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之路

长宗我部宇轩

首页 >> 奇之路 >> 奇之路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汉末之君临四海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完结】特工穿越:宠爱粉嫩美男史上最强太子!庶女攻略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三国:开局去荆州救关羽倾城太监:公公有喜了女帝的内阁首辅靑海传
奇之路 长宗我部宇轩 - 奇之路全文阅读 - 奇之路txt下载 - 奇之路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九十章 登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88章 登基

先皇走了,宣布的是先皇皇爷"驾崩"了,而且,这位皇帝的"大丧"办得煞有介事。“灵堂,“就设在养心殿。一床陀罗经被,黄缎面上用金线织满了梵字经文,一袭一袭铺盖在皇帝的梓宫───金匮之中。安息香插在灵柩前的一尊鎏金宣德炉内,细如游丝的青烟缭绕在殿内,宣告它的主人灵魂已升到三界之外。一道懿旨传下,文武百官都摘掉了披拂在大帽子上的红缨子。礼部堂官早拟了新皇御极的各项礼仪程序───先成服,再颁遗诏,举行登极大礼。

巳时初刻,大行皇帝开始小殓。乾清宫外黑鸦鸦肃立着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和各部院的堂官。内务府首席太监吴良阴沉着脸站在丹墀下,脖子拧着,上嘴唇压着下嘴唇,光溜溜的下巴上窝出了一道深纹,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在生气。

其实他心中此时正十二分得意。这个吴良原是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府中的长班,自从博尔齐锦被选入宫后,因身边没有个得力的人,亲王便将他净了身送进宫去。论身份,他原是皇后陪嫁的太监,所以没几年,便做了六宫副都太监。博尔齐锦被黜为妃,虽然皇上瞧着他是和拜的干儿子,并没有难为他,可是到底不如从前了。今日小殓,举哀之前,辅政大臣们举行会议时,陈启提出由吴良任司仪,奏请太后准允。他便因此觉得风头又要转了,走路都扬着脸不睬人。

此刻,他心里有点急躁,又有点甜丝丝的。自从博尔齐锦打入冷宫这八年来,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得脸过───议政王杰书、一等凯奇,还有博涵,这些平时从不把内侍放在眼里的亲王大臣,还有排班肃立在滴水檐下的一群贝勒、贝子,统要听他提调。那是怎样的威风,那是多么的荣耀!

巳时二刻,六十多岁的紫玉───首席顾命辅政大臣至慈宁宫请训,并迎皇太子文奇长昌到乾清宫成小殓礼。新太后佟桂氏为人寡言罕语,拙于辞令,有些应付不来,便瞧着孝庄太后道:“请母亲慈训。”孝庄太皇太后抬眼瞧时,看到老态龙钟的紫玉泣血伏地请训,便想到自己一生的遭际:少小入宫,盛壮时丧夫,费了多少周折,经了多少惊险,周旋于多尔衮、济尔哈朗之间,甚至搭上了自己的贞操,好容易才保住了儿子的皇位,才过得几天安生日子,便又遭此变故!心里边一阵辛酸,眼泪早流了下来:“你是先朝老臣,要节哀顺变,皇帝坚意长行,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三阿哥聪明是尽有的,你们好好保扶他,他长大自然不会亏负你们!你把我这个话转告顾命的列位,也告诉他们,我的这个小孙孙我也是保定了的。你们素日知我的本性,惹翻了我也会够你们受的!就这些话,苏蕊,你送皇太子去养心殿。”

苏麻从阁后拉着八岁的文奇长昌走来。他好像有点不太自然,给太皇太后和太后各请了个安说道:“皇额娘,我要阿姆一同去!”

“阿姆”便是奶妈。孙氏听到皇太子叫她,赶紧走出来,拉着文奇长昌的手说:“好阿哥,听话,从今儿个起,您就是皇上了,不能再任性。阿姆不过是一个包衣奴才,这种地方是去不得的。”

“苏蕊告诉我,无论谁都得听皇上的,是不是?皇上的话就是圣旨,是不是?现在我就下圣旨:'阿姆陪我去!'”文奇长昌执拗地说。苏蕊在一旁抿着嘴发笑,拿眼望着太后。

佟桂氏深感欣慰,也有几分得意,瞧母亲时,孝庄也在点头微笑。跪在一旁的紫玉也是一愣,惊异地望着这个即将君临天下的小主子。此时看太后点了头,紫玉忙对孙氏说道:“你还不谢恩!”

孙氏见说,随即跪下向文奇长昌叩了一个头道:“奴才孙氏,谢主子恩典!”说完站起身来,文奇长昌扑上前去,一手拉着孙氏,一手拽着苏蕊就要出去,慌得紫玉连忙起身,以老年人少有的敏捷抢出一步,高喊一声:“皇太子启驾,乘舆侍候了!”

乾清宫外的皇亲重臣正等得不耐烦。排在第三位的顾命辅臣陈启悄悄移位来到第四位辅政大臣和拜身旁,先挤了挤眼。他有这个毛病,一说话先挤眼,不挤眼便说不出话───舌头在口里绕两圈这才开口:“和公,上书房转来倭赫从承德办差回来后写的一份折子,说中堂圈占了八大皇庄的地。你看───"

和拜脸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正眼也不瞧陈启一眼,硬邦邦地顶了回去:“那就请遏公秉公处置吧!”

