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李家村的空气里弥漫着丰收的喜悦,田埂上堆满了金黄的谷穗,屋檐下挂满了红彤彤的辣椒和金灿灿的玉米。
然而,这份喜悦却没有笼罩到村东头的王婶和李婶家。
“王翠花!你给我出来!你凭什么占我家的地!”李婶叉着腰,站在自家宅基地的边界上,对着隔壁王婶家的院子大声嚷嚷。她的声音尖利刺耳,像一把生锈的剪刀,划破了村庄的宁静。
王婶听到声音,也立刻从屋里冲了出来,同样叉着腰,毫不示弱地回骂道:“李桂兰!你胡说八道什么!这地本来就是我家的,是你自己眼神不好,记错了边界!”
“你才胡说八道!”李婶气得脸都红了,“二十年前分地的时候,这棵老槐树就是边界!你看看你家的院墙,都砌到我家这边来了!”
“什么老槐树!”王婶也不甘示弱,“这老槐树本来就在我家地界里!是你想占便宜,故意找茬!”
原来,王婶和李婶两家是邻居,中间只隔着一道矮矮的土墙。最近王婶家想把院墙砌高一点,李婶却认为王婶家的院墙砌过了界,占了自家的宅基地。两家为此吵了起来,从最开始的口角之争,到后来的互相谩骂,甚至差点动手打起来。
周围的村民听到动静,都纷纷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这两家怎么又吵起来了?”
“还不是为了宅基地那点事。”
“依我看,王婶家的院墙确实有点过界了。”
“也不一定,说不定是李婶记错了呢。”
“这老宅基地的边界,本来就说不清楚,吵也没用。”
村民们议论纷纷,但却没人敢上前劝架。王婶和李婶都是村里有名的“厉害角色”,谁也不想得罪她们。
村干部也闻讯赶了过来。村支书张大爷皱着眉头,劝道:“王翠花,李桂兰,你们别吵了。有话好好说,吵解决不了问题。”
“张大爷,您来评评理!”李婶立刻拉着张大爷,指着边界上的老槐树,“您看看,二十年前分地的时候,这棵老槐树就是我家的地界标志!现在王婶家的院墙都砌到槐树这边来了,这不是明摆着占我家的地吗?”
王婶也赶紧说道:“张大爷,您可不能听她的!这老槐树本来就在我家院子边上,是她想讹人!我家砌院墙,根本没占她的地!”
张大爷看着那棵老槐树,又看了看两家的院墙,也犯了难。这老宅基地的边界确实没有明确的书面记载,全凭老人们的记忆。二十多年过去了,谁也记不清当时的具体情况了。
“你们两家先冷静一下。”张大爷叹了口气,“这地界的事,我也记不太清了。要不这样,我们找几个村里的老长辈来,一起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况,再做决定?”
“找老长辈也没用!”王婶说道,“他们肯定都向着李桂兰!”
“你胡说!”李婶反驳道,“老长辈们都是公平公正的!”
两家又吵了起来,张大爷劝了半天,也没劝住。最后,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你们先别吵了,我明天再找老长辈们商量一下。今天先就这样吧。”说完,他便转身离开了。
张大爷走后,王婶和李婶依旧不依不饶地互相谩骂着,围观的村民们也渐渐散了,只剩下几家的孩子还在远处好奇地看着。
念宝和李向阳放学回家,正好路过这里。看到这一幕,李向阳皱了皱眉,拉着念宝想绕开走:“念宝,咱们别管闲事,快回家吧。”
念宝却停下了脚步,她看着争吵不休的王婶和李婶,又看了看两家院子里吓得不敢出声的孩子,心里有些不忍。她知道,这样吵下去,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伤了邻里之间的和气。
“哥,我们不能就这么走了。”念宝说道,“王婶和李婶再这么吵下去,肯定会出事的。我们得想办法劝劝她们。”
“劝她们?”李向阳笑了笑,“你没看到她们刚才那个样子吗?谁劝都没用。我们还是别自讨没趣了。”
念宝却摇了摇头:“我有办法。哥,你帮我一个忙好不好?”
李向阳看着念宝认真的样子,无奈地叹了口气:“好吧,你说吧,要我帮你做什么?”
念宝附在李向阳耳边,小声地说了几句。李向阳听了,有些惊讶地看着她:“这样能行吗?”
“肯定能行!”念宝点了点头,“哥,你就相信我吧。”
李向阳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吧,我听你的。”
于是,李向阳按照念宝的吩咐,走到不远处,对着王婶家的儿子王小宝和李婶家的女儿李小丫招了招手:“小宝,小丫,你们过来一下。”
王小宝和李小丫都是五六岁的孩子,平时经常一起玩。今天看到两家大人吵架,他们都吓得躲在院子里不敢出来。听到李向阳的声音,他们犹豫了一下,还是低着头走了过来。
“向阳哥,有事吗?”王小宝小声地问道。
李向阳摸了摸他们的头,笑着说:“没什么事。念宝想跟你们玩‘过家家’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王小宝和李小丫对视了一眼,都点了点头。他们平时就很喜欢和念宝一起玩。
念宝走了过来,笑着对他们说:“小宝,小丫,我们来玩‘过家家’吧。我来当妈妈,你们两个当邻居家的小朋友,好不好?”
