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自己的志向,林惊鸿心思活络,又想起清漓方才提到的皇家日报副刊需要一位擅长打听八卦、熟知京师三教九流的人物。她脑子里立刻蹦出一个人选。
“陛下,你刚才说副刊需要个懂吃喝玩乐、消息灵通的勋贵子弟做副主编?”林惊鸿凑近了些,压低声音道,“我这儿倒有个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哦?是谁?”清漓颇有兴趣地问道。
“就是如今的承恩侯,郑彬啊!”
“郑彬?”苏清欢在一旁听到这个名字,吓得倒吸一口凉气,赶紧偷偷拉了拉林惊鸿的衣袖,急声道:
“惊鸿!你胡说什么呢!郑家……郑家与陛下之前多有龃龉,你怎么能举荐他?这不是给陛下添堵吗?”
她连忙转向清漓,试图补救:“陛下,惊鸿她信口开河,您别当真。郑彬此人……虽出身侯府,但于文墨上实在……不甚精通。此事关乎舆论大事,还需慎重。不若容臣女回去后,好生打听打听,拟个稳妥的名单,供陛下甄选?”
也难怪苏清欢如此紧张。郑彬,乃是前承恩侯郑铎的亲弟弟,郑贵妃的亲弟弟,二皇子的亲舅舅!郑家之前可是坚定不移地站在清漓对立面的。
虽说郑铎、郑贵妃、二皇子等人已在之前的宫斗中或伏诛或被清算,但这份仇怨,岂是那么容易揭过的?
然而,清漓听到“郑彬”这个名字,却是微微一愣,随即在记忆中搜寻起来。
承恩侯的爵位,本是赏给太皇太后郑氏娘家的。
之前袭爵的是郑铎,因卷入二皇子毒害太上皇案,被处决。
但平南王和太上皇当初查得清楚,郑铎的这个弟弟郑彬,是个真正的“逍遥派”,整天只知道流连花街柳巷,吃喝玩乐,斗鸡走狗,对于兄长参与的那些夺嫡阴谋,是真的一点没沾边。
按照律法,郑家犯的是诛九族的大罪。
但一来,郑彬确实无辜;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郑太皇太后还健在!
而且历经风波,老太太如今已是太皇太后,地位更尊。
只要她老人家在一日,就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娘家彻底败落,更不可能让所有亲侄子全都掉了脑袋。
因此,在清算郑家时,郑彬被特旨保了下来。非但保了下来,这承恩侯的爵位,最终还落到了他的头上。
毕竟,他才是郑太皇太后嫡亲的侄子,血脉最近。爵位不给他,难道给那些关系更远的旁支吗?
太上皇当时为了安抚母亲,也不会这么做。
只要太皇太后不倒,郑彬这承恩侯的爵位,就坐得稳稳当当。
京中但凡有点政治嗅觉的,都不会轻易将郑彬划归到二皇子余孽中去,反而因着太皇太后的关系,对他客气三分。
清漓对郑彬的印象,更多来自于过去十年在京师为质时,在各种宫宴、慈安宫请安时的偶遇。
记忆中,这就是个心思单纯、有点傻乐的纨绔子弟。
虽然“不务正业”,但名声却不坏,没听说过他有什么欺男霸女、仗势欺人的恶行,反而因其出手大方、为人仗义,在京师纨绔圈里人缘颇佳。
就连清漓的亲舅舅林承祚,都跟他是至交好友。林惊鸿能和他玩到一块,也不奇怪。
林惊鸿见清漓沉吟,以为她介意,连忙补充道:“陛下,郑彬这人吧,虽然读书不行,但论起对京师吃喝玩乐、各家八卦轶事的了解,他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而且他为人讲义气,朋友多,三教九流都有交往,消息来源广。最重要的是,他因为家里的事,最近意志挺消沉的,整天躲在家里借酒消愁。我觉得……拉他一把,给他个正经事做,说不定能让他振作起来。也算是……人尽其才嘛。”
清漓听完,心中念头飞转。
她与郑彬之间,说实话,并无直接的私人仇怨。
郑铎、郑贵妃等人的倒台,是政治斗争的结果,是他们咎由自取,并非她司徒清漓刻意针对。郑彬就算要怨恨,也怨恨不到她头上。
而且,最近她正为一事发愁——太皇太后老太太。
自从几位皇孙接连殒命,太上皇和平南王这两个儿子又相继离京,只留她老太太一个人在深宫,虽然尊荣依旧,但难免感到孤寂,思念儿子,郁郁寡欢,连带着对清漓这个“占了皇位”的孙女,也有些淡淡的。
清漓几次去慈安宫请安,都能感觉到那股低气压。她正愁找不到合适的法子哄老太太开心呢。
若是此时,她不计前嫌,启用郑彬,给他一个体面又能发挥其所长的职位……
郑彬是老太太如今在娘家最看重的侄子了,是老太太的眼珠子。
自己重用郑彬,无疑是在向太皇太后表明态度: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朕不会牵连无辜,依旧敬重您和您的娘家。
这对于心思相对简单、重视亲情的老太太来说,绝对是一剂舒心良药。
想到这里,清漓心中已有决断,但她并未当场拍板,只对苏清欢和林惊鸿道:
“郑彬此人,朕知道了。此事朕会考虑。清欢,你先着手筹备报社的一应事宜,选址、招募基本的文书、印刷工匠等。主编印信,朕稍后会让人给你送去。”
“臣女领旨。”苏清欢见清漓心中有数,便不再多言。
林惊鸿也高兴地点点头,觉得帮朋友说了话,尽了力。
两人告退后,清漓立刻吩咐内侍:“传朕口谕,召承恩侯郑彬即刻入宫觐见。”
当郑彬战战兢兢地走进暖阁时,他内心是无比惶恐和迷茫的。
新帝登基,他作为“前朝余孽”,虽保住了爵位,但也深知处境尴尬,这些日子一直闭门谢客,生怕惹来祸端。
突然被女帝召见,他脑子里已经闪过无数种不好的猜测。
然而,当他听到龙椅上那位年轻的女帝,用平和甚至带着点好奇的语气,问他关于创办一份“以娱乐八卦为主”的报纸副刊有何想法时,郑彬愣住了。
随即,一种奇异的、被“理解”和被“需要”的感觉涌上心头。
他那些被兄长、被清流、被所有“正经人”所不齿的“爱好”和“本事”,竟然有一天会被皇帝看重?