陈启挤挤眼又说:“和公,我不是这个意思。折子我处置过了,此等小人造言寻衅原不必与他认真。

“紫玉老中堂年岁已高,我看这事就不一定再烦劳他了。”

对这样的人情,和拜不能不买账了。他回过头来看了一眼一本正经的陈启,微微笑道:“多承关照,遏公高情,改日容谢。”

陈启会心地点点头:“这种事可一不可再。”口里说着,眼睛却望着肃立在阶着的顾命大臣博涵。和拜看了一眼博涵,冷笑一声点了点头。

“皇太子驾到!”吴良亮着嗓门高喊一句,众官员立时低头垂手站好。陈启也赶紧回到自己的位置。

在乾清宫西永巷,苏蕊和孙氏将文奇长昌扶下肩舆。文奇长昌童心好奇,见院内殿前站满了人,便急着要进去。苏蕊对着他耳朵低声说:“就要做皇上了,不要孩子气,要慢慢地走,越尊严越体面!”说完便同孙氏一同跪送文奇长昌进内。

紫玉作前导,带着文奇长昌慢慢穿过笔直的甬道。御前侍卫倭赫、西住、折克图、觉罗赛尔弼,腰悬宝刀,亦步亦趋。当走过吴良身旁时,倭赫盯了他一眼,看得吴良顿时矮了三分。

倭赫是内侍大臣飞扬古的儿子,先皇八年做了御前侍卫,先皇一日也不能少了他在跟前。皇后被黜时,吴良擅自把御赐她的一柄如意偷了出来,被倭赫拿住,打了一顿漏风巴掌。吴良到先皇那里哭诉,哪知先皇却说:“他是有良心的,不乘人晦气作践人。”正因这一段因缘,他对倭赫恨之入骨。

君臣六人上了殿阶,紫玉上前撩袍跪下,三大臣也都长跪在地。紫玉高声道:“请皇太子入殿成礼!”说完一回头,见和拜趋跪之间,竟与自己并列在前,等候文奇长昌入殿,遂回头低声而严肃地说:“请和公自爱!”

和拜一向对他畏忌。紫玉现在虽老得龙钟不堪,但谁都知道,当年他金戈铁马,雄风盖世,连睿亲王多尔衮的账都不买,凭这点老威风,三朝元勋的牌子,从没有人敢碰摸过。所以在紫玉面前也只好收敛一点。他憋着气跪退了半步。这时廊上廊下,丹墀内外的群臣,见他们跪了,也都忙着跪了下去。

文奇长昌踏进殿内,西暖阁中素幔白帏,香烟缭绕,十分庄重肃穆。中间的牌位上金字闪亮,上书"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之位"───这便是先皇了。按照紫玉预先吩咐的,文奇长昌朝上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大礼,早有内侍捧过一樽御酒,文奇长昌双手擎起朝天一捧,轻酹灵前,礼成起身。看着这个场面,紫玉想起先帝在时的知遇之恩,如今人去殿空,杳如黄鹤,人生意趣索然罄尽,由不得老泪纵横哭出声来。在场的太监、王公贝勒一见举哀,忙抢天呼地齐声嚎啕───这就算"奉安"了。

从此刻起,皇太子便算送别了"大行皇帝",在灵柩前即位了。吴良拂尘一挥,早有鸿胪寺赞礼官出班唱仪,百官鹭行鹤步,趋前跪拜。文奇长昌端坐在黄袱龙椅上接受朝拜。从此,中华泱泱大国,一十八行省,一百兆众生,便归了这八岁的"天安爷"来掌管。

天安耐着性子接受了贺礼,慢慢站起身来,走到四位顾命大臣前面,将他们一一扶起。一边扶一边问:“你叫紫玉?”“你叫博涵?”“你叫陈启?”“你叫和拜?”四人一一顿首称臣。天安道:“先帝大行之前曾说,你们都是满洲豪杰,是忠臣。要朕听你们的话,你们就好办事了!”

四人一听,先帝有此遗命,不胜感激涕零,只因是在新皇柩前即位的喜日子里,不敢哭出声来,只是抽咽唏嘘。紫玉以头碰地,回头对他们三人说:“先帝待我们如此恩重,何以为报?今日嗣君登极,我们四人应当共同立一誓言:我等奉先帝遗诏,保扶幼主,当竭忠尽智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仇怨,不结党己、不受贿赂、不求无义之富贵,惟以赤诚爷仰报先帝大恩。若各为自身谋私,违此誓言,天诛地灭,短命惨死。尔等愿立此誓否?”博涵和陈启齐声回答:“愿!”和拜虽嫌紫玉多事,也只好随着二人答道:“愿!”

天安不甚明白这些半文半白的话,就连方才自己说的,也是苏蕊路上教的。但那一连五六个“不”却是明白的,是极好的话,于是沉稳地点了点头说道:“好!你们可以跪安了!”

四大臣和议政王带着众官退下。天安皇帝如释重负,一下子又变成了天真活泼的孩子,也不吩咐随驾扈从,便一蹦一跳地跑了出去,倭赫几个忙不迭地追上了他。天安边跑边摆手道:“你们不要来!”说着一溜烟绕过琉璃影壁,直向跪在甬道上的阿姆孙氏和苏蕊身边扑去。

见天安跑得太快,孙氏急得喊叫:“我的老爷子,当心磕了牙!”天安却像没听到这话似的,一边跑一边格格地笑着:“起来起来!我回来了!”说着一头扎进孙氏的怀抱。旁边的苏蕊为他一边整理后襟一边说道:“现在是皇上了,不能再'你'呀'我'呀的,应该说'朕'回来了。”

天安笑道:“坐了半天,真把人拘束坏了,带我去见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吧。”孙氏亲昵地在他脸上轻拧了一把道:“老爷子今儿个露脸,我抱着你去!”说着一把将天安抱起来,三个人说笑着向慈宁宫走去。四个小太监圣驾去了,飞跑过来跟在后边。刚转过一条巷口,只听有人厉声喊道:“放下!”

