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的内容看似常规,强调稳定,部署工作,但会议结束时李振邦那句“所有市级领导近期要坚守岗位,集中精力抓好分管工作,无特殊情况不得擅自离开青州”,却像一道无形的枷锁,锁住了我的行动空间。我敏锐地感觉到,这不仅仅是针对我,更像是在为某种即将到来的事情做准备。
果然,几天后,一股暗流开始在省里涌动。
我先是从宋秘书长那里得到一个模糊的提醒:“小林,最近省里有些老领导,对青州的工作表示了一些‘关心’,主要是觉得动静有点大,担心影响稳定。你自己要把握好分寸。”
紧接着,一位在省纪委工作的朋友私下告诉我,有匿名信直接寄给了省纪委主要领导和几位退下来的老同志,反映我在青州“拉帮结派”、“排除异己”,利用查处王通、李爱国之机“树立个人权威”,甚至影射我在青南高速事件中“小题大做”,是为了“借刀杀人”。
这些指控极其恶毒,而且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就在我刚刚遭受李振邦打压,势头受挫之时,这些谣言和指控无疑会放大上级对我的“负面”观感。
我意识到,李振邦开始动用他更深层次的关系网络了。他在省里经营多年,与一些退下来的老领导、以及在要害部门任职的官员关系密切。他不需要直接出面,只需要通过这些渠道释放出对我不利的信号,就足以在省领导层面形成一种对我不信任的氛围。
这比在青州内部的斗争凶险百倍。一旦省里主要领导对我产生了“此人不稳”、“善于内斗”的印象,我的政治生命就可能提前终结。
压力如山般袭来。那段时间,我明显感觉到,无论是省里下来调研的领导,还是市里那些消息灵通的干部,看我的眼神都多了一丝审视和疏离。之前一些积极向我靠拢的干部,又开始变得犹豫和观望。孙耀民见到我,也更多是叹气,很少再主动商议大事。
我仿佛陷入了一个泥潭,越是挣扎,陷得越深。李振邦站在岸上,冷静地看着,甚至还在不断往我身上扔石头。
一天晚上,我接到沈墨的加密信息,内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峻:
“对方已动用高层关系,意在釜底抽薪,动摇你的根基。匿名信仅为开端,恐有后续组合。你在青州所为,虽有功于地方,然过于刚猛,已授人以柄。近期务必隐忍,暂停一切激进举措,巩固既有阵地,等待风波过去。切记,保全自身,方有来日。”
连沈墨都用了“釜底抽薪”、“动摇根基”这样的词,可见形势之严峻。她建议我“隐忍”、“暂停”,这是最理智的做法,但这也意味着,我之前所有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李振邦将重新牢牢掌控青州。
那种几乎令人窒息的无力感再次包裹了我。个人的努力,在更高层面的权力博弈面前,显得如此渺小。难道我真的只能坐以待毙,眼睁睁看着青州再次回到那条老路上去?
我站在宿舍的窗前,看着楼下零星的车灯,第一次对自己的选择和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我来青州,是想做点实事,却一步步陷入了权力斗争的漩涡,现在甚至连自己的位置都岌岌可危。
就在这时,方韵敲响了我的门。她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脸色同样凝重。
“林市长,这是市委办刚转来的通知。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局,下周将派一个考察组下来,进行常规的干部调研和谈心谈话。”她顿了顿,补充道,“通知里特别提到,会与所有市级领导干部进行单独谈话。”
干部监督局?常规调研?
在这个敏感的时刻?
我接过通知,看着上面鲜红的印章,心中一片冰凉。这绝不是一次“常规”的考察。这很可能就是李振邦通过上层关系运作来的,目的就是针对我,要从我身边,甚至从我嘴里,找到足以“拿下”我的破绽!
真正的风暴,终于要来了。而这一次,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喜欢官弈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官弈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