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日
辰时(07:00-09:00)。
钟鹏举混在一队黑甲骑兵中视察渝州城。
城中的老百姓拖家带口欣喜地在各放粮处排队领取千余斤带壳稻谷,全城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仿佛昨晚的血腥战事没有发生过一样。
钟鹏举见状心里长叹一声:历朝历代的老百姓都在为三餐饱肚而劳碌,没有比衣食无忧更高尚而伟大的目标了。
钟鹏举见到昨晚放火点周边满街的断墙烂瓦,他当即传令宣布对今次战争波及到的被损被毁的民房和商铺照原价十倍赔付给城中百姓。
钟鹏举与众将士重点察看了西方邺率领数千原守军据守的山地战和巷战据点。
当时原镇江将军节度使西方邺建议武信军节度使潘璧坚面对钟鹏举军强大的火炮和水师优势,渝州守军若想长期固守,必须果断放弃难以防守的江岸城区和低地平坝,将主力收缩至城内及周边的山地制高点,利用复杂地形最大限度削弱敌军炮火和兵力的优势。
最后达成的妥协是一万守军守渝州外围,两万守军退回二线据险把守。
以下是西方邺和潘璧坚部署了两万兵力驻守的几个可供长期死守的核心据点:
一、核心据点:枇杷山。
地形优势:枇杷山位于渝州半岛中央,是城区的制高点之一。山顶平坦开阔,可屯驻重兵,视野极佳,可俯瞰全城及两江交汇处。其山势虽不算极高,但面向城区的一面坡度较陡,易守难攻。
防御策略:
1.炮台观察所与指挥中枢:在此设立核心指挥所和观察哨,可直接指挥调度全城防御,并为其他据点的守军提供敌军动向预警。
2.反炮兵作战:将己方抛石机隐蔽于山体反斜面工事内,待钟鹏举军进入城区低地,试图架炮时,进行出其不意的精准打击,打掉对方的炮兵阵地。
3.削弱炮火:钟鹏举的火炮若从江面或对岸射击,由于仰角问题,炮弹很难有效命中反斜面的工事。若其步兵占领城区后推进至山脚,则其火炮又因距离太近、射界受限而难以发挥作用。
防御弱点:若被完全合围,水源和补给可能成为问题。但作为指挥核心,其象征意义和实战价值极大,必须死守。
二、咽喉要塞:佛图关(又名“浮图关”)。
佛图关(外围绝对防御圈):
建在渝州半岛西端的一处独立山岭(鹅岭)的隘口上,地势极为险要,本身就是一座独立的要塞。
任何从西面陆路(即从成都方向)来的敌人,必须首先攻打佛图关。若攻不下此关,连渝州城的影子都看不到。
其战略地位类似于北京城的居庸关、南京城的雨花台,是外围防御的核心。
通远门(城防最后关卡):
是渝州城墙上的西门。一旦敌军突破了佛图关,沿着官道兵临城下时,通远门就是最后的城门防线。
历史上,只要佛图关失守,通远门的压力就会急剧增大,城池便岌岌可危。
地形优势:此地是渝州半岛的陆上咽喉,位于嘉陵江南岸的峭壁之上,控扼着通往成都的官道(陆路唯一要道)。关隘两侧悬崖临江,通道极其狭窄,真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防御策略:
1. 封锁陆路:只要佛图关在手,钟鹏举的陆军主力就无法从陆路有效包围或支援其江面部队,更无法向西发展。守军可凭借雄关险隘,用滚木礌石、弓箭、少量火器就能封锁道路。
好在钟鹏举的陆军都是搭乘军舰在朝天门水门登陆的。从夔州的陆路到达渝州要花费多一倍的时间。
2.对抗炮击:关墙依托天然岩体加固,极为坚固。火炮远距离轰击对这类嵌在山体中的工事毁伤效果有限。即使关墙部分被毁,进攻方仍要面对守军从上而下的立体打击,在狭窄的通道上伤亡会极其惨重。
3.侧翼安全:一侧是滚滚嘉陵江,敌军无法迂回。这是最理想的阻击阵地。
战略价值:此据点的重要性甚至高于枇杷山,是维系渝州与后方联系的生命线,也是拖延时间的最大保障。
如果钟鹏举大军从陆路西来:
他必须首先血战佛图关。这将是一场极其惨烈的攻坚战,守军会依托天险给他造成巨大伤亡。佛图关的存亡,直接关系到渝州城是否暴露在兵锋之下。
如果战事发生在通远门:
那意味着佛图关已经失守,战争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惨烈的城防战和巷战。守军正在依托城墙进行最后抵抗。
