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故事悟人生

张泓光

首页 >> 看故事悟人生 >> 看故事悟人生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封侯金融帝国之宋归穿越后我成了鱼玄机的老师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扼元神武太医俏女帝楚臣李治你别怂三国:开局送灵帝一顶帽子!覆汉
看故事悟人生 张泓光 - 看故事悟人生全文阅读 - 看故事悟人生txt下载 - 看故事悟人生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66章 为何尉迟恭能压过李靖、秦叔宝,成凌烟阁武将第一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大唐贞观十七年的春天,长安城里透着股不一样的热闹。太极宫西侧新起了一座阁楼,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匾额上题着三个鎏金大字——“凌烟阁”。太宗李世民下旨,要把二十四位跟着他打天下、治江山的功臣肖像画在阁里,让后世子孙永远记得这些人的功劳。

消息一传开,满朝文武都在琢磨:这二十四个人里,谁能排前头?要知道,跟着李世民的功臣里,能打的武将一抓一大把——早年跟着他从太原起兵的老弟兄,瓦岗寨过来的秦叔宝、程咬金,还有灭了东突厥、把大唐疆域拓到漠北的李靖,哪一个不是能顶半边天的角色?可等最终的排名一出来,不少人都愣了:排在第七位的尉迟恭,居然成了武将里的头一名。

这尉迟恭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既不是太原起兵时就跟着李世民的“老人”,也没像李靖那样打过大半个天下的旷世奇功,甚至归顺李世民的时候,都已经是武德三年——大唐快把中原打下来的时候了。可就是这么个“晚来的武将”,偏偏压过了李靖、秦叔宝这些响当当的名字,成了凌烟阁武将里的第一人。这背后,藏着两段让李世民记了一辈子的生死交情,还有一段关乎大唐江山稳固的政治考量。

一、从敌营悍将到李世民的“救命符”

尉迟恭原本不叫这个名字,他本名尉迟敬德,朔州善阳人,打小就练得一身好武艺,尤其擅长用马槊——那杆铁制的长兵器在他手里,既能刺又能砸,寻常武将根本近不了身。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尉迟恭先是跟着当地的义军反隋,后来投靠了刘武周,成了刘武周手下最能打的将领之一。

那时候的李世民,刚跟着父亲李渊打下长安,正忙着平定中原的割据势力。武德二年,刘武周派尉迟恭南下,一口气打下了太原、晋州,把李渊在山西的老巢都快端了。李世民亲自带兵去挡,打了好几仗,愣是没占到便宜——尉迟恭太猛了,每次冲锋都冲在最前面,唐军的阵型好几次被他冲得七零八落。后来还是李世民用了计策,派秦叔宝在美良川设伏,才总算把尉迟恭打退了一次。

可李世民这人,向来爱才如命。他看着尉迟恭在战场上的狠劲,心里直犯嘀咕:这么好的武将,要是能归到自己麾下,该多好?武德三年,刘武周兵败逃到突厥,尉迟恭守着介休城,成了没主的将领。李世民知道机会来了,派宇文士及去劝降,又亲自到城下喊话,说自己绝不会亏待他。尉迟恭本来就看不惯刘武周投靠突厥的做派,见李世民真心实意,干脆打开城门,归顺了大唐。

刚归顺的时候,不少唐军将领都不放心——这尉迟恭是敌营过来的,万一他反水怎么办?有人偷偷劝李世民,不如把他关起来,免得生乱。李世民却摆了摆手:“尉迟恭要是想反,早就反了,不会等到现在。”他不仅没关尉迟恭,还把自己的一匹宝马送给他,又赏了一堆金银,让他跟着自己出征王世充。

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次出征,尉迟恭第一次救了李世民的命。

那是武德三年的秋天,唐军把王世充的洛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这天午后,李世民闲着没事,带着几十个护卫去城外的北邙山打猎。他骑的是宝马“飒露紫”,手里拿着弓箭,正追一只鹿追得兴起,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马蹄声——不是自己人的动静,是黑压压一片骑兵,少说也有几千人,领头的正是王世充手下的大将单雄信。

