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其乐自得

首页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如懿传卫嬿婉重生之浴血而归神只:从哥布林开始破案:开局融合警犬嗅觉基因无双宝鉴NBA之开局抽到暮年奥尼尔万古天帝团宠小暖宝:全国大佬争着宠截教扫地仙的诸天修行网游:我在游戏里当官差慕君已久,愿君长宁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其乐自得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全文阅读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txt下载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最新章节 - 好看的网游动漫小说

第172章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鲁哀公二年的初夏,楚国叶邑的官署里弥漫着新麦的香气。叶公沈诸梁穿着绣有犀兕纹样的楚式深衣,左手捻着三缕长须,右手食指在案上的竹简上轻叩:“仲由啊,你随孔夫子周游多年,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子路猛地挺直腰板,腰间的佩剑鞘撞到朱漆门柱上,发出 “当” 的一声脆响。他想起夫子在陈蔡之间的破庙里,就着漏下的月光讲 “克己复礼”,野菜汤凉了也顾不上喝;想起在卫国驿馆,夫子为辨析 “卫君辄与蒯聩孰是”,与子贡争到后半夜,烛芯结了灯花也不剔 —— 可这些碎片怎么拼成一个完整的夫子?他张了张嘴,最终只憋出句:“夫子…… 夫子很厉害。”

叶公捋着胡须笑了,案上的铜壶滴漏 “滴答” 作响,像是在催促答案。子路的脸涨得通红,粗布襦裙的领口都被汗浸湿了。

回到城南的驿馆时,暮色已漫过护城河。孔子正坐在窗前删订《诗经》,手里的青铜刀笔在竹简上划过,留下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的刻痕,案头的陶碗里,半块糙米饼还冒着热气。“夫子,” 子路把叶公的问话复述一遍,懊恼地捶了下自己的大腿,“由笨嘴拙舌,说不清楚。”

孔子放下刀笔,抬头时鬓角的白发在夕照里泛着银光。他忽然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暖意:“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记载的这段对话,像一幅用月光和烛火绘成的自画像。“发愤忘食” 不是饿肚子的蛮干,是 “士不可不弘毅” 的使命在燃烧;“乐以忘忧” 不是傻乐,是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的通透;“不知老之将至” 不是记性差,是 “仁以为己任” 的专注让时光失了重量。这种精神,藏着儒家最珍贵的密码:生命的长度有限,燃烧的亮度却可以无限,正如《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奋进本身就是对岁月最好的反抗。

一、叶公问孔子:沉默背后的认知困境

叶公沈诸梁在楚国是个传奇。《左传?哀公十六年》说他 “食采于叶”(今河南叶县),治下的叶邑 “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左传?僖公四年》),是楚国北方的屏障。他平定白公胜之乱时,曾 “杖钺而誓曰:‘国人有不听吾言者,死’”(《左传?哀公十六年》),手腕强硬如铁;可治理叶邑时又 “修沟洫,劝耕桑”(《水经注?潕水》),把荒芜的边境变成了粮仓。这样一个务实的改革派,对孔子这种 “席不暇暖” 的理想主义者,好奇里藏着审视。

子路 “不对” 的背后,是认知的迷宫。他跟着孔子从鲁国走到楚国,见过夫子在朝堂上 “侃侃如也”(《论语?乡党》),也见过在陋巷里 “饭疏食饮水” 的淡然;见过对弟子 “诲人不倦” 的耐心,也见过斥季氏 “是可忍孰不可忍” 的刚烈。这些碎片像散落的珠玑,怎么串成能让叶公明白的项链?《孔子家语?弟子行》说子路 “勇而有谋”,可这 “谋” 在描述夫子时突然短路 —— 就像让一个惯于冲锋的战士,突然拿起绣花针。

叶公与孔子的思想鸿沟,比楚河汉界还分明。叶公曾给孔子讲过一个故事:“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论语?子路》)在他看来,儿子举证偷羊的父亲,是 “直”(正直)的表现,就像他治叶时 “有功则赏,有罪则罚”,法理大于人情。

孔子却摇摇头,说:“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在他眼里,亲情伦理是 “直” 的根基,就像《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连父母都不维护,何谈正直?

