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仁被党进怼得哑口无言,额角渗出细汗。“这……” 他喉头滚动,心下惶急。这第三条罪状本就是为了凑数,被赵承宗日日催逼,他才将道听途说的消息仓促罗织。
他倒也不是不想去查证,一来时间紧促,二来他对禁军那群粗人根本瞧不上,平日里并无来往。虽算不上势如水火,也确实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此刻被当面揭穿,他只能硬着头皮,死死咬住前两条看似最确凿的罪状。
他见赵匡胤隐有怒意,避重就轻,深深一躬:“陛下明鉴!罪状三,臣或有失察之处。然罪状一、二,人证物证俱在,皆是千真万确!孙延召戴罪之身窃据军职,此乃动摇国本之举,万万不可姑息啊!”
这时还有其他御史出列,支持王有仁,说道:“陛下,刺配流放充军乃是咱们大宋国策,若真被人钻了空子,长此以往,恐天下大乱啊,国将不国啊。”
赵匡胤对这些咋呼的御史也有些厌烦,事都没查明白,怎么就国将不国了?他也有些恼火,那件事本不想在朝堂之上公开的。
按孙延召刺杀耶律璟和萧思温的惊天功绩,此事若公布于众,封侯进爵也不为过,可他觉得孙延召年纪尚小,过早的身居高位并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就有心压一压他,磨一磨他的性子,等过些年再提拔也来得及。
可前些日公孙离离京前,曾进宫与自己聊过,还把他这徒儿托付给了自己,让自己在朝堂之上照拂一二。对这位老哥哥的请求,赵匡胤也只能应了下来。当然为了杜绝聂家绑架孙家人的这类事再发生,看来有些话还非得自己开口不可了。
是时候了。
赵匡胤心中冷哼。既要兑现对老哥哥的承诺,更要让底下这群聒噪的御史明白,谁的眼光才是洞若观火,谁的意志才不容置疑。
恰在此时,赵光义似想出面转圜:“皇兄,此事或可……”赵匡胤却不给他机会,猛地一抬手,如同斩断所有纷争,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既然王御史坚持,那今日众卿也就都别急着回去了,我大宋律法向来公正严明,总不能你在下面讲了一通,不给另一边说话的机会,召孙延召入宫,当面对质!”
一旁的内侍大喊道:“宣步军司都头,孙延召进宫面圣!”很快就有年轻的内侍忙活找人去了。
赵匡胤笑道:“如此岂不有趣,朕倒要看看看,怎么个天下大乱,怎么个国将不国!”
众臣都看的明白,虽然赵匡胤脸上挂着笑容,可实际话里带着怒气。都吓得低下了头。
传令的内侍离去后,紫宸殿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死寂。疲惫像瘟疫一样在年迈的群臣间蔓延,腿脚酸麻,腹中饥馑,但更折磨人的,是官家的沉默。赵匡胤双臂环胸,大马金刀地稳坐龙椅,如同一头假寐的雄狮。无人敢再出声,唯有粗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
这两个时辰的等待,比往日任何的朝会都更要难熬。
内侍们满城寻找孙延召的下落,终于在椒宴的铺子中找到了他人。孙延召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稀里糊涂地随着内侍进了宫。
殿外终于传来通传声,内侍大喊:“步军司都头孙延召觐见!”
“宣!”赵匡胤面无表情地说道。
不一会儿,只见孙延召一身利落布衣,大步流星走入殿中。他目光清亮,步履生风,与满殿萎靡的朱紫贵臣形成了鲜明对比。
来到御前,他依礼躬身,声音清朗,不卑不亢:“臣,孙延召,叩见陛下!”
喜欢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