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僵持的棋局
匿名电话的威胁像一股寒流,但并未能阻止审计工作的齿轮继续转动。在市政府明确的指令下,审计局最终还是拿到了生态科技走廊指挥部部分非核心的财务资料,尽管过程曲折,且关键合同依旧被以“涉密”为由拒绝提供。
审计报告初稿出来那天,李志军再次来到我办公室,表情比上次更加为难。
“市长,这是初步报告。”他将一份文件放在我桌上,厚度有限,“能查的部分,表面上看,程序基本合规,资金拨付流程也都有签字背书。但是……”
他顿了顿,指向报告末尾的保留意见:“由于无法获取核心合同及验证部分大额资金支付的最终用途和对应资产,我们对项目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和是否存在挪用情况,无法做出准确判断。这部分,我们如实写了。”
我快速翻阅着报告。正如李志军所说,报告本身四平八稳,挑不出大毛病,但那个“无法判断”的保留意见,就像一扇紧闭的门,后面可能藏着任何东西。对方用“合规”的外壳,巧妙地包裹住了可能存在的内核问题。
“嗯,报告客观反映了现状。”我合上报告,“按规定程序,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后,正式成文吧。”
“是。”李志军松了口气,似乎担心我会要求他强行突破。
我知道,在对方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依靠常规审计手段很难一击致命。这次审计,更像是一次火力侦察,摸清了对方的防御工事,也暴露了其严防死守的核心区域。
几乎在审计报告进入征求意见阶段的同时,韩志军主导的“干部双向交流”计划也正式落地。市发改委负责产业规划的处长和工信局一位颇有潜力的副科长,被一纸调令派往生态科技走廊指挥部“挂职锻炼”。
赵劲松送走这两位骨干后,来到我办公室,闷着头抽了半支烟。
“市长,咱们这可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他吐出一口烟雾,语气沉闷,“审计没抓到实质把柄,反倒把我们两个得力的人给搭进去了。那边现在是铁板一块,我们的人过去,估计也就是坐冷板凳,接触不到核心。”
“换个角度看,冷板凳也有冷板凳的用处。”我试图安抚他,也安抚自己,“让他们去了,就安心工作,多看多听少说,未必没有收获。”
话虽如此,我心里也清楚,这又是一次此消彼长。韩志军通过制度化、合规化的手段,不断巩固着他的权力堡垒,削弱着我的执行力量。请示报告制度让市政府的每一项重要决策都变得缓慢而笨重,仿佛戴着手铐脚镣跳舞。
天州的政局,陷入了一种沉闷的僵持。表面上,市委市政府各司其职,共同推动发展。暗地里,两条路线的较量和权力的侵蚀无处不在。我凭借观摩会的余威和偶尔借来的“东风”,勉强守住了基本盘,却难以突破对方设置的层层壁垒。
韩志军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棋手,不再追求速胜,而是通过稳健的落子,逐步压缩我的生存空间,积攒着微小的优势。他不需要将我彻底将死,只需要让我无力反抗,慢慢窒息。
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这种无处不在的掣肘和消耗,远比面对徐振坤时的正面冲突更让人心力交瘁。
傍晚,我独自在办公室里踱步。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将房间染成一片昏黄。桌上放着那份不痛不痒的审计报告和干部交流的文件,像两块冰冷的石头,压在我的心头。
僵局,必须被打破。但我手里的牌已经不多,常规手段似乎都难以奏效。周海那边的秘密调查是唯一的希望,但进展缓慢,且充满风险。
就在我苦思破局之策时,手机响了,是陈宇的助理何先生。
“林市长,冒昧打扰。陈先生想约您明天晚上一起吃个便饭,地点定在郊区的‘静心斋’,比较清静,方便谈话。”
陈宇再次发出了邀请,而且选了一个如此隐秘的地点。这一次,恐怕不再是试探,而是摊牌。
我看着窗外逐渐沉落的夕阳,知道又一个关键的抉择,摆在了面前。
喜欢官弈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官弈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