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吵到孔子面前的闹剧:三季人和四季人,谁才是傻子?
春秋战国的某天,阳光正好,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正优哉游哉地在街边溜达。突然,一个穿绿衣服的人“嗖”地窜到他面前,那速度快得像一阵风,把子贡吓了一跳。还没等子贡缓过神,绿衣人就扯着嗓子发问:“嘿!小哥,我问你,一年到底有几个季节?”
子贡心里直犯嘀咕:这人莫不是来逗我玩的?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他胸脯一挺,自信满满地回答:“这还用说?当然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天花开,夏天蝉鸣,秋天叶落,冬天飘雪,老祖宗传下来的知识,错不了!”
谁知道绿衣人听完,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脖子上的青筋都爆出来了:“胡说!一年明明只有三个季节!你这书呆子,连这都不懂!”这下子贡可不乐意了,袖子一挽,当场就和绿衣人争得面红耳赤。
“四个!”
“三个!”
“四季轮回,铁打的事实!”
“我说三个就三个,没见过就是没有!”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吵得唾沫星子乱飞,引来一群看热闹的人。有人摇头叹气,有人指指点点,还有好事者跟着起哄。子贡越吵越激动,绿衣人也寸步不让,这架势,眼看就要撸起袖子动手了。
围观群众里有人出主意:“别吵啦!你们去找孔夫子评评理,他老人家学问大,肯定能断个是非!”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子贡和绿衣人对视一眼,气呼呼地一甩袖子,大步流星地往孔子讲学的地方走去。
到了学堂,子贡抢先一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末了还不忘补一句:“老师,您可得给我主持公道!”绿衣人也不甘示弱,梗着脖子大声嚷嚷:“孔先生,您给评评,一年到底是三季还是四季?”
孔子坐在蒲团上,捻着胡须,不慌不忙地把两人上下打量了一番。只见那绿衣人浑身上下透着股说不出的古怪,脸色泛着青,指甲又尖又长,时不时还蹦跶两下。孔子心里顿时明白了几分,微微一笑,缓缓说道:“嗯……这位说得对,一年确实只有三个季节。”
绿衣人一听,乐得一蹦三尺高,指着子贡的鼻子哈哈大笑:“你看看!连孔夫子都说是三季!书呆子,输了吧!”说完,哼着小曲,大摇大摆地走了。
子贡却像被雷劈了似的,呆立在原地,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他委屈巴巴地看着孔子,眼眶都红了:“老师,您明明知道一年有四季,为什么要说三季?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孔子示意子贡坐下,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仔细瞧瞧那人,他哪里是什么凡人?分明是一只成了精的蚂蚱!蚂蚱春生秋死,一辈子就经历过春夏秋三个季节,从来没见过冬天。你就算跟他争到天荒地老,把《诗经》《尚书》翻个遍,他也理解不了四季的概念。何必跟他浪费口舌呢?”
子贡这才恍然大悟,后背直冒冷汗。想想刚才自己争得面红耳赤的样子,简直像个傻子!要是一直吵下去,恐怕真要被人笑话死了。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三季人”可不少。就像总有人坚信“读书无用”,哪怕你拿出一堆成功案例,他还是摇头不信;也有人觉得“手机会偷走孩子的未来”,任你怎么科普科学育儿,他依旧固执己见。他们就像故事里的蚂蚱,被困在自己的认知牢笼里,永远看不到更广阔的世界。
下次再遇到和自己观点不同,怎么说都讲不通的人,不妨学学前辈孔子——微微一笑,点点头,随他去吧。毕竟,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很难,说服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更难。与其在无意义的争论中耗尽精力,不如省下时间,去和懂你的人聊聊诗和远方。
记住,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不同的视角。接纳差异,求同存异,才是成年人最顶级的智慧。毕竟,我们的人生那么精彩,可不能被一场场无谓的争吵给耽误了!
喜欢看故事悟人生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看故事悟人生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