这种 “法治” 与 “德治” 的分歧,让子路夹在中间像被夹在两扇城门之间。叶公要的是 “能做什么” 的政绩,孔子讲的是 “该做什么” 的道义;叶公看重 “事功”,孔子强调 “心性”—— 子路知道这两种语言不通,与其说错,不如沉默。

孔子的引导 “女奚不曰”,藏着 “因材施教” 的智慧。他太了解子路了:这个弟子能 “暴虎冯河”(《论语?述而》),却不擅长精微的描述,与其让他讲复杂的 “仁礼”,不如直指精神气质。“发愤忘食” 是动态的生命状态,“乐以忘忧” 是通透的心灵境界,“不知老之将至” 是超越的时间感知 —— 这三个维度构成的画像,比任何事迹都更传神。

后来子贡听说这事,对颜回说:“夫子这是把自己的精神,装进了由也能拎得动的筐里。”(《孔子家语?子贡问》)确实,这种 “夫子自道” 的方式,比三千弟子的溢美之词都有力量,正如《论语?子张》所言:“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二、发愤忘食:使命驱动的生命燃烧

“发愤忘食” 的 “发愤”,在《说文解字》里是 “懑也,从心贲声”—— 不是拍案而起的愤怒,是心里像揣着团火,不喷薄出来不罢休。孔子的 “愤”,是看到 “八佾舞于庭” 的僭越时的痛心,是听闻 “苛政猛于虎” 的悲愤,是 “天下无道”(《论语?公冶长》)的忧愤,这些 “愤” 像燃料,点燃了他 “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执着。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这年春天,齐国送了八十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 “三日不朝”(《史记?孔子世家》),连祭祀的礼都废了。孔子站在朝堂外,听着季氏府里传来的靡靡之音,转身对弟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子罕》)那天傍晚,他带着子路、子贡离开曲阜,开始了十四年的周游之路。

五十六岁,在人均寿命不到四十的春秋,已是 “老耋” 之年。可他像被上了发条的钟,在卫国被监视,“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使孔子为次乘”(《史记?孔子世家》),这分明是羞辱,他却 “讲诵弦歌不衰”;在宋国,司马桓魋 “欲杀孔子,拔其树”(《史记?孔子世家》),他顶着烈日赶路,还安慰弟子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述而》)。

“忘食” 的细节里,藏着惊人的专注。《孔子家语?在厄》记载 “孔子厄于陈蔡,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 野菜汤里连一粒米都没有,颜回在破庙里用三块石头支起陶罐,火苗舔着罐底,把野菜煮成了深绿色的糊糊。孔子却在火堆旁给弟子讲 “仁”,讲到 “己欲立而立人” 时,突然问:“刚才谁把饼分了?” 弟子们面面相觑 —— 根本没饼可分,夫子连饿了几天都忘了。

还有一次,颜回做饭时 “煤炱堕甑中,饭污,因食之”(《孔子家语?颜回》),被子贡看见,以为他偷吃。孔子知道后,没有立刻斥责,而是在吃饭前 “祷于天”:“吾子之饭,若有窃食者,天厌之。” 颜回赶紧说明情况,孔子叹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孔子家语?颜回》)在饥饿中仍能保持对弟子的信任,这种 “忘食” 不是健忘,是 “道” 的重量压过了生理的需求。

孔子最看不起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论语?阳货》)的人。他在卫国见那些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的士人,说他们 “难矣哉”(《论语?阳货》)—— 就像田里的野草,只知道疯长,结不出一粒粮食。而自己 “发愤忘食”,是 “生无所息”(《周易?系辞》)的生命态度:人生不是用来 “饱食” 的,是用来 “行道” 的。

王充在《论衡?效力》里说得透彻:“孔子周流,无所留止,非圣才不明,道大难行,故委国而去。” 这 “委国而去” 不是逃避,是 “发愤” 的另一种形式 —— 此地不容,便去彼地;此时不行,便待彼时,像西西弗斯推石上山,每一次滚落,都是下一次发力的开始。

三、乐以忘忧:困境中的精神突围

“乐以忘忧” 的 “乐”,不是小儿得糖的雀跃,是 “孔颜之乐” 的深沉愉悦。《论语?雍也》记载颜回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 “乐” 与孔子的 “乐” 是同源的 —— 不是因为环境好,是因为心里有 “道” 这棵常青树,再贫瘠的土地也能扎根。

