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个问题不只是这一个总兵下辖的军队,在许多军中都存在——杨嗣昌调动方国安所部迎敌,而还没等到方国安所部赶到地方,起义军就已经到了下一个地方,而这个地方的守军共五千,由一个叫做张奏凯的将领率领。】
【他们听说张献忠和罗汝才所部过来后,顿时魂飞魄散,当即全都躲到了高山之中给起义军直接让出了一条宽敞大道,不战而过。】
【杨嗣昌听说后,对川军顿时充满怨气。】
“大势已去,大势已去啊!”不少人都发出了类似的感慨。
虽然明朝朝廷还在努力调集军队,不惜继续给已经不堪重负的百姓继续加税也要试着搞来更多军费供应军队,但是那也只是一部分军队罢了——看看这些地方上的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就能够明白什么才是大势已去。
都已经糜烂成这个样子,还能指望什么呢?
打天下需要的可不只是一支大军——更何况明朝现在还不是在打天下,而是在守天下,以及,他们现在拥有的这支大军的军饷还是通过疯狂加税来获得的,并不能长久。
所以,只能是大势已去了。
“他们以前为什么不解决不好说,但是现在吧……知道的人没法解决,不知道的人还在进一步加重问题,”有人摇摇脑袋,,“而且要我说,虽然朝廷里面不少人是知道问题的,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处在关键位置的人对此一无所知,自以为良好,还在让问题进一步恶化。”
比如皇帝。
虽然还是那句话,就算皇帝知道的一清二楚,他能够真正改变多少也很难说,如今的局势实在是积重难返,并非一人之力一日就能完成——可看朱由检的样子,他虽然不至于说是一点情况都不知道,但是知道的看起来也不怎么多,不怎么全面。
不然的话,怎么就能那么爽快的加税,认了那军饷的开支?
反正他是觉得朱由检对真实情况的了解非常不足,对现状的严重程度的认识也严重不足。
当然,这虽然确实也是他的问题,但也不能全都怪罪到他身上去……明朝走到如今的情况,皇帝对外的真实情况缺少稳定可靠的了解渠道,是事实。
“早先为什么不解决……既然不是不能解决,那当然就是不想解决了呗。”旁边的人闲闲接话道。
反正之前的明朝肯定不是晚期末期的样子,既然之前不解决,那只能是不想而非不能——至于为什么不想,那可能就很多了,譬如不知道怎么下手处理啦,不想要损害自己或者某些人的利益啦,不愿意为此大动干戈啦,不想要有损自己的名声啦,觉得现状其实也没什么问题啦,认为问题可以交给后人啦……
“那倒也是。”另一人非常认同,“总归就是之前没解决,拖到最后,不说皇帝自己清不清楚真实情况了,就算清楚,也很难解决……而现在这个皇帝,明显又不是那种什么天才人物……”
所以,就更不可能解决的了了。
不仅解决不了,甚至是在推动问题变得更严重。
【这些事情,仿佛是昭示着起义军在四川的光明前途,或者杨嗣昌在四川将要遭遇的暗淡前路。】
【崇祯十三年九月初九,张献忠和罗汝才率部抵达了大昌城外,当时镇守此地的是四川巡抚——张献忠和罗汝才顿时决定,不要硬拼,干脆带军绕开了大昌,前往周边的其他地区。随后,起义军先是击败了追击而来大的总兵方国安等人,又攻下了巴州(巴中);又经过广元县,渡过嘉陵江,攻下了剑州(剑阁县)。】
【接下来,按照张献忠和罗汝才两人的规划,第一选择应当是北上,通过广元,走宁羌进入陕西境内,他们要重返陕西。】
【但是当时的明朝朝廷,特别是陕西的地方官府也深深恐惧着这种事情的发生,于是专门派重兵扼守在了川陕交界处的朝天关。】
【第一选择不好实现,张献忠二人便从剑阁县出发,向南进军,攻克了梓潼县,随后连连获胜,击毙了明朝副将罗万象、韩光荣等人,又击败了陕西军中的将领贺人龙等,然后,杀到了绵州(绵阳)。】
【他们在这边接连获胜,高奏凯歌,还斩杀了一堆明朝将领,杨嗣昌自然需要请罪。】
“请罪?真的吗?”杨坚笑出了声。
按照流程讲的话,那这确实是应该去请罪,但是杨嗣昌他——从他过往的各种奏折和言论中看,他真的会请罪吗?
