说的语言就像是谶言咒语一样。
江东的人士与俗 民百姓都对他很是礼敬。
建元四年(482年)三月初八日,齐高帝萧道成去世,太子萧赜即位登基,是为齐武帝。齐武帝萧赜却看见宝志和尚如此深得百姓爱戴,唯恐这个看起来疯疯癫癫的和尚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
于是齐武帝萧赜就下诏书说:志公和尚乃是以妖言迷惑群众的恶僧,应该立刻逮捕,将他收监于建康。
几个士兵接收到皇帝的命令,一起前往道林寺去捉拿志公和尚。士兵们刚到道林寺门口,看见志公和尚已经站在寺院门口外面了,并且不等这些士兵开口,志公和尚就率先开口说话:“不用麻烦诸位了,我志公和尚在这里恭候诸位多时了,是奉皇帝诏令来逮捕贫僧的吧。”
前来捉拿志公和尚的那几个士兵,一听见志公和尚开口就说的这句话,顿时面面相觑,心里多多少少都感到震惊:这个和尚果然是得道神僧。
有个士兵对旁边的另一个士兵说:“这个和尚看来真的是得道高僧,我们只是奉命逮他入狱,带他去监狱的路上的时候,可不要太轻视他了。”
旁边那个士兵听了,点了点头。
其中一个士兵对志公和尚说道:“神僧既然知道是来抓你的,那就不用我们绑您了,你跟着我们走吧,到建康的牢狱里。”
志公和尚大方地跟着那几个官兵走。一路上,士兵也和志公和尚有说有笑,也请教一些问题。志公和尚都一一帮他们解答除惑。
走了大半天,志公和尚就跟着这几个士兵去建康的牢狱里面,被关了起来。
第二天,却有人看见志公和尚在市区内游逛。官兵连忙回到监狱里一看,宝志和尚却仍然被关在牢房里,宝志和尚对狱卒说:“门外有两驾车子给我送饭来了,用金钵子装着饭,你可以过去给我拿来。”
狱卒听见志公和尚说的话,嘲笑道:“你是在做梦吧?”
可狱卒刚把话说完,就看见齐王的文惠太子萧长懋和竟陵王萧子良一块儿来给宝志送饭,果然像志公和尚所说的那样,是拿着黄金钵盂装的食物。
狱卒见状,连忙打开关押志公和尚的监狱的门,让太子和竟陵王萧子良送饭食进去。
志公和尚接过太子递过来的装满饭菜的黄金钵盂,说道:“太子有心了,竟陵王有心了。阿弥陀佛。”
说毕,志公和尚就坐了下来吃起饭。
太子萧长懋和竟陵王萧子良,站在旁边,却恭恭敬敬地对着正在吃饭的志公和尚合掌点头了一下,表示尊敬。
志公和尚把钵盂里的食物吃完后,就把钵盂放在地上,看了看太子和竟陵王萧子良,淡淡地说道:“太子和竟陵王可是还有话要说?但说无妨,贫僧听着。”
萧子良说:“启禀法师,子良之前与范缜辩论,范缜不相信困果报应,小友问如果没有报应,如何世上会有贵贱之分?范缜却说人生在世,就如花朵,同时生长又都随风飘落,有的掠过竹帘帷幕落到床褥上,有的越过篱笆围墙落在粪坑里。前者好比是殿下您,后者就是我了。虽然我们贵贱不同,但哪里有因果报应呢?而子良却无言以对。所以请教宝志法师,以何言论能驳斥无因果论?”
