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圣:千里赴晋,只为讲一段“特别”的人生
“哈喽,朋友们好,我是温圣。”站在山西太原的古城墙下,风里还裹着千年古都的厚重气息,我对着镜头开口时,声音里还带着一丝长途跋涉后的沙哑。
这趟来太原的路,走得不算顺畅。从河南南阳邓县出发,我拎着一个装着几件换洗衣物的行李箱,在汽车站挤上了跨省大巴。原以为十几个小时的车程虽累,却能顺顺利利抵达,没成想中途迷迷糊糊睡过了站,等反应过来时,车子早已偏离了既定路线。慌慌张张在下一站下车,看着陌生的街道和来来往往的行人,那一刻,连风都像是在跟我开玩笑,裹着一股无措的凉意。
我攥着手机反复确认路线,跟路人打听返程的班车,折腾了近两个小时才重新坐上正确的车。一路颠簸,直到昨晚十一点多,当“太原站”三个亮着的大字映入眼帘时,悬了大半天的心才终于落了地。踩着夜色走进这座城市,路灯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看着街边古色古香的建筑,忽然觉得这场小小的“意外”,倒像是为这次古都之行添了段特别的开场白。
今天站在这里,想好好跟大家做个自我介绍。我是1982年出生的,属犬,身高一米七八,体重120斤——单看这些数字,或许你们会觉得我和普通的成年人没什么不同,可我身上藏着一个“秘密”,一个伴随了我四十多年的“特别”。
我患有先天性假两性畸形,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雌雄同体,同时还带着先天性免疫力低下的毛病。打小起,我就知道自己和身边的人不一样:没有男生该有的喉结与胡须,说话的声音也比同龄的男孩细软些;可也没有女生完整的身体特征,胸前是平坦的,没有那对象征女性的乳房。医生说,我像是同时拥有两套生理系统,却又都是“半成品”,既没长成标准的男性模样,也没活成传统认知里的女性姿态。
这些年,我就带着这样“原装”的自己,一步步走过了四十多个春秋。上学时,总有人在背后偷偷议论,说我“不男不女”;长大后找工作,也因为这份“特别”遭遇过不少白眼和拒绝。我曾把自己裹在厚厚的壳里,不敢主动和人说话,不敢穿颜色鲜艳的衣服,甚至不敢在公共场合抬头看人,就怕迎上那些带着好奇、疑惑,甚至带着轻视的目光。
后来开始接触短视频,想把自己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却又怕大家看不清真实的我。所以第一次刷到我的朋友,总会在我的视频里反复听到这段自我介绍——不是我啰嗦,是我太怕了,怕你们只凭着“雌雄同体”这四个字就给我贴标签,怕你们带着满心的好奇与猜测,却从来没试着了解过,标签背后那个普通又认真活着的温圣。
我知道,你们心里一定藏着好多问题。有人会问“温圣,你到底是男是女”,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都会平静地笑着回答:我就是温圣,一个没法用传统性别定义的人,可这不妨碍我认真过好每一天;也有人会问“你有没有孩子”,其实像我这样的情况,不管是真双性还是假两性畸形,大多都不具备生育能力,曾经我也为这事难过过,可后来想想,有没有孩子不是衡量人生完整的标准,把自己的日子过明白,就已经很好;还有人会好奇“为什么不做手术改变”,其实我不是没动过这个念头,可医生说,这样的手术不仅需要巨额费用,术后也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反而可能要承受更多身体上的痛苦。与其勉强自己“改装”,倒不如坦然接受这份“原装”的特别,做最真实的自己。
现在站在太原的阳光下,看着古城墙上游走的光影,我忽然觉得,那些曾经让我自卑、让我痛苦的“特别”,早已成了我人生里最珍贵的印记。它让我比别人更懂得包容,更能体会到生活里的细碎温暖;也让我有勇气站在这里,把我的故事慢慢讲给你们听。
或许未来,我还会遇到更多好奇的目光,还会听到各种各样的疑问,但我不会再像从前那样躲着了。因为我知道,每一个“特别”的人生,都值得被认真倾听;每一个勇敢做自己的人,都该被温柔以待。接下来的日子,我想在太原多走走,看看这座古都的风景,也想把更多关于我的故事,讲给愿意慢慢听的你们。
喜欢石女的痛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石女的痛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