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活动开场,精彩纷呈
夕阳的金辉斜斜地洒在静思园的琉璃瓦上,将飞檐翘角染成温暖的橘色。路智踩着青石板路匆匆赶往湖心亭,靴底与路面碰撞的“笃笃”声,混着远处隐约传来的琴音调试声,在空气中织成紧绷的弦。他怀里揣着刚誊抄好的《琴棋与儒道》讲稿,纸张边角被手心的汗浸湿,微微发皱——这是他昨夜挑灯修改了三稿的心血,也是向众人传递文化复兴理念的关键。
“路公子,琴师们已将‘流泉’‘焦尾’调试妥当,您听听这音色!”柳儿的声音从湖心亭传来,她抱着“流泉”琴,指尖轻轻拨动琴弦,一声清越的琴音如泉水般涌出,掠过湖面时,惊起了几只栖息在荷叶上的蜻蜓,翅膀振翅的“嗡嗡”声与琴音交织,竟生出几分天然的韵律。
路智快步上前,目光扫过琴案上排列整齐的古琴:“流泉”琴尾的“知音”刻痕在夕阳下愈发清晰,“焦尾”琴身的桐木纹理泛着温润的光泽,连从乐器行借来的普通古琴,也被琴师们用松油擦拭得焕然一新。苏坊主正坐在案前,用细布擦拭着琴弦,鬓角的银丝沾了些许松脂,却丝毫不影响她专注的神情——那是与琴相伴半生的人,才会有的虔诚。
“李大人那边怎么样了?”路智问道,目光不自觉地飘向园门口——皇帝的銮驾虽未到,但内务府的人已提前来查验过三次,连戏台幕布的褶皱都要求重新整理,容不得半分差错。
“李大人正在前殿接待赶来的名士,周松年棋圣、顾炎武先生都已到了,正在品鉴墙上挂着的历代棋谱呢!”陈三掌柜提着食盒走来,里面装着刚沏好的雨前龙井,茶盖掀开时,清香混着热气袅袅升起,“您放心,禁军已在园外布了三层岗,玄影阁的人也混在百姓里,绝不会再出上次的乱子。”
路智接过茶杯,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心中的焦虑稍稍缓解。他走到戏台旁,看着工匠们最后一次检查幕布的挂钩,红色幕布上绣着的“琴棋雅韵”四个金字,在夕阳下闪着柔和的光。台下的百姓已陆陆续续坐满,孩子们手里拿着糖葫芦,兴奋地讨论着待会儿能听到什么曲子;老人们则摇着蒲扇,与身旁的老友聊着过往的琴棋趣事,整个园子都浸在热闹而温馨的氛围里。
然而,当路智的目光扫过西侧的假山时,心中突然一紧——假山后的阴影里,似乎有衣角闪过,快得像一阵风。他不动声色地靠近,却只看到几片被风吹落的梧桐叶,在地上打着旋儿。“是我太紧张了吗?”他喃喃自语,指尖却下意识地攥紧了腰间的短刀,刀鞘的冰凉触感让他保持清醒——孙富绝不会善罢甘休,这场盛会,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 一、琴音绕梁:指尖流淌的千年文脉
“咚——”暮鼓声响彻静思园,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落在湖心亭的琴案上,活动正式开场。苏坊主率先走上戏台,她身着月白襦裙,腰间系着一条绣着古琴图案的丝带,手中抱着“流泉”琴,步伐从容而优雅。台下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连孩子们都停下了嬉闹,睁大眼睛看着这位传说中的琴艺大师。
苏坊主坐在琴案前,深吸一口气,指尖轻轻落在琴弦上。起初,琴音轻柔得像江南的春雨,淅淅沥沥地洒在湖面,泛起一圈圈涟漪;渐渐地,旋律变得急促起来,如黄河奔涌,气势磅礴,琴弦在她指尖震颤,发出“铮铮”的声响,仿佛千军万马正在眼前奔腾;片刻后,琴音又归于平静,如秋日的月光,温柔地笼罩着整个园子,让人心生安宁。
这是一首《广陵散》,却被苏坊主弹出了新的意境——既有侠客的豪迈,又有文人的风骨,更有对文化传承的执着。台下的顾炎武先生闭着眼睛,手指在膝上轻轻打着节拍,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周松年棋圣则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赞叹:“苏坊主的琴艺,已臻化境!这《广陵散》里,藏着的是我中华文化的魂啊!”
