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端坐在营帐之中,他的营帐虽然简陋,但却布置得井井有条。营帐的四周摆放着各种兵器和地图,显示出主人的严谨和专业。
此时,营帐外传来了众人的交谈声,孙宇的耳朵微微一动,便将这些声音尽收耳中。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同时心中暗自思忖:“吕布等人的计划,倒也并非毫无成功的可能啊。”
然而,孙宇心里也很清楚,吕布他们所使用的那些计策,虽然看似不靠谱,但实际上也只有大秦这样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军队才能够应对自如。若是换作其他普通的军队,恐怕早就被他们的这些手段玩弄于股掌之间,甚至可能会因此而崩溃。
孙宇轻轻摇了摇头,他知道自己所采用的计策其实也并非完美无缺。但他更明白,在战争中,稳妥和安全往往比冒险更为重要。他决定先稍作休息,养精蓄锐,毕竟接下来还有一场激烈的大战在等待着他。
在建奴的驻扎之地,一片营帐林立,军旗飘扬。多尔衮与多铎正站在营帐外的空地上,低声交谈着。
多铎一脸好奇地看着多尔衮,轻声问道:“阿哥,你说,那群人真像那个人说的那般强悍吗?”他的眼中透露出一丝疑虑和担忧。
多尔衮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多铎的问题。过了片刻,他缓缓说道:“我也不确定,但我心里明白,就我们这些人去和那群人战斗,很可能会落得个两败俱伤的下场。所以,我们不能过于主动进攻。”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透露出一种谨慎和睿智。
多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继续追问道:“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总不能一直在这里等下去吧。”
多尔衮微微一笑,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容。他轻声回答道:“反正着急的又不是我们,而是大汗。我们只要按兵不动,等待时机就好。”
多铎像是突然明白了什么,恍然大悟道:“阿哥,我懂了!怪不得我们出发没多久,你就让我们在这里扎营,原来你是故意的啊。”他的脸上露出了钦佩的神色,对多尔衮的谋略深感佩服。
多尔衮一脸凝重地看着多铎,语重心长地说道:“阿弟啊,你一定要牢记在心,咱们兄弟二人如今能有如此地位,完全是依靠你手中的镶黄旗啊!如果我们的军队在这场战争中遭受重创,损失惨重,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到时候,皇太极那个阴险狡诈的家伙,很有可能会趁机对我们下毒手,置我们于死地啊!”
多铎听了多尔衮的话,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满脸狐疑地说道:“不会吧,那个死胖子真有这么狠吗?哥,你比我聪明得多,我都听你的,你说该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
多尔衮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嗯,很好。那我们就先按兵不动,暂时不要主动出击。我们可以在那群人附近悄悄地跟随,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毕竟,他们带着二十多万百姓,行军速度肯定快不了。等到皇太极率领大军赶来,与他们交战的时候,我们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出兵参战。”
多铎阴恻恻地笑着说:“要是那个死胖子不小心战死了,那就再好不过了。”
多尔衮却赶忙摇头,严肃地说道:“不行,现在后金还离不开皇太极。要是皇太极现在死了,后金必将陷入永无休止的内斗之中。所以,至少现在皇太极还不能死。”
而在大明的紫禁城,崇祯皇帝此时的心情犹如火山喷发一般,怒气冲天。他原本听到建奴已经撤离的消息后,心中刚刚稍稍松了一口气,正准备对此次抵御建奴的有功之臣进行论功行赏,以表彰他们的英勇和忠诚。
然而,还未等他开始这项重要的仪式,一个惊人的消息如晴天霹雳般传来——山海关竟然已经失守!这个消息犹如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崇祯皇帝的心头,让他惊愕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更令他震惊的是,这消息显示山海关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沦陷,而直到现在才传到朝廷!这意味着在这漫长的一个月里,朝廷对山海关的真实情况一无所知,完全被蒙在鼓里。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仅让崇祯皇帝的心情瞬间跌入谷底,也让整个朝堂都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慌之中。大臣们面面相觑,惊愕得无法言语,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崩塌了。
