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鹏举对黄霖等梳理了一下现时的乡里架构:宗族与官职的双重绑定。
乡级设“耆老”与“乡书手”:耆老多由地方豪强或大姓族长担任,名义上由县令任命,实则需本地宗族支持。其职责包括调解纠纷、组织徭役(如修堤、筑路),战时还需牵头组建“乡兵”。
乡书手为文职,负责登记户籍(“鱼鳞册”)、统计田亩,直接对接县衙税吏。例如荆南江陵府下辖的白马乡,耆老由当地陈氏宗族族长担任,掌控乡内80%的土地资源,其决策基本代表县衙意志。
里级设“里正”:每50户为一里,里正由耆老推荐,多为中等农户或小地主,负责催缴赋税(“夏税秋粮”)、传达政令。蜀地归州的里正权力更重,因地处边境,需额外监督“烽燧”(烽火台),遇敌军入境时第一时间报官。
村级依赖“村社”自治:村落以“社庙”为活动中心,村民按姓氏组成“义社”,推举“社长”管理公共事务(如灌溉水渠、村塾)。社长无俸禄,但可减免部分赋税,其权威来自宗族辈分与处事能力。峡州黄牛村的社长同时兼任“渡头保正”,负责管理长江渡口,向过往商船收取小额“厘金”,一部分上交县衙,一部分用于村社开支。
作为穿越者的钟鹏举,要在目前的基层治理体系中推行新政,需在尊重“宗族自治”传统的基础上,他计划植入“权责分离”与“垂直管控”的现代治理理念。对乡级“耆老+乡书手”架构的改革可分两步走:先以“功能性拆分”打破豪强垄断,再以“派出机构”构建过渡性的“类镇级”治理单元——成立新政官署或乡务司。
钟鹏举目前只对自己的心腹幕僚提出初步的构想和部分的执行方案,等他攻取蜀国归州与峡州之后再开始全部实施。
这种渐进式改革既避免了“一刀切”引发的剧烈反弹(如豪强叛乱),又能借助穿越者的认知优势,在目前十国的治理框架中埋下“基层行政专业化”的种子,为长期推行新政提供制度支撑。
钟鹏举目前要在江陵吸引流民归附,紧扣目前时期“流民依宗族、生存靠土地”的底层逻辑,结合江陵“长江航运枢纽”的地缘优势,从户籍、土地、生计三方面突破,同时借力基层宗族势力巩固治理。
钟鹏举颁布的具体策略如下:
一、户籍政策:降低归附门槛,构建“安全网”。
流民最迫切的需求是摆脱“无籍游民”的身份(免受兵匪劫掠与官府盘剥)。故钟鹏举借鉴江州已经推行的关于流民与土地的政策和蜀地归州“流民附籍”政策,推出更宽松的措施:
“临时附籍制”:流民抵达江陵后,无需立即缴纳“入户钱”,只需在乡书手处登记姓名、原籍、丁口,即可获得“临时户籍”,享受与本地“客户”同等的待遇(赋税减半,徭役减免三年)。例如,让白马乡“新政官署”牵头,在乡内闲置土地上划定“流民营”,由“新政官署”统一管理,避免流民散居失控。
“宗族担保制”:鼓励流民投靠本地宗族(如江陵张氏、李氏),由族长出具担保文书,可直接登记为该宗族的“附属户”,免除单独立户的繁琐流程。此举既利用宗族势力分担管理压力,又让流民获得宗族庇护,增强归属感—正如荆南村级“义社”的逻辑,用血缘纽带稳定人口。
二、土地与生计:提供“生存根本”,激活生产。
江陵及周边(如枝江、松滋)有大量因战乱抛荒的土地,这是吸引流民的核心资源:
“授田拓荒令”:将江陵城外万亩荒地按“每丁(成年男子)10亩”分配给流民,前五年免征田税,第六年起按“主户”标准的三成缴纳。
由“新政官署”和乡耆老与里正共同丈量土地,登记入“鱼鳞册”,承诺“永为己业”(可继承、十年内不许买卖、不因负债而被抵债),解决流民“怕被收回土地”的顾虑。
“行业分流”:针对非农耕流民(如船工、工匠),利用江陵航运优势提供生计:
在公安港设立“流民船坊”,招募会造船的流民,由官府提供木料,制成的船只归流民所有(需向官府缴纳一成的运费分成);或按新政规定,官府提供船只,免首期、分期付款。
在江陵西市划定“流民市”,允许流民摆摊售卖手工制品、杂货,前两年免征商税,由社长协助维护秩序——这既补充了江陵的商业活力,又让无地流民有谋生渠道。
三、安全保障:打击劫掠,建立“防御共同体”。
流民最恐惧的是兵匪盗侵扰,需依托基层治安体系构建防护网:
钟鹏举在每个乡设立“新政官署”,“新政官署”的基本架构与县衙相当,但最特别的是驻军一个连,职能集现代的武警与派出所于一体。
在乡(镇)驻军一个连,除了满足治安和管理、训练乡兵的需要外,钟鹏举还有一个暗里的目的是维护“新政官署”的权威,震慑豪强、大地主或强大的宗族势力。
驻军接受所在军队的上级和“新政官署”的双重领导。
“乡兵护民制”:让归附的流民中青壮年加入乡兵(每10户出1人),由耆老兼任都头,接受乡驻军的领导和指导进行训练,配备刀枪弓弩,负责巡逻“流民营”与周边村落。参与乡兵者可额外获得2亩“勋田”,战时立功者可转为正规军,解决流民“安全与前途”的双重焦虑。
“连坐反制”:若流民在辖区内被劫掠,除按“里正连坐制”要求里正赔偿损失外,还由官府牵头组织“流民互助会”(每50户一组),共同出资雇佣“庄丁”加强夜间防卫——借鉴峡州“猎户巡检”的经验,用集体力量弥补目前官府治安资源的不足。
四、教化与认同:融入本地体系,强化归属感。
流民稳定后需通过教化使其认同统治:
“村塾扩编”:在流民聚居区增设官办村塾,由官府派遣师资、补贴束修(粮食),让流民子女免费入学,学习钟鹏举颁布小学课程。鼓励本地秀才与流民中的识字者参与执教,促进文化融合。
“社庙共祭”:在流民营旁修建社庙,供奉与本地相同的神只(如土地公、河神),由耆老带领流民参与祭祀活动,宣读“乡约”(新增“保流民、禁欺凌”条款)。通过共同的宗教仪式,消解“本地人”与“流民”的身份隔阂。
五、协同机制:借力基层网络,降低治理成本。
整个过程需依托“乡-里-村”三级体系高效推进:
“新政官署”和耆老共同负责统筹流民安置(分配土地、调解纠纷),耆老其家族可获得“招揽流民千户赏田百亩”的奖励;
乡书手归“新政官署”直管,专项登记流民户籍,每收纳50户流民可晋升为“新政官署书吏”或“县衙书吏”;
“新政官署”和社长负责流民日常管理(发放救济粮、组织互助),社长表现优异者可转为里正。
通过这套策略,钟鹏举既能快速吸引流民(解决劳动力与兵源问题),又能借助基层宗族势力实现“低成本治理”,同时将流民转化为支持自身统治的力量——本质上是用“土地+安全+身份”的组合拳,让流民从“被动归附”转为“主动扎根”,为江陵的经济恢复与军事扩张奠定人口基础。
经过三天钟鹏举本人的亲自讲解和答疑,所有人都深刻理解了新政的每一条规定。荆南地区的留任官吏和士绅从一开始的半信半疑,到最后对钟鹏举心悦诚服。他们更加坚定了跟随新主钟鹏举的决心。
钟鹏举新政在江州和洪州已推行百日,成效显着,各项事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受益的普罗大众无不坚决拥护。来自江州和洪州的众多候任官吏对此深有体会。其中十几位代表就各自分管领域现身说法,使留任的荆南众人对新政的理解更为深刻。
培训结束时。原荆南政权的一位官员请钟鹏举预测一下吸引流民归附政策实施的情况。
那些江州和洪州调来的候任官吏个个面露不悦之色。
钟鹏举微微一笑,他不介意这种问题,他是很愿意同大家深入沟通的。