紧接着,柳儿抱着一把普通的桐木琴走上台。她虽年轻,却丝毫不怯场,指尖拨动琴弦时,《高山流水》的旋律缓缓流淌而出。琴音清越如泉水叮咚,婉转如鸟鸣山间,仿佛伯牙与子期正在高山之巅相遇,诉说着知音难觅的佳话。台下的百姓们听得如痴如醉,有的甚至跟着旋律轻轻哼唱,连园外的禁军,都忍不住停下脚步,侧耳倾听。
最令人动容的是老琴师的表演。他抱着一把修补过的古琴,琴身上还留着明显的裂痕——那是三十年前战乱时,他为了保护这把琴,被乱兵砍伤时留下的痕迹。他弹奏的是一首《梅花三弄》,琴音时而苍劲如寒梅傲雪,时而柔和如春风拂梅,每一个音符都透着对文化的坚守。当琴音落下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连皇帝的銮驾已到园门口,都没人察觉。
## 二、棋逢对手:棋盘上的智慧交锋
琴音尚未消散,棋艺区的对弈已拉开帷幕。周松年棋圣坐在主位,对面是京城有名的少年棋手陈墨——一个年仅十三岁,却已连胜二十场的奇才。两人面前的棋盘是上等的玉石制成,黑白棋子放在犀牛角棋罐中,拿起一枚棋子,温润的触感从指尖蔓延至心底。
“陈小友,先行一步。”周松年微微一笑,抬手做了个“请”的手势。陈墨也不推辞,指尖捏起一枚黑棋,轻轻落在棋盘的“星”位上,动作从容不迫,丝毫没有面对棋圣的紧张。
黑白棋子在棋盘上交错落下,发出“啪嗒”的脆响,如春雨打在芭蕉叶上。周松年的棋风沉稳,每一步都如老树盘根,看似缓慢,却暗藏杀机;陈墨的棋法则灵动如脱兔,善于出奇制胜,常常在看似绝境中找到生机。台下的观棋者们围得水泄不通,却无一人出声,生怕打扰了两人的思路,只有偶尔有人轻轻点头,或是发出一声低低的赞叹。
当周松年落下第百手棋时,棋盘上的局势突然变得紧张起来——黑棋已将白棋的一条大龙围住,看似胜券在握。陈墨却不急不躁,手指在棋盘上轻轻点了点,突然落下一枚白棋,竟在黑棋的包围圈中开辟出一条生路。“好棋!”周松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陈小友这步‘弃子争先’,老夫佩服!”
观棋者们也纷纷惊呼,有人忍不住说道:“这孩子的棋艺,将来怕是要超过周棋圣啊!”“是啊,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眼界,真是难得!”陈墨听到夸赞,却只是微微颔首,目光依旧专注地盯着棋盘——在他眼中,棋盘就是战场,每一步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这场对弈持续了近一个时辰,最终以平局收场。当两人同时落下最后一枚棋子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周松年握着陈墨的手,笑着说道:“长江后浪推前浪,老夫今日算是见识到了。棋道如人道,你有如此心境,将来必成大器!”陈墨恭敬地行了一礼:“多谢周先生指点,晚辈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
此时,夕阳已完全落下,园中的灯笼被一一点亮,红色的光晕映在棋盘上,将黑白棋子染成温暖的颜色。棋艺区的其他对弈也陆续结束,胜者不骄,败者不馁,所有人都在交流着棋艺,探讨着棋道中的智慧——这正是路智想要看到的景象:以棋会友,以棋传情,让棋道中的包容与智慧,融入每个人的心中。
## 三、儒道相融:文化复兴的初心坚守
当琴音与棋声渐渐平息,路智整理了一下衣衫,走上戏台。台下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这位筹备了数月盛会的年轻人,终于要讲述他心中的文化理想。
路智深吸一口气,声音洪亮而坚定:“诸位乡亲,诸位名士!今日我们齐聚静思园,共赏琴棋之美,这不仅是一场盛会,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琴音修身,棋道启智,而这背后,藏着的正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抬手示意众人看向墙上挂着的《论语》孤本,书页在微风中轻轻翻动:“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琴音之美,在于它能让人静心修身,正如儒家所言‘吾日三省吾身’;棋道之妙,在于它能让人深思熟虑,正如儒家所讲‘三思而后行’。我们今日弹奏的每一首琴曲,落下的每一枚棋子,都是在传承这份文化,这份精神。”
台下的顾炎武先生轻轻点头,眼中满是认同:“路公子所言极是!文化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融入生活的琴棋书画,是刻在骨子里的礼仪道德。若文化失传,我们便失了根,失了魂。”
路智继续说道:“前些日子,有人试图破坏这场盛会,偷走古琴,搅乱秩序,他们以为这样就能阻止文化复兴的脚步。可他们错了!因为文化的力量,不在器物,而在人心。今日,苏坊主的琴音让我们感受到了坚守,周棋圣与陈小友的对弈让我们看到了传承,在座的每一位,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份文化!”
他的声音越来越激昂,台下的百姓们纷纷鼓掌,有人高声喊道:“路公子说得对!我们要守护中华文化!”“以后每年都要办这样的盛会!”孩子们也跟着喊道,稚嫩的声音在园子里回荡,却充满了力量。
就在这时,路智的目光再次扫过西侧的假山——阴影里的衣角又一次闪过,这一次,他看清了那是一件黑色的短褂,与之前黑风寨人的穿着一模一样。他心中一紧,却没有停下演讲,只是悄悄朝玄影阁的人使了个眼色——他知道,黑暗势力的反扑,终于要来了。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心怀敬畏,传承文化,终有一天,琴棋之美会传遍天下,儒家之智会照亮人心!”路智的声音在园子里回荡,与台下的掌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灯笼的红光映在他的脸上,映出他坚定的眼神——无论接下来会遇到什么危险,他都不会退缩,因为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与所有热爱文化的人,并肩前行。
此时,假山后的黑衣人握紧了手中的短刀,眼中闪过一丝阴狠。他们看着台上意气风发的路智,看着台下热情高涨的百姓,知道不能再等了——一场新的风暴,即将在这热闹的盛会中,悄然爆发。
喜欢儒心弈世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儒心弈世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