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教授戴着防滑手套,小心翼翼地将保护套套在完整磷结核上,再用微型金刚石锯片沿结核的“自然裂隙”缓慢切割——锯片转动的声音轻得像春蚕啃食桑叶,半小时后,一颗结核被完整剖开,褐黑色的内核中,一颗带着网状纹饰的疑源类化石赫然显现,在显微镜下,化石表面的纹路清晰如雕刻,内核边缘还能看到淡淡的固醇化合物荧光(经紫外灯照射)。“是真核生物!”褚教授激动得声音发颤,“你看这网状纹饰,是真核生物细胞膜特化的特征;还有这荧光反应,证明内核中确实有固醇残留——这是21亿年前真核生物存在的铁证!”
林晚凑到显微镜前,聚灵玉佩贴在载物台旁,灵气与疑源类化石产生柔和的共振——她的左眼闪过连贯的演化画面:玉溪古海的好氧生命适应了含氧环境后,细胞开始尝试“结构升级”,原核细胞的拟核慢慢包裹上膜,形成细胞核;细胞膜演化出纹饰增加表面积,方便物质交换;固醇的出现让细胞膜更稳定,这些变化最终凝结成疑源类,藏进磷结核中,成为真核生物的“第一页档案”;再后来,这些真核生物开始分裂、聚集,逐步演化出多细胞生物、动植物,直到人类……“这是‘复杂生命的序章’!”林晚轻声说,“原核生物像‘单细胞作坊’,只能简单代谢;真核生物则是‘精密工厂’,有细胞核储存遗传信息,有细胞器分工合作——没有这次跃迁,就不会有多细胞生物,不会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复杂生命世界!”
顾倾城看着显微镜下的纹饰,感慨道:“以前总觉得‘真核生物’离我们很远,现在才知道,它就藏在这些磷结核里。21亿年前的一个微小细胞,演化出细胞核,像是给生命装上了‘智慧芯片’,让遗传信息能更稳定地传递、更灵活地变异——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带着那时留下的‘细胞核印记’。”
褚教授将剖开的结核和化石样本放进密封的恒温箱(控制温度15c、湿度50%),解释道:“这组真核痕迹还有个更重要的意义——它证明了‘真核生物不是突然出现的’。从好氧适应到真核形成,生命用了7亿年,期间不断调整细胞结构,试错、优化,才完成这次关键跃迁。这提醒我们,复杂生命的诞生从来不是偶然,是无数次演化尝试的结果。”
当天傍晚,寻珍团队将真核生物样本送往国家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胞核结构与固醇成分的深度分析。褚教授在磷质结核遗址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此处为21亿年前磷质结核遗址,存有早期真核生物疑源类化石,是生命从‘原核’向‘真核’跃迁的关键见证。”
车子驶离沾益磷质结核遗址,缓坡上的尘土在车窗外渐渐远去。林晚握着聚灵玉佩,玉佩的灵气变得格外温润,像是吸收了真核生物演化的精致与坚韧。顾倾城递过来一瓶冰镇的酸角汁:“现在我们算是摸到了复杂生命的‘起点’吧?从原核到真核,从单细胞到后来的多细胞,这条线终于连起来了。”
林晚接过酸角汁,看着瓶中晃动的液体,轻轻点头:“算是连起来了,但探索还远没结束。比如这些真核生物是怎么演化出有性生殖的?是怎么从单细胞聚集成多细胞群体的?不过这些未知,正是寻珍之路最迷人的地方。你看我们现在的身体,每一个细胞都有细胞核,每一次细胞分裂都在传递遗传信息——我们就是21亿年前那批真核生物的‘直系后代’,是它们的演化成果让我们能思考、能探索‘自己从何而来’。”
车子朝着城市的方向疾驰,盛夏的晚风带着山间的凉意,透过车窗拂在林晚的手上。聚灵玉佩贴着掌心,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生命的演化是一场漫长的“升级之路”,从原核到真核,从光能到化学能,从厌氧到好氧,每一次跃迁都让生命更复杂、更适应环境。而林晚和顾倾城都清楚,他们的寻珍之路还会继续——因为生命演化的故事,永远有新的篇章等着被翻开,永远有新的秘密等着被揭晓。就像此刻天边的星光,既是远古生命的余晖,也是未来探索的指引。
《剑狱符途》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磨铁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磨铁读书!
喜欢剑狱符途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剑狱符途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