三个人都吓了一跳,抬头一看,原来是副都太监吴良站在面前。

八岁的小皇上天安登基即位,下朝回来,由奶娘孙氏抱着,苏蕊陪着去见太皇太后。刚转过一条巷口,就听有人厉声喝道:“放下!”三个人吓了一跳,抬头一看,原来是太监吴良站在面前。

吴良先向天安赔了个笑脸,板起面孔冲着孙氏训斥道:“这样子抱着皇上满宫里跑,成个什么体统?”孙氏素来温顺老实,见吴良脸色铁青,有点害怕,讪讪地放下天安,说:“皇上还小……”

“小?小也是皇上!你以为是你自家的孩子吗?”看到孙氏竟敢回口,吴良越发恼怒,大声吩咐小太监:“去,把慈宁宫首领太监李明村叫来。”

天安一时还没有弄清是怎么一回事,见小太监"扎───"地地声要走,忙喊:“回来!”却又不知说什么好,只拿眼望着神色严肃的苏蕊。

苏蕊先跪下请旨说:“皇上,这件事交给奴才来办可好?”天安重重地点了点头说:“朕叫你办!”

苏蕊这才转身说道:“吴良,谁许你在主子跟前大呼小喝的,摆什么臭威风!”

“你一个下五旗宫女,知道什么规矩?”吴良当即顶了回来。

“宫女?”苏蕊冷笑一声,“现在我是钦差,你跪下!”

“嗬?”吴良脖子一拧,刚说了一句“你不───”,“配”字尚未出口,苏蕊扬手一掌,吴良脸上就着了一记清脆的耳光,“老主子刚刚大行,你就敢蔑视皇上!奉旨,要你跪下!───主子,要不要这样?”

天安回过神来,才想到是要他降旨,忙说:“跪下,掌嘴五十!”

吴良见天安发话了,这才无可奈何地跪下。一个小太监忙上前挽袖扬手要打,苏蕊喝道:“我献什么殷勤!主子是要他自个掌嘴!你就在这儿数数儿───老爷子,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还等着您呢,咱们去吧!”说着三人扬长而去了。

吴良被苏蕊这么蛮不讲理地一闹,气得眼里冒火。看着他们走远了,旁边的小太监还在等着数他自掌嘴巴,由不得羞怒交加,霍地站起身来,一掌打了小太监一个满脸花:“该死的畜生,你也敢作践我?”

“干哥,算了吧,和这种东西计较什么呢?”吴良回头一看,原来是和拜的侄子,侍卫讷谟让在身后。讷谟格格一笑:“和中堂今晚请客叫你回府一趟,辅国公班布尔善、泰必图侍郎、济世大人都在。怎么样,来不来?───想出气,容易得很!”吴良狠狠地点了点头,对小太监喝道:“滚!”

一天欢喜被吴良搅了,天安很觉扫兴。孙氏和苏蕊随在后边,也是心事重重。孙氏本想乘今儿个万岁爷登极,心里高兴,就便儿把儿子和亭的事说一说,把他巡防衙门调过来当差,一来将来有个出身,二来母子也得常常见面。她的这个想法,也曾和苏蕊嘀咕过。她知道,这姑娘虽说才十五岁,却是太皇太后、皇太后跟前第一个得力的红人,模样不必说,心思更聪明得很,一句话顶自己十句!不想遇了个倒霉的吴良,倒不好再开什么口了。苏蕊深知就里,却不言语,一路默默地想:这吴良今儿吃了什么药?这么胆大!想着,却抢先前一步,笑着对天安说:“万岁爷甭生这些小人的气。今儿要讨个吉利,回头见了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要欢欢喜喜的,啊!”天安听了点点头,快步走进了慈宁宫。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一个歪在榻上,一个斜坐在下首案前,桌上摆了许多细巧茶食,早就在等着天安进来。一见天安稳稳重重地走来,后边苏蕊和孙氏脚踏"花盆底"、手持黄绢丝帕亦步亦趋,二人相视一笑,不约而同地想:满像个天子嘛!”

天安朝上请了安,太皇太后一把将他拉过来搂在怀里,问长问短:“我的儿,天这么冷,没着凉吧?你皇额娘预备了这么多好的东西,拣能克化的多吃一点儿!”

听母亲这么说,皇太后吩咐:“苏蕊,把那件紫貂裘找出来给皇帝穿───听张万强说,今儿个你这小人儿当了一天大人,也真难为你了!”

孙氏忙凑趣儿说:“哎呀呀!那么多人,那么大的排场!我跪在旁边心里都直打颤颤。全亏了老爷子是真命天子,才镇得住,体体面面地,就把事儿办了!”

苏蕊取出紫貂裘来,慢慢给天安披上。天安到镶金大玻璃穿衣镜前照了照,很合体,便大大方方走到两位老人跟前说:“这裘穿上很好,谢谢皇额娘!”

佟佳氏忙说:“坐着吧。”转身对太皇太后说道:“这些天为先皇爷的事,大家都忙得心绪不宁。我看皇帝还该找个合适师傅才是。已经八岁了,该读书了。”太皇太后点头笑道:“是呢,我也在想这件事,前几年读的那几本书都是苏蕊教的,现在得找个学问师傅才成。不过这事也不能太急,留心瞧着那品行端正,学问渊博的人再说。眼下皇帝跟前要添个得用的人,我看就把苏蕊指给他,早晚侍候也放心些───曼姐儿,你可听着了?”

苏蕊忙蹲身施礼答道:“尊太皇太后、皇太后懿旨!只是奴才还有下情,不知当说不当说?”

太后忙问:“什么话?”

苏蕊道:“奴才跟万岁爷,只能管个知疼着热的。万岁爷当下最要紧的是调几个能干的心腹侍卫。不是奴才斗胆,万岁爷到底年纪还小。古语说:'人心难测',难道这么多的朝臣、侍卫里头就没有使坏心眼的……”

一席话说得两宫悚然变色。太皇太后忙问:“这话从何说起?外头有些什么风声?”苏蕊便原原本本地将方才吴良喝驾的事禀报了二位中宫。

太皇太后听了忙问:“这吴良是怎么回事?还在六宫都太监之上?”

