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秦王便召见少府卿,命其为太子扶苏配备一名专属属官,听候差遣。】
【考虑到扶苏年仅五岁,嬴政还特意叮嘱,此人须年纪轻些。】
【若选年长者,恐其为讨好太子而阿谀奉承,反而坏了太子心性。】
【年纪尚轻者,则心思尚单纯,不易生出旁门左道的念头。】
【至于是否聪慧机敏,反倒不是重点,只要能踏实做事、尽职尽责便可。】
【少府卿领命后,颇感为难。
若只是为太子选一个属官,本非难事。】
【毕竟,秦王将年仅五岁的扶苏立为太子,足见其宠爱之深。】
【朝中早有无数人盼着能靠近这位储君,借以晋升。】
【不论是成为太子近臣,还是在秦王面前露个脸,皆是难得的机遇。】
【但加上年龄限制后,人选便少了许多。】
【他彻夜翻阅属下官吏名册、履历,最终在中书谒者丞所辖的中书谒者中,筛选出十余名年约十四、五岁的年轻官员。】
【次日清晨,少府卿亲自召见这十余人,加以考察。】
【其中一名叫章邯的中书谒者,表现尤为出色。】
【最终,少府卿带着章邯,急赴太子扶苏府邸报到。】
看到此处,嬴政回身面向群臣,朗声问道:
“章邯何在?”
他对自己为“天幕亲子”所选的第一位侍从颇为重视。
若此人十多年前已是中书谒者,只要未曾犯错被黜或处死,如今应当已在朝中任职。
果然,群臣列队末尾,一人应声而出,躬身行礼:
“臣在!”
现年二十九岁的章邯,低头应答的同时,心中却暗自惊异。
没想到,天幕中的自己,竟早在十余年前便有机会侍奉那位太子扶苏。
以太子扶苏的天资与圣眷之隆,只要天幕上的那个“自己”能抓住机会,必然能迅速脱颖而出。
甚至,如今的他,或许也能因天幕中的这段往事而获益。
嬴政上下打量了一番章邯,心中略感满意,觉得此人举止沉稳,应是可造之材,便问:
“现居何职?”
章邯恭敬答道:
“回陛下,臣现任中书谒者丞。”
嬴政微微颔首,难怪对其印象不深。
少府乃九卿之一,下属十余个部门,事务繁杂,官吏众多,自然难以一一细记。
比如负责皇帝衣物织造与管理的御府令,负责帝王膳食的尚食令,以及负责宫廷接待与礼仪事务的中书谒者令等,皆是如此。
而在这些令职之下,各自设有一名副手。
例如御府令的副手称为御府丞,尚食令的副手称为尚食丞,中书谒者令的副手则称为中书谒者丞。
章邯如今的职位,便相当于少府下属十余个部门之中,其中一部门的第二负责人。
这样的官职级别,已经足以让他位列朝堂之上,参与文武百官的朝会。
但其站位通常靠后,处于文武百官的末席,朝堂之上也极少有机会发言露面。
此外,若始皇有事务需要沟通,通常也是直接联系少府长官,或进一步下达到少府下属的各令,极少会直接对接到各丞一级。
因此,尽管章邯目前担任中书谒者丞,却尚未达到能被始皇熟记于心的程度。
但那是过去的事了,如今始皇必定已经对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一旦被始皇记在心中,那么章邯飞黄腾达的日子,还会远吗?
与此同时,朝中一众文武百官也逐渐意识到天幕的另一大潜在价值。
那就是借助天幕的展示,他们或许能够在始皇面前提前留下印象,混个脸熟。
尤其是那些平日里难得有机会在始皇面前露面的中下层官员。
只要天幕上所呈现的那个“自己”足够出色,再加上些许好运。
若能获得天幕中“太子扶苏”的赏识,或是做出一些足以称道的政绩。
那么现实中身为同一人的他们,也许便能顺势借力,一飞冲天!
