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他朱元璋不想要在这种时候看见这样告状的折子,他想要看到的是杨嗣昌成功控制了军队的汇报!或者,至少是短暂压住了左良玉等人的汇报!
告状,我难道不知道左良玉是个什么情况吗,还用你告状?
这纯粹就是推卸责任!
还打了败仗出了问题也与你无关……朱元璋确实很难说朱由检到时候会是个什么反应,但是换成他自己,杨嗣昌还想自己置身事外,根本不可能!
【不过这一回,虽然确实是不听指挥,但是左良玉也确实判断更加正确一点。】
【二月初七,左良玉率领主力军队,和陕西的地方军队一起,在四川太平玛瑙山与张献忠所部相遇。起义军占据山顶,准备防守,而左良玉则把自己的大军分为了中路和右路,让陕西地方军队担任左路,三路一并发动进攻。】
【由于双方兵力差距不小,最终,左良玉获得了大胜,攻上山头,起义军战死三千五百余人,张献忠本人使用的镌刻着“天赐飞刀”的大刀、刻着“西营八大王承天澄清川岳”的虎符、以及令旗令箭等物,还有妻妾七口人全都被左良玉掳获。】
【另,之前提到过的军师潘独鳌也被抓住了。】
【此次大胜之后,杨嗣昌迅速向明朝朝廷报捷,朱由检大喜,下发赏银等物,又催IcU杨嗣昌乘胜进军。】
【接下来,杨嗣昌和左良玉等人确实是乘胜追击了,三月初九,贺人龙等人大败张献忠所部,起义军战死一千三百余人,又有左营右营两千余人投降;三月初十,贺人龙等率军一路追击,起义军又战死六百余人,又有前营一千余人投降。】
【三月十五日,陕西明军追击起义军到了木瓜溪,起义军战死一千二百余人。】
【接连数次大败,张献忠元气大伤,不得不带着余部躲入了山林之中,以此躲过朝廷军队得到围剿。】
“怎么办怎么办……”百姓们顿时又为张献忠的情况忧虑起来。
他们原本还以为,左良玉和杨嗣昌闹了那么一场之后,明朝军队会出现问题,会是接连战败落入下风的那一方呢,没想到,这回明朝军队竟然没有问题,还真的成功了!反而把张献忠逼到了绝路上去。
——是绝路吧?还是说,其实也还不是绝路?
“肯定不是绝路!”有人大声道,努力给周围的人加油鼓劲,“张献忠从起义到现在都已经多少年了,打过多少仗了,而且明朝的围剿又不是这一次,明朝军队接连获胜也不是如今才有的事情,起义军落入下风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但是张献忠也都没有真的覆灭!”
所以,这一次,一定也根本不至于是什么绝路的!
不就是接连几次大败吗?那算得了什么?张献忠之前又不是什么连战连捷全无败绩的神人,他也是有过不少战败的时候的——所以,这一回好几次战败,也不算什么天崩地裂的事情。
而至于说处于下风,不得不避入山林……这也不算什么一旦发生了就是完蛋了的事情啊。
起义军从揭竿而起开始,就没有和山林真正分离过。
他们平时就时不时走一走山林,之前在起义前期,在陕西陕西河南等地辗转的时候,不也很多时候是走的山林之地,以躲避地方官府的耳目吗?
到了后来,明朝朝廷大量扩军并且疯狂围剿,各路起义军也更是走在山林里面,虽然有些还是失败了,有些选择了归降,但是以山林为依托,混的风生水起的也大有人在啊!比如,那个大别山区的回革五营,马守应他们。
而且,不还有个只剩下残部,不得不躲到深山之中的李自成所部吗?李自成可是早就躲进了山林里面,也没出什么问题,日后还又东山再起了呢!
所以,张献忠这一次避入山林,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也不能代表什么——再说了,以起义军在山林之中的丰富经验,指不定这一次避入山林,还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这么一番推断,周围人急切的心情也暂时缓解。
好像确实是这样没错。
对于起义军来说,接连战败当然不是好事儿,但是避入山林却未必是什么坏事儿——以明朝军队和明朝朝廷的情况,大部分是很难追击到避入山林之中的起义军的。
而且,再说了,明朝朝廷指不定还能出现什么新的幺蛾子呢……
虽然这只是他们美好的梦想,但是众人都不觉得这是什么白日梦——因为明朝朝廷上下早已经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他们确实能够做到!
在一切形势大好的情况下,或者在一切都非常糟糕的情况下,或者在其他各种各样的情况下,都不影响明朝朝廷突然闹出来各种各样的幺蛾子!
完全不影响!
而且,这些幺蛾子多半也不算很小,至少是能够影响到部分地区的战局发展的……
“那就好,那接下来应该就是张献忠在山林之中恢复力量了吧……”一人松了口气,叹道。至于说明朝朝廷会不会搞出来幺蛾子,能搞出来什么幺蛾子,他选择不去猜测,因为他永远也猜不准,明朝朝廷在这方面总是能够出人意料,他还是不要为难自己了。
【按照理论上讲,张献忠如今的处境说是危在旦夕也不为过,几乎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可能彻底失败,被抓或者身死,杨嗣昌那边同样是这么认为,多次在奏折或者信件中写道张献忠被擒指日可待。】
【但是事实就是,虽然处境已经恶劣至此,但是最终,张献忠还是挺过了这一关。】
【至于说原因,有三个方面:张献忠所部本身,周围百姓,以及明朝朝廷。】
【张献忠所部本身,虽然接连战败,又有数千人选择了投降,但是剩余的起义军们并没有什么投降的心思,态度很坚定,特别是张献忠本人,并没有因为这段时间的失利而开始觉得前途无望丧失信心,他依旧在努力寻找出路。】
【周围百姓,起义军和他们打好了关系,百姓们并没有选择站在明朝朝廷那一边,而是愿意在关键时刻拿出来盐、粮食等帮助起义军渡过难关,并且帮助起义军隐瞒行踪、探听朝廷和军队的动向等等,这样,起义军就也减少很多风险。】
【至于说明朝朝廷……则是因为接连大胜,内部信心高涨的同时,又有了多余的心思和精力来搞事儿内斗了,所以互相拖后腿……】
喜欢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