不大可能吧。
比起请罪,杨嗣昌更可能是借着请罪的名头然后在奏折里面使劲推卸责任,争取自己身上没有什么问题;当然,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如果只从给自己脱罪这个单一角度入手就不妥当了,所以他还要给这个大事儿找出来替罪羊。
或许也不能完全算是替罪羊,但是至少是被他扔一堆黑锅过去的人。
“朱由检也会相信他。”独孤皇后也在一旁赞同。
反正目前来看,朱由检和杨嗣昌这一对君臣那可真是深情厚谊,君臣情深,君臣相得,君臣……总之很神奇,可能杨嗣昌就是对了朱由检的胃口吧……
虽然杨嗣昌也搞砸了不少事情,但或许朱由检就是不会因此动摇对他的信任,虽然皇帝与常人大有不同,但其实也还是能够算作人的——至少一部分算作,而人与人的相处,有时候就是这么的不可思议。
【杨嗣昌不愧是能够在朱由检面前混下去的人,这一次的请罪奏折写的也很有水平,他一上来,先说自己如今的情况,“我一收到贼人前往四川的消息后,就立刻带兵前往,‘冲泥冒雨’,走了非常远的路,从大足一直走搭熬了顺庆(南充)”,而这一路上呢,我也非常有收获,“亲眼案件了随行步兵‘跋涉之苦’,还有大量的马匹骡子倒在路上……”,总之就是非常艰难,但是我也非常认真非常用心,还能够看到士卒的不易,因此,“臣亦心忧身病,憔悴支离”,“始知蜀道之难果难于登天也”!】
【这样的情况下,我也很希望官兵能够一战即胜,挫败那些贼人的锋芒,让他们全都去死……可我没有想到,,蜀地的军队竟然这么不行——“蜀兵之脆,将领之愚,至不堪言”……不是我的错啊!我都计划好了,也非常辛苦艰难,谁能想到这边的官军和将领这么拉垮呢!】
【这些蜀地的将领们,带兵的时候,行军之时不派遣哨探,停下休息的时候不修筑营垒,就像是梦游一样还和平时走路一般,一遇到敌人,就立刻掉入对方的陷阱……】
【“臣在中途闻之,拊心顿足,仰天嗟吁。”】
【总结下来,就是杨嗣昌把战败的原因归罪于了四川官府的疏于防范,以及陕西军队的作战不力。】
【因此,这一场变故之后,最后的结果是,四川巡抚————就是带兵镇守在大昌城的那个——直接被革职逮捕,论罪弃市;陕西总督郑崇俭也被革职。四川巡抚和陕西总督都换了新人上任。】
“四川巡抚先不说了,但是这和陕西军队有什么关系?”自认已经能够看明白不少东西的百姓们在这个时候,又有不少人发出了不解的声音。
这件事情怎么就能扯到陕西军队头上去的?什么逻辑啊!
他们这样的小民,以前什么也不懂,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其实很多时候逻辑方面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那也是以前的他们——现在的他们,依旧有问题,但已经少了许多了!绝对不至于还是看不明白一个正常逻辑的地步。
所以,这里面这个陕西军队的逻辑就是有问题的!
张献忠和罗汝才一直都在四川境内活动,也是和杨嗣昌他们在四川境内打生打死的,和陕西有什么关系?
非要说的话,那也只是张献忠等人一度想要北上陕西,回到陕西境内,但是这不也被陕西的明朝官府派兵给挡住了吗?
这——怎么看,也应该是功劳而不是罪过吧?
难不成因为贺人龙死了?但是这个时节死一个将领很正常吧。
所以,究竟是怎么能够扯到陕西头上去的?扯上去就扯上去吧,非要说连带责任,那只要想找茬,总能找到的,但怎么就能严重到直接把陕西总督都革职了?
“也不能撇过四川巡抚啊,虽然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人,也不是说我就支持他,但是这好端端的直接就给论罪弃市了……这是有点过头了吧?”另一个人忍不住吐槽,“当然,如果一定要说这种战败的大罪应当弃市,也不是不行……但这怎么也不应该只有四川巡抚一个人,而杨嗣昌屁事儿没有吧!”
后面这才是重点。
四川巡抚的罪责轻重,他们到底也不清楚,不好评判;但是按照常理,如果四川巡抚的罪责如此严重,那么杨嗣昌,不论怎么说,也不可能是无罪一身轻,就算到不了弃市的程度,也至少得降职批评甚至免官吧……
总之,不能是什么问题都没有啊!这种情况,就算他们是傻子,也觉得不对啊!
喜欢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