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强的落网,如同一场政治地震的震中,余波持续冲击着青州的权力结构。李振邦体系内的官员人人自危,原本铁板一块的阵营出现了清晰的裂痕。一些之前紧跟李振邦的常委和部门领导,开始有意无意地与我保持距离,甚至在非正式场合流露出“希望林市长能带领青州走出困境”的意味。
孙耀民市长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而坚定的转变。他主动找到我,推心置腹地说:“林市长,事到如今,青州的未来不能再陷入内耗了。吴强的问题说明,之前的很多决策可能都偏离了正轨。临港新城是青州的希望,你放心,政府这边,我会全力支持你推进工作。”
我知道,这不是他个人的投机,而是大势所趋。青州的干部和群众,已经受够了腐败和停滞,渴望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领导者带领他们走向新的方向。
然而,李振邦并未放弃。他利用最后的影响力,在省里四处活动,一方面强调自己多年对青州的“贡献”和“苦劳”,另一方面则继续散布关于我“搞斗争”、“破坏稳定”的言论,试图在最终处理意见上争取同情分,至少争取一个体面的“软着陆”。
与此同时,关于他配偶那条模糊的线索,调查似乎陷入了僵局。那家企业负责人咬死是“正常的投资合作”,相关资金流向也做得极为隐蔽,难以直接与李振邦本人挂钩。这给了李振邦负隅顽抗的底气,他甚至在一次市委常委会上,以总结工作的姿态,不点名地批评“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乱”,试图挽回一些局面。
局势,似乎陷入了一种焦灼的状态。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带来了打破僵局的最后一块拼图。
已退休多年的前青州市委副书记,李明华,一位以正直敢言着称的老干部,通过秘密渠道联系到了我。他在一间茶室的包厢里,将一份泛黄的笔记本复印件交到了我的手中。
“林市长,我观察你很久了。”李明华老人声音低沉却有力,“你是真心为青州办事的人。这份东西,在我手里压了多年,当时势单力薄,投鼠忌器。现在,是时候让它见见光了。”
我翻开笔记本,里面详细记录了多年前,在李振邦担任常务副市长期间,在一项重大交通枢纽工程的决策中,如何绕过正常程序,力排众议,最终让一家资质平平的企业中标,而这家企业背后,隐约就有现在牵扯出的那家持有其配偶干股的公司的影子。笔记本里还提到了当时几位持反对意见的干部后来均被调离关键岗位的情况。
这虽然不是李振邦直接受贿的证据,却是其 “滥用职权、违规决策为特定关系人牟利” 的强力旁证!它将那条模糊的线索,与李振邦掌握的公共权力直接联系了起来!
这份材料太重要了!它无法直接定罪,但足以在组织层面对李振邦进行最严厉的质询,彻底打破他“行得正、坐得直”的伪装!
我紧紧握住老人的手:“李老,谢谢您!我代表青州人民谢谢您!”
“别谢我。”老人摆摆手,神情萧索,“我只希望青州能有一个清朗的明天。”
我将这份关键材料,连同调查组的所有进展,再次向省纪委王建峰书记做了全面汇报。
这一次,省里的反应迅速而果断。
几天后,省委组织部和省纪委联合工作组抵达青州,正式约谈李振邦。
谈话持续了整整一天。当李振邦从谈话的房间走出来时,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的男人,他脸色灰败,眼神空洞,往日那种不怒自威的气势荡然无存。
他没有回市委办公室,而是直接回到了家中。
第二天,省委发布任免决定:
李振邦同志不再担任青州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
由省委常委、秘书长宋思明同志暂时兼任青州市委书记。
“另有任用”四个字,所有人都明白意味着什么。李振邦的政治生命,事实上已经终结。
这场持续了数十章、贯穿整个青州卷的激烈博弈,终于以林别的全面胜利和李振邦的黯然退场,画上了句号。
站在市委大楼的窗前,看着楼下广场上飘扬的旗帜,我没有太多的喜悦,只有一种历经风雨后的平静,以及一份更加沉甸甸的责任。赶走了旧的阻碍,并不意味着前路就一帆风顺。如何真正带领青州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修复被破坏的政治生态,如何兑现对老百姓的承诺,这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但我知道,我已经赢得了最重要的东西——一个可以放手去干、为民请命的舞台。
青州,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我的征途,还远未结束。
喜欢官弈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官弈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