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的暖光还在老巷的青石板上跳着,孙晓刚把漫画本收进帆布包,就听见苏晓雅拽着她的衣角喊,声音里带着点急慌慌的甜:“晓晓姐!你快看小宇轩!他抱着灯笼跑好快,好像要摔了!”
孙晓顺着她指的方向扭头,果然看见扎着西瓜头的小宇轩,怀里抱着个贴满星星剪纸的竹灯笼,正踮着脚往巷口的老槐树上够——树枝上缠着根粗麻绳,是白天大家特意留着挂灯笼的。他个子矮,举着灯笼蹦了好几下,灯笼穗子上的玻璃珠“哗啦”响,脚底下却打了个趔趄。
“小心点!”孙晓赶紧跑过去扶住他,指尖刚碰到灯笼架,就听见小宇轩带着喘的笑:“晓晓姐!我想把灯笼挂最高,这样爷爷在院子里就能看见!”他指着巷尾的方向,眼里亮闪闪的,“爷爷今天没过来,他说腿有点疼,我想挂个亮的灯笼,等他明天出门就能看见。”
孙晓心里软了一下,伸手帮他把灯笼举起来,对准麻绳的挂钩:“来,咱们一起挂!你扶着灯笼底,我帮你往上递。”旁边的苏晓宇也凑过来搭手,三个孩子一起把星星灯笼挂在了槐树枝桠上,风一吹,灯笼转了个圈,玻璃珠反射的光落在小宇轩脸上,他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比我画的还好看!爷爷肯定喜欢!”
“这灯笼确实好看!”身后传来赵爷爷的声音,他手里拎着个竹筐,里面装着刚写好的毛笔字幅,“我刚把‘阖家团圆’的字幅贴在巷口的公告栏上,就看见你们三个在挂灯笼。小宇轩,要不要爷爷帮你再写张‘平安’,贴在你灯笼上?”
小宇轩立刻点头,拽着赵爷爷的衣角往石桌那边走:“要!爷爷写的字最好看!我还要跟爷爷学写‘爷爷’两个字,写在灯笼背面。”赵爷爷被他拉着,笑得胡子都翘起来,孙晓看着这一幕,又掏出漫画本,快速画下了小宇轩踮脚看赵爷爷写字的样子,笔尖还特意描了描灯笼上闪着光的玻璃珠。
“晓晓,你看我这个!”林晚突然举着个灯笼跑过来,灯笼是圆形的,外面贴的不是剪纸,而是用彩纸折的小桂花——花瓣层层叠叠,还是用黄、橙两色拼的,“这是李婶教我折的!她说后山的桂花开了,折点桂花贴灯笼上,看着就有秋味儿。你闻闻,李婶还在灯笼里放了晒干的桂花,有香味呢!”
孙晓凑近闻了闻,果然有淡淡的桂花香,她指着灯笼上的桂花:“李婶也太心灵手巧了!这个比剪纸还特别,要是晚上点上蜡烛,香味肯定更浓。对了,李婶呢?刚才还看见她在缝灯罩。”
“在那边帮王爷爷装栗子呢!”林晚指着槐树下的竹篮,“王爷爷说炒好的栗子要分装进小纸袋,上面贴个小灯笼贴纸,大家带回家吃着也喜庆。李婶正用缝纫机给纸袋缝提手,说这样拿着方便,不容易洒。”
孙晓跟着林晚走过去,果然看见李婶坐在小马扎上,缝纫机“嗡嗡”响着,手里拿着张牛皮纸袋,转眼间就缝好了一个红色的布提手。王爷爷坐在旁边,把炒得油亮的栗子往纸袋里装,每个袋子都装得不多不少,刚好够一家人尝鲜。
“晓晓来啦!”李婶停下缝纫机,拿起一个装好的栗子袋递给她,“你尝尝,这袋里的栗子都是挑过的,个个都有糖心。王爷爷说,装袋的时候要留两个开口,不然栗子的香味会闷住,吃着就不香了。”
孙晓接过纸袋,撕了个小口,拿出一颗栗子剥开,咬了一口,甜丝丝的糖心裹着面面的果肉,还有淡淡的竹香和桂花香,比刚才吃的更有味道。“太好吃了!”她忍不住赞叹,“王爷爷,您炒栗子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比去年的还香。”
王爷爷摆摆手,指着旁边的竹筐:“不是我手艺好,是今年的栗子好!后山那棵老栗子树,今年结的栗子比往年甜,再加上张叔给的竹屑,炒出来才这么香。对了,张叔呢?刚才还跟我说明天要去后山再砍点竹条,编几个大灯笼挂在巷口。”
“在那边帮小朋友修灯笼呢!”陈屿推着小推车过来,车上放着几卷胶带和几根细竹条,“有个小朋友编灯笼的时候,竹条断了,张叔正帮他重新扎灯架。他还说,等会儿要教大家编个简易的灯笼挂饰,能挂在钥匙上,小朋友都喜欢。”
孙晓顺着陈屿指的方向看,果然看见张叔围着几个小朋友,手里拿着根细竹条,正教他们编小灯笼——竹条被折成了小小的六边形,外面贴了层透明的糖纸,里面还能放个迷你的LEd灯珠。一个穿蓝色外套的小男孩举着刚编好的小挂饰,高兴地跑过来:“晓晓姐!你看我编的!张叔说这个能挂在书包上,晚上还能亮!”
