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萍锐
九十年代第一春,万象更新,值此美好的时节,又逢母校52岁华诞。我离开母校,已历经四十四载的岁月流转,时光的洪流虽奔腾不息,但那些与母校共度的青春时光,却始终熠熠生辉,在我的记忆深处闪耀着温暖的光。如今,我怀着满腔的热忱与无尽的怀念,赋歌念句,以此纪念那些难以忘怀的往昔,同时,也献上我最诚挚的祝愿,愿母校的事业如那初升的朝阳,蒸蒸日上,似那燃烧的炉火,愈发旺盛,在振兴中华的伟大征程中,绽放出最绚烂的芳华,争献芬芳。
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流逝的时光虽已久远漫长,可儿时在母校的所见所闻,又怎能轻易被遗忘?忆起那铜江之畔的东山,怪石嶙峋,形态各异,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年少的我们,总是充满着探索的欲望与勇气,常常攀爬于东山之上,感受着山风的轻抚,聆听着鸟儿的欢鸣,那是独属于青春的无畏与洒脱。而在静谧的月夜,我们还会相约前往渔梁滩,彼时,滩水清冽,天空湛蓝,风景美不胜收。我们在那里开展野外活动,宿营于此,月光如水,洒在我们充满朝气的脸庞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梦想与心事,欢笑声在夜空中回荡,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啊。
犹记得初中部钱凤绾主任,他满怀热忱,组织我们学生劳动建校。大家齐心协力,挥汗如雨,挖去山坡,开辟出了崭新的操场。在那充满干劲的劳动过程中,命运似乎也为我们准备了一份惊喜——我们破土挖得一陶罐银元宝。后来,学校将其变卖成钱,用于学生伙食加餐,那一刻,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与喜悦,这不仅是物质上的改善,更是我们共同努力的见证,所以说“元宝出土放光芒”,它承载着我们那段难忘的奋斗岁月。
赤帝宫,又名火神庙,它是我们当年实验初中二部的部址所在。曾经,我们在那里聆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琅琅书声,仿佛要吵醒沉睡的赤帝。那一间间教室,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与追求,见证着我们的成长与蜕变。而那文笔洞与文笔塔,更是与我们的青春紧密相连。文笔洞,是一个天然石洞,在文笔峰的山腰上,纵深有20余米,洞内供奉着佛像,还有许多石刻,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文笔塔,曾经高高耸立在山顶,它是铜仁城的地标之一。清朝光绪年间建成时,塔高12米分7级,底座直径5米,为六棱锥体形,由石料砌成 。可惜,在那动荡的文革时期,文笔塔惨遭野蛮炸毁,只留下无尽的遗憾,那是时代的伤痛,也是铜仁风景的一大损失。但即便如此,它在我们心中的印记,却从未淡去,那悠悠白云,依旧环绕着文笔峰,而我们金色的童年,也永远眷恋着铜江这片土地。
求学做人的漫漫征途上,母校始终是我心中的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幼苗能够茁壮成长,离不开师长们的辛勤培育。他们用智慧与爱心,为我们传授知识,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引领我们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然而,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燕归花谢,尚有再来之日,可青春一旦逝去,却再也无法重来。我时常感慨,若上天能再赐予我一次年少的时光,我定会毫不犹豫地再次负笈奔往卢阳,回到母校的怀抱,重新感受那段纯真美好的校园生活。
如今,极目远眺,母校培育的桃李已遍布四海,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这一切,都离不开园丁们的辛勤付出,他们的奉献精神,如同一束束璀璨的光芒,照亮了无数学子的未来,铸就了今日的辉煌。正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不断发展创新,才能保持生机与活力。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母校这芬芳的校园,定将更加兴旺发达,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九十年代第一春,适逢母校52岁华诞,作为学生,我已离开母校四十四易寒暑,特此赋歌念句,表示纪念。
岁月流逝兮虽远长,儿时见闻兮何能忘?
怪石嶙峋兮爬东山,月夜偷营兮闹渔梁;
群力移坡兮开操坪,元宝出土兮放光芒;
琅琅书声兮吵赤帝,赤帝厅宫兮作课堂;
悠悠白云兮绕文笔;金色童年兮恋铜江;
求学做人兮思母校,幼苗茁壮兮忆师长;
燕归花谢兮犹可再,安得青春兮复二趟;
天若假我兮又年少,还当负笈兮奔卢阳;
极目桃李兮遍四海,园丁之光兮见辉煌;
流水不腐兮水常新,芬芳校园兮更兴旺。
注:1东山今犹在铜江之畔,怪石嶙峋依旧,树木葱翠如昔;
2渔梁滩水清天兰风景幽美,当年是我们野外活动宿营地方;
3初中部钱凤绾主任当年曾组织学生劳动建校挖去山坡开辟操场,在劳动过程中我们曾破土挖得一陶罐银元宝,后由学校变卖成钱供学生伙食加餐之用,故曰“元宝出土重放光芒”;
4赤帝宫亦名火神庙,是我们当年实验初中二部的部址所在;
5文笔指文笔洞文笔塔两处,今则洞存塔毁,文革的破坏行为给铜仁的风景带来了破坏性的后果;
6铜仁又名卢阳。
喜欢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