孔子的 “忧” 有明确的清单:“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这四件事像四块石头压在他心上:道德不进步,学问不传授,该做的好事不做,犯了错不改 —— 这些才是值得失眠的大事。至于 “贫与贱”(《论语?里仁》),他看得很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陈蔡之困” 是对 “乐以忘忧” 的极致考验。鲁哀公四年,吴伐陈,楚救陈,恰好孔子一行在陈蔡之间,两国大夫怕他 “辅楚害陈”,派兵把他们围在了荒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史记?孔子世家》),子路拄着剑站起来,剑柄的铜箍都磨亮了:“君子亦有穷乎?” 语气里带着怨气。

孔子放下手里的琴 —— 他刚弹到《文王操》的高潮,弦都快断了。“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他的声音很平静,像在说别人的事。然后叫过子路、子贡、颜回,问:“《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史记?孔子世家》)

这不是绝望的质问,是清醒的反思。等弟子们各抒己见后,他说:“道之不修,是吾丑也;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史记?孔子世家》)道理在我这里,不用是他们的错 —— 想通这点,忧愁就像被风吹散的烟,剩下的只有 “乐”。那天晚上,他借着月光弹琴,颜回在一旁唱和,歌声穿过包围圈,连外面的士兵都听呆了。

孔子的 “乐” 藏在日常的褶皱里:“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在齐国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不是味觉失灵,是音乐的愉悦盖过了食欲;“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钓鱼不用大网,射鸟不射归巢的,看着鱼儿游回深水,鸟儿钻进树林,这种对生命的温柔带来的快乐,比满载而归更持久。

他甚至能在最简朴的生活里找到乐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胳膊弯成枕头,硌得后脑勺疼,可一想到 “道” 在心里,就觉得比锦缎枕头还舒服。

对比《列子?天瑞》里的杞人,更能显出孔子的智慧。那个杞国人 “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愁的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而孔子的 “忧” 和 “乐” 都锚定在 “道” 上,像船抛了锚,再大的浪也冲不跑。当注意力集中在有意义的事上,无谓的烦恼自然就 “忘” 了 —— 不是刻意忘记,是根本没功夫想。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写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这种情怀扩大到了家国层面,但内核和孔子的 “乐以忘忧” 是一样的:把心放在大处,小烦恼就进不来了。

四、不知老之将至:超越时光的精神活力

“不知老之将至” 的 “老”,对孔子而言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他对叶公说这话时已六十八岁,《礼记?曲礼》“七十曰老”,按当时的标准,是货真价实的老人了。他的牙齿掉了好几颗,吃糙米饼得掰碎了慢慢嚼;耳朵也有点背,弟子回答问题得大声点;最明显的是头发,从离开鲁国时的花白,变成了全白,像秋天的芦苇。

可他自己好像不知道。《论语?子罕》记载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看见河水东流,会感慨时光快,但从不唉声叹气 —— 反而把竹简翻得更勤了。“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那串连竹简的熟牛皮绳,磨断了一次又一次,子贡找来新的韦绳,见夫子的指甲都磨出了血痕,劝他:“夫子,歇会儿吧,《易》是读不完的。”

孔子头也没抬:“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他不是真的想多活几年,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 就像一个吝啬鬼,总觉得钱没赚够,他是觉得道没传够。

“不知” 不是糊涂,是主动的超越。他当然知道自己老了,《论语?述而》里他坦言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连做梦都梦不见周公了,这是衰老最残酷的证据。但他把这份 “知” 转化成了 “行”:既然老了,就更要抓紧时间。

他 “删《诗》《书》,定《礼》《乐》,作《春秋》”(《史记?孔子世家》),这些工作耗神费力。删《诗》时,他把三千多篇古诗读了又读,选出三百零五篇,“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史记?孔子世家》),读到动情处,会跟着唱,唱得眼泪掉在竹简上,晕开墨迹。

这种 “老而弥坚” 的精神,颠覆了当时对 “老” 的定义。《礼记?王制》说 “七十不致政,八十告存,九十日有秩”,老年人该 “含饴弄孙”,可孔子偏要 “诲人不倦”(《论语?述而》)。他教子夏 “绘事后素”,教子贡 “贫而无谄”,教冉有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这些教学场景里,谁能看出他是个快七十的老人?

