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再需要任何防备的姿态,那长久以来用以支撑自己的孤高与疏离,在她清澈的目光下,已悄然融解。
这份展露,让她心中最后一丝不确定也烟消云散。
她不再需要任何试探和求证,眼前这个褪去所有伪饰、以最真实面目相对的他,就是她灵魂所向的全部答案。
暖阁内,烛火重新跳跃起来,将相拥的两人身影拉长,投在墙壁上,仿佛一幅永恒凝固的画卷。
心扉已开,山河同证。
此情此志,日月昭昭。
日落熔金,将辰渊院染成温暖的色调。
杨雪霁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回到那隔岸观火的审视中去。
这份认知如此清晰而笃定,如同日落熔金般烙印在她心底。
过往的疏离与冷静,在此刻的暖光与安宁面前,显得苍白而遥远。
她的心,她的视线,都已被这个名为“宇文成都”的存在牢牢占据。
这份占据,不是依附,不是妥协。
而是历经迷途跋涉,终于寻找到灵魂归处的安宁与确幸——
她愿为这座冷峻孤峰上永不熄灭的雪顶光辉所吸引、所温暖、所守护。
宇文成都,是她穿过黑暗与误解的迷雾后,唯一认准的归途。
踏上这归途,她并非失去自我,而是找到了能与自己灵魂共鸣的、最坚实的依靠。
他亦如是——她的执着与勇敢,像一道破开阴霾的光,照亮了他原本以为会永远孤寂的路径。
这份毫无保留的靠近与理解,对他而言,是比任何功勋都更珍贵的馈赠。
四目在空中相接,谁都没有躲避,没有羞涩。
这一次的对视,没有了小心翼翼的探寻,只剩下纯粹的光华流转。
宇文成都并不介意她的试探和质问,从知道这件事的那一刻起,他就从未介意。
那些试探,于他,不过是她试图靠近的证明。
他理解那份小心翼翼的谨慎,正如他理解自己曾经筑起的高墙。
她的坦诚,反而让他心底最后一丝因隐瞒而产生的涩然也消散了。
此时此刻,他眼中是一片坦荡而温柔的星海。
那星海深处,映照的只有她的身影。
过往的杀伐与冷厉被涤荡一空,只剩下此刻纯粹的、因她而生的柔和光芒。
在他的世界里,面前的她是唯一独特的存在。
这份“唯一”,让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驱散了所有曾因身份、立场而产生的寒意。
她不再是他世界之外的旁观者,而是被纳入了他最核心的领域。
至此开始,他们之间再也没有防备和试探,再也不需要刻意行事。
无需言语的确认,一种深沉的默契已在无声中流淌。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定,仿佛漂泊的孤舟终于找到了停泊的港湾,不必再时刻警惕风浪。
她也同样感到了这份默契的降临。
她在他眼中看到了那片坦荡星海,也看到了星海中清晰映照的自己。
长久以来紧绷的心弦彻底放松,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安宁与归属感将她温柔包裹。
夕阳光晕流淌在他们之间,无声胜千言。
至此,那漫长而隐秘的探查之旅,终于画上了一个心满意足的句点。
那曾经高高筑起的、名为“误解”与“防备”的围墙,在经历了一场源自探寻本质的“倾覆”之后,不仅没有重建,反而在废墟之上开满了名为“信任”与“深情”的繁花。
这繁花,不仅在她心中盛放,亦在他那曾被视为不毛之地的心原上,悄然扎根,绽放出连他自己都未曾预料到的、名为“希望”与“归属”的生机。
这生机,如同落日熔金般温暖而恒久,照亮了他们共同前行的路。
辰渊院的暖意与安宁,如同一个独立于纷扰世外的桃源。
然而,宇文成都和杨雪霁都清楚,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喘息。
朝堂之上,储位之争的暗流,早已汹涌澎湃。
杨广深谙“堂皇正道”之理,更明白宇文成都所言的“民心所向”至关重要。
他并未急于攻讦太子,反而将精力投注于两件事——
一是塑造自身“仁孝、节俭、礼贤下士”的完美形象;
二是悄无声息地收集太子杨勇的过失与把柄。
第一步,立身以正,广积人望——
杨广的晋王府邸,陈设简朴,远逊于太子的东宫奢华。
他日常饮食清淡,衣着朴素,甚至刻意在公开场合让宫人缝补旧衣。
此举被有心人“无意”间传入宫中,与太子东宫夜夜笙歌、奢靡无度的传闻形成鲜明对比。
隋文帝杨坚出身关陇军事贵族,崇尚节俭,对此深以为然。
杨广放下亲王架子,频繁拜访朝中清流名士、饱学鸿儒。
他谈吐风雅,虚心求教,对治国方略、民生疾苦表现出极大的关切。
尤其对那些因直言敢谏而被太子疏远或打压的官员,杨广更是礼遇有加,嘘寒问暖,赢得了“贤王”美誉。
许多原本中立或对太子不满的官员,开始向晋王靠拢。
当京畿地区遭遇春旱,杨广主动请缨,亲赴受灾郡县视察。
他深入田间地头,慰问灾民,督促地方官开仓放粮,组织抗旱。
他甚至脱下华服,与百姓一同参与简单的引水劳作。
虽然只是象征性的举动,但被随行的官员和刻意安排的“民间人士”广为传颂,其“爱民如子”的形象深入人心。
宇文成都暗中调拨部分军粮支援,确保了赈灾的实效,也加深了杨广的“仁德”光环。
第二步,润物无声,瓦解根基——
杨广深知,仅靠个人形象不足以撼动储位。
太子的根基在于其东宫属官、朝中依附的权贵以及母后独孤伽罗的偏爱,尽管这种偏爱已因太子行为不端而有所动摇。
杨广的策略是:分化、拉拢、剪除羽翼。
杨广利用入宫请安的机会,在独孤皇后面前总是表现得恭敬孝顺,言语间流露出对父皇母后身体的深切担忧,以及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感。
他从不直接指责太子,但会“不经意”地提及太子近日又纳了哪位美人,东宫又举办了何等奢华的宴会,或是太子对某位老臣的无礼怠慢。
喜欢凤谋:冷血权臣的卧底宠妃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凤谋:冷血权臣的卧底宠妃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