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之地”的规则生态圈,在获得部分权限的林烬眼中,褪去了部分神秘面纱,显露出其内部精密而宏大的运作机理。那些巨大的构造体不再是杂乱无章的漂浮物,而是构成了一个分布式的信息处理与能量调节网络;那些流淌的混沌色彩,是不同规则维度在此地交汇、融合产生的自然现象;甚至连格赫罗斯那沉睡的意志,也成了维持这片区域动态平衡的“定海神针”。
“方舟”如同获得了通行证的访客,在这片星域中平稳航行。零的核心全功率运转,结合林烬通过“共鸣资格”感知到的规则脉络,以及“晨星”核心中黎曦文明的古老星图,开始绘制一份前所未有的、融合了物质坐标与规则特征的 「多维星图」。
星图的绘制并非一蹴而就。每一个构造体的精确规则属性,每一条能量脉络的流向与承载的信息类型,甚至那些短暂存在的规则涟漪和可能性旋涡,都需要大量的扫描、分析与记录。零的系统数据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着,大量超越旧有物理模型的数据被不断录入、整合、构建新的逻辑框架。
苏晚晴也没有闲着。她在林烬的引导下,尝试着将自身的净化之力与“共鸣之地”那温和而包容的规则背景进行更深层次的调和。她发现,当她将净化之力以特定的频率弥散出去时,不仅能更有效地抚平舰内乘员因长期处于异常规则环境下产生的精神疲惫,甚至能隐隐安抚那些相对弱小、不稳定的规则异常点,使其暂时趋于稳定。这为她一直以来的辅助定位,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林烬则大部分时间处于一种半冥想的状态。他并非在休息,而是在深度消化“万念归墟”反馈而来的那份对规则的“理解权限”。他像一块贪婪的海绵,不断汲取着这片星域中流淌的规则信息,将其与自身负熵之力的感悟相互印证、融合。他对规则的驾驭变得更加精微、更加举重若轻,有时甚至无需刻意引导,心念所至,周遭的规则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些许利于他们的细微偏转。
平静而充实的探索日子过去了数周。
这一日,零的常规广域扫描阵列,捕捉到了一个极其微弱、却与背景噪音截然不同的规则波动信号。这信号并非来自“共鸣之地”内部,而是源自星域外围,那片连接着更广阔变量之海的混沌边界。
“检测到异常规则涟漪,源点距离约一点五光年。”零的汇报声打破了舰桥的宁静,“信号特征……无法识别,非自然形成,带有微弱的、结构化的信息编码痕迹。能量等级极低,且处于快速衰减状态。”
结构化信息编码?能量快速衰减?
林烬立刻从冥想中苏醒,苏晚晴也停下了手中的练习,看向主屏幕。
屏幕上,一个极其黯淡的光点在星图边缘闪烁着,旁边标注着零初步分析的数据。信号确实微弱得可怜,仿佛随时会湮灭在宇宙的背景辐射中,但其编码方式却透露出一种……「刻意」 的痕迹。
“能解析信息内容吗?”林烬问道。
“信号过于微弱且加密方式未知,强行解析成功率低于百分之零点三,且可能导致信号源彻底崩溃。”零回答。
一个遥远的、即将消失的、人为的求救信号?还是某个未知文明无意中泄露的通讯余波?亦或是……一个陷阱?
在新生宇宙的变量之海中,任何异常都值得警惕,但也可能意味着机遇,或是……责任。
“信号衰减速率如何?”林烬追问。
“按当前趋势,预计将在二十七标准时后彻底消失于背景噪音中。”
时间不多了。
林烬看向那黯淡的光点,又看了看零正在绘制的、依旧大片空白的星图。第一个来自“共鸣之地”外部的、非自然的信号。
是视而不见,继续稳妥地探索已知区域?还是冒险前往,去捕捉这缕可能转瞬即逝的微光?
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
“调整航向,目标信号源。”林烬下令道,“零,持续监控信号变化,尝试以最低功率进行无害化接触。晚晴,准备应对可能的精神冲击或规则污染。”
“明白。”零和苏晚晴同时应道。
“方舟”优雅地调转船头,引擎功率平稳提升,不再局限于“共鸣之地”的相对安全区,而是义无反顾地驶向了那片更加未知、也更加广阔的混沌边界。
随着距离的拉近,那微弱的信号在传感器上变得稍微清晰了一些。它并非持续不断的广播,而是一种断断续续的、如同垂死之人心跳般的脉冲。每一次脉冲,都伴随着一丝更加清晰可辨的……「焦急」与「期盼」的情绪波动,夹杂在结构化的信息编码中。
这绝不像自然现象,更像是一个意识体在绝望中发出的最后呼唤。
林烬的眼神凝重起来。他示意苏晚晴加强净化力场的防护,自己也悄然将负熵之力弥散在舰体周围,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当“方舟”终于抵达信号源所在的坐标时,眼前的景象却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那里,并非预想中的飞船残骸或求救基地。
只有一片空荡荡的、规则相对平缓的虚空。
而在虚空的正中央,悬浮着一枚……不过拳头大小、通体晶莹剔透、内部仿佛有星云流转的……「水晶」。
那微弱的、带着焦急期盼的脉冲信号,正是从这枚看似普通的水晶中散发出来的!
喜欢永不坠落的死神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永不坠落的死神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