他批评原壤 “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论语?宪问》),不是骂老年人,是骂那些活了一辈子没干过正经事的人。原壤见他来,“夷俟”(伸着腿坐着),一点礼貌没有,孔子用拐杖敲他的小腿:“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论语?宪问》)这 “贼” 是 “浪费生命” 的意思 —— 和原壤比,孔子的 “不知老之将至” 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五、孔子的自我认知:理想主义者的清醒

孔子从没把自己当 “圣人”。他说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论语?述而》),这不是谦虚,是清醒的自我定位:我只是个 “为之不厌”(做起来不满足)、“诲人不倦”(教起来不疲倦)的普通人。

他对自己的定位是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不是创新者,是传承者。就像一个园丁,把尧舜禹汤文武种下的 “礼乐之树” 修剪枝叶,让它长得更茂盛。他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礼记?中庸》),不是复古怀旧,是觉得这些老祖宗的智慧里,藏着治世的密码。

他最清醒的认知是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子路对隐者桀溺说的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其实是夫子教他的。孔子见过太多 “礼崩乐坏” 的乱象:弑君的、篡位的、用天子礼的…… 他比谁都清楚 “克己复礼” 有多难,可还是要做。

这种 “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的精神,是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的内核。就像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知道石头总会滚下来,还是要推 —— 因为推的过程本身,就是对 “义” 的践行。他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这 “义” 不是空洞的口号,是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的担当。

孟子说他是 “圣之时者也”(《孟子?万章下》),这个 “时” 字用得极准 —— 他能顺应时代,又不被时代同化。在鲁国做官时,他 “堕三都”(拆三家大夫的城邑),用的是 “务实” 的手段;周游列国时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守的是 “理想” 的底线。这种 “与时偕行”(《周易?乾卦》)的智慧,让他的 “发愤” 不盲目,“乐” 不空洞。

六、历史回响:发愤忘食的传承谱系

墨子的 “摩顶放踵”,是另一种 “发愤”。《孟子?尽心上》说他 “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从头顶到脚跟都磨破了,只要对天下有利,就干。他带着弟子 “穿草鞋,吃糙饭,日夜不休”(《庄子?天下》),在各国之间奔波,止楚攻宋,止齐伐鲁,活得像个苦行僧。

有一次,他派弟子公输般去帮楚国造云梯,后来听说要用来攻宋,连夜从鲁国走到楚国,“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裳裹足”(《墨子?公输》),说服楚王放弃攻宋。这种 “自苦为极”(《庄子?天下》)的劲头,和孔子的 “发愤忘食” 隔着学派,却连着同一种精神:为理想献身。

张衡的 “数术穷天地”,把 “发愤” 用在了科学上。他 “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可不好做官,专爱 “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他觉得 “盖律历迭相治,景度相奸,知其归趣,故能越世高谈,审辨名分”(《后汉书?张衡传》),宇宙的规律比官场的规矩更迷人。

他研制浑天仪,“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后汉书?张衡传》);发明候风地动仪,“其状如酒尊,径八尺,围二十四尺”(《后汉书?张衡传》),龙首衔珠,蟾蜍承之,哪个方向地震,哪个龙首的珠就掉进蟾蜍嘴里,“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这些发明在当时被嘲笑为 “无用之物”,他却 “约己博观,历载构思”(《后汉书?张衡传》),用几十年时间打磨。有次调试地动仪,连续三天没合眼,仆人端来的饭都馊了,他才惊觉:“哦,该吃饭了。” 这种对科学的专注,和孔子忘食研《易》,是同一种 “发愤”。

陆游的 “僵卧孤村不自哀”,把 “不知老之将至” 写进了诗里。他晚年住在山阴的农村,“屋漏偏逢连夜雨”,床脚都泡在水里,却 “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他的 “发愤” 是写诗,“铁马冰河入梦来” 的豪情,“家祭无忘告乃翁” 的牵挂,都藏在字里。