太后见问,忙起身赔笑回话:“论理这事曼姐儿和孙婆也孟浪了些。不过这吴良原是和拜辅臣的干儿子,瞧这点情面,一向没有难为过他。上次召见四辅臣时,商定外头的事儿托了紫玉,宫内领侍卫大臣是和拜作主。老佛爷不用担心,他有什么能为?作了乱子横竖有倭赫他们几个呢。”

太皇太后听了默然不语,良久才说道:“曼姐儿心地细,所虑极是。不过皇帝也累了,这事先就说到这里。曼妮子,去侍候他歇着罢。”

天安向两位老人跪了安,起身随着孙氏和苏蕊走了几步,忽又回身说:“太皇太后,皇太后,大赦诏旨不知明发了没有?”

太后听说不禁失笑,忙道:“哟,真像个皇帝样,刚刚登基就知道操心了。去吧,要那四个顾命大臣干什么呢,紫玉他们上次奉诏时都已安排好了。”天安听了方才无话,随着苏蕊和孙氏去了。

老皇晏驾,新皇登极,大赦天下,开科选士,这是几朝传下来的惯例。实际上,不等圣诏颁发,各省的举子们早已公车不绝,络驿于道了。开春之后,北京接连几个艳阳天,北海的浮冰融融,像是要开冻的模样。小孩子玩的木头冰划子都不敢往上放了。丝丝春风吹过来,虽说还有些寒意,已经不是那么沁骨沁髓了。悦朋店的十几间客房里渐渐住满了人。只是上房三间仍旧由伍次友住着。后来租房子的人多了,伍次友觉得过意不去,便叫明珠也搬过来住了西屋。兄弟两人每天讲诗、论文,专等恩诏颁发。

这天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虽不算什么大节气,但只要兴致好,人们总能寻出玩的理由来。伍次友约了明珠,便一起去游西山了。

其时正是"早阳春",乍暖还寒,柳丝带黄。二人信步而行,不觉转到西河沿一带。这里前明是个大码头。市廛栉比,店铺鳞次,百艺杂耍俱全,地摊上摆着宁砚、明瓷、先朝的金箸玉碗、镂金八宝屏和阗碧玉瓶,还有海外舶来品紫檀玻璃水晶灯、报时钟、铜弥勒佛、鼻烟壶、名人字画……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二人原为找清静,不想撞到这里来了,这儿竟比西门内更嘈杂了许多。明珠见伍次友兴致不高,便说:“大哥,那边河上的风光好,咱们不如到那边去。”伍次友点点头道:“也好。”

俩人正说着,忽然听得左边一大群人轰然喝彩,明珠到底年轻几岁,好奇心大,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男一女两个江湖卖艺的演武。那男的有四十五六岁,打了赤膊,在走场子。他划开了人圈子,将辫子往头顶挽一个髻儿,就地捡起两块半截砖,五指发力一捏,“嘭"的一声,两手的砖头立时粉碎。众人大声叫“好!”

那汉子发抖道:“小老儿初登贵地,人生地疏,全仗各位老小照应,在下虽有几手三脚猫功夫,并不敢在真人面前夸海口,有个前失后闪,还望看官海涵!”说罢指着站在一边的女孩说:“这是小女史鉴梅,今年十七岁,尚未聘有人家。不是小老儿海口欺人,现让她坐在这几墩麻饼上,有哪位能将她拉起来,便奉送君子做妻做妾做奴做婢,悉听尊便,决无反悔!”

明珠不觉看呆了。他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位女子,却再想不起来,回头招呼伍次友说:“大哥,这倒有趣,我们不妨看看。”

伍次友看那女子,娇艳中带着几分泼辣刚强,虽无十分容颜,却也楚楚动人。只见她手握发辫站在一边抿嘴含笑,并不羞涩。听得老父说完,便在场中走了一个招式,细步纤腰如风摆杨柳,进退裕如,似舟行水上,内行人一看便知,端地轻功非凡。她扎了一个门户,便分腿蹲坐在一叠有七八个麻饼墩上。

这时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了。人们你推我搡,就是没人敢出头一试。半天,忽然一个精壮汉子跳进圈子,红着脸说道:“俺来试试!”一边说,一边抢上前去挽起姑娘臂膀,运力就拉,不料女的将臂一甩,那汉子立脚不住,竟一个筋头栽出五六尺外。他爬了起来,拍拍身上的土说:“这不能算,那用的是巧劲!”老者笑道:“不妨再试。”

那汉子便又走上前拉这姑娘,谁知任凭他怎样使劲,那女的虽是来回转动,身子却像粘在麻饼上。汉子挣得满脸通红,女子却在顽皮地笑。他正待松手认输,老者却说:“足下如有朋友,不妨几个人合力来拉。”汉子见他如此说,将手向人群一招呼道:“五哥四哥,大侄子,你们都来帮我一把!”

话音刚落,人群中几个人应声而出。有两个人约有三十多岁,那年轻的也有二十五六,个个膀宽腰圆,虎气生生,一起走上前去。伍次友和明珠不禁暗替那姑娘捏了一把汗。

那姑娘从怀中扯出两根彩绳,一手拿一根,露出四根头来交给四个人,这等于是两个人合拉她一只手。正待要拉,那年轻人说:“这不成,她手一松我们都得跌个鼻青眼肿。”老者哈哈一笑说道:“松手为输。”

一场角力又开始了,四个壮汉各拽一个绳头,使足了劲儿朝一个方向拉,那势头真有千斤之力。但那女子坐在麻饼上纹丝不动,任凭四个人左拽右拽,全不在意。时间久了,几块麻吃力不住,只听得咯嘣嘣一阵响,被压得裂成几块。围观的人足有上千,看到如此精彩的表演,发出雷鸣般的叫"好"声。

伍次友也忘了书生的矜持,跟随众人大声喝彩:“快哉!”五个人僵持了一会儿,那姑娘将丝绦慢慢向怀里一收,又猛地一抖,四个人把持不住,一齐松手,跌得人仰马翻。

众人又是一阵轰然叫好,老者便翻过铜锣收钱。正在这时,圈外忽然大乱,几个彪开大汉一边推人,边用鞭杆捅着看热闹的人,“闪开!闪开!穆里玛大人来了!”听得"穆里玛"三个字,明珠不觉心头突突乱跳,悄悄用手捅捅伍次友说道:“兄长,这里不好看,咱们走吧。”伍次友正看到兴头上,哪里肯走,摇头道:“不妨再看一阵子再走。”明珠只好又站下。说话间,人们已闪出一条通道,那穆里玛滚鞍下马,将马鞭子随手扔给从人,捋了捋袖子走上前去问:“老头子,这是你的女儿?”

