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悄然发力,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虽然未能立刻掀起滔天巨浪,但那不断扩散的涟漪,已经引起了各方关注,尤其是对手的警觉。
柳云天所在的“京辉资本”行动迅速,他们不再试图直接阻挡青州,而是采取了更狡猾的 “平行竞争” 与 “人才猎杀” 策略。
就在我们与那家国内领先的AI企业进入最后谈判阶段时,“京辉资本”突然宣布,将在邻省一个基础更好的高新区,投资建设一个规模更大、政策更优惠的“人工智能产业园”,并给出了令人咋舌的优惠条件,明确针对我们正在接触的那几家企业。
同时,赵劲松费尽心思从海外引进的一位顶尖数据科学家,在即将签约的前夕,突然收到了来自京城某顶级研究机构抛出的橄榄枝,待遇和平台远超我们所能提供的极限,对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已经是短短一个月内,第三个被类似方式“截胡”的核心人才。
“林市长,对方这是摆明了要跟我们打资源消耗战!”赵劲松带着黑眼圈,语气中带着疲惫和愤怒,“他们资金比我们雄厚,背景比我们深,这样下去,我们很被动!”
我看着窗外,临港新城的工地上依然繁忙,但我知道,在看不见的战场上,我们正面临着一场艰苦的阻击战。
“他们是在用资本和资源优势,挤压我们的生存空间。”我转过身,对赵劲松说,“但我们不能自乱阵脚,更不能跟着他们的节奏走。他们打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
“我们……还有什么牌?”赵劲松有些迷茫。
“我们的牌,就是 ‘务实’和‘场景’。”我走到白板前,画了两个圈,“他们可以建更大的园区,给出更优厚的条件。但他们无法复制我们青州独特的产业基础和亟待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吸引力!”
我下达了新的指令:
1. 调整招商策略: 暂时放弃与“巨无霸”企业的正面争夺,将目标聚焦于那些规模不大、但技术独特、迫切需要落地场景的“独角兽”或“瞪羚”企业。我们要做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2. 深化场景开放: 拿出更大的魄力,向合作企业开放青州的真实应用场景。例如,将全市的公共停车数据、部分交通流量数据(脱敏后)开放给智慧交通领域的创业公司,供其研发和测试算法。将几家愿意改革的传统制造企业,作为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试验田”。
3. 打造人才“软环境”: 既然在“硬待遇”上拼不过,就在“软环境”上下功夫。我督促相关部门加快国际学校、高端人才公寓、配套医疗设施的建设,并亲自推动设立“青州创新创业基金”,为携带技术落户的团队提供天使投资。
这些策略很快见到了成效。一家专注于“AI+环保”的初创公司,被我们开放的污水监测和治理场景所吸引,毅然拒绝了“京辉资本”旗下机构的投资,选择落户青州。一个来自硅谷的小型芯片设计团队,看中了“芯辰科技”形成的产业微集群和我们的基金支持,也决定加入。
我们就像战场上的轻骑兵,避开敌人重兵布防的主阵地,利用灵活性和对本地地形的熟悉,不断在侧翼发动袭击,蚕食对手的势力范围。
然而,就在我们刚刚稳住阵脚之际,一场源自网络空间的舆论风暴,毫无征兆地席卷而来。
几个拥有百万粉丝的科普类自媒体,几乎同时发布内容高度相似的视频,主题是 “警惕‘数据陷阱’:智慧城市热潮下的冷思考”。视频看似客观中立,引经据典,但核心观点却指向明确——质疑中小城市盲目追逐智慧城市概念,可能导致巨额投资打水漂、数据安全隐患、以及形成新的“数字鸿沟”。虽然没有点名青州,但结合我们近期的动向,其指向性不言而喻。
这波舆论,比之前的财经报道更具迷惑性,因为它披着“理性”、“科学”的外衣,更容易引发公众和上级部门的疑虑。
“这是釜底抽薪!”孙耀民看到报道后,急切地找到我,“他们想从根本上动摇我们发展数字经济的民意基础和上级支持!”
我看着屏幕上那些看似“忧国忧民”的分析,嘴角却泛起一丝冷意。对手果然狡猾,知道硬阻挡不住,就开始从根基上瓦解。
“既然他们想论战,那我们就奉陪到底。”我沉声道,“立刻组织我们的专家团队,包括签约落户的科学家、高校教授,针对他们提出的每一个质疑点,撰写有理有据的回应文章。我们不在情绪上对抗,就在专业上碾压!”
“同时,”我补充道,“启动我们的‘场景开放日’,邀请媒体和市民代表,亲眼来看看,我们的智慧交通是如何缓解拥堵的,我们的智慧政务是如何让老百姓少跑腿的!用事实说话!”
新一轮的攻防战,在舆论场上激烈展开。这一次,较量的是理念、是专业、是人心。
我站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前,看着实时滚动的舆情数据和项目进展报告,心中波澜起伏。这条新赛道,注定不会平坦,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无论前方有多少狙击和暗礁,我都必须带领青州,在这条通往未来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喜欢官弈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官弈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