原来王世充在城头望见李世民带的人少,赶紧派单雄信带精锐突袭,想把这个唐军的核心人物活捉回去。李世民的护卫才几十人,瞬间就被对方围在了中间。单雄信一眼就瞅见了李世民,拍马冲过来,手里的长矛直刺他的胸口,嘴里还喊着:“李世民!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李世民心里一紧,赶紧侧身躲闪,可“飒露紫”被旁边的骑兵惊得乱蹦,一时控制不住。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道黑影从斜刺里冲了出来——是尉迟恭!他刚跟着李世民出来,见情况不对,立马催马过来,手里的马槊往前一递,“铛”的一声就把单雄信的长矛挡开了。

单雄信也是沙场老将,见有人拦他,反手就想刺尉迟恭。可尉迟恭的力气比他大得多,马槊一拧,就把单雄信的长矛压了下去,接着往前一送,槊尖直接挑中了单雄信的马鞍。单雄信没防备,身子一歪,差点从马上摔下来。尉迟恭趁着这个空当,大喊一声:“主公快走!我来断后!”

他把马槊舞得像个铁圈,凡是冲过来的王世充士兵,不是被槊尖挑伤,就是被槊杆砸落马下。李世民趁机稳住“飒露紫”,跟着尉迟恭往外冲。尉迟恭一边打一边护着李世民,硬生生从几千人的包围圈里撕开了一道口子,把他安全送回了唐军大营。

回到营里,李世民的后背都湿透了。他握着尉迟恭的手,半天没说话,最后才叹道:“刚才有人劝我对你设防,现在看来,是我没看错人。你这一救,比多少金银都管用!”从那以后,李世民再也不把尉迟恭当“降将”看,而是当成了最信任的贴身护卫——不管去哪,只要能带人,必带尉迟恭。

尉迟恭也没辜负这份信任。后来唐军打窦建德、平刘黑闼,他每次都冲在最前面,立下了不少战功。可真正让他在李世民心里“无可替代”的,是几年后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政变——玄武门之变。

二、玄武门惊变:他的一箭定了大唐江山

武德九年的长安,空气里都透着股火药味。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早就看不惯李世民功高盖主,总想着找机会除掉他。李渊虽然是皇帝,可一边是嫡长子李建成,一边是战功赫赫的李世民,他也拿不定主意,有时候还会偏帮李建成,把李世民的兵权削了不少。

那段时间,李世民的日子过得憋屈极了。李建成先是派人给尉迟恭送金银,想拉拢他,被尉迟恭严词拒绝;后来见拉拢不成,又让李渊把尉迟恭关进大牢,说他“谋反”,还是李世民苦苦求情,才把他救出来。李元吉更狠,暗地里派刺客去杀尉迟恭,结果尉迟恭故意把门大开,刺客见他坦坦荡荡地坐在屋里,手里还握着刀,吓得不敢进去。

眼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手段越来越狠,尉迟恭知道不能再等了。他找到李世民,语气急切地说:“主公!现在太子和齐王已经把刀架在咱们脖子上了,再不反击,咱们所有人都得死!就算您不为自己想,也得为手下的弟兄们想想啊!”

可李世民心里还有顾虑——李建成毕竟是太子,要是真刀真枪地对着干,岂不是成了“谋逆”?他犹豫了好几天,连秦叔宝、李孝恭这些老弟兄都劝他“三思”,有的干脆称病不上朝,摆明了要中立。就在李世民快要动摇的时候,尉迟恭又找来了,这次他说得更重:“主公要是再不下决心,我就只能逃走了,不能陪着您一起等死!”