佛图关是通远门的“大门”。守渝州,必先守佛图关。通远门是渝州城防的一部分,而佛图关是整个渝州防御体系的陆路咽喉。
三、战略高地:鹅岭。
地形优势:位于渝州半岛尾端,地势高于枇杷山,雄峙于长江与嘉陵江之间最险要的岬角之上,俯瞰两江。
防御策略:
1.控制江面:在此处设置观察哨和远程攻击武器(如大型床弩、抛石机),可以监视和威胁在两江活动的钟鹏举舰船,虽不足以击伤和击沉,但能限制其活动范围。
2.与枇杷山互为犄角:鹅岭与枇杷山可形成交叉火力,相互支援。敌军若进攻其中任何一个,都会暴露在另一个据点的侧翼火力之下。
3.险峻难攻:山岭丛林密布,小路崎岖,不利于大部队展开。钟鹏举的火炮在如此复杂的地形下,机动和架设都极为困难。
四、次级支撑点:城内山丘与巷道。
地形优势:渝州城内并非一马平川,而是由众多小山丘和依山而建的密集民居、石阶巷道构成。
防御策略(巷战与山地游击):
1.节节抵抗:在通远门、金汤街等靠近高地的街区,利用石质民居、城墙废墟设立层层阻击点。将每一座房屋、每一段石阶都变成堡垒。
2.消耗敌军:在这种环境下,钟鹏举的重炮无法直瞄射击,威力大减。而守军则可以从小路、院落中发起小规模反击,冷枪冷箭,不断消耗敌军的兵力和士气。这要求守军化整为零,具备极高的战斗意志和独立作战能力。
3.陷阱密布:可利用巷道狭窄的特点,设置埋伏、路障、火攻点,让敌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代价。
整体防御构想:
守军不困守孤立的据点,而应建立一个立体、联动、有弹性的防御体系:
1.指挥核心:枇杷山作为大脑和眼睛。
2.陆路锁钥:佛图关作为必须坚守的生命线。
3.江防支撑:鹅岭作为监视江面、策应全局的支柱。
4.血肉磨坊:城内山丘巷道作为大量消耗敌军的前沿阵地和纵深。
这些据点之间通过险要的小路和预设的通信方式(如旗号、烽火)保持联系,相互支援。钟鹏举军即便火炮犀利,但要拔除这些据点,最终仍须依赖一万余步兵在极端不利的地形下进行仰攻,其伤亡必将极其惨重,战事也会被无限期拖延。
总而言之,渝州守军当时若能果断放弃全部外围,充分利用这些山地险要,即使面对钟鹏举的炮火,也完全有能力将战争拖入一场漫长而血腥的围城战,胜负犹未可知。这考验的不仅是武器装备,更是守将的决心、士兵的勇气和全城的抗战意志。
钟鹏举带领众将士视察完这些山地战和巷战据点,随行的众将士则面有难色——硬骨头!
他则不禁哑然失笑。
他前晚迟迟才收到收到嘉王五万禁军精锐来到渝州城外三里扎营,就是担心即使攻下外城,还要背腹受敌,前有五万蜀国禁军围城,后有两万渝州守军据险坚守。但限于自己陆军兵力不足,所有才用火攻消灭城内外大部敌人,并将重点放在城外的禁军大营和城内的守军营区。对这些据点则心有余而力不足!
当钟鹏举火攻城内守军营区和渝州府衙时,西方邺和潘璧坚在斩首行动中幸存。
潘璧坚坚决以主帅身份退回枇杷山镇守,命令西方邺坚守浮图关保持渝州与成都的陆路生命线,城内外互相呼应。
西方邺则力主他追随溃军去东水门收拢部队并回到武信军节度使治所遂州(今四川遂宁)调兵和筹粮,因为也只有他才能以武信军节度使的名义做得到,西方邺他自己已经是镇江军的光杆司令,代他指挥城内的山地战和巷战。
在城内四处火起时,在混在各处的百姓军内应怂恿下,当晚在值守营帐坚守山地险要据点和民房巷战据点的一万渝州守军(另有一万在营房区休息等待换班)逃走了一半,尚有一半在西方邺以及潘璧坚副将的阻止下未来得及逃往东水门。
正在此时哨马来报,潘璧坚带领一万五千渝州溃兵和来援的两万五千武信军回到浮图关,正在通远门外的官道上每隔三丈远挖一道壕沟,要把通往成都的陆路封死。
嘉王王宗寿三万禁军残军与同为蜀国宗室的武泰军节度使王宗训的六万武泰军会合后暂时去向不明。
武信军节度使所管辖的州县正在动员,准备募兵四万!
钟鹏举听完,一边隔着战盔挠头,一边摇头苦笑,半晌之后不禁哈哈大笑。
众将士……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