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庆典的篝火余烬尚未完全冷却,宋书羽便带着他的核心团队,一头扎进了那堆看似枯燥、却揭示着土地秘密的数据之中。平均亩产九十六斤,这个数字带来的短暂欢欣,很快被更严峻的分析结论所取代。
“团长,各位同志,”在次日的团党委扩大会议上,宋书羽指着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图表,语气沉重而清晰,“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目前的‘丰收’,是建立在极度脆弱的基础上的。它消耗的是土地仅存的元气,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掠夺式种植。”
他进一步解释道:“我们开垦的是贫瘠的戈壁荒滩和重盐碱地,土壤本身有机质含量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之前为了快速改良,我们大量引水洗盐,虽然带走了一部分盐分,但也带走了本就稀少的、土壤中珍贵的营养元素。这次作物生长,几乎耗尽了土壤中最后一点‘老本’。”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个结论震动了。王团长眉头紧锁,手指敲着桌面:“老宋,你的意思是,如果我们照这样下去,明年,后年,产量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下降?”
“很有可能,而且下降幅度可能不小。”宋书羽肯定地点点头,“土地也会‘累’,也会‘饿’。我们只向它索取,却不给它补充,它终究会变得贫瘠不堪,甚至可能退化成比开垦前更糟糕的状态。”
“那怎么办?总不能看着刚到手的土地又废掉吧?”孙德胜副政委焦急地问。
“当然不能!”宋书羽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立刻启动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的战略任务——我称之为‘沃土计划’!核心就是,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持续地培育和提升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肥力!”
他详细阐述了“沃土计划”的三大支柱:
一、广辟肥源,增施有机肥。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对我们而言,目前最现实、最迫切的,就是有机肥。”宋书羽看向后勤和农业部门的负责人,“我们必须立刻、大规模地行动起来:
· 积肥造肥: 发动全体人员,收集一切可利用的有机废弃物——人畜粪便、厨余垃圾、杂草、落叶、破碎的秸秆等等,建立规范的堆肥场,采用高温堆肥技术,加速腐熟。
· 发展养殖,以牧促农: 扩大养猪、养羊、养鸡的规模。不仅是为了改善伙食,更是为了获取稳定的厩肥来源。‘猪多、肥多、粮多’,这是经过验证的良性循环。
· 推广绿肥种植: 将我们已经试种成功的田菁、紫花苜蓿以及本地耐盐碱植物,在更大范围内轮作或间作。通过种植这些绿肥植物,翻压入土,直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二、科学轮作,用地养地结合。
“不能年年只种小麦或棉花。”宋书羽指着作物布局图,“必须推行科学的轮作制度。比如,小麦收获后,可以抢种一茬短生育期的绿肥(如田菁),或者来年改种需要养分结构不同的作物,如棉花、玉米,甚至是我们正在试种的油料作物(如向日葵)。这样可以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减少病虫害发生,避免‘连作障碍’。”
三、探索与引进新型肥料。
“从长远看,仅靠有机肥,其养分总量和释放速度,可能难以支撑我们未来大幅增产的目标。”宋书羽提到了一个更具前瞻性的方向,“我们需要着手研究和准备施用化学肥料,比如硫酸铵、过磷酸钙等。但这需要国家工业体系的支撑,目前我们只能积极向上级反映需求,并做好知识储备。”
这个“沃土计划”的提出,如同在众人面前展开了一幅更为宏大、也更为精细的农业蓝图。它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应对盐碱,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的“体质”。
计划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王团长和党委的大力支持。王团长强调:“‘沃土计划’就是我们独立一团农业发展的生命线!所有人都要行动起来,像当初找水、挖渠、治碱一样,打好这场‘养地’的持久战!”
一场轰轰烈烈的积肥造肥运动,迅速在基地展开。各个连队都划分了积肥责任区,修建了标准的堆肥坑。战士们工余时间,不再是单纯的休息,而是挎着筐子,到处收集粪肥和杂草。家家户户的灶膛灰、淘米水、烂菜叶都被严格分类收集起来。一时间,基地里弥漫着一股特殊的“肥料”气息,虽然不那么好闻,却代表着希望。
养殖连队扩大了规模,新建了猪舍和鸡圈。猪倌、羊倌成了受人尊敬的技术岗位,他们精心调配饲料,研究防疫,就为了让这些“造粪机器”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李卫东和王秀英带领的农业技术小组,任务更加繁重。他们需要制定详细的轮作方案,监测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还要负责绿肥种子的繁育和推广。王秀英的田间档案里,又增加了厚厚的土壤肥力监测记录。
宋书羽则一边指导全局,一边开始利用系统,深入研究更高效的堆肥菌剂、适合本地条件的绿肥品种混播技术,以及未来可能接触到的化肥合理施用方法。他知道,这将是一场比治理盐碱更加漫长、更需要耐心的战斗。
一天傍晚,宋书羽和秦湘云再次漫步在田埂上。夕阳下,一片片田地里,除了金黄的麦茬,已经能看到新播种的绿肥作物冒出的点点新绿,也能看到战士们辛勤积肥的身影。
“以前,总觉得土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秦湘云感慨道,“现在才知道,它也会累,也需要我们精心呵护。你这‘沃土计划’,是在给土地‘喂饭’,是在为子孙后代积攒家底啊。”
宋书羽点点头,抓起一把已经不那么碱涩的土壤,在手中捻着:“是啊,土地是最诚实的,你付出多少,它就回报多少。我们不仅要学会向土地要粮食,更要学会如何反哺土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在这里扎下根,才能让这片绿洲永不褪色。”
他望向远方,那里,新的垦荒计划正在酝酿,对“铁牛”的渴望愈发强烈。但他知道,无论未来有多少宏大的构想,都必须建立在脚下这片日益肥沃的土地之上。
喜欢钢铁雄心:开局一座戈壁城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钢铁雄心:开局一座戈壁城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