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源银行的贷款像一场及时雨,暂时缓解了华创、科芯等几个重点项目的资金焦虑。然而,这场“雨”并未下到韩志军主导的“生态科技走廊”上。这微妙的差异,让天州的发展格局呈现出一种愈发清晰的割裂感。
这种割裂,在随后召开的全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变得尤为明显。
会议由我主持,韩志军做总结讲话。按照议程,我先通报了主要经济数据。当念到“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百分之十八,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十个百分点”时,我能感觉到会场侧方投来的几道目光。这亮眼的数字背后,金源银行的贷款功不可没。
轮到韩志军讲话时,他依旧沉稳,但话语间的侧重点已截然不同。
“上半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成绩来之不易。”他首先定调,将成绩归功于“市委领导”,接着话锋一转,“特别值得肯定的是,我们聚焦长远,布局未来的战略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省生态科技走廊天州段已完成总体规划和核心区土地平整,引进了一批具有引领性的环保科技和生物医药企业,这为我们天州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用了“突破性进展”、“引领性”、“产业制高点”等词汇,极力描绘生态科技走廊的战略意义和宏伟前景。相比之下,我对高技术制造业的通报,在他口中变成了“保持了传统产业领域的稳定增长”。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侧重点不同,而是发展路线的公开分歧。他将我的努力归入“传统”和“稳定”,而将自己的项目标榜为“未来”和“引领”。
“这里我要强调一点,”韩志军的声音提高了几分,目光扫过台下各区县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到生态科技走廊对于天州转型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各级各部门要把资源、精力向这个战略平台集中!任何与此相悖的思路,任何分散资源、各自为战的行为,都是对天州长远发展的不负责任!”
这话已经说得很重了,几乎是在公开批评我坚持推动高端制造产业园的做法是“分散资源”、“各自为战”。会场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不少人低下头,避免与任何一方有眼神接触。
我面无表情地听着,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无意识地划动着。我知道,他这是在利用一把手的话语权,为天州的发展定调,也是在明确告诉所有人,哪条路才是“正确”的,资源应该向哪里倾斜。
会议结束后,韩志军率先离场。我坐在原位,看着各部门负责人神色各异地匆匆离去。赵劲松走到我身边,低声道:“市长,他这是要把我们的路彻底堵死啊!”
“路是走出来的,不是谁一句话就能定死的。”我合上笔记本,站起身,“他唱他的高调,我们干我们的实事。”
话虽如此,但现实的阻力却在实实在在地增加。随后的几周里,我明显感觉到,当我就高端制造产业园的土地、配套政策等问题与相关部门沟通时,对方的态度变得更加“严谨”和“保守”,开口闭口都是“要符合全市战略大局”、“需要统筹考虑”。
甚至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也开始流传出一种论调,说林市长“思想不够解放”,“过于执着于传统制造业”,与韩书记的“宏大气魄”相比显得“格局不够”。
这些流言蜚语像无形的墙,阻碍着工作的推进。我知道,这是韩志军舆论攻势的延续,目的就是要孤立我,让我主导的发展思路失去市场和人心。
一天晚上,我难得准时下班,回到市委宿舍。打开电视,本地新闻正在播放一则关于生态科技走廊的专题报道,画面里是韩志军陪同省里领导视察规划沙盘的场景,解说词充满溢美之词。我拿起遥控器,换了个频道。
站在窗前,看着这座我倾注了心血的城市,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袭来。我手握实实在在的产业项目和就业贡献,却敌不过对方高举的战略旗帜和掌控的舆论喉舌。难道脚踏实地,真的不如画饼充饥?
不,我不能动摇。天州的根基在制造业,无数家庭的生计系于此。放弃了这一点去追逐那些看似高大上却可能空中楼阁的“未来产业”,才是对天州最大的不负责任。
韩志军可以定义“正确”,但我必须坚持“实在”。
只是,在这场路线之争中,我手中的牌,似乎越来越少了。陈宇提供的市场资金,像一剂兴奋剂,药效过后,疲态可能会更加明显。
我需要找到一种方式,不仅要守住阵地,还要让更多人看到,哪条路才是真正通往天州繁荣未来的康庄大道。
喜欢官弈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官弈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