老者一见是位贵官,忙作揖道:“回老爷话,这是小人义女史鉴梅。”

“好啊!”穆里玛嘿嘿一声冷笑,说道:“听说四个壮汉子都拉她不起,功夫也算了得!”老者忙说:“承爷夸奖,她不过练了几天内功,其实叫行家见笑。”

穆里玛横着眼把史鉴梅上下端详了一阵,回头对从人说:“这小娘子长得满俏嘛!我倒想领教一下她的内功!”说着上前便扯。

二人刚一搭手,只见史鉴梅忽地将手一缩,甩出一条丝绦。穆里玛邪笑一声仍用手去拉,鉴梅让无可让,一翻身滚到一旁,一个鲤鱼打挺立起身来道:“别耍歪门邪道,拿出真功夫来!”众人听了立时大哗。老者向前跨了一步,给穆里玛请了个安,说道:“爷的手段高强,我们服了,求老爷高抬贵手!”

“高抬贵手?”穆里玛哈哈一笑,将手一摆,说道:“方才你说的话不算数啦?是我将她拉起来的,她就是我的!怎么,我就配不上她?”老者一手轻扶鉴梅,另一手拽住穆里玛的衣袖说道:“老爷,您如用硬功拉起她来,小人自没说的,你用毒指指环暗器,这……”一语未终,穆里玛不耐烦地将手一摆说道:“没功夫听你老杂毛罗嗦,走!”两名亲兵狂扑过去,架住了史鉴梅。

“且慢!”伍次友在旁边实在看不过去,一步跨出人群,双手一拱,朗声说道:“穆里玛大人!在下并不懂武功,但这女子是自行起身的,你并未将她拉起!这且不说,便是迎亲嫁女,也要择个良辰吉日,你这般行径,与抢亲何异?”穆里玛将伍次友上下一打量,呵呵笑道:“你一个臭举子,抵不了我一个三等奴才,这儿有你说的话?”

伍次友见他如此无礼,火气上来了,他什么也不怕了。明珠在身后拉他,他倒挣开进前一步说:“堂堂皇城,天子脚下,正是讲理的地方。樵父贩夫,皆可声音,凭什么我就说不得?我偏要管!”

话未说完,只觉得肩头猛地一疼,早着了穆里玛一鞭:“你他妈的活腻了!这臭卖艺的是你姐姐,还是你妹子,你这么护着她?”伍次友忍着痛抗声回答:“路见不平,人人皆可相助,未必非要是我姐妹不可!”明珠这时已愣怔过来,急忙上前拉他过来:“兄长,你少说一名罢!”

正在这时,忽然见一个少年从人丛中闪了出来,走鉴梅跟前拉起手来看了看,回身向穆里玛一揖说道:“穆里玛大人,你用暗器伤人,算得上光明正大吗?”

穆里玛见来人腰悬宝刀,头顶簪缨,心知来者不善,却又不能服软,将脸一扬问道:“你是做什么的?你管得着爷们的事吗?”明珠却一眼看出,来人正是表兄和亭。此时人多,又逢着这事,不便上前厮见,便推了推伍次友说:“这是我的表兄,叫和亭。”伍次友赞赏地点了点头。

和亭双手一插,也扬起脸来答道:“巧得很了!在下姓管名得宽,对这等事便是要管!”穆里玛将胸口一拍,说道:“我乃堂堂靖西将军,你是什么功名?”和亭微微一笑,说道:“莫说靖西将军,便是西楚霸王,到这里也得讲理!”

那穆里玛原是当朝太师和拜的嫡亲兄弟,平日骄横不法,欺侮人欺侮惯了。这次进京述职,原是和拜书信召来,说要委他一个好差事。但他素来怕哥哥,见鉴梅灵秀俊雅,有意顺手抢来献给哥哥讨个好儿。不想又遇上伍次友、和亭两根刺头儿,心头怒火不由得呼呼直冒。但转念一想:“京师重地,不宜风高举火。在这人事繁杂之处,说不定会碰到哪个网上,不如一走了之。”思量了一阵,他冷笑一声说:“老爷身有要事,不和你小子穷蘑菇,走!”

“走当然可以,不过须把人留下!”和亭扬眉喝道。那穆里玛只笑笑,翻身上马,说声“走”,两名亲兵驾起鉴梅就跑。和亭冷笑一声,便“噌”地拔出刀来,上前一跃,用一只手将一个架鉴梅的亲兵肩头只一扳,顺势一脚又踢倒了另一个亲兵,只听一声"妈呀"!两个人眨眼功夫都被摞倒在地。史鉴梅甩开身来,笑嘻嘻地飞足一踢,前面一个亲兵跌了个嘴啃泥。看热闹的人早就退到远处。

穆里玛勃然大怒,扬起鞭子“啪”的朝和亭兜头打来。和亭一个急闪,用手顺势拽住鞭梢一扯,穆里玛竟在马上一个倒栽葱跌了下来!几名亲兵一时慌了,一边抢上去扶穆里玛,一边拔刀向和亭逼来。旁边看热闹的人一看事情闹大了,乱哄哄地东奔西窜。伍次友急向卖艺老者大声叫道:“还不快走!”

