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墨琛归家的日子,仿佛给沈家小院注入了一股沉稳而有力的生机。他虽话不多,但行动力极强。家里的重活累活,诸如挑水、劈柴、修缮农具,他都默不作声地接手过来,干得又快又好。王秀英看着儿子挺拔忙碌的身影,眼角的笑意就没消失过。
他与苏念晚的相处,也在这朝夕相伴中,悄然发生着变化。起初还有些许陌生和刻意的客气,但很快便被一种自然而然的默契取代。
清晨,苏念晚在灶间准备早饭,沈墨琛便会默默地去井边挑满水缸;白天,苏念晚在自留地里忙活,沈墨琛处理完家里的重活后,也会下地帮忙,他力气大,干农活也是一把好手,松土、除草,效率极高。苏念晚则在一旁,细致地给番茄掐尖,给豆角搭架,偶尔抬头,便能看见他专注劳作的侧影,汗水沿着他棱角分明的下颌线滑落,带着一种踏实的力量感。
两人之间话依旧不多,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能明白对方的需要。苏念晚递过水壶,沈墨琛自然地接过;沈墨琛看到她试图搬动较重的肥料筐,会不动声色地上前接过;傍晚收工回家,苏念晚做饭,沈墨琛便会坐在灶前帮着烧火,跳动的火光映照着他冷硬的轮廓,也柔和了几分。
这种无声的协作与陪伴,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能滋养情感。苏念晚发现,自己越来越习惯身边有这个沉默却可靠的身影存在。而沈墨琛深邃的目光,停留在她身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那目光里,审视和探究渐渐淡去,欣赏与暖意悄然滋生。
这日,沈墨琛提出,要带苏念晚去县里一趟。
“去县里?”苏念晚有些惊讶。
“嗯。”沈墨琛点头,“我去武装部办点事,顺便,可以去县档案馆看看。李卫国那边暂时没有更确切的消息,县里的档案或许更全一些。”
他记得她寻亲的事,并且将之放在了心上,主动为她创造机会。苏念晚心中一动,涌起一股暖流,没有犹豫便答应了:“好。”
王秀英得知小两口要去县里,很是支持,还偷偷塞给苏念晚几块钱,让她给自己买点东西。赵秀娥也笑着打趣,让念晚好好逛逛。
第二天一早,天蒙蒙亮,两人便出发了。沈墨琛借了大队的自行车,载着苏念晚。山路崎岖,他骑得很稳,宽阔的背脊为她挡住了清晨的凉风。苏念晚坐在后座,手轻轻抓着他军装的衣角,看着道路两旁飞速倒退的田野和山峦,心中有种奇异的新奇与安定感。
县城比公社又大了许多,街道两旁多是砖瓦房,行人车辆也多了起来,偶尔还能看到一两辆吉普车驶过。沈墨琛先去了县武装部办事,苏念晚等在外面,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七十年代的县城。
从武装部出来,沈墨琛便带着苏念晚直奔县档案馆。相比起公社,县档案馆要正规许多,是一栋独立的二层小楼。有沈墨琛这个穿着军装的干部陪同,查阅档案的过程顺利了不少。工作人员态度客气,将他们引到了专门存放知青相关档案的阅览室。
然而,困难依旧存在。年份久远,档案浩如烟海,查询条件依旧模糊。苏念晚只能根据李婶子提供的“大概年份”、“柳林大队或青松岭大队”、“林姓南方女知青”这几个关键词,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一册一册地翻阅那些厚重的、散发着陈旧纸张气味的档案簿。
沈墨琛没有打扰她,只是安静地坐在一旁,目光偶尔掠过她蹙眉凝神的脸庞,看着她纤细的手指在泛黄的字迹间缓缓移动,那份执着与坚韧,让他心底某个角落微微触动。
时间一点点过去,翻阅了数十本档案,依旧一无所获。苏念晚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轻轻叹了口气。
“不急。”沈墨琛低沉的声音在一旁响起,递过来一个军用水壶,“喝点水,休息一下。”
苏念晚接过水壶,喝了一口,微凉的水滑过喉咙,缓解了些许焦躁。她抬起头,对上沈墨琛平静而坚定的目光,那目光仿佛在说:有我陪着,慢慢来。
就在这时,苏念晚脑海中系统提示音忽然响起:
【区域扫描(初级)触发(被动):检测到当前翻阅页面存在模糊字迹与潜在关联信息。是否消耗15积分进行深度辨识与关联分析?】
苏念晚心中一震!深度辨识?关联分析?系统升级后还有这功能?她毫不犹豫地在心中默念:“是!”