“真好看!”孙晓摸了摸他的头,“晚上背着书包走夜路,这个小灯笼亮着,又好看又安全。对了,你叫什么名字呀?下次手作日,姐姐把你编灯笼的样子画进漫画里。”
“我叫乐乐!”小男孩挺起胸脯,指了指不远处的小女孩,“那是我妹妹朵朵,她也在编小灯笼,姐姐也要画她!”孙晓笑着点头,看着乐乐跑回妹妹身边,心里满是欢喜——老巷的手作日,从来都不是大人的独角戏,这些小朋友的笑声,才是最动人的风景。
“晓晓!快过来!”刘奶奶突然喊了一声,她手里拿着个大灯笼,灯笼上贴的是刚才教苏晓雅剪的月亮剪纸,还有几朵小云彩,“你看晓雅剪的月亮,多圆!我刚才在月亮旁边剪了几只小蝙蝠,你知道为什么吗?”
孙晓凑过去看,果然看见月亮旁边有几只展翅的小蝙蝠,她有点疑惑:“刘奶奶,为什么剪蝙蝠呀?”
“这是老讲究啦!”刘奶奶笑着解释,“蝙蝠的‘蝠’和‘福’同音,贴在灯笼上,是盼着大家都有福气。你看,月亮代表团圆,蝙蝠代表福气,再加上旁边的云彩,多吉利!晓雅,你跟晓晓说说,你剪的时候是不是特别小心?”
苏晓雅点点头,拉着孙晓的手:“是!刘奶奶教我剪月亮的时候,让我先画个圆,再慢慢剪,不能剪太快,不然月亮就不圆了。我剪了三次才剪好,这个最圆的,我要带回家挂在客厅里,让爸爸妈妈都看。”
孙晓看着苏晓雅认真的样子,又看了看灯笼上的月亮和蝙蝠,突然想起什么:“刘奶奶,咱们下次手作日,能不能教大家剪窗花呀?快过年了,剪点窗花贴在窗户上,肯定特别好看。”
“好主意!”刘奶奶眼睛一亮,“我正好有剪窗花的老图样,到时候找出来,教大家剪‘福’字、鱼、牡丹,都是吉祥的花样。晓雅,你想不想学剪鱼?剪好了贴在窗户上,年年有余。”
苏晓雅立刻点头,抱着刘奶奶的胳膊:“想!我还要学剪牡丹,我妈妈最喜欢牡丹了。”
这时,巷口传来一阵自行车的铃声,是小宇轩的爷爷推着自行车过来,车筐里放着个布袋子。小宇轩看见爷爷,立刻跑过去:“爷爷!您怎么来了?您不是腿疼吗?”
