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彩带缓缓飘落,激昂的音乐仍在回荡,但属于《最强新声代》的喧嚣已渐渐平息。林烨捧着象征冠军荣誉的水晶奖杯,在工作人员和队友的簇拥下回到后台,迎接他的是更多的祝贺与闪光灯。
然而,比奖杯更重的,是随之而来的巨大关注与时代的邀约。
总决赛的余波,以惊人的速度席卷了整个社会层面。第二天,不仅仅是娱乐版块,连《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的官方账号,都再次发文,高度评价了林烨在决赛中的表现。
《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标题尤为醒目:【《“我和我的祖国”为何动人?——从一首歌看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文章深入剖析了林烨的舞台如何将宏大的国家叙事与个体的情感体验完美结合,称赞其“以青春之歌,传时代之音,展现了当代年轻人与祖国同频共振的赤子之心”。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娱乐事件,而是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一个正向的典型。
林烨的手机几乎被打爆。除了无数媒体的采访请求,更多是来自各方的合作邀约。
有国内顶尖的唱片公司抛来橄榄枝,条件优厚得惊人,承诺全力支持他的“中国风”音乐事业。
有知名导演发来剧本,希望他能为其执导的历史正片创作并演唱主题曲。
有大型文化类综艺发出常驻嘉宾的邀请,希望借助他的影响力推广传统文化。
甚至还有官方背景的文化交流协会,邀请他参与不久后的一场重要涉外文化交流演出。
每一个邀约,都代表着一个崭新的平台和无限的可能性。
王晶花也再次发来了信息,语气与之前截然不同,带着几分示好与试探:“林烨,恭喜夺冠!你的表现堪称完美。之前或许有些误会,星耀的大门始终为你敞开,我们可以提供比任何公司都更顶级的国际资源,将你的音乐推向世界。”
林烨看着这条信息,只是淡淡一笑,没有回复。道不同,不相为谋。
他暂时婉拒了所有的签约请求和大部分商业活动,只保留了与那颖的合作,以及那场官方的文化交流演出。他需要时间沉淀,需要好好规划下一步。
回到那间熟悉的出租屋,一切仿佛没有改变,又仿佛一切都已不同。他将水晶奖杯放在窗台上,让它沐浴着阳光。
苏雨墨敲门进来,看着那奖杯,浅浅一笑:“恭喜。”
“谢谢。”林烨看着她,“也有你的一份功劳。”
苏雨墨摇摇头,目光落在窗外:“是你自己抓住了星光。”
这时,林烨的邮箱提示音响起。他点开一看,是中央音乐学院发来的正式邀请函,邀请他作为“特殊人才”,免试入学,并可以跟随多位知名教授进行个性化课程学习,同时邀请他参与学院一项关于“民族音乐现代化传播”的重点课题研究。
这封邮件,代表着主流学术界的彻底认可,为他未来的音乐道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更高的起点。
林烨深吸一口气,他知道,一条更加宽阔、更加辉煌的道路,已经在他脚下铺开。
夺冠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更为波澜壮阔的故事的开篇。
(第三十八章 终)
喜欢乐坛神话:从国风复兴开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乐坛神话:从国风复兴开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