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1944年,国立三中发生了一起震动校园的学生与专署《新东报》的冲突事件,这一事件不仅在当时引发轩然大波,更在校园内留下了一段令人难忘的记忆。
抗日战争时期,国立三中的学子们怀着满腔爱国热忱,先后有数十人毅然从军,投身抗日救亡的洪流。在一次从军热潮中,高中部的许多同学踊跃报名,他们是出于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侵略者的愤恨,主动投笔从戎,与被强制征召的“壮丁”有着本质区别。当时,知识青年从军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实际操作,都与普通征兵有着严格界限。然而,《新东报》在报道此事时,却将这些满怀热血的学生与被抓的壮丁混为一谈,声称国立三中学生“应征”入伍。
要知道,当时政府征集新兵的过程中,买卖壮丁、暴力抓捕等乱象丛生,新兵被当作囚犯般对待,生活条件恶劣至极,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实。《新东报》的报道,不仅让参军同学担忧自己会被当作普通壮丁,未来命运未卜,更可能给不法官员提供贪污舞弊的机会。这一不实报道瞬间点燃了青年学生们的怒火,一群学生前往报社质问。起初,印报馆拒绝接待,随后更是仗着背后势力,态度傲慢、官腔十足,这彻底激怒了学生们,双方冲突一触即发,《新东报》事件就此爆发。
事件发生时,我们并不知情。某天,学校突然下达紧急集合通知,要求列队前往高中部大操场。行进途中,大家纷纷打探消息,才惊闻学生与《新东报》发生了冲突。高中部大操场是在一片略有起伏的土地上开辟出来的,中间是足球场,四周环绕着跑道,还设有沙坑等设施。当我们列队进入操场,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坑中。
队伍整顿完毕后,李校长陪同一位身材矮小、皮肤黝黑且略显肥胖的人走来,二人站在队伍前方的土坎上,周围零星散布着几位身着黄军装的武装人员。记不清是李校长还是军训教官说了句:“请谢专员训话。”谢专员向前跨出一步,张口便是一句英语:“china is a no law nation” ,由于他发音含糊,几个“no”字说得格外浓重,在场众人一时摸不着头脑,全场陷入一片愕然。短暂停顿后,他自行解释道:“我是说,中国是一个没有法律的国家!” 随后,他便就《新东报》事件对学生们进行训斥,言语间满是指责与威胁。训话结束,他带着手下扬长而去。李校长随后也简单讲了几句,安抚大家的情绪。之后,我们便列队返回初中部。
事件发生后,学校积极行动起来,发动学生写信揭露事件真相,并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扩大影响。虽然具体细节已有些模糊,但可以确定的是,学校通过各种方式保护学生。倘若没有学校的周旋,事态恐怕会进一步恶化,一场更为严峻的镇压或许难以避免 。这段经历,成为了国立三中学子们记忆中一段特殊而深刻的往事,也见证了那个动荡年代里,青年学生的热血与抗争,以及学校在其中的担当。
喜欢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