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兵掀帘冲进来,“西岭发现大批脚印,方向朝南——”
张定远正要起身去找工具修理松动的剑柄,听见这话立刻停下动作。他低头看着摊开的地图,手指顺着海岸线滑到内陆山谷,停在一处狭窄山道上。
“不是溃散。”他说,“是集结。”
帐外风声紧,火把被吹得晃了一下。戚继光带着几名将领走进来,披风沾着露水。他站在帅案前,目光落在地图上那片被炭笔圈出的区域。
“你说说看。”戚继光开口。
张定远站直身体,声音平稳:“脚印密集,走向一致,没有拖沓痕迹。这不是逃兵,是调兵。他们准备在南线重新布防,很可能选在鹰嘴峡。”
一名老将皱眉:“我军连破三阵,士气正旺,为何不直接攻其老巢?等他们站稳脚跟,反倒更难打。”
“强攻代价太大。”张定远指着地图,“倭寇据点背靠断崖,前有乱石滩,火器施展不开。我们若从正面压上去,伤亡必重。”
另一名将领摇头:“设伏耗时耗力,万一敌情有变,岂不白费功夫?”
张定远没反驳。他走到地图前,用炭笔画出三条线:“鹰嘴峡全长不足两里,两侧是陡坡,中间仅容四马并行。只要封锁两端,再在高坡埋伏火铳手和炮队,敌人一旦入谷,就成了瓮中之鳖。”
他顿了顿,继续说:“我们可以派小队佯攻其外围据点,逼他们调动主力支援。等他们离开坚固营寨,行至半路,正是伏击最佳时机。”
帐内安静下来。有人低头看图,有人轻敲桌面。
戚继光踱步到沙盘前,手指划过模拟地形。片刻后,他点头:“避实击虚,以逸待劳。定远所言,确为上策。”
他抬头看向众将:“倭寇狡猾,靠蛮力清剿,十年也难根除。今日起,改打法。不再追着他们打,要让他们往我们的刀口上撞。”
命令下达。各部将领开始领命分工。
“勘察队一个时辰后出发,务必摸清鹰嘴峡两侧坡度与视野盲区。”
“火器营立即检查所有火炮与火铳,备足弹药。”
“传令下游哨所,严禁船只通行,防止走漏消息。”
一名工兵校尉上前,摊开地形图:“将军,三处地点可设伏:鹰嘴峡、断水沟、石门坳。其中鹰嘴峡最窄,但东侧坡地植被稀疏,不易隐蔽。”
张定远接过图,仔细查看。他用炭笔圈出鹰嘴峡东坡几处岩石凸起的位置:“这里可以藏人。让火铳手趴低,披上草衣,等敌人进入射程再动手。”
“火炮怎么布置?”校尉问。
“前后各一门虎蹲炮,封住谷口。听到号角第三响就开火,先打头尾,截断退路。”
“信号怎么传?山谷回音大,怕听不清。”
“不用号角全靠声音。”张定远说,“我在高地处立旗杆,举红旗为号。旗落即击鼓,鼓响则火器齐发。”
有人提出疑虑:“若敌人分兵两路,怎么办?”
“那就只打一路。”张定远答得干脆,“优先歼灭主力。剩下那股,自然不敢再进。”
戚继光在一旁听着,频频颔首。他对传令兵下令:“加派两队暗哨,盯死倭寇动向。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回报。”
会议持续到深夜。将领们陆续离开,各自去安排任务。有人脚步迟疑,显然仍对新策略存疑,但没人再提强攻之议。
张定远留在帐内,与工兵校尉比对着两张不同比例的地图。他用炭笔在鹰嘴峡附近标出三个候选伏击点,又在旁边写下每处所需的兵力配置与火器数量。
肩上的伤隐隐作痛,他没吭声。左手按了下肋骨位置,继续低头画线。
校尉指着石门坳的位置:“这里坡度缓,适合骑兵突袭,但距离太远,调度不便。”
“那就放弃。”张定远划掉那个点,“我们要的是精准,不是多选。”
他抬头问:“火药储备够吗?”
“按计划用量,足够三轮齐射。但如果延长作战时间,可能不够。”
“那就不能拖。”张定远说,“一击必杀。打完就撤,不恋战。”
校尉记下要点,收拾图纸准备离开。临走前回头问:“真能成吗?”
张定远看着地图,没抬头:“只要他们进谷,就能成。”
校尉走了。帐内只剩他一人。烛火跳了一下,映着他脸上的轮廓。他伸手摸向腰间剑柄,发现刚才站太久,护手又松了些。
他解开腰带,把剑取下放在桌上。拿起小锤和铁钉,准备固定护手。工具刚碰上金属,外面传来急促脚步声。
“将军!”一名士兵在帐外喊,“探子回报,倭寇昨夜调动三百人,正往南线移动!”
张定远停下动作,手里还握着锤子。他盯着桌上的剑,慢慢抬起头。
“几点钟出发的?”
“约莫两个时辰前,从黑屿码头登岸。”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用炭笔标出预计行进路线。手指沿着山路缓慢移动,最后停在鹰嘴峡入口。
“来得正好。”
他转身抓起火铳,检查枪管。内壁有刮痕,需要打磨,但现在顾不上了。
“通知各部,提前行动。”
“戚帅那边……”
“我去跟他当面说。”
他把剑重新系上,推开门走出军帐。夜风扑面,营地灯火通明。传令兵已等候在外。
张定远翻身上马,缰绳拉紧。马蹄踏在地上,发出清脆声响。
他最后回头看了一眼指挥帐。烛光透过帆布照出来,在地上投出一道斜影。
剑柄还在晃。
喜欢抗倭战神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抗倭战神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