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高质量发展项目观摩会的日期日益临近,天州的气氛也变得更加微妙。表面上,市委市政府都在为这次重要的展示活动积极准备,但暗地里,两套班子围绕着有限的资源和展示机会,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争夺。
斗争首先在接待资源和行程安排上爆发。观摩团在天州只有一天时间,按照常规,主要行程自然围绕主角“生态科技走廊”展开。但如何安排“备选”的产业园项目,就成了双方博弈的焦点。
韩志军授意市委办拿出的初版方案,将产业园参观时间压缩到了可怜的四十分钟,安排在观摩团舟车劳顿的下午最后时段,并且路线设计刻意避开了园区最具活力的生产车间和研发中心,只安排观看一个静态的规划沙盘。
“这简直是对我们项目的侮辱!”赵劲松拿到方案初稿时,气得脸色发青,“四十分钟,看个沙盘?这能看出什么高质量发展?分明是想让我们糊弄过去,或者干脆出丑!”
我压下心中的怒意,在这个节骨眼上,冲动解决不了问题。“把我们的诉求列出来,形成书面意见,正式反馈给市委办。要求保证至少一个半小时的参观时间,路线必须包含核心生产线和研发测试平台。理由要充分,就说是为了全面、真实、立体地展示天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扎实成果。”
书面意见递交上去后,如同石沉大海。两天后,市委办拿出了第二版方案,参观时间象征性地增加了二十分钟,路线依旧保守。
“他们这是铁了心要打压我们!”周海也看出了门道,“韩志军不想让你们的项目有任何出彩的机会,哪怕只是备选。”
我知道,常规的沟通渠道已经无效。必须施加更大的压力。我再次拨通了沈墨的电话,这次不是求助,而是信息互通。
“观摩团的行程方案对我们很不利,韩志军在极力压缩我们的展示空间。”我直言不讳。
沈墨沉吟片刻:“我听说,这次带队的王副省长,对实体经济和制造业非常重视。他之前在工信部工作过,看项目喜欢看细节、看门道,最反感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
这个消息至关重要!我立刻召集赵劲松和团队核心人员。
“调整策略。”我部署道,“我们不跟他们纠缠于参观时间的长短。我们要做的是,确保在有限的时间里,给观摩团,特别是给王副省长,留下最深刻、最真实的印象。”
“怎么做?”赵劲松问。
“第一,把规划沙盘做得更精细、更动态,重点突出我们的产业链布局和技术升级路径,与生态科技走廊那种粗放的概念规划形成对比。第二,精选参观路线,就选那条自动化程度最高、技术最核心的生产线,让领导能看到实实在在的设备和产品。第三,准备一份言简意赅、数据翔实的汇报材料,重点讲技术突破、市场占有率和员工技能提升,不说空话套话。”
我顿了顿,加重语气:“最重要的是,现场不要安排任何‘演员’,不要刻意排练,就展现最真实的生产状态。我们要用‘实’来对抗他们的‘虚’。”
团队领命而去,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与此同时,我也通过省工信厅的老领导,将我们面临的“展示困难”以及我们“求真务实”的准备情况,委婉地传递了上去。
几天后,省委办公厅直接对观摩行程方案提出了修改意见,要求“更全面地反映天州不同发展路径的探索”,特别指出对高端制造产业园的参观“要能深入了解到企业的真实运营和技术创新情况”。
这一下,市委办再也无法搪塞。最终确定的方案,产业园的参观时间被确定为一个半小时,路线也按照我们的建议进行了优化。
消息传来,赵劲松和团队欢呼雀跃,仿佛打了一场大胜仗。
我却不敢有丝毫松懈。这只是在舞台入场券和站位上争取到了一点公平。真正的较量,是在观摩团到来的那一天。韩志军掌控着整体节奏和话语权,他依然有无数种方法在细节上让我们黯然失色。
比如,陪同参观的人员级别,讲解员的安排,甚至当天车辆的调度、午餐的座次……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他彰显主导、边缘化我们的工具。
无形的硝烟,早已弥漫在观摩团抵达前的每一寸空气里。我们赢得了一局,但决战尚未开始。
喜欢官弈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官弈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