因此,此刻不少中下层文武官员心中都在默默祈祷,希望天幕上的那个“自己”能争气些,运气也更好一些,能够带他们一同腾飞。
【“臣,少府卿,叩见太子殿下!”】
【少府卿向太子扶苏恭敬行礼道。】
【紧随其后的,是一位十五岁左右的少年,正是章邯。
他也躬身拜道:“下官少府属下中书谒者章邯,叩见太子殿下。”】
【太子扶苏仿效其父王接见大臣的方式,微微抬手示意道:“免礼,辛苦少府卿了。”】
【少府卿摆了摆手,再度行礼道:“此乃臣之职责,太子殿下言重了。”】
【他深知秦王对太子扶苏的器重与宠爱,因此丝毫不敢怠慢。】
【唯恐太子继续在礼节上多费口舌,少府卿随即转入正题:“这位是少府中书谒者章邯,今后将随侍太子殿下左右,一切听从太子殿下调遣。”】
【“太子殿下若有吩咐,尽可交予章邯执行。”】
【“若其力有未逮,亦会立即禀报于臣;若臣亦难以决断,则将呈报陛下,由陛下裁决。”】
【太子扶苏轻轻点头,随即问道:“那我现在是否可以前往父王的府库,挑选几样所需之物?”】
【少府卿微微颔首,随后问道:“自然可以,此前陛下已有旨意,命臣等全力配合太子。”】
【“不知太子殿下意欲挑选何物?若方便告知,臣等可尽快为殿下筹备。”】
【早已心中有数的太子扶苏直言不讳:“第一,准备两份珍稀的药材与补品。”】
【“第二,查问府库中是否藏有法家先贤的手稿,如商君所着之类。”】
【“第三,再查府库中是否有兵家先贤所撰之兵书手稿,若有,也请备两份。”】
【“第四,另备千金,供我后续使用。”】
【“第五,待以上四点落实之后,我另有安排。”】
【听闻太子所求的少府卿虽心存些许疑虑,】
【但来前始皇已明令交代,务必要全力配合太子,因此他未作迟疑,立即陪同太子前往秦王府库,着手筹备所需之物。】
……
当秦皇嬴政从天幕上看到“太子扶苏”所提出的要求后,心中不禁暗暗叹息,果然不出其所料。
天子驾六,太子乘四。
“太子扶苏”所提的四样物件,想必便是为大秦的文武重臣所备。
若嬴政再度推测无误,那么“太子扶苏”特别指明的那两味稀有药材与补品,应当是要赠予十余年前时任左丞相的隗状与右丞相的王绾。
而那一卷法家前辈的手稿,则应是为当时刚被任命为廷尉的李斯所备。
至于另外两卷兵家先贤的着作,推测应是分别赠予当年已具声望的王氏与蒙氏家族。
隗状与王绾,是朝中旧贵族文臣的代表人物;李斯则是新兴法家的重要代表。
王家与蒙家则世代为将,为秦王所倚重,是军中最具影响力的两大世家。
只要“太子扶苏”这几份礼送出,而隗状、王绾、李斯、王翦、蒙武等人欣然接受,那便意味着大秦的中枢文武重臣几乎皆已站在“太子扶苏”身后,成为其身份地位的坚定支持者。
如此一来,“太子扶苏”的储君之位自然更加稳固三分。
至于这些人是否会拒绝“太子扶苏”的赠礼,此事几乎不可能发生。
单从那位“秦王嬴政”执意将年仅五岁的“扶苏”立为太子这一决定,隗状、王绾与李斯等人便能察觉出那位“秦王”对“太子扶苏”的宠爱之深。
因此,即便出于对秦王的尊重,他们也会欣然接受“太子扶苏”的礼物。
若他们再稍加聪明一些,在接受礼物之后,或许还会为“太子扶苏”在朝中多多美言几句,为他扬名造势。
这样一来,在旁人眼中,“太子扶苏”便是一位德才兼备、广受爱戴的储君。
不仅深受秦王宠爱,也得到一众重臣将领的衷心拥护。
若形成如此印象,“太子扶苏”的太子之位无疑将再添三分稳固。
而如此深沉缜密的谋略,竟出自一个年仅五岁的孩童之手!
并且,在整个过程之中,无人指点,全凭其独立思虑而成。
如此天赋,已非“震惊”所能形容,更令人感到几分畏惧。
至少,嬴政在五岁之时,远远不及如此思虑深远。
——一个天生的储君之才!
这便是嬴政对天幕上“太子扶苏”的最新判断。
不过,嬴政仍有一事未能参透:为何“太子扶苏”还要求准备千金?
因为倘若仅为赠礼给隗状、王绾、李斯等人而言,先前所备的药材补品与先贤手稿已足够得体。
若再额外赠以千金,并非不可,只是略显俗套,甚至可能弄巧成拙。
因药材与手稿可被视为关怀与敬意,若传扬出去,不仅不会引起非议,反而会被视为一段风雅佳话。
但若附赠千金,便易让人联想到贿赂与拉拢之意。
即便旁人不便明言,私下议论也难免出现,使此事的纯粹性受到质疑。
难道是年少思虑未周?
喜欢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