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轩的喊声还在老巷里飘着,孙晓就举着漫画本跑过来,指着图上的梅花花纹:“张叔,我这中等竹篮的篮身,能不能在平纹编里掺几根深竹篾?像这样隔三股编一根,就能显出梅花的轮廓了。”她指尖在纸上划着,眼睛里满是期待。
张叔凑过去看了看,伸手从竹篾堆里挑出几根深褐色的竹篾:“这几根是去年的老竹篾,颜色深,正好能当花纹。不过掺竹篾得算好间距,你先编三圈平纹,再把深竹篾换进去,编两圈再换回来,这样花纹才齐整。”他拿起一根深竹篾,和浅黄竹篾并在一起,“你看,深浅配着多好看,编出来的梅花肯定显眼。”
孙晓赶紧点头,拿起两根浅黄竹篾开始编篮底,陈屿在旁边帮她摆经篾:“你的篮底要比小宇轩的大,得用十根经篾、十根纬篾,编出来才够装漫画本。”他帮着把经篾摆成整齐的“井”字,“编的时候别着急,每圈都要拉紧,不然篮底会松垮。”
另一边,刘奶奶已经选好了编大竹篮的竹篾,王爷爷正帮她把竹篾理整齐:“你这大篮子要装白菜萝卜,得用粗点的竹篾,我帮你挑了十二根立篾,编出来的篮身结实,装十斤白菜都没问题。”他拿起一根粗竹篾,“你看这竹篾,泡得软乎乎的,编的时候不容易断,还能多编两圈加固。”
刘奶奶笑着接过竹篾:“还是你想得周到,我这老胳膊老腿的,编粗竹篾正合适。等会儿编好篮身,就把那些白菜萝卜剪纸都贴上,贴满侧面,看着就喜庆。”她回头喊林晚,“晚晚,你那颜料还有剩吗?给我这剪纸再涂点亮色,白菜帮涂奶白,萝卜涂浅红,看着更水灵。”
林晚正帮小宇轩把编好的竹篮搬到阴凉处晾着,听见喊声赶紧应:“有呢刘奶奶!我这还有浅红颜料,刚调好的,您把剪纸递过来,我给您涂。”她拿起小刷子,蘸了点浅红,在萝卜剪纸上轻轻涂着,“您看这颜色,像不像刚从菜园里拔出来的红皮萝卜?”
刘奶奶凑过去看了看,笑得眼睛都眯了:“像!太像了!等会儿贴在大竹篮上,街坊邻居见了,肯定都问我在哪儿编的竹篮。”她伸手摸了摸剪纸,“这糯米糊还够吗?我怕贴这么多剪纸,糯米糊不够用。”
孙晓妈妈正好端着水壶过来,听见这话赶紧说:“我包里还有半袋糯米粉,等会儿我再冲点糯米糊,保证够你贴剪纸的。”她给刘奶奶倒了杯温水,“您编竹篾累了就歇会儿,别跟自己较劲,咱们慢慢编,中午肯定能编好。”
赵爷爷坐在石桌旁,正给刘奶奶的大竹篮写“满载”的吉祥话,他选了张更大的洒金红纸,毛笔蘸了浓墨,一笔一划地写着:“你这大篮子装的是菜,写‘满载’最合适,寓意着每次买菜都满载而归,日子过得富足。”他把写好的“满载”放在石桌上晾着,“等会儿编好提手,我帮你贴在提手旁边,位置显眼,看着也喜庆。”
李婶抱着布衬走过来,给刘奶奶比了比:“您这大篮子的布衬我剪好了,浅灰色的,耐脏,装白菜的时候不会蹭上泥。我给布衬缝了两个小兜,能装蒜和姜,买菜的时候一起带着,方便。”她展开布衬,上面果然缝着两个方方正正的小兜,“等会儿您编好篮身,我就帮您缝进去,针脚会缝得密点,布衬不容易掉。”
小宇轩没什么事干,就蹲在旁边看林晚涂颜料,看了一会儿突然想起什么,跑回家里拿了个小铁盒过来:“林晚姐姐,我这铁盒里有小珠子,能不能贴在我的竹篮上?贴在‘甜香’旁边,看着更好看。”他打开铁盒,里面装着五颜六色的小珠子,亮晶晶的。
林晚眼睛一亮:“当然能!不过得等清漆干了再贴,不然珠子会掉。等会儿你的竹篮晾干了,咱们用胶水把珠子贴在‘甜香’周围,摆成小花的样子,肯定好看。”她摸了摸小宇轩的头,“你这小家伙,主意真多,编的竹篮肯定是老巷里最特别的。”
小宇轩高兴得蹦起来,跑到孙晓身边看她编竹篮:“孙晓姐姐,你编的竹篮什么时候能好呀?我想看看梅花花纹编出来是什么样子的。”他凑过去,看着孙晓手里的竹篾一上一下地穿梭,“你编得真快,比我编得好多了,我编的时候总是穿错竹篾。”
孙晓笑着说:“我也是第一次编带花纹的竹篮,刚开始也会穿错,多练几次就好了。等会儿我编好梅花花纹,教你编好不好?你也给你的竹篮编个小花纹,肯定更漂亮。”