那老人原来不愿动手,此时见已没有转圜的余地,大喝一声:“吃棍!”只见他从地上扯起一根三节棍,舞得呼呼风响。顿时打得穆里玛三四个亲随,躺在地上直哼哼。和亭原以为老者胆怯。此时看他出手如此之狠,不禁暗自敬佩。穆里玛见势不妙,一边抽刀护身,一边大叫:“还不快去催马队来!”早有一个贴身小厮退了出来,一跃上马,飞也似地去了。

明珠一手拉着伍次友向人堆里钻,一边回头冲和亭呼道:“十三郎,不可恋战,快走!”老者听了这话,知道是自己人在提醒,忙用三节棍护住全身,且战且退。和亭一柄腰刀舞得银光闪闪,紧紧随后。明珠拉了伍次友说道:“兄长,这家伙救兵马上就到,咱们快走!”伍次友却朝后一挣,反又向前走了几步,站在一株老树下远远地观看。明珠一愣,也忙赶了过来。

眼见和亭护着老者父女过了一座小桥,和亭站在桥头,那十几名亲兵持刀慢慢逼近了他。和亭忽地站定,从容地将刀还入鞘中,从怀中缓缓取出一把物件,顺风一扬,前头四名亲兵一声"啊呀",捂着脸躺在地上,疼得直打滚。后头的不知怎么回事,忙上前扶起看时,每个人脸上都有十几枚极细的银针,有两个人被扎瞎了眼,一边嚎叫,一边乱拔那些银针。剩下的几个人面面相觑,眼睁睁地看着三个人过了河,跑到对岸的树林子里。伍次友远远地见他们不追了,才拉起明珠说:“咱们回吧。”

和亭战退众亲兵,拔腿便奔向树林,在树林深处一株老柳树下寻着了鉴梅父女。老者见和亭走来,忙站起身来躬身作揖说道:“壮士,今日若非你出手相救,只怕我父女难逃毒手。感谢你的大恩,我这里先施一礼!”说完伏地便是一拜。又道:“鉴梅,还不谢过恩人!”那女子立即弯腰要拜,慌得和亭赶紧上前,用双手虚扶。此时他定睛一看,忽然失声惊呼:“啊!你是梅妹!”

听到这个名字,鉴梅也是一惊,待细看时,认出了这是早年在热河皇庄幼小相处、耳鬓厮磨的亭哥,不禁失声叫道:“亭哥,我可见着你了。”说完两颗泪珠顺着脸颊滚落下来。

和亭见她哭了,有点手足无措,慌忙扯出一方手巾递过去,说道:“方才只顾厮杀,竟没有认出是你!”

鉴梅见老者诧异,忙笑道:“义父,这就是我常向您提起的和亭哥哥,他在热河皇庄上当差,我们是邻居……”又回身对和亭说道:“这是我前年认的义父史龙彪,我们这次进京是……”鉴梅正说着,瞥见史龙彪在向她使眼色,便转了话头:“正是为了投奔你来的。”

“史龙彪?”和亭皱眉一想,忽然失声惊叫道:“莫不是江湖上人称铁罗汉的史大侠?”老者微微笑道:“正是不才,其实盛名难负。”和亭忙道:“那你二人怎么会有缘认了父女?”老者长叹一声说道:“说来话长,既来投奔你,咱们先回去,慢慢讲吧,你在哪儿住?”

一语提醒了和亭,他一边答“我在虎坊桥东第三家”,一边起身,望望四周,遂说道:“史老伯,你且守在这儿别动,我去雇顶轿子,咱们再走。”说完独自拨开乱树丛向林处走去。

不料西河沿庙会上遭了这事早散了场,附近竟没有轿子。和亭找了约莫半个时辰,好容易才觅到一辆车,便吩咐老板在路上等候,自己又折转来找鉴梅和史龙彪。

他还没有走近老柳树,便见林中草木狼藉,心叫"不好",紧走几步到了老柳树下,但见林静人空,哪里还有鉴梅父女二人的踪影!

和亭找车回来,不见了鉴梅父女俩,急得他四下搜寻,只见一只玉佩丢在乱草之中,捡起来一看,认得是鉴梅随身之物,霎时,急出一身汗,跺脚恨道:“是我失算了,早知如此,便一起走何妨!”他一刻也不敢耽误,奔出树林,跑到路边登上车,吩咐道:“快,到禁城去!”

和亭急急忙忙来到自己当差的内务府,想找个精通门路的人帮助打听一下鉴梅父女的下落,可是,他刚调进京城不久,认识的人太少,问了几个人都说没办法,惹不起和府的人。他想托人给母亲带个信儿进去,在宫中找个帮手,谁知,自己面子太薄,跟守门的人好说歹说,人家就是不肯帮忙,他只好怏怏而回。

他才出内务府大门,迎头碰见了小毛子悠悠荡荡地走来。猛地想起,他在内宫御茶房当差。因为小毛子的表哥文寸生也在内务府,曾和他见过两面。这小毛子一准是赌输了钱,又来找表哥打饥荒。忙一把扯住他,笑道:“小毛子,找你表哥!”

小毛子“嗯”了一声,抬头见是和亭,忙问:“我表哥在里头吧?”和亭道:“你表哥正和堂官回话,哪有功夫见你?”小毛子甚觉扫兴,一跺脚扭脸便走。和亭忙道:“你表哥我们素日相处极好,你有什么难处就冲我讲。能办呢,我就给你办了;不能办泥,我也把话给你捎到。”小毛子蹙眉道:“说起来寒碜死人!昨个回去,我妈病得厉害,抓药的钱没着落,找表哥拆兑几个。”

和亭知道他说假话,心里暗笑,将胸脯一拍说道:“兄弟,你这叫尽孝!这点子事,哥哥能帮忙───得多少钱?”小毛子不好意思地说:“这怎么好打您的秋风?其实也要不多,一吊半就够用了。”和亭哈哈一笑:“一吊半够做什么!这是五两,你拿去给老伯母治病,再买点补药养养,就会好的。”小毛子很觉意外,拿眼盯着和亭道:“您一个月月例才不过五两,我怎么过意得去呢?”和亭道:“自己兄弟,说这些话叫人笑。”

“那我就谢赏了。”小毛子双手接过银子,就势扎下一条腿,极其熟练地请了个安:“魏大爷真是好样的!”和亭见他要走,装作不介意地问:“你这会儿到哪去啊?”小毛子道:“回里头去,今儿个我当差,到明儿早起才得下来呢!”