爷爷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从布袋子里拿出个竹编的小篮子:“听街坊说你在这儿挂灯笼,爷爷就过来看看。这是爷爷昨天编的小篮子,给你装糖果用的,你看,上面还编了个小灯笼的花样。”
小宇轩接过小篮子,高兴得蹦起来,举着篮子给孙晓看:“晓晓姐!你看爷爷编的篮子,比我的灯笼还好看!”孙晓凑过去看,小篮子的边缘果然编了个小小的六边形,像极了迷你灯笼,她忍不住赞叹:“爷爷的手艺真好!这个小篮子用来装糖果,肯定特别可爱。”
“都是跟着张叔学的!”小宇轩的爷爷笑着说,“去年手作日,张叔教我编竹筐,我就想着编个小的给小宇轩用。今天看见大家挂的灯笼,我也想编个大的,明天跟张叔一起去后山砍竹条,编个能挂在院子里的大灯笼,跟小宇轩的凑一对。”
张叔刚好走过来,听见这话,拍了拍小宇轩爷爷的肩膀:“好啊!明天咱们一起去,后山的竹条够直,编大灯笼正好。我还想着编个灯笼串,挂在巷口的槐树上,一串挂五个,红的、黄的、粉的都有,晚上亮起来,肯定热闹。”
孙晓看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明天要编的灯笼、要剪的窗花,心里突然有了个想法。她跑到石桌旁,拿出一张便签纸,拿起笔写下:“想和老巷的大家一起,把后山的桂花摘下来,做桂花糕、桂花酒,下次手作日一起吃。”写完,她把便签纸贴在心愿筐最显眼的位置,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桂花图案。
“晓晓,你这心愿好!”林晚凑过来看见了,“后山的桂花开得正盛,摘点回来做桂花糕,又香又甜。我妈妈会做桂花糕,到时候让她来教大家,肯定好吃。”
“我会酿桂花酒!”王爷爷也走过来,“去年我酿的桂花酒,现在还在酒坛里封着呢,等明年春天就能喝了。下次手作日,咱们可以一起酿,让大家都带点回家,等过年的时候喝,多有意义。”
孙晓看着心愿筐里的便签纸,从最开始小宇轩的竹灯笼,到现在的桂花糕、桂花酒,每一张都写满了老巷人的期待。她掏出漫画本,在最后一页画了个大大的心愿筐,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心愿——有竹灯笼、糖炒栗子、剪纸,还有刚写的桂花糕和桂花酒,旁边还画了一群人围着心愿筐笑的样子,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温暖。
“天快黑了,咱们把灯笼都点亮吧!”张叔突然提议,“巷子里的灯笼都挂得差不多了,点上蜡烛,让老巷亮起来,也让没过来的街坊看看,咱们老巷的秋夜,多热闹。”
大家都点头同意,小朋友们最积极,纷纷跑去拿蜡烛和打火机,小心翼翼地往灯笼里放。孙晓也拿起一根蜡烛,点燃后放进自己编的兔子灯笼里,温暖的光透过彩纸,把兔子的影子映在青石板上,还带着淡淡的桂花香。
不一会儿,巷子里的灯笼都亮了起来——圆形的、六边形的、方形的,红的、黄的、粉的,还有贴满剪纸的、折满桂花的,每一个都不一样,却都一样温暖。灯笼的光映着大家的笑脸,栗子的香味、竹香、桂花香混合在一起,飘满了整个老巷。
小宇轩拉着爷爷的手,指着挂在槐树上的星星灯笼:“爷爷,你看!那是我挂的灯笼,亮不亮?”爷爷笑着点头,眼里满是欣慰:“亮!比天上的星星还亮。咱们回家的时候,也把家里的灯笼点亮,跟老巷的灯笼对着亮,好不好?”
孙晓坐在槐树下,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感动。老巷的手作日,从来都不是为了做某一件东西,而是为了让大家聚在一起,分享快乐,传递温暖。就像这灯笼的光,虽然微弱,却能照亮整个老巷;就像这糖炒栗子的甜,虽然简单,却能甜到每个人的心里。
“晓晓,你看天上的月亮!”林晚指着天空,一轮圆月挂在天上,月光洒在灯笼上,让灯笼的光更柔和了,“今天的月亮真圆,好像特意为咱们老巷的手作日亮的。”
孙晓抬头看月亮,又低头看了看手里的漫画本,在刚才画的心愿筐旁边,又加了一轮圆圆的月亮。她在旁边写了一行字:“老巷的月亮,和灯笼一样暖。”
晚风拂过,灯笼轻轻晃动,光影在青石板上跳跃,大家的笑声、孩子们的打闹声、缝纫机的“嗡嗡”声,还有远处传来的狗叫声,都混在一起,变成了老巷最动听的秋夜交响曲。孙晓知道,这样的夜晚,会永远留在她的记忆里,留在老巷每个人的记忆里,就像这灯笼的光,永远温暖,永远明亮。
喜欢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