小宇轩赶紧点头:“好呀好呀!我要编个小太阳花纹,贴在篮身侧面,和我的‘丰收’吉祥话配在一起。”他蹲在旁边,认真地看着孙晓编竹篾,时不时帮着递根竹篾,学得有模有样。
过了半个多小时,孙晓的篮底编好了,陈屿帮她检查了一下:“编得真不错,每圈都很整齐,没有松垮的地方。现在可以插立篾了,你这中等竹篮插八根立篾就行,记得插均匀点。”他帮着把立篾插在篮底边缘,用细竹钉固定好,“现在可以编篮身了,先编三圈平纹,再换深竹篾编花纹。”
孙晓拿起浅黄竹篾,开始编篮身,每编一圈都轻轻拉紧,竹篾在她手里渐渐形成了整齐的纹路。林晚涂完最后一张萝卜剪纸,走过来帮她递深竹篾:“到换深竹篾的时候了,你看这根深竹篾,正好能编出梅花的花瓣。”她帮着把深竹篾放在经篾之间,“编的时候要和浅黄竹篾对齐,不然花纹会歪。”
孙晓跟着林晚的指点,慢慢把深竹篾编进去,编了两圈后,梅花的轮廓渐渐显出来,浅黄的竹篾衬着深褐的花纹,好看极了。小宇轩看得眼睛都直了:“孙晓姐姐,你编的梅花真好看!等会儿你教我的时候,能不能也帮我挑根深竹篾?我也想编出这么好看的花纹。”
孙晓笑着点头:“当然能!等我编好篮身,就帮你挑深竹篾,教你编小太阳花纹。”她又编了两圈,梅花花纹更清晰了,“你看,再编三圈平纹,篮身就差不多了,到时候编个带花纹的提手,和篮身配在一起。”
刘奶奶的大竹篮也编得差不多了,王爷爷正帮她编提手:“你这大篮子的提手得编粗点,我帮你用三根粗竹篾编,编完再缠上麻绳,提着重物也不勒手。”他把三根粗竹篾交叉在一起,一左一右地编着,“你看,这样编出来的提手又粗又结实,能用好几年。”
刘奶奶在旁边递麻绳:“辛苦你了老王,我这老胳膊老腿的,编提手还得靠你。等会儿编好提手,就把‘满载’贴上去,再把那些剪纸都贴上,咱们的大竹篮就完工了。”她看着渐渐成型的大竹篮,脸上满是期待,“等冬天买白菜萝卜,就用这个竹篮装,比塑料袋环保多了,还好看。”
赵爷爷把晾好的“满载”吉祥话拿过来,在提手旁边比了比:“位置正好,等会儿用糯米糊贴上,保证贴得端端正正的。”他又拿出一张写着“丰登”的吉祥画,“我多写了一张‘丰登’,贴在篮身侧面,和‘满载’配在一起,寓意着五谷丰登,日子越过越好。”
李婶拿着布衬,开始帮刘奶奶缝进篮身:“我这针脚会缝得密点,布衬贴在篮身里面,装菜的时候不会蹭掉。”她手里的针线飞快地穿梭着,不一会儿就把布衬缝好了,“您看,缝得多结实,就算装十斤白菜,布衬也不会掉。”
孙晓妈妈把刚冲好的糯米糊端过来,给刘奶奶和林晚倒了点:“糯米糊冲好了,你们贴剪纸的时候用,不够再跟我说。”她看了看天色,“都快十一点了,我去把红薯洗了蒸上,等会儿编好竹篮,就能吃红薯和豆沙包了。”
王爷爷赶紧说:“我跟你一起去,我这红薯上还有点泥,我帮你洗干净。”他放下手里的竹篾,跟着孙晓妈妈去了厨房,不一会儿就端着洗好的红薯出来,放进了旁边的小蒸锅。
小宇轩闻到红薯的香味,忍不住凑过去闻了闻:“好香啊!王爷爷,红薯什么时候能熟呀?我想早点吃。”他咽了咽口水,“用我的新竹篮装红薯,肯定更香。”
王爷爷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快了,蒸半个小时就能熟,到时候用你的新竹篮装着,让你第一个吃。”他回头看了看刘奶奶的大竹篮,“你刘奶奶的大竹篮也快编好了,等会儿咱们一起吃红薯,用新竹篮盛着,多有意义。”
过了二十多分钟,刘奶奶的大竹篮终于编好了,林晚和刘奶奶一起把涂好颜色的剪纸贴在篮身侧面,赵爷爷帮着把“满载”和“丰登”贴在提手旁边和篮身侧面。贴完剪纸和吉祥话,林晚又用小刷子给大竹篮涂了层清漆:“涂了清漆,竹篮不容易受潮,还能防蛀虫,能用好几年。”
刘奶奶看着编好的大竹篮,高兴得合不拢嘴:“真好看!这竹篮编得比我想象中还好,贴了剪纸和吉祥话,看着就有烟火气。等会儿买白菜萝卜,就用这个竹篮装,肯定能引来不少人问。”她伸手摸了摸竹篮,“这竹篾编得真整齐,一点毛刺都没有,摸着真舒服。”
