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视野”模块的开启,像在伊拉面前点亮了一盏微光闪烁的探照灯,虽不能照彻所有迷雾,却足以让她窥见前方道路的坎坷。系统推演出的白沙溪用水协会潜在危机,让她心生警惕,也让她更加迫切地意识到,必须抢在政策全面落地前,为各个试点公社编织好更具韧性的“安全网”。
她首先将“未来视野”聚焦于青松岭的木耳产业。
【推演结果(概率71%):土地承包到户后,菌床管理责任到人,短期积极性提升,产量可能小幅增加。但潜在风险:1. 菌种退化、技术更新等公共服务弱化(概率68%);2. 各户销售渠道不一,相互压价,损害整体利益(概率62%);3. 部分社员可能为短期利益,过度采收或忽视品质(概率55%)。】
【适应性建议:推动成立“木耳种植协会”,统一菌种供应、技术指导、品牌建设和销售渠道;建立内部质量标准和惩戒机制。】
看到推演结果,伊拉立刻给青松岭刘书记写信,附上了详细的协会筹建建议,并让王学庆亲自跑一趟,协助他们进行前期筹备和社员动员。
接着,她又对杨柳桥的编织产业、石头坪的梯田与养殖综合发展进行了推演,都发现了类似的问题——分散经营可能导致公共服务缺失、市场竞争力下降和品质管控困难。
基于这些预见,伊拉加快了新型合作组织推广的步伐。她不再仅仅提供建议,而是主动出击,召集各试点公社的负责人和技术服务队骨干,连续开了几次研讨会,统一思想,明确方向。
“同志们,政策的调整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但我们不能把‘分’简单理解为‘散’!”伊拉在会议上慷慨陈词,“我们过去一年多摸索出的这些好路子,比如沼气的规模效应、木耳的统一销售、编织的质量品牌、用水的协同管理,还有石头坪的综合治理,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组织和规模!‘包产到户’不等于回到小农经济的老路,我们要探索的是‘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该分的分下去,该统的必须统起来,而且要用更符合经济规律的方式统起来!”
她将东风公社沼气合作社、正在筹建的青松岭木耳协会等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详细解释了这些新型组织在技术服务的“统”、市场开拓的“统”、品牌建设的“统”以及公共设施管理的“统”方面所能发挥的关键作用。
多次深入的交流和一个个鲜活的案例,逐渐打消了部分基层干部的疑虑,统一了思想认识。一场以“巩固试点成果,创新合作模式,应对时代变革”为主题的适应性调整工作,在伊拉的统筹下,在五个试点公社及第二批推广单位中紧锣密鼓地展开。
得益于伊拉的提前预警,白沙溪公社何书记和用水者协会高度重视,抢在土地承包方案最终确定前,召开了紧急全体代表大会。
会议上,何书记没有回避问题,而是坦诚地向大家分析了土地承包后可能出现的用水管理困境,并展示了伊拉协助草拟的《白沙溪用水者协会章程(修订草案)》。新章程的核心变化在于:
用水权与承包权挂钩:明确用水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附属权利,承包土地的农户自动成为协会会员,享有用水权利,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缴纳水费、参与渠系维护等)。
细化用水单元与管理:以承包户或联户为基本用水单元,建立详细的用水档案,实行定额管理,超额部分阶梯加价。
强化奖惩与信用体系:将用水行为与信用积分更紧密地绑定,信用等级直接与用水优先权、水费优惠、以及公社其他优惠政策(如农机服务优先、新技术推广优先等)挂钩。
明确协会法律地位与仲裁权:争取公社授权,赋予协会在用水纠纷中更大的调解和仲裁权力。
章程修订案经过激烈讨论,最终获得了绝大多数代表的支持。协会还趁热打铁,选举产生了更年轻、更有干劲的执行小组,负责日常管理和监督。
当土地承包的春风吹到白沙溪时,这里的用水管理框架已经完成了升级加固,虽然仍会遇到新问题,但避免了伊拉预见的“矛盾反弹”和“功能弱化”的最坏情况。何书记事后心有余悸地对伊拉说:“伊拉专家,多亏你提醒得早啊!不然等乱起来再收拾,就难了!”
就在各个试点公社积极应对变革之际,伊拉主持编写的《生态农业实用技术手册(第一版)》终于定稿印刷。手册内容涵盖了沼气建设与管理、木耳段木栽培、节水灌溉与用水协会管理、手工编织技术与市场开拓、丘陵地水土保持与综合开发等五大模式,语言通俗,插图丰富,操作性强。
手册一经推出,立刻成为抢手货。不仅本地区各个公社索要,连邻近地区乃至省农业厅都来函要求调拨。张建国副专员对此高度重视,指示加大印刷数量,并安排伊拉和技术服务队筹备一系列巡回培训讲座。
伊拉让王学庆主要负责培训讲义的准备和部分初级课程的讲授,自己则抽身出来,专注于应对更宏观的挑战和指导第二批推广单位的工作。王学庆经过大半年的锻炼,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他精心准备的培训课程深入浅出,很受基层欢迎,这让伊拉倍感欣慰。
喜欢穿成六岁傻崽后我靠系统带飞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穿成六岁傻崽后我靠系统带飞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