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叫他寝食难安的是赢零会不会趁机南下?
大宋拿什么抵挡?
“童贯,马上召集重臣议事!”
不多时,蔡京、秦桧、高俅等人陆续进殿。
“臣等拜见官家!”
“都起来吧。”
“童贯,把军报给诸位爱卿念念。”
童贯展开战报,环顾众人后一字一句读起来。
蔡京等人早有预料,他们原本就反对开战。
如今惨败已成定局,木已成舟。
这份最新军报,详尽描述了溃败全过程。
战报明明白白写着韩世忠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如何被韩信与蒙毅联手歼灭。
百官越听越是胆寒这两个年轻将领未免太狠,竟敢带着不到十万人马直扑二十万大军?更蹊跷的是,韩世忠身为大宋名将,怎会这般容易中计?二十万大军败得如此干脆,简直比杀二十万头猪还利索!
满朝文武满腹疑窦,偏偏连主将韩世忠都折在东郡,如今死无对证。
唯一能确定的是,韩信与蒙毅确实用兵如神,东郡军力之强更是骇人听闻。
龙椅上的赵构沉声问:“燕云河东尽失,二十万精锐全军覆没。
值此危亡关头,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殿中群臣偷偷交换眼色,个个低头盯着鞋尖。
这种收拾残局的差事,办好了没功劳,办砸了要担责,谁愿意平白惹祸上身?
赵构早习惯臣子这般德性,干脆直接点名。
首当其冲的蔡京避无可避,当即打起官腔:“启禀官家,此次东征已耗银两千万两,还未算二十万将士抚恤和军械损耗。
如今新败之际,国内宵小必生异心,此乃动摇国本之危!臣恳请立即停战,以稳朝局。”
“停战?”赵构低声重复,这二字正合他心意。
想到赢零麾下虎狼之师,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还未表态,枢密使童贯突然出列:“官家明鉴,当务之急应在边境设防。
燕云河东虽失,若东郡趁胜南下如何抵挡?臣请调重兵把守边境要道。”这番话吓得赵构浑身一激灵他刚才只顾懊恼败绩,竟忘了敌军可能长驱直入!
“童贯说得对!”皇帝急忙下令,“立刻调兵增防边境,蔡相负责粮草辎重。”二人领命时,站在角落的高俅清楚看见,天子眉间的忧色仍未消散。
他心念一动,暗自拿定主意,迈步上前进谏。
“陛下,在边境驻守重兵固然要紧,但被动防守终非上策。”
“光是边境驻军的粮草消耗就难以维系。”
且不提东郡那支赫赫有名的黄金龙骑兵与雪山龙骑,行踪飘忽,来去如风。”
倘若这两三万精锐铁骑避开要塞,直插我大宋腹地劫粮断道,届时该如何抵挡?这些军需物资岂非付诸东流?
赵构频频颔首,满怀期待地注视着高俅。
这位自幼随侍的臣子平日里看似散漫,危急关头却总能力挽狂澜。
高俅果然不负重托,直截了当道:
陛下,边防守备不容懈怠。”
但关键在于稳住赢零。”
只要赢零无意开战,其麾下将领安敢轻举妄动?
如今赢零贵为秦国储君,威震四方。”
不如馈赠金银佳人,既可稳固边防,又能为发展国力争取时间,以图后计。”
话音刚落,王安石、苏轼等人便勃然大怒。
这些文臣与勋贵出身的高俅本就势同水火。
更因他们极力主战,坚持国仇家恨必须以血偿还。
而高俅主张先稳定内政,与其损兵折将,不如破财免灾。
陛下!高俅竟提议纳贡求和,实乃奇耻大辱!
恳请陛下严惩此獠,以肃朝纲!
苏轼言辞锋利,句句直指要害。
高俅当即反唇相讥:
微臣何曾说过纳贡二字?
既然战事不利,及时献上财帛美人,总胜过敌军长驱直入吧?
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
王安石见状亦加入论战:
荒谬!若加强边境防御,增派巡逻,岂会防不住小股袭扰?
高俅偷瞄赵构神色,心中愈发笃定。
这些主战派哪里知晓,官家才是议和最坚定的支持者。
他再无顾忌,冷笑道:
王相说得轻巧。
调集重兵需耗费多少粮饷?能维持多久?最终不还是要议和?
王安石一时语塞。
虽学识渊博,终究是纸上谈兵之辈。
高俅并非胡搅蛮缠,所提问题确实切中要害。
见王安石无言以对,一直保持中立的司马光终于打破沉默。
司马光不能坐视主和派压制王安石等人。
若让一方独大,他们这些中立者日后也将举步维艰。
陛下,臣以为应当静候大隋战报。”司马光进言道,我朝与大隋联军,总兵力逾三十万。
东郡能抵挡一方,难道还能同时抵御两路大军?
若敌军主力集结于我大宋方向,待隋军抵达,东郡必将腹背受敌。
届时我朝可再次出兵试探。
即便敌军未遭隋军重创,也需了解战况再做决断。”
赵构微微点头。
暗自思忖:朕方才确实过于关注大隋情报,绝非畏惧赢零!
