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令的手指还贴在石板底部那道刻痕上,指尖沾着一点朱砂样的红。他没立刻起身,而是把残玉从脖子上取下来,轻轻按在石纹交汇处。石头没发光,也没发烫,可他掌心底下,像是有股微弱的脉动,一跳一跳,像在回应什么。
他缓缓收手,把玉挂回脖子。天刚亮,村道上没人,只有远处传来几声鸡叫。他站起身,拍了拍裤腿上的土,转身朝小学教室走。脚步比昨晚稳,也比昨晚快。
赵晓曼已经在教室门口了。她没说话,只是把手机递过来,屏幕上是直播后台的数据——昨晚那条“石阶刻痕”的短视频,已经被转发了上万次。有人留言:“这纹路和古井边的护符是一套。”还有人说:“你们村是不是藏着整张地图?”
她看着他:“今天讲吗?”
他点头:“讲。但不是讲图,是讲人。”
她明白他的意思。进教室前,她低头看了眼手腕上的玉镯。玉面温润,颜色比昨天深了些,像是吸了夜露。她没碰,也没摘,只是轻轻绕了半圈,让镯子贴着脉门。
直播是八点整开始的。标题很简单:**“青山村,我们怎么守。”**
镜头一开始对准黑板。赵晓曼用粉笔画了一条线,从村口老井,经过校舍,延伸到祠堂后山。然后她贴上帛书的拓片,指着那行小字:“守者非姓,非权,非力,惟信不移。”
“这不是一句口号。”她声音不高,但教室里每个字都听得清,“八百年前,有人把东西埋进地里,不是为了藏,是为了传。他们知道,总有一天,会有人重新走这条路。”
弹幕慢慢静了下来。
她接着说:“罗家记路线,赵家传歌谣。这不是传说,是分工。就像现在,有人修房,有人教书,有人巡山。每个人做的不一样,但目标一样——让村子活着。”
罗令坐在她旁边,没拿话筒。等她说完,他把手机架好,播放那段三秒的视频:残玉贴在石纹上,青晕从缝隙里泛出来,像呼吸。
“这不是特效。”他说,“也不是玄学。它能动,是因为这块石头,认得这条路。它记得,有人曾经一寸一寸,把它走完。”
弹幕开始滚动。
“所以你们真能看见地下的东西?”
“那玉是不是古董?”
“是不是只有你们家的人才能用?”
罗令没回答这些问题。他站起来,走到校舍墙边,蹲下,手指再次触到那块石板。这次他没用玉,只是用指甲沿着刻痕描了一遍。然后他抬头,对着镜头说:“你们以为守护是靠一个人,靠一块玉?不是。是靠一代代人,把手里的东西,交到下一个能看见的人手里。”
他停顿了一下:“昨天,我梦见了整条脉。它不是一条线,是一张网。底下有光,有声,有节奏。它在动,像活着。但最让我明白的是——我不是第一个看见它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赵晓曼这时站起身,走到他身边。她抬起手腕,把玉镯对准镜头:“它昨晚热了一下。不是因为玉有灵,是因为我碰到了他。”她指了指罗令,“我们站在一起的时候,它醒了。”
弹幕突然刷屏。
“所以守护是会传染的?”
“那我们也能参与吗?”
“如果我也想守,该从哪儿开始?”
赵晓曼笑了下:“从记住开始。记住这村里的路,记住老人讲的故事,记住孩子问的问题。这些东西,看起来没用,可它们是线索。就像这块玉镯,传了八代,一直没人知道它能‘醒’,直到现在。”
罗令接过话:“所以今天这场直播,不是为了证明什么。是告诉所有人——守护不是秘密,不是特权,是选择。你愿意记住,你就已经是守护者。”
他站起身,从脖子上取下残玉。这一次,动作很慢,像是在交出一件重要的东西。他走到旗杆底座前,打开暗格,把玉轻轻放在油布上,没盖,也没锁。
“它陪了我很多年。”他说,“从小孩到大人,从城里回村,它告诉我哪儿该去,哪儿该停。但现在,我不需要它再告诉我方向了。”
他顿了顿:“我知道该往哪儿走。”
话音落的瞬间,残玉突然轻颤了一下。不是发光,是震动,像心跳。接着,一道极淡的青光从断口溢出,顺着暗格边缘的缝隙,一点点渗进地底。光不刺眼,也不持久,像溪水入土,无声无息。
罗令抬手按住胸口。
那里又热了。不是烫,是温的,像有股暖流从地底升上来,顺着血脉,落进心里。他没说话,只是站着,手没放下。
弹幕静了两秒。
然后有人打字:“玉……进地里了?”
“他手按着心口,是不是不舒服?”
“刚才那道光,我录到了,不是p的。”
赵晓曼走到他身边,没问,只是轻轻碰了下他的手臂。他摇头,低声说:“它没走。它只是不用再挂在外面了。”
她点头,然后举起手腕,把玉镯贴在旗杆底座的裂口上。那一瞬,镯子表面闪过一丝微光,极淡,像水波掠过。
“它认得。”她说。
罗令看着她,又看向镜头:“以后,这里会变成村史陈列点。帛书、族谱、石板、刻痕,全都放在这儿。谁都能看,谁都能查。不是因为我们怕人质疑,是因为我们想让人记住——这些东西,不是谁的私产,是这片土地自己长出来的。”
他弯腰,把暗格盖上,没锁。站直后,他说:“从今天起,青山村的守护,不靠一个人,不靠一块玉,靠所有愿意记住的人。”
直播画面最后定格在校舍墙边。那块石板还露在外面,刻痕清晰,朱砂泛红。赵晓曼的玉镯搭在石沿上,镯面朝上,像在承接什么。
罗令的工装裤口袋里,手机震动了一下。他没看。远处,王二狗牵着狗从村道拐角走来,手里举着新做的“文物巡逻队”袖章,边走边喊:“罗老师!东坡那片土松了,是不是该去看看?”
罗令应了声,转身朝门口走。
赵晓曼拿起玉镯,套回手腕。她没再看镜头,只是跟上去,脚步落在他身后半步。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教室,阳光照在旗杆底座上,裂口朝天,像一张终于开口的嘴。
喜欢直播考古:我的残玉能通古今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直播考古:我的残玉能通古今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