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漫长的。
李鑫在一天天长大,也在通过各种各样零碎的信息,如同一片片拼图般,逐渐拼凑出这个世界的样子。
他所身处的这个时代,是几百年之后的未来。
这里的一切与他记忆中的过去完全不同。
自己很不幸,重生到了这个完全陌生的未来时间点。
这不是回到过去,可以用超前的知识逆天改命。这可是货真价实的未来世界,自己知道的那些东西,在未来人的眼中,就跟原始人没什么区别。
他常常会回忆起把自己送到这里来的那场神秘的实验。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破实验的真正目的,大概率是在探寻穿越时间的方法。
自己是一个可怜鬼,被送到未来的不是完整的自己,只有无形的意识,就像孤魂野鬼般的游魂。
这叫什么来着?灵魂穿越!这么说好像挺对味的。
自己这缕游魂在某种神秘力量的作用下,悄无声息地占据了现在这个小东西的身体。
这个婴儿原本应该有着自己的命运轨迹,却被他的意识强行改写了。
自己在未来世界就像是一个格格不入的异物。
他的脑海里还留着过去的记忆,像老旧电影的片段,时不时在他的脑海中放映。
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陌生而奇特。
这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与他所熟知的不同,至少在这个房间里,就完全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李鑫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开始慢慢适应现在的生活。
既然重活一世,总是要给自己一个交代,不要辜负了老天爷的一片苦心。
语言这一关没有多困难。
这个时代的语言已经发生了不小的改变,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发音方面,基本的语言架构还是基于汉语,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动,更像是重新学习了一种方言,而不是一种全新的语言。
在牙牙学语的过程中,房间里突然响起了一个电子音,很突兀,很贴心,当然也很烦人。
那电子音就是他的启蒙老师,从发出第一个模糊不清的声音起,就开始在他的耳朵旁边成天絮絮叨叨,极其聒噪。
这个电子音一点都没有温暖的语调,只有无尽的耐心,一点点把知识强行灌进李鑫的大脑。
它并不早知道李鑫体内还存在着另外一个灵魂,只是按照一个新生儿正常的教育方式引导他。
不,应该是按照它自己以为的教育方式在投喂知识。
后来李鑫才知道,这个教育自己的玩意,原来是个真正的二把刀。
因为这种电子教学可以说很变态,也没有人类的感情,教育方式非常机械,非常离谱。
比如当他开始蹒跚学步时,这个电子音绝对不会像正常教孩子走路的父母一样,搀扶他、鼓励他,然后一次次帮助他学会平衡。
它只会在一段精密分析后,告知他平衡的原理,发力点在哪里,告诉他应该如何协调身体的各个部位。
就仿佛是在给他输入一段程序,精确而理性。
就是没什么用!
最后还得李鑫自己慢慢来摸索。
到了读书识字的时候,这个过程就显得有些痛苦了。
这个家伙似乎没有正确评估过一个孩子的接受能力。
教他认字的时候,它甚至开始给他灌输人类文字发展的历史,从简单的象形文字到复杂的表意文字。往往教一个字,就会用上万字的辅助说明塞进他的脑袋里面。
这种教育方式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正常人在相同年龄段的知识量,这让李鑫头脑中的知识变得非常庞杂。
换做其他儿童,这种教育模式只会让孩子彻底崩溃,但李鑫不同,还好他有着成人的耐性和理解能力,通过这个电子音的帮助,反而让他迅速掌握了大量的知识。
生活上就更是离谱。
李鑫十岁之前基本就没有出过门,也不知道是为了防什么,反正就是必须在家里生活。
这个世界正常的孩子,五六岁就开始上学。
可李鑫直到十岁以后才真正走出家门,背着书包走进学校。
进了教室才发现,自己几乎被教育成了一个无所不懂的废物。
知识储备极其丰富,理论知识碾压老师。但是,学生之间流行的智能设备他不会用;同学们聊的话题他没听说过;就连学校里普通的公共设施,他也跟见到了外星人一样好奇……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一个叫“大树”的鬼东西。
它的本体就是房间里那个流淌着蓝色光芒的黑色魔方,而它的真正身份,是一个功能强大,但是情商堪忧的人工智能。
一个怪胎,教育出来一个小怪物,这个逻辑再正常不过了。
不管时代变成什么样子,有些道理是亘古不变的。
就像人和人的交往,不怕智商低,就怕没情商。你要的是情绪价值,他偏偏只懂实用主义。
李鑫遇到的问题正是如此,这个功能强大的超级人工智能,教养李鑫长大的核心就是实用主义。
记得第一次去学校的时候,老师认为,要想让新同学快速融入这个集体,最有效的方法是用一场热闹的主题活动,让他彻底打开心扉。
这一招在老师看来屡试不爽,而到了李鑫这里,就成了一场灾难。
老师这次让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我最喜爱的东西。
李鑫当然是被安排第一个登台的,他首先调出了全息影像,上面流淌着量子计算机原理的数据流。
然后,他用平稳,机械,毫无感情的电子音。对,就是大树那种准确、冰冷、吐字清晰的电子音说:
“我最喜爱的东西,是量子计算机,其中量子纠缠是我最感兴趣的关键特性,两个纠缠的量子比特,无论相距多远,一个状态发生了变化时,另一个会瞬间同步变化……”
然后——整个世界变得无比安静……
晚上回到家里,一进门,李鑫就看见空气中悬浮着的全息投影上,一份名为“校园社交失败原因分析报告”的文件。
用手指点开虚拟文件,里面充斥着诸如“微笑频率应保持在每分钟2至3次。”,“语气起伏幅度需要控制在15分贝内。”的数据分析。
李鑫感觉哭笑不得。
原来世界还没有变成自己不认识的样子,只不过是这个二把刀人工智能,让自己变成了别人都不认识的样子。
父亲的虚拟形象还在那里敲击虚拟键盘。偶尔会转过身体来,对着他用右手竖个大拇指以示鼓励。
那一刻,李鑫的脑袋里竟然没有一个词可以形容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喜欢刑余之魂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刑余之魂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