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医疗兵不够用?我教百姓“急救三招”
后汉兵的第三次攻城刚被打退,邺都伤兵营就挤满了人。医官们拿着止血的草药和布条,手忙脚乱地给士兵包扎伤口,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一个年轻的医疗兵蹲在地上,看着眼前断了腿的士兵,急得眼圈发红——他刚学医没几天,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么重的伤。
柴荣巡营时看到这一幕,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守城战打了这么久,医疗兵本就紧缺,这次攻城又添了几十个伤员,仅凭几个老医官,根本忙不过来。要是伤员得不到及时救治,不仅会有生命危险,还会打击士兵们的士气。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柴荣拉住正要去拿草药的老医官李伯,“医官太少了,咱们得想个办法,让百姓们也能帮忙照顾伤员。”李伯叹了口气:“殿下,百姓们不懂医术,要是弄错了,反而会害了伤员啊。”
柴荣点点头:“我知道百姓们不懂医术,但咱们可以教他们一些简单的急救法子,比如止血、包扎、固定骨折,这些法子不难学,只要用心,半天就能学会。”他想起现代的急救培训,心里有了主意,“李伯,您先挑几个手脚麻利、心细的百姓,咱们现在就教他们,学会一个就能多救一个人。”
李伯虽然半信半疑,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按照柴荣的吩咐,让人去城里召集百姓。消息传出去,很快就有几十个百姓赶来,其中有不少是之前帮着搬运物资的妇女和老人,张老栓也在其中。“殿下,您放心,俺们一定好好学,绝不给您添乱!”张老栓拍着胸脯说。
柴荣把大家带到伤兵营旁边的空地上,让李伯准备好草药、布条、木板和烈酒,然后开始讲解:“今天咱们只学三招,这三招看着简单,却能救命。第一招是止血包扎,要是有人受伤流血,先拿干净的布条按住伤口,用力压着,然后用布条把伤口缠紧,别让血再流出来……”
他一边说,一边让李伯配合演示——李伯假装手臂受伤流血,柴荣拿着布条,先按压伤口,再一圈一圈地包扎,动作麻利又规范。百姓们看得认真,有的还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用炭笔在上面画着包扎的步骤。
“第二招是骨折固定。”柴荣又拿起一块木板和布条,“要是有人胳膊或腿断了,先找一块木板,放在受伤的地方,然后用布条把木板和受伤的肢体绑在一起,别让它晃动,这样能减轻伤员的痛苦,也能防止伤口加重……”
他让一个年轻的百姓扮演伤员,自己亲自示范如何固定骨折的手臂。百姓们看得入了迷,纷纷凑上前仔细看,有的还小声议论:“原来这么简单啊,俺在家给牲口包扎伤口的时候,也用过类似的法子。”
“第三招是伤口消毒。”柴荣拿起一瓶烈酒,“要是伤口被弄脏了,容易发炎,这时候就用烈酒浇在布条上,轻轻擦拭伤口周围,虽然会有点疼,但能杀死细菌,防止伤口感染……”他特意叮嘱,“大家记住,烈酒只能擦伤口周围,不能直接浇在伤口上,不然会让伤员很疼。”
讲解完,柴荣让百姓们两两一组,互相练习。有的百姓不好意思下手,柴荣就耐心地指导:“别怕,慢慢来,多练几次就熟练了。”张老栓和一个妇女一组,他假装手臂受伤,妇女按照柴荣教的法子,小心翼翼地给他包扎,虽然动作有些生疏,但还算规范。
练了一个时辰,大部分百姓都掌握了这三招急救法子。柴荣让人把他们分成几组,每组配一个医官指导,然后让他们去伤兵营帮忙。刚开始,百姓们还有些紧张,在医官的指导下,慢慢就熟练起来——有的帮着给伤员包扎伤口,有的帮着固定骨折的肢体,有的帮着给伤口消毒,伤兵营的压力顿时减轻了不少。
那个之前急得眼圈发红的年轻医疗兵,看着百姓们有条不紊地帮忙,激动地对柴荣说:“殿下,您太厉害了!有百姓们帮忙,咱们再也不用愁忙不过来了!”柴荣笑着说:“这都是大家的功劳,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当天晚上,柴荣又让人在城里贴出告示,鼓励更多的百姓来学习急救法子。告示贴出去没多久,就有更多的百姓赶来,其中还有不少年轻人。柴荣和李伯一直忙到深夜,才把最后一批百姓教会。
看着百姓们带着学到的急救法子,兴高采烈地去伤兵营帮忙,柴荣心里松了口气。他知道,有了百姓们的支持,伤兵们能得到更好的救治,士兵们的士气也会更高。可他不知道的是,后汉兵已经在东门城墙下挖好了地道,就等着明天清晨,趁着军民们放松警惕的时候,从地道里偷偷进城,给邺都致命一击。
就在柴荣准备回议事厅休息的时候,亲卫匆匆跑来,神色慌张:“殿下!不好了!伤兵营里有几个伤员突然发起高烧,医官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您快去看看吧!”柴荣心里一紧,立刻跟着亲卫往伤兵营跑——他担心,这些伤员可能是感染了疫病,要是真的爆发疫病,后果不堪设想。
喜欢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