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回到双河堡子,陈山河一行三人带回来的,不是订单的喜悦,而是一张沉甸甸、写满苛刻要求的“巴黎考卷”和一份令人咋舌的预算清单。整个“北匠合作社”的气氛,瞬间从盛夏丰收的喜悦,切换到了大战将至的凝重与紧迫。距离样品送审,满打满算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注定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极限较量的背水一战。
战前动员,统一思想。
当晚,合作社新会议室的灯亮到了深夜。陈山河没有隐瞒,将巴黎之行的严峻挑战、高昂成本、巨大风险,原原本本地向全体社员和盘托出。
“……同志们,去巴黎,不是风光,是打仗!打输了,咱这几年攒下的家底,可能赔进去一大半,牌子也可能砸了!但打赢了,咱‘北匠’就能在全世界最顶尖的地方挂上号!往后,咱们的家具,就能摆进罗浮宫边上那些大画廊里!这是一锤子买卖,没有退路!干,还是不干?”
会场一片寂静,只能听到粗重的呼吸声。这笔账,谁都会算。风险太大了。
“干!” 突然,石根猛地站起来,脸涨得通红,“山河哥!咱啥苦没吃过?啥难没闯过?好不容易有这机会,怂了,对不起咱这身手艺!对不起郑师傅的心血!”
“对!干!”赵小满、马永贵等年轻骨干也激动地喊道。
王老蔫砸吧着嘴,心疼钱,但也一跺脚:“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拼了!”
李杏枝深吸一口气:“钱的事,我想办法!挤一挤,能凑出来!”
所有人的目光,最后都投向了一直沉默抽烟的郑怀古。
老爷子磕了磕烟袋锅,浑浊的眼睛扫过众人,声音沙哑却斩钉截铁:“活儿,是难。可咱的手,没软!这仗,得打!还得打赢!”
“好!”陈山河一拳砸在桌上,“那就背水一战!全体都有,从今天起,进入‘战时状态’!一切为巴黎让路!”
战时编制,全员攻坚。
合作社立刻重组为“巴黎项目突击队”:
* 总指挥: 陈山河,负责全局统筹、对外联络、资源调配。
* 技术总监: 郑怀古,全权负责参展作品的艺术设计、技术方案和最终质量把关,拥有最高否决权。
* 生产总调度: 石根,负责制定精确到小时的排产计划,调配最强人手,确保工期。
* 后勤保障部长: 李杏枝,负责资金保障、物料采购、对外联络、文书翻译(聘请外援)。
* 核心攻坚组: 由郑怀古亲自挑选赵小满、马永贵等五名技术最过硬、最能吃苦的骨干组成,专职负责三件参展核心作品的制作。
* 后备支援组: 由王老蔫带领其余社员,负责保障常规订单生产、后勤杂务,为攻坚组提供全力支持。
极限作业,分秒必争。
战斗打响了。车间里,灯火彻夜通明。
* “镇馆之宝”攻坚: 郑怀古决定制作一件名为“乾坤”的大型立屏。以一块极其罕见的、纹路如泼墨山水的大型紫檀木为屏心,四周配以极其复杂的、寓意“天圆地方”的榫卯框架,雕刻云纹龙饰。老爷子亲自画图、选料、开料,关键榫卯亲手制作,赵小满等人配合。每一步都精益求精,不容丝毫差错。老爷子常常在屏风前一站就是半天,反复端详,稍有不满,立即修改。
* “实用艺术品”打造: 石根带队,打造一套“知行合一”茶室系列。选用上等黄花梨,造型极简,但榫卯工艺暗藏玄机,要求所有线条横平竖直误差不超过0.1毫米,表面打磨至丝绸般质感。他带着人,用最细的砂纸,一遍遍手工打磨,直到能照出人影。
* “教学组件”设计: 李杏枝和请来的美院学生合作,设计了一套可拆解的“榫卯的智慧”互动装置,用图文和实物展示榫卯结构演变,要求既直观又美观。
* 后勤保障: 李杏枝几乎坐在电话旁,联系最好的包装材料、办理复杂的出口手续、与香港方面确认每一个细节。王老蔫保障伙食,顿顿有肉有蛋,确保攻坚组体力。
困难重重,咬牙挺过。
* 制作“乾坤”屏风时,一块关键的木料在雕刻时出现暗裂,郑怀古痛心疾首,当机立断报废重来,耽误了三天工期。
* 茶桌的桌面在最后打磨时,被一块嵌入的砂砾划出细微划痕,石根红着眼眶,带着人连夜将整个桌面打磨掉一层,重新上漆。
* 资金出现短暂缺口,李杏枝硬着头皮,用合作社的信誉做抵押,从信用社争取到一笔短期贷款。
曙光初现,胜利在望。
一个半月后,当最后一道环保清漆在“乾坤”立屏上涂刷完毕,待漆面干透,郑怀古用指尖轻轻触摸那温润如玉、光泽内敛的表面时,老爷子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烁着泪光。石根瘫坐在地上,看着那套完美无瑕的茶具,傻笑着。李杏枝拿着厚厚一沓报关单据,手还在微微颤抖。
三件作品,静静地陈列在车间中央,在灯光下散发着静谧而磅礴的气息。它们凝聚了“北匠”全部的心血、智慧和尊严。
陈山河看着这一切,声音沙哑却充满力量:“同志们,咱们……做到了!”
背水一战,耗尽心力,但“北匠”顶住了压力,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逆袭的路上,最辉煌的胜利,往往源于最绝望的坚持。这艘来自黑土地的小船,已经锻造出了足以惊艳世界的利刃,即将出鞘,奔赴巴黎那万众瞩目的考场。真正的考验,即将来临。
喜欢重生东北八零年代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重生东北八零年代逆袭人生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