宝志和尚闻言,说道:“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因果是业力的自然法则,如同种子遇缘生长。但是因果并非一成不变,如同长在土地的树木,遇缘不同,则生长不同,变化不同,遇水则润,遇火乃焦,遇毒则死。萧生所说何尝不是一种因果,风从花落,花是因,风是助缘,随其缘变化,而花落不同之处。因果非空有,乃仗缘而生。”
宝志和尚又接着说道:“一切法皆是依因果之理而生成或灭坏。因是能生,果是所生。而且,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由因生果,因果历然。十界迷悟,不外是因果关系。如外界客尘与众生主体内心也互为因缘,由众生之无明生起我见,我见缘外界之客体,客体唤起众生之贪欲,贪欲引起恶行,恶行招引再生及痛苦,痛苦又加重无明。彼此既是因,又是果。互为因果。”
志公和尚又说法,道:“缘起?如同世间的万物依赖条件因缘聚合而生,如花需种子、土壤、阳光等条件。???而性空?就是现象本质无固定自性,如冰与水因温度改变转化,无永恒不变的“冰性”。所以此空非无,乃是变化不定,一切皆可能。一念善则天堂,一念恶则地狱。”
志公和尚又说道:“竟陵王也不必纠结范缜坚持的神灭论,和他的不信鬼神。当知,牛鬼蛇神也非有非空,都是源于因果业力而生。所以说是神灭也无不可,因为没有是固定不变,既然不是固定不变,说是无神无鬼又有何大不了。竟陵王自不必与其争辩,个人有个人福,个人有个人的业。”
竟陵王萧子良仔细听了志公法师的一番语重心长的道理,便又合掌向志公和尚拜了三拜,然后方才起身,端正说道:“多谢法师教导,子良感恩不尽。”
志公和尚又看了看太子萧长懋,说道:“太子和竟陵王萧子良都好佛,又设立了六疾馆来收养穷苦人,实是行善积德,乃是大大的好事。但只是很喜欢奢侈华丽,过度追求奢侈终究不是好事。”
原来,南齐太子萧长懋和竟陵王萧子良都好佛,设立了六疾馆来收养穷苦人。太子萧长懋风韵甚和,只是很喜欢奢侈华丽。他宫里的殿堂,雕饰得精巧绮丽,有过于皇帝的宫殿。拓建玄圃园和台城北堑等,内中楼观塔宇,奇石处处,妙极山水。怕被皇上宫中望见,便在靠近门处栽列修竹,里面设置高障,又造活动墙壁数百间,安装上机巧,如果需要障蔽,转眼间便遮挡起来,如果需要撤,随手就可以搬走。善于制办珍玩之物,用孔雀毛织为裘,光彩金翠,远远胜过雉头裘。并且借口说晋明帝司马绍为太子时建造了西池,便请求齐武帝萧赜援引前例,为他开辟东田造小苑,而齐武帝也批准了。
太子萧长懋听见志公和尚对自己的敦敦教导之言,回想自己的生活行为,的确有些过度追求奢华。于是合掌对志公和尚弯腰鞠躬拜了一下,说:“法师言之有理,长懋受教,铭感五内。”
志公和尚看见太子萧长懋没有生气,并且还表示自己接受的态度,于是又说道:“太子当知,生而为人,难能可贵。人身难得,如盲龟浮木,万劫难遇,生来所享受的福报也是宿世业力感召,自该惜福,莫要过早消耗福德。”
太子捡起自己给志公和尚盛饭的黄金钵盂,和萧子良一起向志公和尚九十度鞠躬,然后就走出监狱。太子萧长懋走出监狱的门,狱卒把监狱的门又重新用铁链锁了起来。
齐太子萧长懋对狱卒吩咐道:“宝志法师乃是得道高僧,尔等只管看守法师在牢,应当以饮食物品满足法师,不可伤了法师,不得圣上旨意,更不能处置法师,也不得对法师无礼,必要时候可为法师提供清洁沐浴之物,哪怕法师在牢狱之中也要让法师生活得惬意。所需要的买物品的钱财,可以让人到东宫里拿,本太子自会周全。”