这句话戳中了李世民的痛处。他知道,尉迟恭是真心跟着自己的,连他都要走了,自己就真成孤家寡人了。终于,李世民下定决心:六月初四,在玄武门设伏,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那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李世民带着尉迟恭、程咬金、侯君集等几十人,埋伏在玄武门内。没多久,李建成和李元吉骑着马过来了——他们是奉李渊的旨意,来宫里议事的,压根没料到会有埋伏。等他们走到临湖殿,察觉不对劲,想转身往回跑的时候,李世民已经带着人冲了出来。

“大哥!四弟!你们别走!”李世民一边喊,一边拍马追李元吉。李元吉慌了神,回头就射了一箭,可手一抖,没射中。李世民也拉弓射箭,这一箭准头极稳,直接射中了李建成的后背,李建成从马上摔下来,当场没了气。

可就在李世民准备去追李元吉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他的马突然被路边的树枝挂住了缰绳,“飒露紫”受了惊,人立起来,把李世民甩在了地上。李元吉见李世民摔了,眼睛一亮,赶紧跑回来,一把夺过李世民手里的弓,用弓弦勒住他的脖子,使劲往死里勒。

李世民被勒得喘不过气,双手拼命挣扎,可李元吉的力气不小,眼看就要把他勒晕了。就在这生死一线间,远处传来一声震天动地的大吼:“李元吉!休伤我主!”

是尉迟恭!他刚才跟着其他人追李建成的手下,听见这边有动静,赶紧策马过来,正好看见李元吉在害李世民。李元吉回头一看,见尉迟恭提着马槊冲过来,吓得魂都飞了,赶紧松开李世民,撒腿就往玄武门旁边的树林里跑。

尉迟恭哪能让他跑掉?他翻身下马,从背上取下弓箭,拉满了弦,瞄准李元吉的后背,“嗖”的一箭射了出去。这一箭正中李元吉的腿,李元吉往前一扑,摔在地上。尉迟恭冲过去,拔出腰间的刀,结果了李元吉的性命。

等尉迟恭把李世民从地上扶起来的时候,李世民的脖子上已经勒出了一道红印,脸色苍白,半天说不出话。他看着尉迟恭,又看了看地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尸体,突然笑了——这一笑,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也带着终于解脱的轻松。他拍了拍尉迟恭的肩膀,只说了三个字:“好兄弟。”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成了太子,没过多久就继承了皇位,成了唐太宗。而尉迟恭,因为在政变中“亲手诛杀李元吉,护驾有功”,成了李世民最信任的人。李世民不仅封他为吴国公,还赏了他一万匹绢、一千户食邑,连他的儿子都被封了官。

三、凌烟阁排名的秘密:不只是功劳,更是“心”的重量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已经当了十七年皇帝,大唐也从战乱走向了盛世。这时候他建凌烟阁,表面上是表彰功臣,实际上也是在梳理朝堂的人心——哪些人是自己的“核心班底”,哪些人需要被拉拢,都藏在这二十四个人的排名里。

有人说,李靖灭了东突厥,把大唐的威名传到了西域,功劳比尉迟恭大得多,怎么排到了第八,比尉迟恭还低一位?还有秦叔宝,早年跟着李世民打天下,大小战役打了上百场,身上的伤不计其数,怎么才排第二十四?

其实,凌烟阁的排名,从来不是只看“战功大小”,更要看“和皇帝的关系深浅”,以及“在关键节点上的立场”。而尉迟恭,恰恰在这两点上,赢过了李靖和秦叔宝。

先说说李靖。李靖确实是大唐的“战神”,灭萧铣、平辅公祏、破东突厥、败吐谷浑,几乎凭一己之力把大唐的疆域扩大了一圈。可李靖有个特点:他是个纯粹的“职业将领”,只懂打仗,不掺和朝堂争斗。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曾偷偷找过李靖,想让他帮忙,可李靖婉言拒绝了——他说自己是朝廷的将领,不能掺和皇子之间的争斗。

李世民虽然没怪他,可心里难免会觉得,李靖是“朝廷的人”,不是“自己的人”。而尉迟恭不一样,他从始至终都站在李世民这边,甚至在李世民犹豫的时候,是他推着李世民下决心。对李世民来说,尉迟恭不仅是武将,更是“生死与共的兄弟”,这份情谊,是李靖的战功换不来的。

再看秦叔宝。秦叔宝早年跟着李世民,确实立下了不少功劳,李世民也很敬重他。可在玄武门之变这件事上,秦叔宝选择了中立——他既没帮李世民,也没帮李建成,就那么“旁观”了整场政变。李世民虽然理解他的顾虑,可对比尉迟恭的“拼命护主”,心里的天平自然会偏向尉迟恭。

