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轻人看着阿石惊疑不定的神色,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缓缓开口。他的声音尚带着几分年轻人的清冽,却又刻意压低,透着一种与其年龄不符的沉稳,更隐隐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先生不必惊疑。我父… 乃代国之主。”
一句话,如同惊雷般在阿石心中炸开。代国之主,便是刘邦的第四子刘恒!那个由薄姬所生、常年就藩于偏远代地、在吕后大肆迫害刘氏宗亲时,因 “低调谨慎” 得以保全的诸侯王!阿石瞬间明白,之前向导口中的 “白龙”,并非泛指某股蛰伏势力,而是指代王刘恒 ——“龙” 象征皇室,“白” 则暗合其低调隐忍、不事张扬的行事风格。
如今诸吕刚灭,长安城内群龙无首,大臣们正为立新君争论不休,代王刘恒凭借 “刘邦现存子嗣中最为年长、且母族势弱无外戚之患” 的优势,无疑是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眼前这年轻人,显然是代王派来的核心使者,甚至可能是他的子嗣,专门负责在长安外围联络势力、收集情报。
“先生过往,我等略知一二。” 年轻人见阿石神色稍缓,继续说道,语气比之前温和了几分,甚至带上了一丝客气,“先生曾在楚营亲历霸王风云,后入长安宫中任职,近观高祖与吕后权术博弈,洞察幽微,非寻常山野樵夫所能及。”
他顿了顿,话锋转向当前局势,声音中多了几分凝重:“今诸吕擅权乱政,祸乱朝纲,然其势已衰 —— 周勃、陈平等老臣已暗中联络刘氏宗亲与军中旧部,不日便将发动雷霆之势,诛灭诸吕余党,还政刘氏。这一点,先生想必也有所耳闻。”
阿石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衣角。年轻人所言,与他从山民口中听到的流言、以及记忆中的历史走向完全吻合。诸吕覆灭已是定局,如今的关键,是覆灭诸吕之后,谁能掌控这大汉江山。
“然,” 年轻人话锋陡然一转,声音低沉下来,眼神也变得锐利,“吕氏虽除,朝局未必即刻明朗。长安水深,各方势力盘根错节 —— 周勃掌控北军兵权,陈平深谙朝堂权谋,朱虚侯刘章因诛吕之功声望日隆,齐王刘襄更是手握重兵虎视眈眈。我父远在代地,虽有贤名,却对长安城内的暗流涌动、各方势力的真实图谋所知有限。”
他向前迈出一步,目光灼灼地盯着阿石,语气恳切却又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更重要的是,功臣集团权重,若不加以制衡,恐重蹈‘吕氏专权’之覆辙,危及刘氏江山。我等需一双‘眼睛’—— 一双不在局中,不会被长安权力漩涡裹挟,却又曾深悉宫廷规则、知晓各方隐秘的‘旧眼’,在事成之后,助我父… 或者说,助未来的天子,看清长安城内的人心向背,辨明哪些是忠臣,哪些是权臣,哪些是潜在的隐患。先生… 可愿再入红尘,为此‘旧眼’?”
“轰” 的一声,阿石只觉脑中一片空白。他万万没想到,代王势力找他,并非为了清算过往,也不是为了利用他知晓的楚营秘辛,而是想招揽他,让他成为未来皇帝的 “秘密耳目”,去制衡那些刚刚诛灭诸吕、手握重权的功臣!
这无疑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机会 —— 一旦答应,他将再次卷入长安的权力斗争,甚至可能成为功臣集团与皇室之间博弈的牺牲品;可若拒绝,以代王势力对他的了解,恐怕也不会轻易放他离开,他在南山的平静生活,终究还是会被打破。更重要的是,这是他脱离 “樵夫阿石” 身份、以真实自我立足的可能,是获得新生的契机。
阿石张了张嘴,声音干涩得如同砂纸摩擦:“我一山野鄙夫,粗通山野生存之术尚可,何以当此重任?代王殿下身边贤才济济,何必找我这无名之辈?” 他试图推脱,既是试探对方的真实意图,也是为自己争取思考的时间。
年轻人却微微挑眉,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先生过谦了。能从吕后的眼皮底下逃出长安,在南山隐居数年而不被发现,甚至能避开吕氏的数次搜山,这已足以证明先生之智、之能。”
他话锋一顿,目光落在阿石的脸上,眼神变得深邃,仿佛能看穿他的内心:“且… 先生似有常人所未及之‘预感’,不是吗?比如,某些事发生之前,先生总能提前察觉端倪,做出规避?”
“!” 阿石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后背瞬间泛起寒意。他们竟然知道他的巫血能力!知道他能通过血脉感应,隐约预知危险的 “预感”!
这个秘密,他从未对任何人说起,甚至刻意隐藏,唯一可能察觉并透露出去的,只有当年在长安暗中帮助过他的张良!只有张良,曾与他在未央宫有过交集,或许从他 “提前规避风险” 的举动中,猜到了他有特殊能力,如今又将这一秘密告知了代王势力!
阿石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心中百感交集。他终于明白,自己从逃出长安的那一刻起,就从未真正 “脱离” 过 —— 他的过往、他的能力,早已被人记在心里,成为他无法摆脱的羁绊。而现在,他必须做出选择:是继续逃避,做一个随时可能被灭口的 “樵夫阿石”;还是接受邀约,再次踏入红尘,成为代王手中的 “旧眼”,去搏一个未知的未来?
密室中的烛光摇曳,映着两人的身影,气氛再次陷入沉寂。阿石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起头,眼中的犹豫渐渐褪去,多了几分决绝 —— 他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了。
喜欢天问:大秦末路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天问:大秦末路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