八十五岁那年冬天,他躺在床上,呼吸都带着寒气,让儿子拿来纸笔,写下《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写完笔掉在地上,再也没捡起来。这种到老都燃烧的爱国心,是对孔子 “不知老之将至” 最动人的诠释。

七、乐以忘忧的当代映射:困境中的积极力量

南仁东的 “天眼”,是现代版的 “发愤忘食”。1994 年,他在日本参加学术会议,看到国外的射电望远镜计划,心里像被扎了一下:“咱们中国也该有一个。” 这想法一冒出来,就像野草疯长,再也挡不住。

接下来的二十二年,他 “从壮年走到暮年”(感动中国颁奖词),带着团队 “踏遍贵州大山的每个角落”,找最合适的台址。有次在山里迷路,暴雨把衣服淋透,干粮也丢了,他靠野果充饥,晚上就睡在山洞里,还笑着说:“这地方信号好,适合建望远镜。”

FASt(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成时,他已经七十岁,肺癌晚期。同事劝他休息,他说:“我得看着它调试成功。”2016 年 9 月 25 日,望远镜启用那天,他坐在轮椅上,看着巨大的 “天眼” 转动,像看着自己的孩子,眼里的光比星星还亮。这种 “把命都搭进去” 的专注,和孔子 “韦编三绝” 一模一样。

武汉环卫工夫妇的 “乐”,藏在凌晨四点的街灯下。丈夫王师傅和妻子李师傅,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推着扫帚车走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唰唰” 的扫地声在寂静里格外清晰。他们要扫三公里长的路段,每月工资加起来不到六千元,却供三个孩子上了大学。

“累吗?” 有人问。李师傅直起腰,捶了捶后背,围裙上沾着灰尘:“累啊,冬天冻得手裂口子,夏天汗湿透衣服。但想想孩子们在学校好好读书,就觉得值。” 这种在艰辛里开出的 “乐” 之花,和孔子 “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 是同一种基因。

银发学堂里的 “老学生”,演绎着 “不知老之将至”。北京东城区的社区学堂里,七十岁的李阿姨戴着老花镜学智能手机,手指在屏幕上戳来戳去,嘴里念叨:“这个健康码怎么弄……” 八十岁的王大爷在练书法,墨汁溅到胡子上也没察觉,写的正是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为什么还学这些?” 记者问。李阿姨笑了,皱纹里都是阳光:“活着就得学新东西啊,不然就成老古董了。” 这种对生活的热情,和孔子晚年学《易》的劲头,隔着两千五百年,却心意相通。

八、发愤与乐忧的辩证:理想与现实的平衡

“发愤忘食” 和 “乐以忘忧”,不是矛盾的两极,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没有 “发愤” 的 “乐”,是无源之水,像阿 q 的 “精神胜利法”,虚得很;没有 “乐” 的 “发愤”,是无油的灯,燃不了多久就灭了。孔子把两者拧成了一股绳,让 “愤” 有方向,“乐” 有根基。

他在卫国击磬,有个挑着草筐的人路过,站着听了一会儿,说:“有心哉,击磬乎!”(《论语?宪问》)又说:“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论语?宪问》)这人看出他的 “愤”,也劝他 “算了吧”。孔子却回答:“果哉!末之难矣。”(《论语?宪问》)—— 你说得对,但我做不到啊。这种 “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 “愤”,和 “乐以忘忧” 的 “乐”,构成了奇妙的平衡:明知难,还能乐在其中。

“不知老之将至” 的本质,是 “活在当下” 的智慧。孔子不纠结 “过去没做好”,也不焦虑 “将来做不完”,只专注 “现在该做什么”。删《诗》时就认真删,讲学就认真讲,弹琴就认真弹 —— 这种 “当下即道场” 的态度,让时间失去了衡量衰老的意义。

现代心理学里的 “正念”(mindfulness),和这很像:专注于当下的呼吸、动作、感受,不被过去和未来干扰。孔子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实践了这种智慧,他的 “发愤忘食” 不是 “透支当下”,是 “沉浸当下”;“乐以忘忧” 不是 “逃避现实”,是 “接纳现实”;“不知老之将至” 不是 “对抗岁月”,是 “与岁月共舞”。