更重要的是,李世民需要通过尉迟恭的排名,给朝堂上的人传递一个信号:跟着我、信着我、在关键时刻帮我的人,我绝不会亏待。当时大唐刚稳定下来,朝堂上有不少像尉迟恭这样的“降将”——有的来自王世充,有的来自窦建德,有的来自刘武周。这些人心里其实都有点忐忑,怕自己因为“出身不好”被排挤。

李世民把尉迟恭这个“降将代表”排在武将第一,就是在告诉他们:不管你们以前跟着谁,只要现在真心为大唐效力,为我效力,我就会把你们当成自己人。这种“笼络人心”的政治考量,比单纯的“论功行赏”更重要。

就像程咬金,他虽然战功不如秦叔宝,可玄武门之变时,他坚定地站在李世民这边,跟着尉迟恭一起冲锋,所以排名比秦叔宝靠前;还有侯君集,后来因为谋反被处死,可李世民还是把他排进了凌烟阁,因为他当年也是玄武门之变的核心参与者——李世民念旧,更念那些“在危难时没抛弃他”的人。

尉迟恭自己也明白这份恩宠的分量。他知道自己性格耿直,容易得罪人,所以在贞观十七年凌烟阁画像落成后没多久,就主动向李世民请辞,说自己年纪大了,想回家养老。李世民没挽留,反而给了他更高的待遇——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这是一品官的待遇,不用每天上朝,只需要每月初一、十五来宫里朝拜就行。

晚年的尉迟恭,在家闲居,不怎么掺和朝堂的事,偶尔练练武艺,喝点小酒,日子过得挺惬意。他知道,自己能有这样的结局,不仅是因为两次救了李世民的命,更是因为他在最关键的时候,选择了站在李世民身边。

而凌烟阁里那幅尉迟恭的画像,穿着铠甲,手持马槊,眼神坚定,就像他当年在玄武门护着李世民时的样子。李世民每次路过凌烟阁,都会在他的画像前多站一会儿——那幅画像里,藏着他年轻时候的生死考验,藏着他和兄弟们一起打天下的岁月,更藏着他对“知遇之恩”和“生死相托”的一辈子的铭记。

说到底,尉迟恭能成为凌烟阁武将第一人,不是因为他的战功比李靖更辉煌,也不是因为他的资历比秦叔宝更老,而是因为他在李世民最需要的时候,成了那个“最可靠的人”。对一个皇帝来说,功劳可以用爵位赏赐,可这份“生死与共的信任”,却是用多少战功都换不来的——这,就是尉迟恭超越所有武将的“秘密”。

喜欢看故事悟人生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看故事悟人生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西域情怀苟在修真世界龙舞九天轻熟随身一个迷雾世界无限背包与无限轮回太子女儿身?九千岁助我当女帝医武天骄港综诸天邪神开局丧子,德妃她怒掀剧本重生之独步江湖我的道士老婆一个蛮子的传说杨辰秦惜在线阅读迷雾岛奇遇带着霸总去逃荒,我造反称王了!有凰来兮之冷酷小神尊大佬他命里缺我真千金修仙内卷回归后飒爆了冲师逆徒:开局让圣地之主翻白眼
经典收藏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错进洞房:娘子快到碗里来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绝色红颜,高门贵妻在下九千岁国宝的文明密码大明忠勇侯宋神宗的新宋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大唐:开局被太上皇李渊收为干孙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开局重生太子丹,郭嘉带我复兴大燕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大航海之重生主宰卫青传奇人生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种田之天命福女重生之再造华夏
最近更新建国澳大利亚,从袋鼠到巨龙明:开局造反,杀高起潜救卢象升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糊涂县令贾清廉穿越隋末,君临天下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风波亭外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红妆断案:我与状元大人的探案日南海龙腾:从张保仔到七海之王赘婿掌心娇李世民重生水浒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我在明朝修铁路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我统一了战国朕,陆地神仙,你让我当傀儡!
看故事悟人生 张泓光 - 看故事悟人生txt下载 - 看故事悟人生最新章节 - 看故事悟人生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