“好!”王小宝和李小丫高兴地答应道。
念宝拉着他们走到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捡起地上的树枝和石头,摆成了两个小小的“房子”。她指着左边的“房子”对王小宝说:“小宝,这是你家。”又指着右边的“房子”对李小丫说:“小丫,这是你家。”
然后,念宝又捡起几片树叶,递给他们:“这是你们家的‘菜’。我们来玩‘好邻居’的游戏,好不好?”
王小宝和李小丫拿着树叶,点了点头。
念宝首先走进“王小宝家”,假装敲门:“咚咚咚,有人在家吗?”
王小宝赶紧打开“门”,笑着说:“念宝妈,快请进。”
念宝走进“屋”里,假装坐下,说道:“小宝,我家的盐用完了,能不能借我一点盐呀?”
王小宝立刻从地上捡起一块小石头,递给念宝:“给你,念宝妈。”
“谢谢你,小宝。”念宝接过“盐”,笑着说,“你真是个好孩子,是个好邻居。等我家有了糖,我就送你一块。”
然后,念宝又走进“李小丫家”,做了同样的事情。李小丫也很热情地“借”给了她“盐”。
玩了一会儿,念宝假装皱起了眉头,说道:“哎呀,不好了。我家的鸡跑到你家院子里了,把你家的菜都吃了。这可怎么办呀?”
王小宝想了想,说道:“没关系,念宝妈。鸡吃了就吃了,我们家还有很多菜呢。”
念宝笑了笑,又对李小丫说:“小丫,我家的牛不小心踩坏了你家的庄稼,你别生气好不好?我让我家的大人给你赔礼道歉,再给你家送点粮食,好不好?”
李小丫摇了摇头,说道:“不用了,念宝妈。牛不是故意的,我不生气。我们是好邻居,应该互相原谅。”
念宝点了点头,笑着说:“对呀,我们是好邻居,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原谅。如果因为一点小事就吵架,那多不好呀。你看,要是你们家的院墙不小心砌得有点过界了,或者我家的树长到你家院子里了,我们可以好好商量,对不对?互相让一点,大家就都开心了。”
王小宝和李小丫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这时,正在争吵的王婶和李婶也注意到了这边的情况。她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念宝一起玩得很开心,争吵的声音也渐渐小了下来。
王婶看着王小宝,皱了皱眉:“小宝,你在这里干什么?快回家!”
王小宝抬起头,看着王婶,小声地说:“娘,我们在玩‘过家家’的游戏。念宝妈说,好邻居要互相帮助,互相原谅。”
李婶也看着李小丫,说道:“小丫,你也快回家!别在这里玩了!”
李小丫也抬起头,说道:“娘,念宝妈说,要是因为一点小事就吵架,那多不好呀。互相让一点,大家就都开心了。”
王婶和李婶听了孩子们的话,都愣住了。她们看着念宝,又看了看自己的孩子,脸上都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色。
念宝看到她们的表情,知道机会来了。她拉着王小宝和李小丫,走到王婶和李婶面前,仰着小脸说道:“王婶,李婶,你们别吵架了好不好?小宝和小丫都不想看到你们吵架。我们老师说,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要是因为一点小事就吵架,那多伤和气呀。”
王婶和李婶看着念宝天真无邪的眼睛,又看了看自己的孩子,心里都有些触动。王婶叹了口气,说道:“念宝,你说得对。是王婶不好,不该这么冲动。”
李婶也不好意思地说:“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该这么大声地跟你王婶吵架。”
念宝笑了笑,说道:“王婶,李婶,你们能这么想就太好了。其实,宅基地的边界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你们可以找村里的老长辈们一起商量一下,肯定能找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要是你们不好意思开口,我可以帮你们去请老长辈们过来,好不好?”
王婶和李婶对视了一眼,都点了点头。她们知道,念宝说得对,再这么吵下去也不是办法。
于是,念宝让李向阳去请村里的老长辈们。不一会儿,张大爷和村里的几个老长辈就来了。
在老长辈们的调解下,王婶和李婶终于平静下来,开始商量宅基地边界的问题。经过一番讨论,她们最终达成了协议:王婶家的院墙往后退一尺,李婶家也不再追究之前的事情。两家握手言和,一场持续了几天的邻里纠纷终于得到了解决。
王婶和李婶都非常感激念宝。王婶拉着念宝的手,笑着说:“念宝,真是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们两家还不知道要吵到什么时候呢。”
李婶也说道:“是啊,念宝。你真是个聪明懂事的好孩子。以后婶子家有什么好吃的,一定给你送过去。”
念宝笑了笑,说道:“王婶,李婶,你们不用客气。我们是邻居,就应该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周围的村民们看到王婶和李婶和好了,都纷纷称赞念宝聪明能干。大家都说,没想到一个四岁的小女孩,竟然能有这么大的本事,把两个“厉害角色”都劝和了。
李向阳看着念宝,也露出了敬佩的神色。他没想到,自己这个小妹妹,竟然真的有办法解决这么棘手的问题。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李家村的每一个角落。王婶和李婶两家的院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念宝拉着李向阳的手,开开心心地回家了。她知道,自己又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善良,化解了邻里之间的矛盾,让李家村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从那以后,王婶和李婶两家再也没有因为宅基地的事情吵过架。她们经常互相串门,分享家里的好吃的,就像亲姐妹一样。而念宝“小能人”的名声,也在村里传得越来越响了。
喜欢七十年代的宝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七十年代的宝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