几个狱卒听了太子的话,唯唯诺诺地点头说好。交代完这些话,太子才和竟陵王萧子良离开了监狱。
几个狱卒面面相觑,心里对志公和尚增加了几分敬意。
竟陵王萧子良乃是齐武帝萧赜的次子,太子乃是他的长兄。
竟陵王萧子良对兄长文惠太子萧长懋说道:“太子,志公法师可真是当今神僧,却被父皇缉拿下狱,你我当请父皇宽赦了神僧才是。”
太子萧长懋点了下头,说:“我正有此意。 ”
不等太子和竟陵王萧子良前去报告齐武帝萧赜,建康的县令吕文显已经早先一步将此宝志和尚被关在监狱,却在街道外面看见他的事情奏闻给了齐武帝萧赜,武帝萧赜听说后,便下令把宝志和尚从监狱里释放出来,并且把他接到了宫里,让他住在皇宫后院的厅房里。为了让宝志和尚住得安心,齐武帝萧赜在皇宫后院暂时停止了内部的宴乐活动,宝志和尚也可以像别人一样随意出入。
后来,在景阳山上又出现了一个宝志和尚,与七个僧人在一起谈论。齐武帝萧赜听说之后,顿时大怒,于是派人去检查宝志和尚的住处,守门的人报告说:宝志和尚出门好长时间了,但是我们一直都看守宫门,想不通他是怎么出去的,好像来去都没有影踪一样。
齐武帝萧赜听了守门的侍卫说的话,也就不要迁怒了,挥手让他退下。
齐武帝心想:志公和尚看来是个有本事的高人,也就罢了。反正他是一个和尚,虽然行为古怪,但是又不妨碍我当皇帝。以后就不管志公,随便他出入宫廷吧。出家人四大皆空的,难不成他会抢我这个皇帝的位置?
想到这里,齐武帝萧赜稍稍放宽了心了。
当时僧正法献打算赠给弟子宝志和尚一件衣服,于是就派人到龙光寺和罽宾寺去找他,两个寺庙的人都说宝志和尚昨晚上住宿在寺里,刚刚走了。于是法献又到他常去的侯伯家寻找,侯伯说:“宝志昨天在这里行道,早上睡眠还没醒呢。”此人回去把打听到的情况告诉了法献,法献才知道宝志和尚昨晚上分身在三处地方住宿。
宝志和尚常常在隆冬数九光着身子走路,出家道人宝亮想要送给他一件和尚穿的衣服,没等开口,宝志和尚突然到来,伸手就拿过那件衣服就走了。
后来,宝志和尚为了度化萧赜,让他成为一位仁德的帝王,而不是像萧道成那样无德而滥杀。于是一天夜晚,志公和尚在齐武帝萧赜在内宫准备睡觉的时候,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前。这个时候,左右之人都在宫门外面站岗,而志公和尚却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齐武帝萧赜的眼前,着实让他感到心惊。但是想到志公和尚乃是出家人,虽然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但是想来是不会伤害自己的,只是深夜突然到来,齐武帝心想,志公和尚一定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诉自己。
于是齐武帝萧赜对志公和尚说:“法师深夜冒然前来,可是有什么事情要交代?”
齐武帝萧赜虽然内心里是不喜欢这个僧人的,也没有自己的两个儿子深信佛教所以对佛教有什么好的印象。但是介于志公和尚在民间很有声望,而且又传闻他有言出法随的能力,所以齐武帝怎么也不太会轻慢宝志和尚。
志公和尚知其心念,说道:“圣上之父驾崩多时,圣上可有想念?贫僧可以威神之力带皇帝去看望太上皇?”
齐武帝萧赜一听宝志和尚说的这句话,心里感到不解和震惊,但是又想知道志公和尚到底在卖什么关子,于是就对志公和尚点了下头,回答说:“法师如果有能力,让朕再见父皇,那是自然再好了。不知法师如何让朕见先父?是托梦?”
