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组在城关镇为期三天的安全检查结束了。
回到县政府的当天下午,林枫就接到通知,要他准备一份详细的检查报告,直接呈报赵国栋副主任。
这是展示能力的关键时刻。林枫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从下午一直写到深夜。他不仅详细记录了五家企业的安全隐患,还深入分析了问题背后的原因——设备老化、投入不足、管理粗放、意识淡薄。
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整改建议: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立专项整改资金,开展员工安全培训,完善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
写完最后一个字,窗外已经漆黑一片。林枫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满意地看着这份凝结了前世经验和今生思考的报告。
第二天一早,林枫把报告送到赵国栋办公室。
“这么快就写好了?”赵国栋有些惊讶地接过厚厚一叠稿纸。
“想着尽快把情况整理出来,供领导参考。”林枫谦逊地说。
赵国栋戴上眼镜,开始阅读。起初他只是随意浏览,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表情越来越专注,不时还拿起红笔在稿子上标注。
半小时后,他放下稿子,深深看了林枫一眼:“这份报告写得很好,超出了我的预期。特别是整改建议这部分,很有见地。”
“谢谢赵主任肯定。”
“我稍作修改,准备把它作为办公室的专题报告,上报县领导。”赵国栋说,“你准备一下,明天跟我去市里,向市安委会汇报检查情况。”
林枫心中一震。去市里汇报,这意味着他的工作得到了更高层面的重视。
“好的,我这就去准备汇报材料。”
从赵国栋办公室出来,林枫难掩内心的激动。这不仅是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意味着他可以提前去市里,与陈婷的父母见面。
中午,林枫特意去县邮电局,给陈婷的单位打了个电话。
“你要来市里?”电话那头,陈婷的声音充满惊喜。
“嗯,明天跟赵主任去市安委会汇报工作。我想趁这个机会,拜访一下你父母。”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你...你真的要来啊?我妈她...她说话可能不太好听。”
“没关系,总要见面的。”林枫平静地说,“你安排个时间吧。”
“那...明天晚上怎么样?我跟我妈说一声。”
“好,明天晚上见。”
挂掉电话,林枫深吸一口气。该来的总会来,与其逃避,不如主动面对。
第二天上午,林枫跟着赵国栋坐上了去市里的班车。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赵国栋一直在跟林枫讨论汇报的细节和可能被问到的问题。
“市安委会的沈主任是军队转业干部,作风务实,最讨厌空话套话。汇报时要直奔主题,用数据说话。”赵国栋提醒道。
林枫认真记下。他记得这位沈主任,全名沈宏,是安委会新任的常务副主任。前世,沈宏后来官至某省省长,是位颇有作为的领导。
在市安委会办公楼前,林枫整理了一下白衬衫的领子,跟着赵国栋走进会议室。
会议室里已经坐了五六个人,主位上是一位五十岁左右、坐姿笔挺的中年男子,想必就是沈宏主任。
“赵主任来了,请坐。”沈宏的声音洪亮有力,“这位是?”
“这是我们办公室的小林,林枫同志。这次检查的报告就是他主笔的。”赵国栋介绍道。
林枫不卑不亢地向各位领导问好,然后在赵国栋身边坐下。
汇报开始,赵国栋先介绍了青泉县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的整体情况,然后示意林枫做具体汇报。
林枫打开笔记本,条理清晰地说道:“本次检查五家企业,共发现安全隐患37处,其中重大隐患3处。以县化肥厂为例,该厂氨气储罐阀门腐蚀严重,有微量泄漏迹象;消防设施配备不足;员工防护用品老化...”
他不仅汇报了问题,还深入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系统的整改建议。整个汇报数据详实,分析透彻,建议可行。
沈宏一直认真听着,不时点头。当林枫提到要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时,他插话问道:“这个责任制具体怎么落实?”
林枫从容应答:“建议实行‘一岗双责’,企业负责人既要抓生产,也要抓安全。将安全生产纳入企业负责人考核指标,实行安全事故一票否决。”
沈宏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接着说。”
汇报结束后,沈宏做了总结发言,对青泉县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表扬了林枫提出的整改建议。
“小林同志很年轻,但看问题很准,提出的建议也很有操作性。”沈宏看着林枫,“在哪个学校读的书?”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工程专业。”林枫回答。
“好学校,好专业。”沈宏点点头,“现在基层就需要这样有专业知识又踏实肯干的年轻人。”
会议结束后,沈宏特意与林枫握了握手:“好好干,年轻人。”
离开安委会办公楼,赵国栋难掩喜悦:“林枫,今天表现很好!沈主任很少这么表扬人。”
林枫谦虚地笑笑,心中却想着晚上的见面。
下午,林枫先去市轻工局找了陈婷。几个月不见,陈婷似乎更会打扮了,穿着一件时下流行的碎花连衣裙,头发也烫了微卷。
“你今天真好看。”林枫由衷地说。
陈婷脸一红:“走吧,去我家。我妈今天特意请了假,在家做饭。”
去陈婷家的路上,林枫买了些水果和点心。陈婷家住在一栋新建的单元楼里,比林枫在县里的宿舍条件好多了。
开门的是陈婷的母亲李素珍,一个四十多岁、保养得宜的中年妇女。她打量了林枫一眼,表情不冷不热:“来了,进来吧。”
客厅里,陈婷的父亲陈建国正在看报纸,见林枫进来,只是点了点头。
晚饭气氛有些沉闷。李素珍不停询问林枫的工作情况、家庭背景,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
“听说你父母都是县农机厂的工人?现在效益不好吧?”
