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细雨纷纷,林家村的田野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
林小薇蹲在自家院角的谷仓前,小心翼翼地打开装满稻种的粮仓。
这些金灿灿的谷粒是去年丰收时特意留存的良种,她已在系统反复确认过,虽然留种会让收成逐年递减,但即便如此,这些稻种的潜力也远超寻常稻谷数倍。
清晨的露水洒在湿润的田埂上。
林小薇赤着脚踩进水田,冰凉的泥水让她忍不住轻轻哆嗦了一下。
林小薇仔细地将稻种均匀地撒在精心整理过的苗床上,每一个动作都轻柔得如同在抚摸初生的婴孩。
“姐,为什么要给稻种搭小房子呀?”
小乔蹲在田埂上,小手托着腮帮子,好奇地看着姐姐用细竹片搭建弓形支架。
林小薇一边给支架盖上桐油浸过的厚纸,一边耐心解释:“这些稻种就像刚出生的娃娃,既要保暖又要透气。白天太阳出来时,咱们就把油纸掀开让它们晒太阳;晚上天凉了,再给它们盖好被子。”
这新奇的做法很快引来了村民们的围观。
第二天清晨,田埂上就站满了前来取经的乡亲。
王老伯捋着花白的胡须,半信半疑地打量着那些小巧的弓棚:“小薇丫头,这法子真能让秧苗长得更好?”
林小薇毫不藏私,仔细讲解其中的道理:“育苗最怕忽冷忽热,有了这层保护,出苗齐整,秧苗也壮实。等天气再暖和些,就可以把棚子撤掉了。”
林小薇亲自下田示范如何控制棚内温度。王姓村民们看得格外认真,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就在这忙碌的时节,王姓村民没有水田可种,林姓村人的水田让他们无比眼馋。
于是,自发组织起来,借了林家的木船,沿着蜿蜒的河沟往上游探寻适合开垦的土地。
几日后,他们兴高采烈地带回好消息:“在上游的河谷里,发现了一大片茂密的芦苇荡,足足有三十多亩!”
消息像春风一样传遍了整个村子。
当晚,两姓村人齐聚在祠堂前的空场上商议。
林大山率先开口,声音洪亮而诚恳:“王伯,村长,既然找到了新田,我提议两村一起开垦。王家刚来,正是需要田地安身立命的时候,理应多分一些。”
老村长赞许地点头:“大山说得在理。既然成了一家人,就不要分彼此。要不是王家找到这片地,咱们谁也不知道河上游还有这样的宝地。”
王老伯感动得眼眶发红,连连拱手:“王家感激不尽!这份情谊,我们永世不忘!”
开垦芦苇荡是个艰巨的工程。天刚蒙蒙亮,村里的壮劳力就扛着各式农具向河谷进发。
林大山带着林姓青年走在前面,王铁柱和其他王姓青年紧随其后。而且还将之前俘虏的十多名流民一起拉去开荒。
这些流民俘虏后,林小薇便让大金叔赶他们去山里采石灰石矿。对他们来说,还算没有虐待,每天吃饱有菜有肉,但是活却也不轻松。既然是赎罪,那就得痛其体肤。
芦苇荡里,比人还高的芦苇在晨风中沙沙作响,底下是积年的淤泥。
“大家小心脚下,先清理芦苇,再挖排水沟!”林大山高声指挥着。
男人们挥汗如雨,镰刀割断芦苇的唰唰声与铁锹挖土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偶尔有人发现一窝野鸭蛋,村民们便也不放过捡了不少鸭蛋,逮了不少鸭子,引起一阵欢快的笑声。
与此同时,因为多出了三十亩水田,上次播种的秧苗肯定是不够栽的。
于是,村里的妇女们也在水田里忙碌着。苏荷带着女人们在苗床间穿梭,洒种、覆土、搭棚,动作娴熟利落。
林小薇穿梭其间,不时停下来指点:“桂花婶,这边的土还要再细碎些。”“王大娘,洒种时要再均匀点。”
黄昏的阳光暖融融地照在菜地上。林小薇带着三个小家伙来给新移栽的菜苗浇水。
子杰蹲在茄子苗前,惊奇地睁大了眼睛:“姐,这茄子的叶子怎么是紫色的?我从来没见过紫色的菜呢!”
林小薇笑着用沾着水珠的手轻轻点了点他的鼻尖:“等它结了果子,说不定会更让你吃惊呢。”
傍晚回到家,林小薇惊喜地发现存放在屋角的土豆已经冒出了密密麻麻的嫩芽,旁边的红薯也长出了紫红色的芽点。
林小薇大喜过望,立即取来小刀,就着昏黄的油灯,仔细地将土豆切成均匀的小块。每一刀都精准地避开芽眼,确保每块种薯都带着饱满的生机。
小乔在一旁忍不住问:“姐!干嘛要将这些土豆分成这么多块?”
林小薇笑笑:“小乔,你看着每一块上面都是一个饱满的嫩芽。种在土里它就会变成一窝土豆。”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苏荷依旧是带着妇女们去田里播种秧苗。
林小薇便带着三小只去种土豆。
“走,咱们种土豆去!”
晨露打湿了一行人的裤脚,林小薇却毫不在意,专注地翻整着土地。锄头起落间,新翻的泥土散发出特有的清香。
林小薇很快整理好了土地,量好了沟和隆之间的距离。开始打沟,三小只按林小薇的嘱咐在沟里洒上一层厚厚的草木灰。
沟打好了,草木灰也洒好了。可是还需要粪肥,林小薇的小身板,挑不起粪肥啊!
正当林小薇为缺少粪肥发愁时,林子轩的身影及时出现在田埂上。
“哥!你怎么来啦?”
“我回家看见家里没人,远远看见你们在这里,便过来看看。”
林小薇眼睛一亮,“哥!快帮我去挑两担粪肥来行吗?我在种土豆。”
林子轩二话不说,转身就往堆肥处走去。望着哥哥稳健的背影,林小薇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自己家哥哥可是“文能提笔作诗,武能担粪种菜。”
兄妹俩配合得天衣无缝:林子轩稳稳地挑来粪肥,仔细浇在沟里;林小薇麻利地覆上细土;三个小家伙则认真地将土豆种块摆放在土沟中。小乔学着姐姐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将种块芽眼朝上放置,那专注的模样逗得大家忍俊不禁。
“这样真的能长出土豆吗?”子杰好奇地问。
“当然能。”林小薇用袖子擦擦额角的汗,“等到夏天,咱们就能挖出满满一筐土豆了。”
不多时,整块地就种完了。
林小薇又在旁边的空地上开辟出一块苗床,下足了底肥,开始培育红薯苗。
林小薇仔细地将红薯种块埋入土中,轻轻压实土壤,仿佛在完成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日子在忙碌中飞快流逝,转眼半个月过去了。
这天傍晚,芦苇荡那边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三十多亩新田全部开垦完毕!经过商议,王姓村民每户分得一亩水田,林姓村民也分到了近一亩良田。
夕阳的余晖洒在新开垦的田地上,平整的田埂像棋盘一样整齐。
王老伯激动地抚摸着湿润的泥土,声音有些哽咽:“有了这些田,孩子们终于能吃饱饭了。”
与此同时,最早育下的稻种已经长出嫩绿的秧苗,在春风中轻轻摇曳。
夜深了,林小薇还在灯下仔细记录着今年的种植计划。窗外,蛙声阵阵……
喜欢逃荒,狗都不逃!苟在深山种田忙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逃荒,狗都不逃!苟在深山种田忙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