他望着下面有大半陌生的竖起耳朵的众人,说道:“一流民群体。从疑虑观望到主动归附的转变。政策颁布后,江陵周边(如荆南、楚地边界)的流民会因“临时户籍”、“授田免税”等条款产生心动,但受这个乱世时期“政令朝令夕改”的惯性影响,多数人会持观望态度。
第一批归附者多为处境极端困顿的流民(如无依无靠的孤儿、伤病者),他们在“流民营”获得免费食宿后,会通过同乡传信带动更多人试探性迁入——预计政策颁布一个月内,可吸引约数百户或者准确点说有五六百户流民登记,多集中在公安港、白马乡等试点区域。
但中期流民会规模性涌入。随着首批流民通过“授田拓荒”获得秋收(亩产达两三石)、“乡兵护民”有效抵御了一次小规模匪患等消息传开,流民的信任度会显着提升。特别是“土地永为己业”的条款经乡书手登记入册、县衙盖章确认后,将触发大规模迁入潮——预计半年内归附流民可达三四千户,其中七成选择农耕,三成进入“流民船坊”、“流民市”从事手工业、商贸。
后期会有更大规模的流民涌入,因为我肯出钱帮助几乎所有的老百姓,包括他们。
例如,我估计曾在蜀国峡州流浪的船工王氏一族等,听闻公安港可免费获得木料造船或通过低息借贷获得现成的船,举家迁入后在我们的帮助下一个月便造出2艘货船并还从我的船厂购买了两艘,开始参与长江航运。因为长江航运由我的军舰护航可以畅通无阻。
二本地宗族与豪强。从抵制博弈到有限妥协。基层宗族的分化:以江陵张氏、李氏为代表的本地宗族,对“宗族担保制”呈现矛盾态度:一方面,接纳流民可获“千户赏田百亩”的奖励,且流民作为“附属户”能增加宗族劳动力(如耕作、护院);另一方面,担忧流民分走土地、稀释本地资源。实际操作中,实力较弱的宗族会积极参与,主动接纳流民,换取更多荒地支配权;而强势豪强则暗中设置障碍(如故意拖延土地丈量、隐瞒抛荒田亩)。
三乡级官吏的积极响应。乡书手因“收纳50户流民可晋升”的激励,会主动深入流民聚集区宣讲政策,甚至自制“户籍登记流程图”简化流程。里正、社长则通过管理流民营获得额外权力(如分配救济粮),积极性高涨——某里正为完成指标,亲自带人修缮废弃房屋供流民居住,三个月内吸引更多的流民户归附,获县衙通报嘉奖。
四执行中的局部扭曲。部分地区出现“虚报流民数量”(如将本地佃农伪装成流民以骗取奖励)、“土地丈量缩水”(分给流民的荒地实际面积仅承诺的八成)等问题。
五身份认同的重构。流民通过“社庙共祭”、“子弟同学”逐渐融入本地,“流民”与“土着”的界限模糊化。例如,江陵西市的流民商户与本地商户合作经营,甚至通婚联姻,形成新的社会网络。
六经济生态的激活。流民带来的劳动力推动农业拓荒(江陵周边可能新增耕地万亩)、手工业扩张(流民船坊年产船只从10艘增至百余艘),带动粮食价格下降一两成、商品流通量增长三四成,使江陵从“军事重镇”向“经济枢纽”转型。
总体而言,这套策略的反响呈现“螺旋式推进”特征:初期因信任不足进展平缓,中期随实效显现加速落地,后期因利益调整出现局部博弈,但最终会推动江陵人口规模扩大、经济活力提升,为我的统治奠定更坚实的社会基础。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如基层贪腐、豪强抵制),不用倒逼,我会提前推出配套措施(如加强监察、分化宗族),形成“政策-反馈-优化”的动态循环。”
众人听了心里不禁暗暗惊叹,钟节帅真系算无遗策!
酉时(17:00-19:00)日入,太阳落山,黄昏降临。
钟鹏举率领六十艘“急流突击舰”和“江防控制舰”、二十艘海鹘战舰、三十艘钢甲快船和二十艘运输船乘着暮色悄悄离开江陵外江码头。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