“里头"就是大内。和亭心中一喜,这可是正磕睡,天上掉下来枕头,但又不能卖得太贱。和亭漫不经心地"啊"了一声问道:“皇上跟前的孙氏,你认得不认得?”小毛子一听便笑了:“别说孙嬷嬷,就是苏蕊大姐,谁不到御茶房来?那都是皇上跟前第一等红人!你有什么事儿?”和亭笑道:“那是我妈。”

“哎哟!”小毛子一听忙又请安,“我道您出手这么爽利,不知魏大爷您是贵人哪!”和亭笑着扶起他,说道:“别胡扯你,你这会儿回去顺便捎个话儿,见着孙嬷嬷,就说我在西后角门外头等着她老人家,有点事磨不开手。”小毛子笑道:“这算什么,往后仰仗您老的地方多着哩。”说完一溜烟地去了。

和亭在西角门等了足有半个时辰,天快,晌午,孙氏才得出来。皇帝乳母照规矩是不能出外会家人的。为的怕她见了家人,说起家中烦难,心里难过,影响了奶水质量。从世祖先皇时起,这规矩才有了点松动。

孙氏从角门一出来,就板着脸问:“这么急要见我,是什么事呀?正侍候着主子哩。要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你可仔细着!”和亭听母亲骂过,照例赔笑回话:“儿子没事,哪敢惊动老太太的驾───梅妹子给人抢走了!”

孙氏一听便急了,一迭声连声问:“你在哪儿见着她啦?她怎么到这儿的?又是什么人抢走的?”和亭“咳”的一声,一拍腿说道:“背时透了!”这才一五一十把事情经过告诉了孙氏。

孙氏呆了半晌才说:“这丫头命苦啊!她妈临死拉着我的手交待,要我照顾她长大,没曾想我一进宫,两家都碰上了这些糟心事。如今可怎么好?”和亭也叹息道:“什么也没来得及问,她怎么离开家的,又怎么遇上史大侠学了这一身功夫,真真使人不解!”孙氏擤了擤鼻涕,用一方雪绢拭泪道:“事到如今急也没用,你先打听着人在哪儿,咱们再想办法。那丫头聪明过你十倍,我想不至于出什么大事的。得便我再求主子想想办法,事情就有头绪了。”

和亭原想找母亲讨个主意。她在京年头多,又是当今皇帝的乳母,也许能有个办法,不想孙氏也很不得要领,只好答应说:“是。”转身刚走几步,孙氏又叫住了他:“主子已经说了,从明儿个起,叫你到内廷当差,说不定能攀上个御前行走!虽说还是内务府的差,那身份儿可不一样。好生仔细着,若要叫人说出半句不字,我可不依!你要找到梅儿,不妨先接到你那儿去,再告诉我一声儿!”说完,径自急急忙忙进去了。

再说伍次友,原为出城踏青赏春,却装了一脑袋的不痛快。一连四五天他都没出门,每想起这件事来,便气愤难平。明珠看他躺在床上烦躁不安,便知道他又在为穆里玛的横行霸道行为生气。半晌,他讪高地问:“大哥,春闱就要开了吧?”

伍次友正待说话,只听竹帘一响,何桂柱跨进屋里,左手挎着四喜盒子,右手怀里抱了斗大一个坛子。他将盒子朝桌子上一放,把坛子慢慢放到桌下,就着势给伍次友请了个安说:“二爷,春闱今年是没有的了,不过新皇登极,准定要加科选士,二爷今科那是必定得意的了!”说着,他笑嘻嘻地打开盒子,屉上热气腾腾地放着一盘糕,一盘粽子,一海盘蒸得烂熟的甲鱼,还有一枝笔、墨锭和一柄如意,齐齐整整地摆放着煞是好看。何桂柱把东西一样一样摆放在桌上,又揭开下屉,却是一色六盘蒸菜。刹那间,屋子里香气四溢。何桂柱一边整治一边说:“这是小的一点孝敬意思,请二爷赏光。我知道二爷家世代大儒,并不信这些个,不过图个吉利罢咧!”

本来沉闷的空气,经何桂柱这么一折腾,顿时有了活气。伍次友歪起身来趿上鞋,笑道:“倒难为你,不管吉利不吉利,先得享享口福。明珠弟,柱儿,这儿也没外人,咱们三个索性一块坐坐。”

何桂柱见公子欢喜,也觉高兴,又听邀自己一处喝酒,这么露脸的事,祖上怕还没有过,口里说"不敢",心里却是十二分地情愿。忙叫伙计:“把过年用的炭炉子煽好了搬过来烫酒。小三儿,你不要到门面上了,到嘉兴楼去把翠姑悄悄请来……”

伍次友以为他要叫歌伎,忙道:“别,我最怕这个,且眼下正是国丧呐!“何桂柱忙赔笑说:“不相干,翠姑并非青楼人,不过给秋香院那些人编个曲儿词儿的,也算有身份的了。二爷小心自然是好的,不过虽是国丧,却也是新皇登极的喜庆日子,大家子都不忌讳,何况咱们!秋香院七妹妹昨个还到和拜中堂家唱堂会来着。咱们家居小院,二爷要取功名,她来唱个曲儿助兴也不过分。”小三儿见伍公子不再拦阻,便自行去了。

三杯滚热的老酒下肚,伍次友阴沉的脸舒展开来,将酒杯向桌上一墩,笑道:“说起功名二字,想来真是五味俱全,有意思到了顶点,没意思也到了极处。”明珠呷了一口酒,夹起一筷子清蒸海参嚼着,笑问,“敢问哥哥,怎么个有意思法?”

伍次友笑道:“贤弟你自不知,柱儿清楚───你告诉他!”