他压抑着激动,小心翼翼地回答:“回、回陛下,臣以为……副刊若要吸引人,需得有趣、新奇。譬如……可设一栏目,评选‘京师十大美男’,让百姓投票,必定热议非凡……”
他一边说,一边偷偷观察清漓的脸色,见她非但没有不悦,反而听得饶有兴致,甚至还微微点头,他的胆子便大了起来。
“……又或者,写些勋贵家的趣闻轶事。比如,臣听闻宗正大人府上第八房小妾,前几日半夜偷偷摸摸去厨房,被起夜的婆子撞见,以为是去私会情郎,慌忙报给宗正大人。宗正大人大怒,带着家丁去捉奸,结果……您猜怎么着?”
郑彬说得眉飞色舞,“结果只捉到那小妾躲在厨房角落里,抱着一只烤鸡啃得正香!原来是晚上没吃饱,饿得受不了,去厨房偷食儿呢!把宗正大人气得哟,胡子都翘起来了!这等趣事,若写出来,百姓定然爱看!”
清漓听着,终于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这郑彬,果然是个妙人!对市井趣味把握精准,叙述起来活灵活现,正是她需要的副刊人才!
“好!”清漓抚掌笑道,“郑爱卿果然深谙此道!这皇家日报副刊副总编一职,非你莫属了!即日便上任,协助苏主编办好副刊,务求生动有趣,雅俗共赏!”
郑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一个众所周知的纨绔,竟然被新帝如此看重,委以重任!
虽然这“副总编”听着不像什么正经高官,但这是为陛下办事,是皇差啊!而且,还是做他最喜欢、最擅长的事情!
巨大的惊喜和感激瞬间冲垮了他的心防,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都带了哽咽:
“臣……臣郑彬,谢陛下隆恩!陛下不计前嫌,如此信重微臣,臣……臣定当肝脑涂地,竭尽所能,办好差事,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这一刻,什么家族恩怨,什么前途未卜,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信任和认可冲散了。郑彬只觉得,士为知己者死,女帝便是他的伯乐!
从清漓处出来,郑彬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他第一时间没有回府,而是转道去了慈安宫。
他要去告诉姑母这个天大的好消息!
到了慈安宫,郑彬绘声绘色地将女帝如何召见他,如何肯定他的“才华”,如何将皇家日报副总编的重要职位交给他的过程,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话里话外,全是对新帝的感激和推崇。
“姑母!陛下她……她真是明察秋毫,胸襟广阔!她一点都没因为哥哥和贵妃娘娘的事迁怒于我,还说我这是‘人尽其才’!她信任我啊!”
郑彬说着,眼圈都红了,“侄儿定要好好做事,绝不辜负陛下的信任,也不能丢了姑母您的脸面!”
郑太皇太后听着侄子的讲述,看着他重新焕发出神采的脸庞,心中亦是百感交集。
她原本因为儿子离京、皇孙凋零,对清漓这个“意外”登基的孙女,心里总存着点隔阂和失落,觉得自家地位大不如前。
却没想到,清漓竟然如此给她面子,如此重用她这“不成器”的侄子!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清漓心里是敬重她这个皇祖母的!是顾念郑家这门亲戚的!并没有因为郑贵妃的事情就彻底厌弃了郑家。
比起大儿子(太上皇)在位时,对郑家也只是按例赏赐,从未想过给郑彬安排什么实缺,清漓这举动,简直贴心太多了!
老太太那颗悬着的心,一下子落回了肚子里。脸上的阴郁之色一扫而空,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好,好!彬儿,你能得陛下重用,是你的造化,也是我们郑家的福气!你可一定要用心当差,好好报答陛下!”太皇太后拉着郑彬的手,反复叮嘱,眉宇间满是欣慰。
当晚,清漓照例前往慈安宫请安。
这一次,她明显感觉到了不同。宫人们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殿内气氛温馨。
太皇太后不仅早早让人备好了她爱吃的点心,见她进来,更是未语先笑,亲自招手让她坐到身边,拉着她的手问长问短,关心她处理朝政是否劳累,饮食起居是否妥帖,慈爱之情溢于言表。
那笑容,是清漓登基以来,在慈安宫见到的最真心、最灿烂的一次。
清漓心中明了,知道是郑彬那步棋走对了。她顺势陪着老太太说了好些贴心话,逗得老太太笑声不断。
从慈安宫出来,清漓望着宫墙上方辽阔的星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哄好了太皇太后,解决了后宫最大的一处潜在不安定因素,也算了却了皇伯父和父王离京前的嘱托。这感觉,比批完一百斤奏折还让她有成就感。
当然,她也清楚,办报纸、用郑彬,这些都只是开始。
朝堂之上,天下之大,还有无数的挑战在等着她。但至少今夜,她可以暂时放下那份“懵然”的不真实感,踏实地睡个好觉了。
毕竟,这女帝的位置,她好像……渐渐开始坐得有点感觉了。
喜欢摆烂嫡女,被迫点满基建技能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摆烂嫡女,被迫点满基建技能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