无论是赵构还是朝中重臣,此刻都将大隋战事作为借口。
他们内心确实期盼大隋能让赢零陷入困境。
若赢零将注意力转向梁州,对大宋而言正是喘息良机。
然而天意弄人,往往在人抱有期望时给予致命一击。
一名身形矫健的内侍匆匆赶至殿外。
童贯见状眉头紧锁,向赵构低语几句后快步上前接过战报。
这名皇城司统领亲自前来,必有要事。
童贯心头一沉,顾不得礼数直接展开战报,随即怔在原地。
赵构察觉异样,厉声喝道:童贯,发什么呆?
童贯浑身一颤,转身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陛下,大隋战报送到了!
赵构从其神情已明白一切。
最后一丝侥幸破灭,他无力地挥手道:念给诸位爱卿听。”
童贯目光扫过殿内众人,面无表情地展开战报:大隋名将裴擒虎统领十万雄师从帝都出兵梁州天刀宋缺仅以四万兵马布防,并派其子宋师道
话未说完,王安石突然出声:童大人,此消息可准确?
童贯淡漠答道:咱家岂敢谎报军情?
苏轼紧跟着问道:童公公,宋缺真的只有四万兵马?
童贯低头再次确认战报,稍后抬头:千真万确,共计四万。”
王安石闻言立即追问:童大人,这份战报是否经过核查?大隋真的败了?
童贯平静回应:王大人,皇城司怎敢欺瞒朝廷,大隋确实兵败。”
荒唐!
简直可笑!
岂有此理!
赵构原本静坐案后,冷眼旁观群臣争执。
但当王安石与苏轼反复确认大隋败绩后,他终于压抑不住怒气。
那裴擒虎不是号称大隋名将吗?
怎会如此不堪一击?
大隋皇帝不是自诩军力强盛吗?
十万大军竟敌不过四万?这也配称精锐?
还有那宋缺!
老巢都被赢零攻占,反倒为其卖命?
堂堂宗师,颜面何在?
为何朕身为天子,却无这般好运?
群臣这才明白,官家真正恼怒的不是大隋战败,而是对赢零的嫉恨。
细想之下,谁不羡慕?
论出身,赢零乃大秦皇子,皇室贵胄;
论地位,身兼太子、东郡之主、青龙会大龙首,每一个身份都令人仰望;
论武力,陆地神仙境,剑神榜榜首;
论势力,东郡日益强盛,青龙会统领江湖。
方方面面,赢零都远超常人。
赵构此刻的崩溃,实因最后希望破灭。
原指望大隋能牵制赢零,如今幻想落空。
就在赵构情绪激动之际,高俅突然献策:官家不必忧虑,此事尚有转机。”
我军虽暂时不利,但可赔偿求和,更可进献美人。”
赢零正值青春,若沉迷美色,岂非我朝之福?
此言一出,王安石、苏轼等主战派当即怒而起立。
先前蔡京仅提议停战谈判,高俅竟主张纳贡求和?
堂堂大宋,岂能向赢零低头?
万万不可!
王安石与苏轼的赤诚之心固然可敬。
但他们没有察觉,此刻端坐龙椅之人,才是殿中最畏惧变故的那个。
高俅之所以官运亨通,全因他深知赵构心意。
他对赵构的了解,已臻化境。
即便赵构不发一言,仅凭细微表情变化,高俅就能猜到他的想法。
经过深思熟虑,他确信一点
【赵构既嫉妒赢零,又对他充满恐惧!】
正因如此,他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提出了比蔡京更激进的方案。
蔡京尚且主张停战议和,试图通过谈判化解冲突,稍作让步平息争端。
而高俅呢?
谈?根本不必!
直接赔款、献人,卑躬屈膝!
然而效果立竿见影赵构眼中顿时闪过赞许之色。
高俅此人,当真深得朕意!
没错,高俅精准抓住了大宋最大的主和派正是赵构本人。
高俅从不在意自己站哪一边。
他只认一个理:官家要什么,他就给什么。
假若赵构哪天要打仗,他立刻就能变成最激进的鹰派。
此刻王安石与苏轼恨不能生啖其肉。
偏生这厮油嘴滑舌,扯着劳师动众破财免灾的歪理,倒打一耙
有本事你去打啊!
自己缩着头,倒叫百姓送命?
打赢了算你的,打输了谁兜着?
你兜得起吗?
活脱脱把后世键盘侠那套学了个十成十
【你我都是动嘴皮子,谁比谁高贵?】
就靠着这般诡辩,他竟扛住了两位文坛宗师的围攻。
须知能在朝堂立足的,哪个不是舌灿莲花?
论辩才,王安石与苏轼本不输人。
真正扎心的是龙椅上的沉默。
高俅提出这等丧权提议后,官家竟一言不发,心思已然明了。
两位老臣宦海沉浮数十载,哪会看不懂?
这番争执,不过是最后的倔强罢了。
谁承想连嘴上便宜都占不着。
一股寒意陡然袭来君既无志,臣复何求?
见对手颓然,高俅暗自舒了口气,转身奏道:
官家明鉴,赢零虽猖狂,终究是大秦储君,背后站着军力最强的皇朝。”
何况他将娶大唐长乐公主,此时更不宜节外生枝。”
喜欢大秦:咸鱼皇子,靠躺平登顶金榜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大秦:咸鱼皇子,靠躺平登顶金榜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