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专题会议的决定,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星城政坛激起层层涟漪。林别提出的三项改革重点,特别是高新区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和老城区有机更新,直接触及了某些部门的核心利益。
一周后,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星城高新区科技创新体制改革试点方案》。会议由市长周明宇主持,但林别破例出席,显示出对这项改革的高度重视。
会议刚开始,常务副市长李伟就提出了异议:“林书记、周市长,方案中提出设立规模达20亿元的科技创新风险补偿基金,这是否过于激进?市财政目前压力很大,这笔资金是否能够产生预期效益,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财政局局长刘建明立即附和:“李市长说得对。而且方案要求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按1:3配比,意味着要撬动60亿社会资本,这个目标恐怕难以实现。”
发改委主任杨立新也从专业角度提出质疑:“方案中关于‘概念验证中心’的设想很好,但建设和运营成本高昂。我们测算过,一个像样的概念验证中心每年需要投入至少5000万,这笔钱从哪里出?”
面对接连而来的质疑,林别神色平静。他转向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赵东:“赵主任,你们在一线最了解情况,说说你的看法。”
赵东推了推眼镜,略显紧张:“各位领导,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很多科技创新项目确实卡在概念验证和中试阶段。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和概念验证中心,确实是破解这个难题的关键。”
“但是,”李伟打断他,“我们要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如果每个创新项目都要政府兜底,财政迟早要被拖垮。”
会议室内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支持改革和反对改革的观点激烈碰撞,周明宇作为会议主持人,始终保持着中立态度,不轻易表态。
林别等待各方充分发言后,才缓缓开口:“同志们,我理解大家对财政风险的担忧。但是,我们要算大账、算长远账。”
他站起身,走到会议室前方的电子屏幕前:“我请大家看一组数据。去年,星城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是4.5%,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8%,远低于深圳的35%、杭州的30%。这意味着我们每投入100元研发经费,只有18元产生了实际效益。”
屏幕上显示出详细的数据对比,让在场的每个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我们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不是要大包大揽,而是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林别继续阐述,“这20亿资金,如果能撬动60亿社会资本,支持200个创新项目,哪怕其中只有10%取得成功,带来的税收和就业增长,也远远超过我们的投入。”
他转向财政局局长:“刘局长,财政压力确实存在,但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今天不舍得投入,明天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刘建明张了张嘴,想要反驳,但在林别坚定的目光下,最终还是没有说话。
“至于概念验证中心,”林别看向发改委主任,“我们可以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政府提供场地和启动资金,引入专业机构运营,通过服务收费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一定全部要靠财政投入。”
这时,周明宇终于开口:“林书记的分析很有道理。科技创新是星城未来发展的关键,在这个领域适当加大投入是必要的。我建议,方案原则上通过,但具体实施要分步走,控制好风险。”
市长的表态成为了关键转折点。最终,方案在修改后获得通过,但林别清楚,这只是一个开始。
更大的考验出现在老城区有机更新项目上。在项目指挥部第一次会议上,住建局局长张涛汇报了初步实施方案,其中清水塘街道作为首批试点,计划投入15亿元进行整体改造。
“15亿?”副市长、城投集团董事长王强立即提出质疑,“这个投入规模是否过大?清水塘街道面积只有2.3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投入超过6亿元,这个成本效益比值得商榷。”
规划局局长陈志远也委婉地表示:“如此大规模的投入,是否会导致其他片区的改造资金被挤占?我们要考虑均衡发展。”
更强烈的反对声音来自一位资深专家:“老城区改造要避免大拆大建,15亿的投入很可能导致过度商业化,失去历史街区的原有风貌。”
面对这些质疑,林别没有直接反驳,而是提出了一个建议:“既然大家对投入规模有不同意见,我们不妨到现场开一次办公会,听听居民和专家的真实想法。”
第二天下午,清水塘街道的一处老院落里,一场特殊的现场办公会召开了。与会者除了相关部门负责人,还有居民代表、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
一位在老街住了六十年的文化学者动情地说:“我支持改造,但反对破坏。这些老建筑、老街道承载着星城的记忆,改造要像针灸一样精准,不能像外科手术一样粗暴。”
住在危房里的居民王大爷则说得实在:“我们不懂什么文化保护,就想知道什么时候能住上不漏雨、不潮湿的房子。我这风湿病,每年医药费都要好几千。”
经营传统小吃店的李老板担心的是:“改造后租金肯定要涨,我们这些小本经营还能不能留得住?”
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老城区改造的复杂性。
听完所有人的发言,林别做了总结:“大家的意见都很中肯,说明我们的方案还需要完善。我提三个原则:第一,民生优先,危房改造要立即启动;第二,文化保护,历史风貌要精心维护;第三,可持续发展,改造后要能让原住民留得住、过得好。”
他当场宣布调整方案:投入规模从15亿调整为8亿,重点用于危房改造、基础设施更新和公共空间提升,商业开发规模大幅压缩。
这个调整赢得了各方认可。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两次交锋,林别展现出了灵活务实的工作方法: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具体策略上善于妥协。这种风格开始赢得越来越多干部的理解和支持。
晚上,林别在办公室复盘这两次会议。秘书小陈进来汇报:“书记,今天会后,有几个局长私下表示,开始理解您的改革思路了。”
林别微微一笑:“改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重要的是让更多人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改革,改革最终对谁有利。”
喜欢官弈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官弈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