孙晓的中等竹篮也编好了,篮身的梅花花纹清晰可见,深褐的竹篾衬着浅黄的竹篾,好看极了。她把漫画本和颜料盒放进竹篮里,正好装下:“太合适了!以后去手作日,就用这个竹篮装东西,又好看又实用。”她抬头看了看林晚,“晚晚,你要不要也编个竹篮?编个小的,装你的颜料盒和小刷子。”
林晚笑着点头:“好呀!我正好想编个小竹篮,装我的颜料和工具。张叔,您能帮我挑几根细竹篾吗?我想编个带小碎花花纹的竹篮。”
张叔赶紧从竹篾堆里挑出几根细竹篾:“这几根细竹篾柔韧性好,正好编小竹篮。你想编碎花花纹,就用三根浅粉竹篾掺在浅黄竹篾里,个两圈编一次,就能编出小碎花了。”他拿起一根浅粉竹篾,“你看这颜色,和你的颜料盒很配,编出来的竹篮肯定好看。”
林晚接过竹篾,开始编篮底,陈屿在旁边帮她摆经篾:“你这小竹篮编六根经篾、六根纬篾就行,编出来的篮底正好装下颜料盒。”他帮着把经篾摆成整齐的“井”字,“编的时候别太用力,细竹篾脆,容易断。”
小宇轩蹲在旁边看林晚编竹篮,时不时帮着递根竹篾:“林晚姐姐,你编的小竹篮什么时候能好呀?我想看看小碎花花纹是什么样子的。”他看着林晚手里的竹篾一上一下地穿梭,“你编得真快,比我第一次编的时候快多了。”
林晚笑着说:“快了,编完小竹篮,咱们就能吃红薯了。等会儿我的小竹篮编好了,给你装几颗小饼干,放在你的竹篮里,好不好?”
小宇轩赶紧点头:“好呀好呀!我的竹篮能装饼干,还能装红薯,能装好多好吃的。”他抬头看了看蒸锅,“王爷爷,红薯熟了吗?我都闻到香味了。”
王爷爷走过去,掀开蒸锅的盖子,一股红薯的甜香飘了出来:“熟了熟了!你看这红薯,蒸得又软又面,肯定甜。”他用筷子夹起一个红薯,放在小宇轩的新竹篮里,“来,小宇轩,先吃一个,尝尝甜不甜。”
小宇轩接过红薯,吹了吹,咬了一口,甜丝丝的,软糯可口:“真甜!比我上次吃的红薯还甜!用我的新竹篮装着,吃着更甜了。”他又咬了一口,“大家快吃呀!这红薯真好吃。”
孙晓妈妈把剩下的红薯都倒进刘奶奶的大竹篮里,又把豆沙包放在孙晓的中等竹篮里:“大家都过来吃吧!用新竹篮盛着红薯和豆沙包,吃着更有味道。”
大家围过来,拿起红薯和豆沙包吃了起来。刘奶奶咬了一口红薯:“真甜!这红薯是老王自家种的吧?就是比外面买的甜。”她又拿起一个豆沙包,“晓晓妈妈,你这豆沙包做得也好吃,豆沙馅又甜又细腻,比外面卖的还好吃。”
孙晓妈妈笑着说:“喜欢吃就多吃点,我还蒸了不少豆沙包,够大家吃的。等会儿吃完,咱们再编几个竹篮,送给街坊邻居,让他们也尝尝这竹篮的好处。”
赵爷爷吃着豆沙包,点头说:“这个主意好!咱们编的竹篮又好看又实用,送给街坊邻居,他们肯定喜欢。以后街坊邻居买菜都用竹篮,既环保又好看,咱们老巷里的烟火气也更浓了。”
陈屿放下手里的红薯,说:“我下午再打印点竹篮编法的照片,送给想编竹篮的街坊邻居,教他们怎么编。咱们老巷里的手作日,不仅要自己编,还要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这样才热闹。”
张叔笑着说:“对!咱们下午就编几个竹篮,送给街坊邻居。我再去后院砍几根竹子,泡上温水,明天就能用。咱们老巷里的人,就该这样互帮互助,热热闹闹的。”
大家一边吃着红薯和豆沙包,一边说着下午的计划,老巷里满是红薯的甜香、豆沙包的香味和大家的笑声。阳光照在石桌上的三个竹篮上,浅黄的竹篾泛着温润的光,剪纸和吉祥话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布衬在竹篮里轻轻晃动,像在诉说着老巷里的温暖故事。
小宇轩抱着自己的新竹篮,吃着红薯,看着大家热闹的样子,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老巷里的手作日不会结束,以后还会编更多的竹篮,有更多的约定,更多的温暖,像这竹篮里的烟火气一样。
喜欢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