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使暴毙的风波虽在营中掀起一阵猜忌,但并未阻挡招降的步伐 —— 章邯的处境,已艰难到不容他再犹豫。咸阳城内,赵高对他的猜忌日益加深,几乎每隔几日便会派使者前来责难,一会儿斥责他 “作战不力,损兵折将”,一会儿又催促他 “速速击败联军,否则以军法论处”,言辞间的威胁越来越明显,章邯深知,若再拿不出战果,赵高必会借机除掉自己;棘原秦营内,粮草储备日渐枯竭,连日的对峙与楚军的袭扰让兵士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到了极点,不少兵士甚至私下议论 “不如投降楚军,至少能有条活路”;而漳水北岸,项羽的军事压力丝毫未减,英布率领的楚军每日都会对秦军防线发起试探性进攻,联军的营帐也越扎越近,仿佛一张无形的网,正缓缓收紧。
内外交困之下,章邯终于下定了投降的决心。他明白,继续抵抗下去,要么被项羽击败,战死沙场;要么被赵高构陷,死于非命,与其如此,不如归降楚军,至少能保全麾下二十万将士的性命,也能为自己谋一条后路。这一日深夜,章邯秘密召见司马欣与董翳,三人在军帐中商议至天明,最终决定由司马欣作为代表,携带降书,渡过漳水,与项羽进行最终谈判。
司马欣抵达联军大营时,项羽亲自在中军帐外迎接 —— 他虽与司马欣无旧交,却知晓此人曾与项梁有过交情,且是章邯麾下最信任的将领,对他多了几分客气。双方在帐内闭门商谈了两个时辰,最终敲定了所有投降条款:章邯率二十万秦军全体归降,项羽承诺不追究秦军将士过往罪责,保障其生命安全;封章邯为雍王,暂留楚营,不直接统领旧部;任命司马欣为上将军,董翳为都尉,率领降卒部队作为联军前锋,先行西向,为大军扫清入关障碍。
谈判结束后,项羽决定在洹水南岸的殷墟举行正式会盟 —— 这里曾是商朝的都城,历史悠久,选择在此地会盟,既显庄重,也暗含 “终结秦制,复兴六国” 的寓意。会盟当日,洹水两岸旌旗招展,楚军与秦军的将士分列两岸,气氛微妙而紧张。项羽身着华丽的楚式战袍,腰佩长剑,在范增、英布等将领的簇拥下立于殷墟高台之上,浑身散发着胜利者的威仪;章邯则穿着一身简洁的铠甲,独自一人走上高台,虽为败军之将,却依旧保持着名将的风范,举止不卑不亢,眼神中带着一丝无奈,却无半分谄媚。
“章将军,” 项羽率先开口,声音洪亮,传遍整个会盟现场,“今日你率二十万秦军归降,助我联军共诛暴秦,实乃明智之举。我项羽在此当众重申:凡归降秦军将士,既往不咎,若有立功者,必按功封赏;章将军为雍王,司马欣为上将军,董翳为都尉,此诺永不反悔!”
章邯闻言,深深吸了一口气,对着项羽躬身行礼:“末将章邯,率二十万秦军,愿归降上将军!从今往后,唯上将军马首是瞻,共诛暴秦,复兴六国!”
随着章邯的话音落下,高台之下的秦军将士缓缓放下了手中的兵器,黑色的铠甲与兵器在阳光下反射出冰冷的光芒,二十万降卒组成的队伍黑压压地蔓延数里,沉默而惶恐地看着高台上的项羽 —— 这位新的主宰,将决定他们未来的命运。楚军将士则爆发出热烈的欢呼,联军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宣告着这场胜利。
会盟结束后,联军按计划整合部队:司马欣与董翳迅速接管降卒,将其整编为四个军团,每个军团配备一名楚军将领协助管理;项羽则率领楚军主力与诸侯联军,紧随降卒部队之后,浩浩荡荡地向西进军,目标直指咸阳。然而,仅仅数日,新的问题便暴露出来。
诸侯联军的吏卒,大多来自六国旧地,早年或多或少都曾受过秦军的欺压 —— 有的家人死于秦灭六国的战争中,有的曾被秦军抓去服徭役,受尽折磨。如今见秦军降卒不仅未被严惩,反而能继续保留编制,甚至还有将领担任要职,心中的怨气顿时爆发出来。他们常常借故羞辱秦降卒,有的故意克扣降卒的粮草,有的在训练时故意刁难,更有甚者,会当众打骂降卒,口中还骂着 “秦狗”“亡国奴” 等侮辱性的词语。
秦降卒们本就心怀恐惧,面对诸侯吏卒的挑衅,更是敢怒不敢言。他们私下里聚集在一起,窃窃私语,恐惧的情绪如同瘟疫般蔓延:“章将军说投降能活下来,可如今我们天天被欺负,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若能跟着楚军入关,攻破咸阳,推翻秦廷,或许还能有好日子过;可万一联军打不过秦军,或者项羽反悔了,把我们抓起来当俘虏带回东方,咸阳城里的赵高肯定会杀了我们的父母妻子!” 这些担忧如同沉重的石头,压在每个降卒的心头,让他们日渐消沉。
很快,军纪开始涣散。降卒部队中,小规模的冲突时有发生 —— 有时是降卒不堪受辱,与诸侯吏卒大打出手;有时是降卒因恐惧而偷偷逃亡,虽大多被抓回,却让不安的情绪愈发浓烈。负责管理降卒的司马欣与董翳多次向项羽禀报,请求约束诸侯吏卒,安抚降卒情绪,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这一日,项羽在中军帐中召来范增、项伯等心腹,商议如何应对降卒危机。项伯率先开口,语气中满是担忧:“上将军,如今降卒人心不稳,私下抱怨不断,还有人偷偷逃亡。若再这样下去,恐生大变,万一降卒哗变,我们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啊!”
范增也跟着补充,语气沉重:“项伯所言极是。更棘手的是,二十万降卒每日消耗的粮草数量巨大,如今联军的粮草本就紧张,诸侯们对此早已颇有怨言,不少将领都在私下抱怨‘养着这群秦狗,不如杀了干净’。若不能尽快解决降卒问题,不仅会引发内部冲突,还可能影响联军的凝聚力。”
项羽沉默地坐在主位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上的舆图,目光先是落在函谷关的方向 —— 那里是入关的必经之路,秦军必定会派重兵把守,需要降卒作为前锋去冲锋陷阵;随后又转向远处连绵的降兵营寨,眼中的神色阴晴不定。他何尝不知道降卒的隐患?可二十万降卒,既是潜在的威胁,也是一股强大的战斗力,杀了他们,会背上 “残暴嗜杀” 的骂名,也会让后续可能归降的秦军望而却步;不杀他们,又难以平息诸侯的怨气,更无法解决粮草危机和潜在的哗变风险。
帐内的空气再次陷入沉默,每个人都明白,眼前的困境,如同一个即将引爆的炸药桶,而项羽的决定,将决定二十万降卒的命运,也将深刻影响联军的未来。
喜欢天问:大秦末路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天问:大秦末路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