桂柱喝了几杯,也有点放形,见公子点到自家,遂举起杯子笑道:“'为社稷秉君子之器',这是老太爷常挂在嘴上的话。我是家生子儿,听得多了。公子家七代中出了四个状元,三十个进士,拔尽扬州的地气!人们看伍家,像从地上往天上看。用老太爷的话说'耀祖荣身荫子孙'。这么好的事,当然有意思!”说完端起门盅一饮而尽。

伍次友鼓掌大笑:“说的好,解得切,“出则舆马,入则高堂,堂上一呼,阶下百诺……'这是蒲留仙先生的话,柱儿可下了个好注!”

明珠还是第一次听到伍家前世的事,心中甚觉高兴,忙饮一杯酒问道:“那怎么又说'没意思'呢?”

桂柱不敢答,望着酒杯愣了一会儿道:“这个小的就不甚明白了。想来做官员虽好,总要操心;读书虽好,总是苦事,可是这个吗?”

伍次友正待答话,窗外忽然传来小三儿的声音:“翠姐,就在这里了,主家都在等着你呢!”何桂柱听得翠姑来了,忙起身挑帘,一边笑道:“翠姑好!快来见过二爷!”

翠姑莞尔一笑,款步跨进正屋,稳稳当当朝伍次友和明珠道了两个万福。伍次友、明珠打量这位翠姑时,差点笑出声来。原来不过十八九岁的女孩子,头上也不插戴什么,上身着月白色坎肩,下身笼着石青褶裙,额头似乎高了一点,脸上脂粉淡抹,娥眉轻扫,微颦似蹙,体态凝重。她抬眼扫了一眼席面,笑道:“这是给公子入闱壮色的了。”

伍次友本来有点拘束,见她大大方方的,自觉好笑,忙道:“我本不在乎这些个,不过既摆下了,大家随便一乐───不必拘束,大家同坐罢。”说着起身端起门杯递了过去。

翠姑忙站起来双手接过,用手绢捧着喝了,谢了坐,斜欠着坐到伍次友侧面,低头抿嘴而笑。半响才道:“多承公子厚意,不过既叫了我来,还是公子多饮,红妆佐酒便是。”说着,从怀中丝囊里取出一柄箫来,“你们尽自吃酒,我吹箫助兴!”

明珠本也擅长吹箫,见那箫嵌金镶玉、光泽耀眼,不由技痒,说道:“姐姐不弃,不如我来吹箫,姐姐清唱岂不更好!”桂柱拍手笑道:“好!”伍次友也笑道:“只是我们叨光得紧了。”

明珠端箫到口,笑问:“姐姐,唱一段什么?”翠姑想了想说:“唱一段汤学士的《妆台巧絮》吧。”明珠道:“好。吹《五供养》调。”伍次友不通此道,只呆呆地听。那明珠五指轻舒,呜呜咽咽的箫声飘然而出。翠姑流波一盼,赞道:“好箫!”便按着拍节而唱道:

相逢朋之,这一段春光分付他谁?他是个伤春客,向月夜酒阑时。人乍远,脉脉此情谁识?人散花灯夕,人盼花朝日。着意东君,也自怪人冷淡踪迹!

唱罢举座欢笑,明珠打诨道:“似姐姐这般人品谁肯对你'冷淡踪迹'?”何桂柱道:“这词儿太雅。我倒觉得前日你唱的什么'说鬼话'不错。”明珠噗嗤一声笑道:“必是'占鬼卦'了!”说着便又吹了起来,翠姑唱道:黄昏卸得残妆罢,窗外西风冷透纱。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磕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

一曲唱完,明珠先就叫了声"好",伍次友也笑道:“不错,雅俗可以共赏───什么叫'红绣鞋儿占鬼卦',倒要请教。”翠姑嗫嚅了一下,未曾开口。桂柱却道:“这个小的知道───丈夫出了远门,娘儿们盼着回来,又不好意思去问卦,拿着红绣鞋撂在地下占卜,正过来的就是男人要回来了,翻着的就是一时回不来───可是不是?”这番粗俗不堪的解说倒也十分透彻,众人无不失笑。明珠忽然想起,问道:“大哥方才说功名有意思没意思的话,不知这没意思怎么讲?”伍次友道:“兄弟,我来告诉你。”话音刚落,忽听门外有人说:“兄弟们一味快乐,怎地就忘了我?”

喜欢奇之路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奇之路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操盘手札记蛇蛊我有一个异世界带着萌宝去结婚黄金屋:点书成真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快穿之绿茶靠边站情满四合院之彪悍人生幻境之秘境之旅我在末世全无敌,美女校花狂倒贴我的武学自己会修炼闭嘴,你这学婊觉醒钞能力爱妃百媚一笑,反派君王不经撩农女:星际战将在古代开顺风快递穿成悲催农女后的发家日常攻妻不备,王妃乖乖就擒王牌相公:霸道妻主爱上我四合院:相亲被嫌弃,捡个小萝莉思嫁
经典收藏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鬼明最强医仙混都市在下九千岁系统:隋唐第一猛将大唐:我乃西北王晋风全日谈说唐演义大唐:迎娶毁容公主,我乐麻了!战国小人物请叫我威廉三世三国:启动农场系统后,坐拥超强前山小骆驼的新书李天的明末之旅绝代废材倾天下药满田园金融帝国之宋归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攻略情敌手册[快穿]媚娘,我是假太监,你还让我侍寝史上最强太子!
最近更新在下朱雄英:认钱不认人开局发老婆,乱世收留万千美人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从敌国开始征战被诬陷流放?开局攻灭高丽自立从一座城开始的争霸之路乱说天国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再造大宋之怪我不小心清初:我爆兵造反,你说神仙下凡谍海英雄开局送老婆,她是宰相千金穿越楚国,但是秦军兵临城下楚汉群英传盛唐华章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诸天万界:我在影视世界的人生孟获,身为南蛮为大汉续命五百年地主想躺平,系统请我在末世开荒
奇之路 长宗我部宇轩 - 奇之路txt下载 - 奇之路最新章节 - 奇之路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