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虎那番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尤其是最后一句,几乎是毫不掩饰地将刘国栋精心构建的“集体主义”面具撕开了一道口子,露出了其内里“少数人决定多数人命运”的独裁本质。
周围人都感到气氛不对。
出乎意料的,经济学教授宋开明主动解了围。
他扶了扶自己的眼镜,清清嗓子,那张总是带着一丝学者式忧虑的脸上,此刻却罕见地流露出一丝赞同与激动。
“我……我同意赵虎同志的看法。”
宋开明是纯学术型人才,心里的弯弯绕绕并不多。
他根本没有注意到刘国栋那张黑如锅底的脸,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赵虎,眼中带着知音般的欣赏。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蓝湾半岛目前最大的优势,不是我们有多少武器,也不是我们有多少精英,而是我们的人口基数!”
他伸出三根手指,语气变得急促而又肯定。
“三千多人!这是一个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库,也是一个庞大的积分生产基数!金盛工业园为什么能反超我们?张工刚才的分析很有道理,他们可能利用了工业设备。但工业生产的本质是什么?是规模化!是流水线!是将每一个工人的单一劳动,汇聚成巨大的生产力!”
“而我们呢?”宋开明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痛心疾首,“我们现在,完全是在浪费我们最大的优势!“
”我们让百分之八十的劳动力,闲置在家里!这在任何一个经济模型里,都是最不可饶恕的资源浪费!我们现在的积分增长,完全依赖于少数精英的高额产出,这是一种极不健康、也极不稳定的倒三角结构!“
”一旦头部精英出现问题,比如那个‘匿名第一’,如果他今天生病了,或者出了意外,我们的积分增长就会瞬间崩盘!”
宋开明的话,更是把遮羞布给掀了。
他的话音刚落,另一边的退休工程师张建国也重重地点了点头,附和道:“宋教授说得对!就是这个理儿!”
他看向刘国栋,眼神诚恳而又急切:“刘主任,我们不能再这么等下去了!咱们小区里,有多少能工巧匠?有多少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这些人,现在全都在家里闲着,啃着存粮等死!这是犯罪啊!”
“只要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别说多复杂的活儿,就让他们去拆废旧汽车,去砸墙,去收集钢筋水泥!我带着几个懂技术的,就能把这些废料变成武器,变成工具,变成陷阱!这些东西,系统都会给分的!积少成多,三千多人一起干,那是什么概念?!”
张建国越说越激动,他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泛起了属于技术人员独有的狂热光彩。
务实派的认可,瞬间让赵虎不再是孤军奋战。
会议室内的风向,似乎在悄然转变。
几个原本低着头的委员会成员,也开始小声地交头接耳,显然是被这番话打动了。
刘国栋依旧没有说话。
他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宋开明和张建国一唱一和,看着赵虎那张因为得到支持而愈发坚毅的脸,他眼中的怒火,反而渐渐平息了下去。
他并不急于反击,他在等待,等待一个机会。
送来这个机会的,正是他最信任的盟友——林逸夫。
“赵虎同志,宋教授,张工。”
林逸夫缓缓开口,依旧是那副和事佬的样子。
“你们的想法,非常具有建设性,出发点也是为了我们整个蓝湾半岛的未来。从理论上讲,如果能将三千多名幸存者全部动员起来,投入到统一的生产建设中,我们的积分增长速度,确实会迎来一个质的飞跃。”
他先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让赵虎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一丝喜色。
然而,下一秒,林逸夫话锋一转。
“但是,”
“理论,终究只是理论。在执行层面,我们面临着一个巨大到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
他环视四周,目光在每一个人的脸上短暂停留,最后,落在了赵虎的身上。
“赵虎同志,你的想法确实不错,但你有没有考虑到,那些普通群众,他们为什么要下来呢?他们凭什么要听从我们的号召,离开自己相对安全的家,去从事那些高强度、高风险的集体劳动呢?”
赵虎眉头一皱,沉声道:“我们可以用贡献点来激励!只要参与劳动,就发放贡献点,凭贡献点可以兑换食物、水和药品!”
“激励?”林逸夫笑了,那笑容里,带着一丝成年人看待孩子般的天真与无奈,“激励,是建立在收益大于成本的基础上的。赵虎同志,你只考虑了他们下来的‘收益’,但你有没有精确计算过他们下来的‘成本’?”
林逸夫的表情,在这一刻,变得无比严肃和专业。
“我们蓝湾半岛,抛开别墅区不谈,一共十六栋楼。其中,有四栋,是总高三十二层的超高层住宅。这四栋楼,容纳了我们小区超过百分之六十的人口。这是我们的人口大头,也是我们想要动员的主要力量。”
“说实话,”他苦笑了一下,“我已经两天没有回到家了。我家,就住在其中一栋的二十八楼。”
“前天晚上,我老婆孩子没吃的了,我从指挥部给她们送了点压缩饼干、泡面和几瓶水回去。就这么一趟,来回,五十六层楼!”
“赵虎同志,你是特种兵出身,体力远超常人。但哪怕是我,一个常年坚持锻炼的人,爬完这一趟,我在家门口的楼梯上,足足坐了十分钟才缓过劲来。我的两条腿,到现在都还在打颤,像灌了铅一样。”
他的这番话,充满了生活细节,真实得让人感同身受。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他们在脑海中想象着那个画面,想象着在没有电梯的末日里,攀爬近三十层高楼的恐怖场景。
林逸夫没有停下,他将那份感性的描述,迅速转化为精准的数据。
“我粗略计算过。一个体重七十公斤的成年男性,在负重五公斤的情况下,爬一层楼的高度,大约需要消耗十五到二十大卡的热量。爬到二十八楼,就是四百到五百大卡左右。一个来回,算他下楼省力一点,就是六百大卡左右。”
“六百大卡,同志们,这是什么概念?”
“一碗米饭,大约是两百大卡。也就是说,一个住在高层的居民,他辛辛苦苦爬下来,再辛辛苦苦爬回去,所消耗的能量,相当于三碗米饭!”
“而他下来干什么呢?去森林里,冒着被怪物吃掉的风险,捡回来几个蘑菇?还是去工地上,砸一天墙,换回来两块压缩饼干?他采集和劳动一天所得的能量收益,可能还抵不上他上下楼这一趟的能量消耗!”
“这是一笔稳赔不赚的‘亏本买卖’!在生存资源极度稀缺的当下,每一个幸存者,都会在潜意识里,将自己的能量消耗,精确计算到极致!这种‘亏本’的买卖,你觉得,会有多少人愿意干?”
“那不是纯傻逼吗?”
……
喜欢天塌了,我带着小区穿越了!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天塌了,我带着小区穿越了!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