齐武帝萧赜话未说完,志公和尚就拉起了齐武帝的手,念了一句佛号,然后施展神通,连同齐武帝萧赜一起来到了幽冥地府。
宝志法师带着齐武帝萧赜先是来到了幽冥地府的鬼门关,但见:
彩霞万叠,轻轻飘荡,绿雾千条,隐约显现。门檐上雕刻的怪兽头角峥嵘,瓦顶端树立的琉璃片沿辉映生光。门上的赤金钉闪烁,槛旁的白玉段生辉。窗牖近晓烟,帘栊穿红电,光影交织。楼台高耸入青霄,廊庑相连通宝院。兽鼎香云环绕御衣,绛纱灯火映照宫扇。左边站的是牛头鬼差面目狰狞,右下罗马面使者峥嵘可怖。这里接亡送鬼的金牌闪闪,引魄招魂的素练垂垂。此门唤作鬼门关,又叫阴司总会门,通向阎老森罗殿。
齐武帝萧赜见状,顿时心惊不已,但是想到自己是一国之君,况且又是法力广大的神僧把自己带来这个地方的,虽然强力镇定,还不失端庄仪态,但是胸口起伏得甚是厉害。
这个时候,志公和尚对齐武帝萧赜说道:“圣上不必害怕,贫僧带圣上来到这里,自然有一番道理。正所谓,地狱世界,幽冥界处,不是业力或神通,不能到达此处。汝且放心。”
齐武帝萧赜听了志公和尚说的这番话,方才放心很多。
鬼门关的牛头马面知道志公和尚乃是神僧,带着人间的皇帝,想必有事情要见地府的阎君,所以就让他们从鬼门关走过去,一没问话打招呼,二没拦阻他们。
志公和尚就和齐武帝萧赜安然地走过了鬼门关。
走过鬼门关,志公和尚和齐武帝萧何来到了幽冥的背阴山。
背阴山,地势险峻,形态多变,仿佛蜀岭与庐岩的合体,却是阴司之中的险恶之地。此处,荆棘丛生,石崖嶙峋,隐藏着无数鬼怪。耳畔无兽鸟之鸣,眼前尽是鬼妖之影。阴风瑟瑟,黑雾弥漫,宛如神兵口中的烟哨,鬼祟暗中的喷气。放眼望去,只见一片荒凉。此处山、峰、岭、洞、涧应尽有,却没有生机。山不生草,峰不插天,岭不行客,洞不纳云,涧不流水。岸前尽是魍魉,岭下皆是鬼魂。
走过了背阴山,志公和尚嫌会浪费太多时间,于是用瞬间转移的法术,直接来到了丰都大帝的大殿门口。
酆都(丰都)大帝是阴间冥司主宰地狱的神灵。酆都大帝位居冥司神灵之最高位,主管冥司,为天下鬼魂之宗。凡生生之类,死后均入地狱,其魂无不隶属于酆都大帝管辖,以生前所犯之罪孽,生杀鬼魂,处治鬼魂。阳司亲属如有为阴间鬼魂超度赎罪者,亦由酆都(丰都)大帝决断赦免,发送鬼魂受炼升天。据南朝上清派宗师陶弘景《真灵位业图》记载:“酆都北阴大帝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三千年而一替。”酆都北阴大帝为最下一层(第七层)中位。
话回正题,且说丰都大帝大殿门口的官员看到志公和尚和齐武帝萧赜来到这里,于是开口便问道:“二位有何要事,居然来到丰都大帝殿之门首?”
志公和尚对眼前的地府官员说道:“烦劳通报一下,南瞻部洲的南齐国的宝志和尚和齐主萧赜来此为见齐高祖萧道成而来。”
地府官员闻言,于是进入大殿把事情报告给丰都大帝 。
丰都大帝听了之后,于是说了允许他们进来。
地府官员于是去通报:“丰都大帝有令,召见宝志法师和齐主萧赜。”
于是宝志和尚带着齐武帝萧赜一起进入丰都大帝的大殿之中。
齐武帝萧赜看见丰都大帝,身穿黑色金丝绣着龙纹的朝服,头戴宝冠冕旒,两侧垂香袋护耳,双足着靴,双手在胸前捧笏,正襟危坐,脸色黝黑如染墨却五官发亮。齐武帝萧赜一直跪在大殿上,不敢仰视。而志公和尚乃是得道高僧,没有畏惧,也没有跪拜。
这个时候,丰都大帝开口说道:“本座已知尔等来意,汝带继位的齐主来此处,是要见萧道成。萧道成杀业未满,现在正在针锥地狱受刑,法师可以带齐主去见齐主之父受刑处。”
齐武帝萧赜这才连忙起身,跟着宝志和尚去针锥地狱。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节分解。
喜欢济公传奇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济公传奇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