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枫在代码之海中的“环境微调”,如同在广袤沙漠中洒下了几近无形的露水,并未立刻引发滔天洪水。星火协议在经历了“孢子母巢”的惊魂和短暂的内部动荡后,逐渐恢复了常态,继续着在归墟外围的谨慎探索与力量整合。
然而,变化正在无人察觉的角落悄然发生。
一支由地球顶尖天体物理学家和塔玛尔能量感应专家组成的联合科研小组,奉命测绘一片位于协议控制区边缘的、被称为“默然之涡”的古老星云。这片星云长期以来被认为除了阻碍航行外毫无价值,能量信号微弱且混乱。
但这一次,当他们最新的、融合了部分“概念壁垒”理论的深空探测器深入星云时,传回的数据却让所有专家目瞪口呆。在星云核心那片原本被认为是绝对能量真空的区域,探测器捕捉到了一种极其微弱、却结构异常清晰、仿佛经过精心编码的引力波背景辐射!
这种辐射的波动模式,与已知的任何自然现象都不吻合,反而更像是一种……关于时空曲率与能量场耦合关系的示范性模型?虽然无法直接解读,但其蕴含的数学美感与逻辑自洽性,让在场的科学家们如获至宝,仿佛无意中翻开了一本写在宇宙背景上的高等物理教材。
几乎在同一时期,一支掘星者勘探队在一处刚发现的、富含特殊晶体的陨石带中,发现了一些天然形成的能量传导结构。这些结构极其精巧,其能量流转效率远超他们现有的任何人工回路,仿佛是大自然无意中雕琢出的艺术品。经过分析,这些结构恰好能用于优化他们某种主力武器系统的能量过载问题,而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掘星者工程师数十年。
更令人惊讶的是卫士-七的汇报。它在处理日常的、海量的宇宙环境监测数据时,其核心逻辑算法似乎在某些特定类型的、关于规则扰动的数据分析上,自发地衍生出了几条更加高效、更加敏锐的子程序。这些子程序并非被刻意编程,更像是AI在长期接触某种“富含启发性信息”的环境后,产生的某种“适应性进化”或“灵感迸发”。
起初,这些发现被当作个别的幸运和偶然。但随着类似报告从不同部门、不同星域汇集而来,星火协议的高层们逐渐意识到,这绝非偶然。
“就好像……宇宙突然变得‘友好’起来了?”一位地球方面的负责人难以置信地感叹,“到处都是隐藏的提示和未被发现的宝藏?”
戈塔和深知内情的少数人,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他们几乎可以肯定,这背后是林枫的手笔!但与之前那种直接给予“优化算法”的方式不同,这一次,他提供的更像是藏宝图和思考题,答案需要他们自己去寻找、去破解。
这种变化,悄然改变着星火协议的氛围。
以往,面对收割者带来的巨大压力和归墟的未知,协议内部或多或少存在着一种依赖情绪,尤其是对林枫个人力量的依赖。许多研究和探索方向,也带着急功近利的色彩,希望能尽快找到对抗收割者的“银弹”。
但现在,随着这些宇宙“微光”的不断被发现,一种更加健康、更加自主的探索精神开始勃发。科学家们沉迷于破解那些自然形成的“规则谜题”,工程师们兴奋地研究那些高效的能量结构,连普通的士兵和工作者,在执行巡逻或建设任务时,也开始更加留意周围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不同寻常的细节。
他们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可能来自林枫的“馈赠”,而是开始主动地、充满好奇地去探索这个似乎变得更加“有趣”的宇宙。这种从“依赖”到“探索”的心态转变,对于一个旨在超脱囚笼的文明联合体而言,其意义远比获得几项具体技术更为深远。
就连原本只信奉拳头和斧头的“碎骨”哈克,在一次偶然指挥舰队利用新发现的引力异常区成功伏击了一小队迷途的收割者侦察单位后,也挠着头对他的副官嘀咕:“他娘的,这宇宙……好像比以前会玩了?”
当然,挑战与危险依然无处不在。收割者的巡逻依旧严密,归墟的诡异并未减少。但星火协议在面对这些威胁时,似乎多了一份底气和从容。他们开始尝试运用新发现的知识和理解,去改进战术,优化防御,甚至小规模地、试验性地进行一些规则层面的防御性应用。
林枫在代码之海中,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
他能感觉到,星火协议那微弱的“文明印记”,正在变得更加凝实,更加活跃。一种源自文明内部的、自发的驱动力正在逐渐取代外部压力,成为推动其前进的主要引擎。
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演化”方向。
他满意地收敛了心神,不再过多关注。过多的关注本身,也可能成为一种无形的干预。他将大部分意识重新投入对观测者议会知识库的深度挖掘中,继续锤炼他的“微操”之道,并开始谨慎地触碰那些关于“收割”机制和“机械境”的模糊信息。
他知道,星火协议的成长需要时间,而他能提供的,就是一个相对安全、富含机遇的“成长环境”。真正的考验,当他们足够强大,真正踏入宇宙舞台中央时,才会到来。
而在那之前,他需要为自己,也为他们,准备好面对更大风浪的船与帆。
遥远的“机械境”遗迹,如同一个沉默的坐标,在他探索的清单上,位置正逐渐靠前。
喜欢都市神医:开局签到鬼门十三针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都市神医:开局签到鬼门十三针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