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水电站选址争论初步达成共识,勘探队准备收拾行装返回基地之际,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如同戈壁上的寒流,瞬间冻结了所有人的心。
留守基地的通讯员骑着快马,疯了一般追上勘探队,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黑石沟煤矿发生冒顶事故,三名战士被埋井下!
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宋书羽、周维汉、吴工等人脸色瞬间煞白。
“怎么回事?不是已经全面停产整顿,强调安全了吗?”周维汉工程师又惊又怒,声音都在颤抖。
通讯员带着哭腔汇报:“是在按照您的要求,挖掘新的探巷时出的事……本来进展顺利,突然顶板就……就塌下来了……李排长和两个兄弟……没来得及撤出来……”
“胡闹!探巷掘进为什么不及时支护?!”周工怒吼道,额头上青筋暴起。
“说是……说是觉得岩层看起来挺硬,想多挖几米再支,能省点时间……”通讯员低下了头。
“省时间?!这是拿命在赌啊!”周工痛心疾首,猛地一拳砸在旁边的一块岩石上,手背瞬间渗出血迹。
宋书羽的心也沉到了谷底。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习惯性的侥幸心理和经验主义,在严酷的自然规律面前,付出了血的代价。
“立刻回去!”宋书羽嘶哑着嗓子下令,声音中充满了压抑的痛苦和愤怒。
勘探队以最快速度赶回基地。整个基地都笼罩在一片悲恸和压抑的气氛中。孙德胜、李铁柱等团领导脸色铁青,苏青带领的医疗队已经做好了抢救准备,但谁都知道,被埋在井下这么久,生还的希望极其渺茫。
事故现场,新的探巷入口已经被塌落的岩石堵死。参与救援的战士们眼睛通红,徒劳地用工具甚至用手挖掘着,希望能出现奇迹。
周维汉工程师不顾年迈,冲到事故点,仔细查看塌方区域的地质情况和施工记录,脸色越来越难看。
“违章作业!典型的违章作业!”他声音沙哑,带着无尽的悔恨和自责,“我三令五申,掘进工作面必须及时支护!必须!他们……他们怎么就不听啊!”
这位一向以严厉着称的老工程师,此刻仿佛瞬间苍老了许多,眼神中充满了痛苦。他意识到,光有严格的制度还不够,必须让安全观念深入到每一个操作者的骨髓里,变成一种本能。
宋书羽默默地站在周工身边,看着眼前悲惨的一幕,心中如同刀绞。那三名战士,可能前几天还在一起吃饭,一起劳动,如今却……他知道,自己也有责任,作为技术负责人,对安全规程的执行监督还不够到位。
经过一天一夜不眠不休的挖掘,三名遇难战士的遗体终于被找到了。他们是在瞬间被巨石掩埋,没有痛苦,但年轻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这黑暗的井下。
追悼会上,全团悲声。孙德胜团长在悼词中沉痛地说:“……这次事故,给我们敲响了最沉重的警钟!它告诉我们,安全生产,不是写在纸上的空话,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它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任何麻痹大意,任何侥幸心理,都可能付出血的代价!”
他宣布,全团再次停工三天,进行安全生产大讨论、大反思、大整顿!
周维汉工程师站在台上,面向全体官兵,深深鞠了一躬,老泪纵横:“同志们……我……我有责任啊!我的要求,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我对不起牺牲的战友……”
他的真诚和悲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宋书羽也发表了讲话,他没有推卸责任,而是从技术管理和思想根源上进行了深刻反思:“……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光有技术规程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建立起一套严格的责任体系,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人!同时,要加强培训,让每一个战士都真正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要让‘安全第一’的思想,像呼吸一样自然,像生命一样重要!”
事故的发生,是悲剧,但也成为独立一团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转折点。
在周工和宋书羽的主持下,一套更加严格、更加细致、责任更加清晰的《独立一团煤矿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被制定出来,并强制执行。成立了专门的安全监察小组,由周工亲自担任顾问,赋予其停产整改的权力。每一个作业班组都设置了安全员。
同时,大规模、反复性的安全培训和警示教育展开。用这次事故的现场照片、牺牲战友的事迹,警醒每一个人。那种“看起来没事”的侥幸心理,被彻底批判和摒弃。
煤矿在进行了彻底的安全检查和整改后,才被允许在严格监督下恢复部分作业。这一次,再也没有人敢对支护、通风、爆破等规程掉以轻心。安全,真正成为了一种刻入骨髓的意识。
事故的阴霾逐渐散去,但留下的反思和建立起来的制度,却如同一座警钟,长鸣在独立一团上空,也长鸣在每一个建设者的心中。
周工和宋书羽因为共同经历了这次惨痛的事故和深刻的反思,关系反而更加紧密。他们都知道,在通往工业化的道路上,必然布满荆棘,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他们更加坚定,要带着逝者的遗志,用更科学、更严谨的态度,走下去。
化悲痛为力量。独立一团在经历了这次炼狱般的考验后,对“安全与发展”的理解,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喜欢钢铁雄心:开局一座戈壁城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钢铁雄心:开局一座戈壁城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