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城的夜哨刚换了第三班,柴荣还在御书房对着舆图出神。烛火摇曳下,他用朱笔在汴梁城南圈了个红圈,那里正是昨日微服时见到的流民聚集区。张达在城外蠢蠢欲动的消息如同巨石压在心头,但流民安置的紧迫性更让他坐立难安——百姓流离失所,不仅是民生之痛,更是政权不稳的隐患,若被张达趁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天快亮了,您歇会儿吧。”李忠端着一碗热参汤进来,见柴荣眼底的红血丝,忍不住劝道。
柴荣摆摆手,目光仍停留在舆图上:“歇不得。流民安置的事,必须今日就拿出章程。”他指尖划过城南那片区域,“昨日所见,流民中多有青壮,还有不少会农活、懂手艺的,不能让他们白白耗在街角等死。”
话音刚落,殿外传来脚步声,赵匡胤一身戎装,神色匆匆地进来:“陛下,张达那边仍在城外扎营,但其部下人心涣散,已有不少士兵偷偷跑回来投降了。”
“意料之中。”柴荣放下朱笔,接过参汤抿了一口,“张达本就是借私怨作乱,无民心无大义,成不了气候。眼下重中之重,是解决流民问题,稳住民心。”他将昨夜拟定的草稿递给赵匡胤,“你看看这个方案可行与否。”
赵匡胤接过一看,只见纸上写着“分区安置、农具借贷、以工代赈”十二个大字,下面还详细列着细则:将城南荒地划分为三个安置区,每个区设管事专人负责;流民中青壮可申领农具开垦荒地,官府提供种子,收成后分三成给官府抵偿成本;老弱妇孺则安排修缮城墙、疏通沟渠的活计,按劳发放粮食。
“陛下此计甚妙!”赵匡胤眼睛一亮,“既解决了流民的生计,又能开垦荒地、修缮基建,可谓一举多得。只是……”他犹豫了一下,“官府库房中的农具和种子恐怕不足,而且抽调人手管理安置区,也需要不少人力。”
“这点朕早有考虑。”柴荣站起身,走到窗边,天边已泛起鱼肚白,“农具方面,让汴梁城的铁匠铺加班赶制,费用由国库承担;种子从官仓调拨,优先保障流民开垦需求。至于管理人员,从禁军裁汰的士兵中挑选忠厚可靠者,他们熟悉军纪,又了解底层情况,正好派上用场。”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传朕旨意,凡参与流民安置工作有功者,可记军功积分,日后优先提拔。”
赵匡胤心中佩服,立刻躬身领命:“臣这就去安排!”
辰时三刻,汴梁城南的空地上已热闹起来。禁军士兵带着工具搭建帐篷,官府的粮车源源不断地运来粮食,铁匠铺的匠人也带着熔炉赶来,现场打造锄头、犁耙等农具。流民们起初还带着疑虑,蜷缩在角落不敢上前,直到看到士兵们将热气腾腾的粥碗递到老人和孩子手中,才渐渐放下戒备。
柴荣一身青色便服,再次来到流民区,身边只跟着赵匡胤和几个侍卫。他走到一个正在搭建帐篷的老兵面前,那老兵正是前几日被裁汰的禁军士兵,名叫王二柱。
“王老哥,辛苦你了。”柴荣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王二柱回头一看,认出是陛下,吓得连忙跪倒在地:“陛下!草民……草民不敢当!”
“快起来。”柴荣扶起他,“朕知道你打仗勇猛,如今让你负责安置流民,也是为国家效力。好好干,日后必有重用。”
王二柱眼眶一热,重重地点头:“陛下放心,草民一定把这事办好!”
柴荣又走到开垦荒地的区域,几个青壮流民正拿着新领的农具翻地,虽然动作有些生疏,但脸上却带着久违的干劲。一个名叫李老三的流民看到柴荣,放下锄头走上前,躬身道:“陛下,多谢您给我们活路!我们一定好好种地,报答陛下的恩情!”
“这都是你们应得的。”柴荣温和地说道,“土地是百姓的根,只要你们肯努力,日子一定能好起来。”他指着不远处的水渠,“朕已下令疏通汴河支流,过几日就能引水灌溉,你们种的庄稼一定能有好收成。”
李老三激动得连连磕头:“陛下圣明!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周围的流民们也纷纷围拢过来,欢呼声响彻云霄。柴荣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民心向背是政权稳固的根本,只要百姓能安居乐业,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风顺。午后,负责粮食发放的官员匆匆来报,说有几个流民抢夺粮食,还打伤了看守的士兵。赵匡胤一听,立刻就要带人去处置,却被柴荣拦住了。
“先别急。”柴荣沉声道,“此事必有缘由,先去了解情况。”
两人来到粮食发放点,只见几个衣衫褴褛的流民被士兵按在地上,其中一个年轻男子挣扎着喊道:“我们不是故意抢粮的!我娘快饿死了,我实在没办法了!”
柴荣走上前,示意士兵松开他们。他看着那个年轻男子,轻声问道:“你娘在哪里?带我去看看。”
年轻男子愣了一下,带着柴荣来到一个破旧的帐篷里。帐篷里弥漫着一股浓重的药味,一个老妇人躺在床上,气息奄奄,嘴唇干裂。年轻男子跪在床边,泪水夺眶而出:“陛下,求您救救我娘!我实在没办法了,才会去抢粮的!”
柴荣心中一酸,立刻让李忠去太医院请太医,又让人送来热粥和药品。老妇人喝了点粥,气息渐渐平稳下来。年轻男子感激涕零,不停地给柴荣磕头:“陛下救命之恩,草民永世不忘!”
柴荣扶起他,沉声道:“以后有困难,可直接找管事的官员,不许再做出抢夺粮食的事了。”他转头对赵匡胤道,“传朕旨意,对流民中的老弱病残,额外发放救济粮和药品,确保人人有饭吃,有病能治。”
赵匡胤躬身领命,心中对柴荣的敬佩又多了几分。他没想到,陛下不仅有铁腕整顿朝政的魄力,还有如此体恤百姓的仁心。
夕阳西下,流民安置区已经井然有序。帐篷排列整齐,田地已开垦出一片,孩子们在空地上嬉戏打闹,老人们坐在帐篷外晒太阳,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柴荣站在高台上,看着这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颇感欣慰。
就在这时,一个侍卫匆匆跑来,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赵匡胤将军派人来报,张达带着残部,竟然去了北汉的边境,似乎要投靠北汉!”
柴荣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张达若真投靠北汉,必然会泄露后周的军情,北汉若趁机联合契丹南下,后果不堪设想。他眼神锐利如刀,沉声道:“传朕旨意,命赵匡胤立刻率领骑兵追击,务必在张达进入北汉境内前,将其拿下!”
“是!”侍卫躬身领命,转身离去。
柴荣站在高台上,望着北方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凝重。流民安置的难题刚有转机,新的危机又接踵而至。张达的叛逃,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不知道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他知道,一场更加严峻的考验,已经在前方等待着他。
喜欢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