崇祯皇帝的论功行赏计划也因此被彻底打乱,他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原本应该是欢乐和庆祝的时刻,如今却变成了一场噩梦。
而在这场噩梦中,最为痛苦的当属那些来自辽东的将军们。他们本是为了勤王而来,却未曾料到会遭遇如此变故。袁督师的死已经让他们痛心不已,如今连自己的家园都失去了,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更糟糕的是,他们对山海关的具体情况简直是一无所知!那里的百姓是否安好?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这些问题就像一个个巨大的谜团,萦绕在他们心头,让他们寝食难安。这种未知所带来的恐惧和担忧,就像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得他们几乎喘不过气来。
要知道,所有的具体详情都被崇祯紧紧握在手中,他们所了解到的,仅仅只是山海关已经失守这一简单事实。而那些远在辽东的将军们,突然察觉到崇祯看向他们的目光有些异样。那眼神中,既有怜悯,又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这让他们感到无比困惑,恨铁不成钢的神色,他们倒是能够理解。毕竟,留守的军队没有守住山海关,这确实是他们的失职。可是,这怜悯又是从何而来呢?他们实在想不明白。
与此同时,一种不祥的预感在他们心头油然而生。他们觉得,山海关恐怕不仅仅是失守这么简单,也许还发生了其他更为严重的事情。而且,这些事情说不定还和他们的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时,崇祯帝把手中的信件递给首位大臣查看。看过信件的大臣们,都用怜悯的目光看向辽东将军们。信件传递了一圈,终于轮到他们自己查看。吴襄接过信件一看,忍不住爆了句粗口:“我操你大爷!”紧接着,一口鲜血喷出,直接晕倒在地。吴三桂见状,也顾不上看信,赶忙扶住自己的父亲。
祖大寿颤抖着双手拿起信件,缓缓打开。虽然他心里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但看到信中的内容时,还是被深深震撼了。祖家竟然被灭族了,连自己的几个小儿子也未能幸免,全部被杀死。祖大寿悲愤交加,怒吼道:“小儿,我与你势不两立!”说完,也吐出一口鲜血。不过他并未摔倒,而是摇摇晃晃地站着。
其他几个副将看到这一幕,都吓了一大跳。但他们并没有吐血,因为和祖家、吴家相比,他们的损失似乎没那么惨重。信件上并没有提及他们家族的具体情况,或许只是被关押,甚至有可能什么事都没有。
不过不管怎样,他们心里明白,自己的家产恐怕是保不住了。但好在人还没事,和前面几家比起来,自己的家产好像也不算什么了。
而其他前来勤王的各大总兵,此时却抱着看笑话的心态看着他们。
崇祯面色凝重地扫视了一眼朝堂上的众大臣,然后缓缓开口说道:“众爱卿,如今局势危急,山海关的反贼蠢蠢欲动,京师的安危受到严重危胁。在此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共同商议应对之策。各位可有什么良策妙计?”
朝堂上的文臣们听到崇祯的问话,面面相觑,一时之间竟然不知如何回答。这些平日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大臣们,此刻却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起来。他们心里清楚,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说大话、讲大道理已经无济于事,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才行。
然而,这些文臣们虽然熟读经史子集,但对于军事战略却一窍不通。他们擅长的是舞文弄墨、吟诗作对,对于如何抵御外敌、保卫京师,实在是束手无策。再加上京师距离山海关如此之近,如果山海关的反贼此时发动进攻,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说不定大明王朝真的会在这一场危机中灰飞烟灭。
想到这里,大臣们都不禁心生恐惧,谁也不敢轻易发言,生怕说错话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于是,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崇祯那略带焦虑的声音在空荡荡的大殿中回响。
崇祯看着那些平日里高谈阔论、指点江山的大臣们,此刻却一个个都像哑巴一样默不作声,心中的失望之情愈发强烈。他原本对这些大臣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在关键时刻为国家出谋划策,共度难关。可如今看来,这些人不过是些纸上谈兵的庸碌之辈罢了。
正当崇祯感到无比失望的时候,他的目光突然落在了正在沉思的帝师孙承宗身上。孙承宗是崇祯最为敬重的老师之一,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对军事也颇有研究。崇祯心想,或许孙承宗能够想出一些应对之策来。
喜欢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