积分扣除,系统界面快速闪烁,片刻后,浮现出信息:
【目标页面:1970-1972年度青松岭大队知青名册(部分)。】
【深度辨识结果:第七行,姓名栏字迹模糊,疑似“林婉”或“林琬”;籍贯栏残留墨点,推测为“江浙”字样;备注栏有轻微划痕,原内容可能涉及“调动”或“病退”。关联度:中等。】
【关联分析:该信息与宿主已知线索“林姓”、“南方知青”匹配度较高。建议重点排查青松岭大队同期所有知青档案,寻找与该疑似“林婉\/琬”相关的调动、病退或与其他知青(尤其男性苏姓知青)的关联记录。】
林婉?林琬?江浙?调动或病退?
苏念晚的心脏猛地跳动起来!这是她第一次获得如此具体、指向性如此明确的线索!虽然依旧带着“疑似”和“推测”,但比起之前大海捞针,已然是巨大的突破!
她强压下内心的激动,按照系统的提示,立刻向工作人员请求查阅青松岭大队1970至1972年所有的知青档案,特别是关注姓名模糊、涉及调动或病退的记录。
工作人员虽然有些疑惑她为何突然如此精准地缩小范围,但看在沈墨琛的面上,还是配合地找来了相关档案。
在接下来的翻阅中,苏念晚更加专注,同时悄悄持续使用系统的深度辨识功能(消耗积分)。终于,在另一本档案中,她找到了一条记录:
【姓名:苏怀瑾(男)。插队地点:青松岭大队。时间:1969-1971。备注:71年10月,与知青林婉(注:该员于71年9月因病退返城)共同申请结婚登记(未批准?字迹模糊)。后于71年12月单独申请返城,理由:照顾病重家人(?字迹不清)。】
苏怀瑾!林婉!
父亲和母亲的名字,终于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呈现在苏念晚眼前!
虽然记录依旧不全,关键部分字迹模糊,但“苏怀瑾”、“林婉”、“共同申请结婚”、“因病退返城”、“单独返城”这些信息碎片,已经足以拼凑出一个大致的轮廓!
她的父母,苏怀瑾和林婉,曾在青松岭大队插队,彼此相爱并申请结婚,但后来母亲林婉因病提前返城,父亲苏怀瑾随后也独自返城,理由是照顾病重家人?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结婚申请似乎未批准?他们返城后去了哪里?为何再无音讯?
疑问一个接一个冒出,但寻找的路径,却前所未有的清晰起来!重点,就是青松岭大队,以及父母返城后的去向!
从档案馆出来,已是下午。苏念晚虽然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她将发现的关键信息低声告诉了沈墨琛。
沈墨琛认真听完,沉吟道:“苏怀瑾,林婉……有了确切姓名,就好办很多。青松岭大队那边,我会托人仔细打听。他们返城后的去向,是下一步的关键。可能需要到他们原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或相关单位查询,这需要时间,也可能遇到阻力。”
他的分析冷静而客观,给沉浸在找到线索兴奋中的苏念晚降了降温。是啊,有了名字只是第一步,后面的调查可能更加艰难。
“我明白。”苏念晚点点头,目光坚定,“只要有方向,我就不怕。”
看着她眼中闪烁的执着光芒,沈墨琛心中微动,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弥漫开来。他抬手,似乎想拂开她颊边被风吹乱的一缕发丝,但手指在半空中微微一顿,最终还是落回了身侧。
“走吧,先去吃点东西,然后回家。”他声音低沉地说道。
夕阳西下,自行车载着两人行驶在归家的路上。苏念晚靠在沈墨琛的背上,感受着那份安稳,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与力量。这一次县城之行,不仅找到了父母下落的重大线索,更让她与身边这个男人的心,靠得更近了一些。前路依旧漫漫,但携手同行,便无所畏惧。
喜欢七零娇妻,兵哥的掌心宠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七零娇妻,兵哥的掌心宠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