“在县政府当科员,一个月工资多少?”
“打算什么时候能分到房子?”
陈婷在一旁坐立不安,不停给母亲使眼色,但李素珍置若罔闻。
林枫不卑不亢地一一作答,既不过分谦虚,也不夸大其词。
饭后,李素珍让陈婷去洗碗,单独把林枫叫到阳台。
“小林,我就直说了。”李素珍的表情严肃,“你和婷婷的事,我不太赞成。不是说你不好,而是你们两个差距太大。她在市里,你在县城,以后怎么办?”
林枫平静地说:“阿姨,我理解您的顾虑。但我相信,只要努力,这些困难都可以克服。”
“年轻人有自信是好事,”李素珍摇摇头,“但现实是残酷的。婷婷还小,不懂这些。我做母亲的,不能不替她考虑。”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
陈婷跑去开门,门外站着一个拎着文件的年轻女子。
“清云姐!”陈婷惊喜地叫道。
林枫转头看去,瞬间愣住了。
门口站着的女子,约莫二十三四岁,穿着一身得体的职业套装,气质清雅。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眼神睿智而沉静。
这个女子,林枫认识。不,应该说,前世认识。
沈清云,沈宏的女儿,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前世,林枫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见过她,当时她已经是知名的经济学者。而更让林枫记忆深刻的是,后来沈清云成为了一位大人物的智囊,在政策研究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力。
她怎么会在这里?
“清云姐是我表姐,”陈婷向林枫介绍,“在市社科院工作。清云姐,这是林枫,我...朋友。”
沈清云微笑着向林枫点头致意:“你好。”
林枫迅速收敛心神,礼貌回应:“你好,沈研究员。”
沈清云略显惊讶:“你认识我?”
“在市社科院的学术期刊上看过您的文章,关于乡镇企业改制的那篇,写得很好。”林枫说的是实话,前世他确实读过沈清云早期的文章。
沈清云眼中的惊讶更浓了:“那是我去年发表的,没想到你会关注。”
李素珍在一旁插话:“清云,你来得正好。小林也在县政府工作,你们算是同行。”
气氛因为沈清云的到来而轻松了些。四个人在客厅坐下,聊了起来。
沈清云对林枫在青泉县的工作很感兴趣,特别是听到他参与安全生产检查时,问了好几个专业问题。
“你们提出的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这个思路很好。”沈清云说,“我在调研中也发现,很多安全事故的背后,都是责任不落实的问题。”
“是的,”林枫点头,“关键是建立长效机制,而不是运动式检查。”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安全生产谈到企业管理,再到县域经济发展。沈清云发现,这个年轻的县机关科员,对很多经济问题都有独到见解。
陈婷在一旁听着,既高兴又有些不安。高兴的是林枫表现得很好,不安的是表姐看林枫的眼神中,那种毫不掩饰的欣赏。
李素珍也察觉到了气氛的变化,态度不再像之前那样冷淡。
九点多,林枫起身告辞。
沈清云也要走,两人便一起下楼。
“你的很多想法都很超前,”在楼下,沈清云对林枫说,“有没有考虑过把这些思考写成文章?”
“有这个打算,但怕水平不够。”
“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帮你看看。”沈清云从包里拿出一张名片,“这是我的联系方式。”
林枫接过名片,心中波澜起伏。前世,他是在十年后才认识沈清云的,那时她已经是很知名的学者。而现在,命运的轨迹已经改变。
“谢谢,我会认真考虑的。”
走在回招待所的路上,林枫回想今晚的经历。与陈婷父母的见面虽然不算愉快,但遇到了沈清云,却是意外的收获。
他知道,沈清云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学者,更是他未来道路上的重要助力。这一世,他要把握好每一个机会,包括这次意外的相遇。
夜色渐深,林枫的步伐却越发坚定。重生后的道路虽然充满挑战,但也处处是机遇。他相信,只要把握住方向,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而那条道路的尽头,将是他梦寐以求的,能够真正为这个国家和人民做些实事的舞台。
喜欢当国委回首三十年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当国委回首三十年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