在 “内卷” 和 “躺平” 撕扯现代人的今天,孔子的这三句话像三帖药:“发愤忘食” 治 “迷茫”—— 有目标就不会空虚;“乐以忘忧” 治 “焦虑”—— 看得开就不会崩溃;“不知老之将至” 治 “颓废”—— 不停步就不会衰老。

这不是要每个人都变成孔子,而是要在自己的轨道上,找到那股 “愤” 和那份 “乐”。程序员为写好代码熬夜,教师为备好课查资料到天亮,农民为种好田起早贪黑 —— 这些都是 “发愤忘食”;加班后看到万家灯火觉得值得,教出的学生有出息觉得骄傲,种的粮食丰收觉得快乐 —— 这些都是 “乐以忘忧”。

九、终极意义:精神不朽的生命哲学

孔子死后,子贡在他墓旁筑屋而居,守了六年。有一天,鲁哀公来祭拜,站在墓前说:“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孔子家语?终记》)—— 老天爷不仁慈,把这样的老人带走了,让我孤零零地在位上发愁。

可他不知道,孔子的精神早就像种子,撒在了弟子们心里,撒在了《论语》的竹简里。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后,这颗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枝叶蔓延到文化、教育、伦理的每个角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说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孔子这 “三不朽”,都源于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的精神:“立德” 是他的人格示范,“立功” 是他的教化之功,“立言” 是他的思想传承。

这种精神穿越时空,在不同的时代开出不同的花。司马迁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受宫刑仍写《史记》,是 “发愤忘食”;苏轼 “一蓑烟雨任平生”,屡遭贬谪仍写诗作文,是 “乐以忘忧”;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八十岁还指导科研,是 “不知老之将至”。

叶公若听到孔子的自我描述,或许会收起那份审视。他治叶靠的是 “力”,孔子传道靠的是 “心”;他留下的是城池沟渠,孔子留下的是精神密码。两千五百年后,叶邑的城墙早已化作泥土,可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这十二个字,还在滋养着无数生命。

这或许就是生命的终极意义:肉体终会腐朽,但精神可以不朽;年龄终会增长,但热情可以不老。当我们为理想燃烧,为热爱坚守,为成长不停步时,都是在续写孔子的故事 —— 不是要成为他,而是要成为 “活着” 的自己,热烈地、通透地、专注地,活在每一个当下。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磨铁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磨铁读书!

喜欢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神霄赵十八传奇重生军婚:首长大人套路深我的高中生活日常大唐狂士带着霸总去逃荒,我造反称王了!摊牌!我靠吃瓜称霸修仙界妙手风流小神医萌娃修仙:我的姐姐是个老妖怪无限背包与无限轮回肆刀行倾城大小姐爱上我斗罗:武魂殿团宠路子野惹她干嘛穿越自救修仙宝贝乖乖,跟我回家随身一个迷雾世界单调的星空重生80医世风华全能学霸伊庇鲁斯的鹰旗开局天灵根:我能掠夺机缘无限流:病娇男主总粘人
经典收藏少女伏魔录我在地图上玩穿越枪神瓦罗兰传说大小姐又在装绿茶我的随身升级打怪系统长生,从养鸡杂役开始LOL:你管这叫混子啊慕来来全文免费阅读正版篮坛拳击手长生:我能贩卖万物破茧成凰前男友的追悔录谋虎记带着功法进入游戏的我无敌了全民:国家带我练级,我带他起飞勇者斗魔神妖孽兵王都市鬼皇轮回乐园之天启深蓝反派每天都在疯狂撒钱
最近更新首席指挥官的自我修养机器人不语,只是一味的养娃棋王林默网游之妻从任务来斗破:焚穹九幽异界的灵魂在迷宫末世世界求生嬿婉传:本宫踩碎凤冠登帝位向阳而许传奇法爷:开局隐身戒指神印:我,白玲轩,强娶魔神皇穿成清代小咸鱼八零遭恶亲算计,我主打六亲不认四合院:疯批傻柱一心报复白眼狼惊骨神印:小公主她又争又抢想当魔皇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主播,你马甲怎么这么多!?制霸NBA:从落选秀到超级巨星【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高达08MS小队同人:托璞重生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其乐自得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txt下载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最新章节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全文阅读 - 好看的网游动漫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